三年困难时期:修订间差异
小 →饥荒情况 |
标签:撤销 |
||
(未显示17个用户的35个中间版本) | |||
第7行: | 第7行: | ||
| location = {{CHNML}} |
| location = {{CHNML}} |
||
| coordinates = |
| coordinates = |
||
| period = |
| period = 1959-1961年(官方)<ref name=":4">{{Cite web|title=《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url=http://www.gov.cn/test/2008-06/23/content_1024934_2.htm|date=1981-06-27|format=|work=[[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publisher=《[[人民日报]]》|language=zh|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616193244/http://www.gov.cn/test/2008-06/23/content_1024934_2.htm|archivedate=2020-06-16|dead-url=no|quote=主要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加上当时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我国国民经济在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发生严重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ref><br/>1958-1962年(民间、學術) |
||
| excess_mortality = |
| excess_mortality = |
||
| from_disease = |
| from_disease = |
||
| total_deaths = 1,500万 |
| total_deaths = 1,500万-5,500万人 |
||
| death_rate = |
| death_rate = |
||
| refugees = |
| refugees = |
||
第18行: | 第18行: | ||
| food_situation = |
| food_situation = |
||
| demographics = |
| demographics = |
||
| consequences = *[[大跃进运动]]终止 |
| consequences = *[[大跃进运动]]终止。 |
||
*[[七千人大會]]召開,[[毛澤東]]退居二線 |
*[[七千人大會]]召開,[[毛澤東]]退居二線。 |
||
}} |
}} |
||
'''三年困难时期''',又称'''三年大饑荒'''、'''三年自然災害''',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于1959年 |
'''三年困难时期''',又称'''三年大饑荒'''、'''三年自然災害''',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于1959年—1961年间因為[[三面紅旗]]運動而发生全国性[[饥荒]]的一段时期,也有学者将1958年、1962年划入饥荒时期<ref name=":4" /><ref name=":2">{{Cite web|title=中国为何无法直面大饥荒?|url=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121126/c26yangjisheng/|author=[[楊繼繩]]|date=2012-11-26|last=|format=|work=|publisher=《[[纽约时报]]》|language=zh|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1022173724/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121126/c26yangjisheng/|archive-date=2019-10-22|dead-url=no}}</ref><ref name=":3">{{Cite web|title=大跃进究竟饿死多少人?|url=https://cn.nytimes.com/china/20131017/c17famine/|author=储百亮|date=2013-10-17|last=|format=|work=|publisher=《[[纽约时报]]》|language=zh|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1022173715/https://cn.nytimes.com/china/20131017/c17famine/|archive-date=2019-10-22|dead-url=no}}</ref><ref name=":0">{{Cite journal |last=Smil |first=Vaclav |date=1999-12-18 |title=China's great famine: 40 years later |journal=《[[英国医学杂志]]》(BMJ) |volume=319 |issue=7225 |pages=1619–1621 |doi=10.1136/bmj.319.7225.1619 |issn=0959-8138 |pmc=1127087 |pmid=10600969}}</ref><ref name=":1">{{Cite journal |last1=MENG |first1=XIN |author= |last2=QIAN |first2=NANCY |last3=YARED |first3=PIERRE |date=2015-01 |year= |others= |title=The Institutional Causes of China's Great Famine, 1959–1961 |url=https://www0.gsb.columbia.edu/faculty/pyared/papers/famines.pdf |url-status=dead |journal=''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volume=82 |issue=4 |page= |pages=1568–1611 |doi=10.1093/restud/rdv016 |pmid=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906163322/https://www0.gsb.columbia.edu/faculty/pyared/papers/famines.pdf |archive-date=2019-09-06 |via=| issn = 0034-6527 }}</ref><ref name=":5">{{Cite web|title=Mao's Great Famine: Ways of Living, Ways of Dying|url=http://www.dartmouth.edu/~crossley/HIST5.03/FILES/OHMC_DIkotter.pdf|accessdate=|author=[[馮客]]|date=|format=|publisher=|language=|website=[[达特茅斯学院]]|url-statu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716231543/http://www.dartmouth.edu/~crossley/HIST5.03/FILES/OHMC_DIkotter.pdf|archive-date=2020-07-16|access-date=|dead-url=yes}}</ref>。据各方估计,三年困难时期间发生的大饥荒共造成[[中国大陆]]1500万至5500万人的[[非正常死亡]],被广泛视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饥荒,也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人为灾难之一<ref name=":2" /><ref name=":3" /><ref name=":0" /><ref name=":1" /><ref name=":5" /><ref name=":6">{{Cite journal |author=文贯中 |author-link=文贯中 |date=2009年 |title=中国三年大饥荒的触发及加剧之原因——论无退出自由的公共食堂的谋杀性后果 |url=https://www.modernchinastudies.org/cn/issues/past-issues/103-mcs-2009-issue-1/1082-2012-01-05-15-35-41.html |url-status=live |journal=《[[当代中国研究]]》 |issue=1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622112329/https://www.modernchinastudies.org/cn/issues/past-issues/103-mcs-2009-issue-1/1082-2012-01-05-15-35-41.html |archive-date=2020-06-22}}</ref><ref name=":11">{{Cite web|title=China's Great Famine: A mission to expose the truth|url=https://www.aljazeera.com/program/ajeats/2016/1/11/chinas-great-famine-a-mission-to-expose-the-truth|author=Allison Griner|date=2016-01-11|format=|work=|publisher=[[半岛电视台英语频道]]|language=en|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429053522/https://www.aljazeera.com/program/ajeats/2016/1/11/chinas-great-famine-a-mission-to-expose-the-truth|archive-date=2021-04-29|dead-url=no}}</ref><ref name=":12">{{Cite book|chapter=The Great Chinese Famine|url=https://www.oxfordscholarship.com/view/10.1093/acprof:oso/9780199678204.001.0001/acprof-9780199678204-chapter-73|publisher=[[牛津大學出版社]]|isbn=978-0-19-178863-5|doi=|language=en-US|first=Douglas|last=Almond|title=''The Oxford Companion to the Economics of China''|year=2014|location=|pag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626044837/https://www.oxfordscholarship.com/view/10.1093/acprof:oso/9780199678204.001.0001/acprof-9780199678204-chapter-73|archive-date=2020-06-26|dead-url=no}}</ref><ref name=":29">{{Cite web|title=西方学术界的大跃进饥荒研究|url=http://ww2.usc.cuhk.edu.hk/PaperCollection/webmanager/wkfiles/2012/201503_38_paper.pdf|work=[[香港中文大学]]|date=2015-01|language=zh|author=陈意新|url-status=dead|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517052743/http://ww2.usc.cuhk.edu.hk/PaperCollection/webmanager/wkfiles/2012/201503_38_paper.pdf|archive-date=2021-05-17|publisher=《江苏大学学报》|format=}}</ref>。三年大饥荒類似於[[1932年蘇聯大饑荒]]的事件重演,主要成因包括[[大跃进|“大跃进”]]政策失當、[[人民公社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制度弊病、中國外交困難等<ref name=":4" /><ref name=":2" /><ref name=":3" /><ref name=":0" /><ref name=":1" /><ref name=":5" /><ref name=":6" />。 |
||
== 名称 == |
== 名称 == |
||
⚫ | |||
⚫ | 学术界称法包括“'''三年困难时期”'''<ref>{{cite journal |author=张远芬 |year=1980 |title=不真,美就失去了价值——评杨朔三年困难时期的散文 |url=https://www.cnki.net/kcms/doi/10.16095/j.cnki.cn32-1833/c.1980.03.013.html |journal=《徐州师范学院学报》 |issue=3 |access-date=2022-11-11 |archive-date=2022-11-11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1111060153/https://www.cnki.net/kcms/doi/10.16095/j.cnki.cn32-1833/c.1980.03.013.html |dead-url=no }}</ref><ref>{{cite journal |author=朱来常 |year=1996 |title=安徽三年困难时期的严峻形势与为克服困难而作出的努力 |url=http://www.cqvip.com/QK/81924X/199601/1002508958.html |journal=《安徽史学》 |issue=1}}</ref><ref>{{cite journal |author=王昌举 |year=1997 |title=忆繁昌县三年困难时期的“左”倾错误及纠正过程 |url=http://www.cqvip.com/QK/81594X/199701/1004677712.html |journal=《江淮文史》 |issue=1}}</ref><ref>{{cite journal |author=资中筠 |year=2010 |title=“三年困难时期”的点滴记忆 |
||
⚫ | |url=http://www.cqvip.com/QK/85636X/201005/34121942.html |journal=《武汉文史资料》 |issue=5}}</ref><ref name='程恩富-2017'>{{cite journal |author1=程恩富 |
||
=== 中国政府 === |
=== 中国政府 === |
||
对于1959 |
对于1959年—1961年在[[中国大陆]]发生的大饥荒,中国官方对此有“'''三年自然灾害'''”<ref name=":44">{{Cite web|title=“三年自然灾害”与“大跃进”——“天灾”、“人祸”关系的计量历史考察|url=http://agri-history.ihns.ac.cn/scholars/others/cdl.htm|website=[[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date=2000年|author=陈东林|url-status=live|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525084418/http://agri-history.ihns.ac.cn/scholars/others/cdl.htm|archive-date=2022-05-25|access-date=|publisher=《中共党史资料》|quote=但是,又过了一年多的夏秋之交,中央北戴河会议和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泽东严厉批评了所谓把形势说成一团漆黑的“黑暗风”之后,“人祸”的原因被绝口不提。以后,“三年经济困难”的原因被完全说成是“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的,直到1978年以前,“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说法索性取代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拨乱反正,1981年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主要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我国国民经济在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发生严重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这与刘少奇当年代表中央所作的判断,是基本相同的,以后的党史、国史著作在总结其原因时,大都是从这三点表述的。}}</ref><ref name=":43">{{Cite web|title=假四清 真复辟——关于党内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导演的桃园大队“四清”情况的调查|url=https://cn.govopendata.com/renminribao/1967/9/6/1/#369921|website=|date=1967-09-06|url-status=live|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901041639/https://cn.govopendata.com/renminribao/1967/9/6/1/|archive-date=2022-09-01|access-date=|publisher=《[[人民日报]]》|quote=一些富裕农民在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自发资本主义倾向抬头,热心于小开荒小自由,有的还羡慕单干,议论包产到户好。...... 在三年困难时期,克服困难,胜利度过了灾荒,顶住了单干风,巩固和发展了集体经济。...... 特别是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社员生活安排得比较好。}}</ref><ref name=":42">{{Cite web|title=英经济学家罗宾森在中国访问考察后认为:人民公社成就非常显著,组织日臻完善|url=https://cn.govopendata.com/cankaoxiaoxi/1964/3/17/1/|website=|date=1964-03-17|url-status=live|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901040520/https://cn.govopendata.com/cankaoxiaoxi/1964/3/17/1/|archive-date=2022-09-01|access-date=|publisher=《[[参考消息]]》|quote=人民公社在三年困难时期已经崩毁了么?在中国任何一个人都否认这种说法。事实正好相反,如果不是依赖公社的集体力量,在连续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粮食价格不可能保持稳定。若是在以前,饥馑和大量饿死人的惨象必然出现。}}</ref>、“'''三年严重自然灾害'''”<ref>{{Cite web|title=河西走廊红旗飘——甘肃省临泽县是怎样实现粮食超“纲要”的|url=https://cn.govopendata.com/renminribao/1970/9/25/2/|website=|date=1970-09-25|url-status=live|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901035430/https://cn.govopendata.com/renminribao/1970/9/25/2/|archive-date=2022-09-01|access-date=|publisher=《[[人民日报]]》|quote=在我们国家遭受三年严重自然灾害期间,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趁机大肆推行“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物质刺激”等黑货,破坏集体经济,妄图复辟资本主义。}}</ref>、“'''三年困难时期'''”<ref name=":43" /><ref name=":42"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ref name=":43" />、“'''三年暂时困难时期'''”<ref>{{Cite web|title=为农业服务的路子越走越宽——太原市南郊区小店人民公社农具厂调查报告|url=https://cn.govopendata.com/renminribao/1971/9/22/2/#411710|website=|date=1971-09-22|url-status=live|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901035923/https://cn.govopendata.com/renminribao/1971/9/22/2/|archive-date=2022-09-01|access-date=|publisher=《[[人民日报]]》|quote=在三年暂时困难时期,对这个厂就是个严重的考验。}}</ref>等称法。 |
||
1962年初,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
1962年初,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家主席]][[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公开将大饥荒的成因归结为“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論點<ref name=":13">{{Cite journal |author=孙中华 |date=2007年 |title=刘少奇“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提法的由来 (2) |url=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72/85037/85039/5898130.html |format= |journal=《党史博采》 |language= |issue=第4期 |issn=1006-8031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622102450/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72/85037/85039/5898130.html |archivedate=2020-06-22 |via=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dead-url=no}}</ref>。但此举引发[[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等人的不满(毛认为应当坚持[[三面红旗]]、成绩大于错误),并成为刘少奇在[[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批鬥|批斗]]和迫害的原因之一<ref name=":36">{{Cite web|title=七千人大会上党内高层的分歧|url=http://ww2.usc.cuhk.edu.hk/PaperCollection/Details.aspx?id=5542|work=[[香港中文大学]]|date=2005年|language=zh|author=何云峰|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221061737/http://ww2.usc.cuhk.edu.hk/PaperCollection/Details.aspx?id=5542|archive-date=2022-02-21|publisher=《史学月刊》|dead-url=no}}</ref><ref name=":37">{{Cite web|title=刘少奇提出两个“三七开”激怒毛泽东|url=http://history.sina.com.cn/bk/jgcqs/2014-05-09/182890441.shtml|work=[[新浪]]|date=2014-05-09|language=zh|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517122823/http://history.sina.com.cn/bk/jgcqs/2014-05-09/182890441.shtml|archive-date=2014-05-17|publisher=[[人民网]]|dead-url=no}}</ref><ref name=":30">{{Cite web|title=1962年毛泽东坚持三面红旗 斥刘少奇:你急什么|url=https://history.sohu.com/20140113/n393408826.shtml|work=[[搜狐]]|date=2014-01-13|language=zh|author=|publisher=[[光明网 (中国)|光明网]]|format=|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703071743/https://history.sohu.com/20140113/n393408826.shtml|archivedate=2020-07-03|dead-url=no}}</ref><ref name=":38">{{Cite web|title=毛泽东评“3分天灾7分人祸”是农民语言(摘自《刘少奇在建国后的20年》)|url=http://cul.sohu.com/20120223/n335639147_3.shtml|work=[[搜狐]]|date=2012-02-23|language=zh|author=鲁彤|author2=冯来刚|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430202022/http://cul.sohu.com/20120223/n335639147_3.shtml|archive-date=2022-04-30|publisher=辽宁人民出版社|dead-url=no}}</ref><ref name=":39">{{Cite web|title=七千人大会上:实事求是要有“五不怕”精神|url=http://cpc.people.com.cn/GB/85037/8536219.html|work=[[人民网]]|date=2008-11|language=zh|author=刘明钢|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425010950/http://cpc.people.com.cn/GB/85037/8536219.html|archive-date=2022-04-25|publisher=《世纪风采》|dead-url=no}}</ref>。 |
||
[[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后,人為因素正式被指為主要原因'''<ref name=":4" /><ref name=":44" />'''。1981年6月, |
[[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后,人為因素正式被指為主要原因'''<ref name=":4" /><ref name=":44" />'''。1981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六中全会|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称“我国国民经济在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发生严重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並將主要成因归结为“主要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运动|反右倾]]’的错误,加上当时自然灾害和[[中苏交恶|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ref name=":4" />'''<ref name=":44" />'''<ref name=":25">{{Cite web|title=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81年6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url=http://www.icnao.cn/lxyzzszt/dzdg/dzdg1978/201708/t20170823_248335.html|work=[[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date=1981-06-27|language=zh|author=|publisher=[[人民网]]|format=|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703070710/http://www.icnao.cn/lxyzzszt/dzdg/dzdg1978/201708/t20170823_248335.html|archivedate=2020-07-03|dead-url=no}}</ref>。 |
||
⚫ | |||
⚫ | 学术界称法包括“'''三年困难时期”'''<ref>{{cite journal |author=张远芬 |year=1980 |title=不真,美就失去了价值——评杨朔三年困难时期的散文 |url=https://www.cnki.net/kcms/doi/10.16095/j.cnki.cn32-1833/c.1980.03.013.html |journal=《徐州师范学院学报》 |issue=3 |access-date=2022-11-11 |archive-date=2022-11-11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1111060153/https://www.cnki.net/kcms/doi/10.16095/j.cnki.cn32-1833/c.1980.03.013.html |dead-url=no }}</ref><ref>{{cite journal |author=朱来常 |year=1996 |title=安徽三年困难时期的严峻形势与为克服困难而作出的努力 |url=http://www.cqvip.com/QK/81924X/199601/1002508958.html |journal=《安徽史学》 |issue=1}}</ref><ref>{{cite journal |author=王昌举 |year=1997 |title=忆繁昌县三年困难时期的“左”倾错误及纠正过程 |url=http://www.cqvip.com/QK/81594X/199701/1004677712.html |journal=《江淮文史》 |issue=1}}</ref><ref>{{cite journal |author=资中筠 |year=2010 |title=“三年困难时期”的点滴记忆 |
||
⚫ | |url=http://www.cqvip.com/QK/85636X/201005/34121942.html |journal=《武汉文史资料》 |issue=5}}</ref><ref name='程恩富-2017'>{{cite journal |author1=程恩富 |author2=詹志华 |title=三年困难时期非正常死亡人口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url=https://rkyj.ruc.edu.cn/CN/Y2017/V41/I2/97 |journal=《人口研究》 |volume=41 |issue=2 |pages=97-112 |date=2017-03-29 |accessdate=2023-12-12 |archive-date=2023-12-12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1212134244/https://rkyj.ruc.edu.cn/CN/Y2017/V41/I2/97 |dead-url=no }}</ref>、“'''三年大饥荒”'''<ref>{{cite journal |author=臧金峰 |year=2010 |title=从统购统销政策的视角探析三年大饥荒的爆发 |url=http://www.cqvip.com/qk/87667a/201006/36188034.html |journal=《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issue=6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114073909/http://www.cqvip.com/qk/87667a/201006/36188034.html |archive-date=2018-01-14 |dead-url=yes}}</ref><ref>{{cite journal |author=梁志远 |year=2011 |title=三年大饥荒中亳县城乡市场片断 |url=http://www.cqvip.com/qk/81594x/201104/38956201.html |journal=《江淮文史》 |issue=4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114185303/http://www.cqvip.com/qk/81594x/201104/38956201.html |archive-date=2018-01-14 |dead-url=no}}</ref><ref>{{Cite journal |author=邓子元 |date=2019年 |title=三年大饥荒原因探析 |url=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NCJI201901021.htm |url-status=live |journal=《农村经济与科技》 |issue=1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901044601/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NCJI201901021.htm |archive-date=2022-09-01 |via=[[中国知网]]}}</ref>、“'''中国大饥荒'''”<ref name=":0" /><ref name=":1" /><ref name=":12" />、“'''中国三年大饥荒'''”<ref name=":6" />、“'''大跃进饑荒'''”<ref name=":29" /><ref name="Dali Yang">{{Cite book|author=Dali Yang|title=''Calamity and Reform in China: State, Rural Society,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Since the Great Leap Famine''|url=https://www.google.com/books/edition/Calamity_and_Reform_in_China/VmLuoAkMKrkC?hl|date=1996|publisher=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isbn=9780804725576|access-date=2020-02-15|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415060850/https://www.google.com/books/edition/Calamity_and_Reform_in_China/VmLuoAkMKrkC?hl|archive-date=2020-04-15|dead-url=no}}{{en}}</ref><ref>{{Cite journal |last=Hasell |first=Joe |author= |last2=Roser |first2=Max |date=2013-10-10 |title=Famines |url=https://ourworldindata.org/famines |journal=Our World in Data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418002509/https://ourworldindata.org/famines |archive-date=2020-04-18 |access-date=2020-06-27 |dead-url=no}}</ref>、“'''毛氏大饥荒'''”<ref name=":5" /><ref name="Becker1998p99" />等。而事实上,大饥荒所發生的時期有不同說法、并不局限于“三年”。{{le|賈斯柏·貝克|Jasper Becker}}、巴兹尔·阿什顿、[[文貫中]]<ref name="Becker1998p99">{{cite book|author=Jasper Becker|title=''Hungry Ghosts: Mao's Secret Famine''|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iC4g0gXBmIkC&pg=PA99|date=1998-04-15|publisher=Henry Holt and Company|isbn=978-0-8050-5668-6|pages=99|access-date=2015-01-10|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319200331/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iC4g0gXBmIkC&pg=PA99|archive-date=2015-03-19|dead-url=no}}{{en}}</ref><ref name="Ashton">{{Cite journal| doi = 10.2307/1973284| issn = 0098-7921| volume = 10| issue = 4| pages = 613–645| last1 = Ashton| first1 = Basil| last2 = Hill| first2 = Kenneth| last3 = Piazza| first3 = Alan| last4 = Zeitz| first4 = Robin| title = Famine in China, 1958-61| journal =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accessdate = 2022-04-16| date = 1984| url = https://www.jstor.org/stable/1973284| jstor = 1973284| archive-date = 2022-04-16|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416095636/https://www.jstor.org/stable/1973284| dead-url = no}}{{en}}</ref><ref>{{Cite journal | url=http://www.jstor.org/stable/1973284 | journal=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 volume=46 | issue=1 | date=October 1997 | pages=1-34 | title=''Communal Dining and the Chinese Famine of 1958-1961'' | author1=Gene Hsin Chang | author2=Guanzhong James Wen | author= | access-date=2015-01-10 |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730005942/http://www.jstor.org/stable/1973284 | archive-date=2015-07-30 | dead-url=no }}{{en}}</ref>、[[楊繼繩]]、[[馮客]]、周遜等人的著作均採用1958年—1962年,还有一些情报机关(如[[美国中央情报局]])也认为是从1958年开始的<ref name="cia2">{{Cite web|title=THE RISING DEATH RATE IN COMMUNIST CHINA|url=https://www.cia.gov/library/readingroom/docs/CIA-RDP79T01003A001300150001-0.pdf|author=|date=1962-09-24|publisher=[[美国中央情报局]](CIA)|language=en|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709165825/https://www.cia.gov/library/readingroom/docs/CIA-RDP79T01003A001300150001-0.pdf|archive-date=2019-07-09|dead-url=yes}}</ref><ref name="cia1">{{Cite web|title=PROSPECTS FOR COMMUNIST CHINA|url=https://www.cia.gov/readingroom/docs/DOC_0001098211.pdf|author=|date=1962-05-02|publisher=[[美国中央情报局]](CIA)|language=en|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103044600/https://www.cia.gov/library/readingroom/docs/DOC_0000253095.pdf|archive-date=2019-01-03|dead-url=no}}</ref>。 |
||
== 历史背景 == |
== 历史背景 == |
||
第44行: | 第44行: | ||
从1955年开始,由于批判右倾思想的影响,经济建设中出现了层层抬高经济指标的趋势,特别是基本建设规模越来越大,项目越来越多,超过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8)的指标。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工作,发现很多计划超越了客观条件许可的范围,指出现在“有急躁冒进的现象”<ref name=":7">{{Cite web|title=1956年的冒进与反冒进【2】|url=http://dangshi.people.com.cn/n/2014/1031/c85037-25948153-2.html|author=罗平汉|date=2014-11-03|format=|work=|publisher=[[人民网]]|language=zh|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315050246/http://dangshi.people.com.cn/n/2014/1031/c85037-25948153-2.html|archive-date=2018-03-15|dead-url=no}}</ref>。1956年2月份,周恩来、[[李富春]]、[[李先念]]等,决定把基本建设投资由原来要求的180亿元压缩到147亿<ref name=":7" />。1956年6月10日,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刘少奇]]的主持下,[[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基本通过财政部提交的预算报告初稿,其中写道“在反对保守主义的时候,必须同时反对急躁冒进倾向”,加重了反冒进的份量, 同时更进一步把1957年的基本建设投资由147亿元进一步压缩到140亿元<ref name=":7" />。由于周恩来等人反“冒进”,暂时遏制住了经济建设大幅冒进的趋势,但是1956年经济还是有冒进的问题,以致财政第一次出现了10亿的赤字;在编制[[第二个五年计划 (中国)|第二个五年计划]]和1957年经济计划时,周恩来等人还继续坚持反冒进,把一些过高的经济指标压了下来<ref name="auto1" />。 |
从1955年开始,由于批判右倾思想的影响,经济建设中出现了层层抬高经济指标的趋势,特别是基本建设规模越来越大,项目越来越多,超过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8)的指标。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工作,发现很多计划超越了客观条件许可的范围,指出现在“有急躁冒进的现象”<ref name=":7">{{Cite web|title=1956年的冒进与反冒进【2】|url=http://dangshi.people.com.cn/n/2014/1031/c85037-25948153-2.html|author=罗平汉|date=2014-11-03|format=|work=|publisher=[[人民网]]|language=zh|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315050246/http://dangshi.people.com.cn/n/2014/1031/c85037-25948153-2.html|archive-date=2018-03-15|dead-url=no}}</ref>。1956年2月份,周恩来、[[李富春]]、[[李先念]]等,决定把基本建设投资由原来要求的180亿元压缩到147亿<ref name=":7" />。1956年6月10日,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刘少奇]]的主持下,[[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基本通过财政部提交的预算报告初稿,其中写道“在反对保守主义的时候,必须同时反对急躁冒进倾向”,加重了反冒进的份量, 同时更进一步把1957年的基本建设投资由147亿元进一步压缩到140亿元<ref name=":7" />。由于周恩来等人反“冒进”,暂时遏制住了经济建设大幅冒进的趋势,但是1956年经济还是有冒进的问题,以致财政第一次出现了10亿的赤字;在编制[[第二个五年计划 (中国)|第二个五年计划]]和1957年经济计划时,周恩来等人还继续坚持反冒进,把一些过高的经济指标压了下来<ref name="auto1" />。 |
||
1956年9月5日到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刘少奇作了政治报告,提到“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ref name=":9">{{Cite web|title=《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url=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0/65452/4442002.html|author=|date=1956-09-27|format=|work=|publisher=[[人民网]]|language=zh|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320230712/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0/65452/4442002.html|archive-date=2019-03-20|dead-url=no}}</ref> 同时提到“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ref name=":9" /> |
1956年9月5日到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刘少奇作了政治报告,提到“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ref name=":9">{{Cite web|title=《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url=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0/65452/4442002.html|author=|date=1956-09-27|format=|work=|publisher=[[人民网]]|language=zh|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320230712/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0/65452/4442002.html|archive-date=2019-03-20|dead-url=no}}</ref> 同时提到“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ref name=":9" />但是,毛泽东对此并不认可,认为1956年对经济工作中过急情况的纠正是“反冒进”,对此作了批评,并提出“反反冒进”<ref name=":7" /><ref name=":8">{{Cite web|title=“大跃进”运动|url=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daoluxuanze2/200909/0917_8061_1352384.shtml|author=|date=2009-09-17|format=|work=[[凤凰网]]|publisher=[[新华网]]|language=zh|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628044459/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daoluxuanze2/200909/0917_8061_1352384.shtml|archive-date=2020-06-28|dead-url=no}}</ref><ref>{{Cite web|title=反冒进和反反冒进中的周恩来|url=http://www.hebeidangshi.gov.cn/article/20160909/2-2016-07221.html|accessdate=|author=|date=2016-09-09|format=|publisher=中共河北历史网|language=|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626051403/http://www.hebeidangshi.gov.cn/article/20160909/2-2016-07221.html|archive-date=2020-06-26|dead-url=no}}</ref>。与此同时,毛泽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反右运动]]”,对[[民主党派]]、[[學術界|学术界]]以及知识分子等各界人士造成了极大打击,自此中国大陆进入了由中国共产党实质性[[一党专政]]的时代,[[民主制度]]遭到严重破坏,为大跃进埋下祸根<ref name=":7" /><ref>{{Cite web|title=反右运动与延安整风|url=http://ww2.usc.cuhk.edu.hk/PaperCollection/Details.aspx?id=76|author=金观涛|date=1997年|authorlink=金觀濤|author2=刘青峰|format=|work=[[香港中文大学]]|publisher=《二十一世纪》|language=zh|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626051401/http://ww2.usc.cuhk.edu.hk/PaperCollection/Details.aspx?id=76|archive-date=2020-06-26|dead-url=no}}</ref><ref>{{Cite web|title=中共功罪评说之六:毛泽东是如何让知识分子上钩的?|url=https://www.voachinese.com/a/article-20110701-china-anti-rightist-124862299/783910.html|date=2011-07-01|work=[[美国之音]]|language=zh|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702123118/https://www.voachinese.com/a/article-20110701-china-anti-rightist-124862299/783910.html|archive-date=2020-07-02|dead-url=no}}</ref>。 |
||
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提出了“大跃进”的口号<ref name=":8" />。从1956年9月的八大一次会议到1958年5月的八大二次会议,对国内基本矛盾的估计和对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开始强调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矛盾<ref name="auto1" />。但此后,1958年10月起,毛泽东的态度发生了一定转变,他在11月20日的武昌会议上说:“除特殊外,还是要睡一点觉。现在要减轻任务。”明年的生产指标要降下来,不能总是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否则,“我看搞起来,中国非死一半人不可。不死一半也要死三分之一或者十分之一,死五千万人。广西死了人(注:指广西饿死550人的事情),[[陈漫远]]不是撤了吗?死五千万人你们的职不撤,至少我的职要撤,头也成问题。”<ref>{{cite news|title=《毛泽东离京巡视纪实1949-1976》目录|url=http://dangshi.people.com.cn/n/2013/1230/c85037-23979486.html|work=|date=2013-12-30|language=zh|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414144353/http://dangshi.people.com.cn/n/2013/1230/c85037-23979486.html|archivedate=2022-04-14|dead-url=no|agency=[[人民网]]}}</ref><ref>{{Cite web|title=毛泽东是何时发现“大跃进”造成农民大量死亡的?|url=http://history.people.com.cn/n/2012/0823/c198865-18815245-3.html|author=杨奎松|date=2012-08-23|authorlink=杨奎松|work=[[人民网]]|publisher=《[[财经 (杂志)|财经]]》杂志|language=zh|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4102247/http://history.people.com.cn/n/2012/0823/c198865-18815245-3.html|archive-date=2016-03-04|dead-url=yes}}</ref> |
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提出了“大跃进”的口号<ref name=":8" />。从1956年9月的八大一次会议到1958年5月的八大二次会议,对国内基本矛盾的估计和对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开始强调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矛盾<ref name="auto1" />。但此后,1958年10月起,毛泽东的态度发生了一定转变,他在11月20日的武昌会议上说:“除特殊外,还是要睡一点觉。现在要减轻任务。”明年的生产指标要降下来,不能总是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否则,“我看搞起来,中国非死一半人不可。不死一半也要死三分之一或者十分之一,死五千万人。广西死了人(注:指广西饿死550人的事情),[[陈漫远]]不是撤了吗?死五千万人你们的职不撤,至少我的职要撤,头也成问题。”<ref>{{cite news|title=《毛泽东离京巡视纪实1949-1976》目录|url=http://dangshi.people.com.cn/n/2013/1230/c85037-23979486.html|work=|date=2013-12-30|language=zh|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414144353/http://dangshi.people.com.cn/n/2013/1230/c85037-23979486.html|archivedate=2022-04-14|dead-url=no|agency=[[人民网]]}}</ref><ref>{{Cite web|title=毛泽东是何时发现“大跃进”造成农民大量死亡的?|url=http://history.people.com.cn/n/2012/0823/c198865-18815245-3.html|author=杨奎松|date=2012-08-23|authorlink=杨奎松|work=[[人民网]]|publisher=《[[财经 (杂志)|财经]]》杂志|language=zh|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4102247/http://history.people.com.cn/n/2012/0823/c198865-18815245-3.html|archive-date=2016-03-04|dead-url=yes}}</ref> |
||
第50行: | 第50行: | ||
=== 特供体制 === |
=== 特供体制 === |
||
{{Main|中华人民共和国特供体制}} |
{{Main|中华人民共和国特供体制}} |
||
[[中國共產黨]]為保障其[[高級幹部]]的[[食物]]、[[肉類]]及[[香菸]]不虞匱乏而批示「[[特供|特需供應]]」的報告,依官員級別滿足所需,造成[[特权|特權供應]]<ref>{{Cite web|title=毛泽东时代没多少腐败?|url=http://view.news.qq.com/zt2012/ggqfb/index.htm|date=2012年|publisher=[[腾讯]]|language=zh|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911095755/http://view.news.qq.com/zt2012/ggqfb/index.htm|archive-date=2013-09-11|dead-url=yes}}</ref>。1960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高级干部实行食品特殊供应<ref>{{Cite news|url=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xiandaishi/detail_2013_12/18/32231464_0.shtml|title=揭秘三年困难时期中央对高干们的食品特殊供应|author=邸延生|work=《「文革」前夜的毛澤東》|publisher=新華出版社|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815185544/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xiandaishi/detail_2013_12/18/32231464_0.shtml|archive-date=2014-08-15|dead-url=yes|language=zh|date=2013-12-18}}</ref>。1961年2月起,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经济工作5人小组组长[[陈云]]按照 |
[[中國共產黨]]為保障其[[高級幹部]]的[[食物]]、[[肉類]]及[[香菸]]不虞匱乏而批示「[[特供|特需供應]]」的報告,依官員級別滿足所需,造成[[特权|特權供應]]<ref>{{Cite web|title=毛泽东时代没多少腐败?|url=http://view.news.qq.com/zt2012/ggqfb/index.htm|date=2012年|publisher=[[腾讯]]|language=zh|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911095755/http://view.news.qq.com/zt2012/ggqfb/index.htm|archive-date=2013-09-11|dead-url=yes}}</ref>。1960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副总理]]、[[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高级干部实行食品特殊供应<ref>{{Cite news|url=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xiandaishi/detail_2013_12/18/32231464_0.shtml|title=揭秘三年困难时期中央对高干们的食品特殊供应|author=邸延生|work=《「文革」前夜的毛澤東》|publisher=新華出版社|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815185544/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xiandaishi/detail_2013_12/18/32231464_0.shtml|archive-date=2014-08-15|dead-url=yes|language=zh|date=2013-12-18}}</ref>。1961年2月起,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经济工作5人小组组长[[陈云]]按照其妻[[于若木]]的建议,又对高级干部以下级别的其他干部,供应定量的[[白糖]]和[[黃豆]]<ref>{{Cite news|url=http://news.sina.com.cn/o/2005-06-14/09566169585s.shtml|title=“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他的写照”(组图)|publisher=|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721225304/http://news.sina.com.cn/o/2005-06-14/09566169585s.shtml|archive-date=2021-07-21|dead-url=no|language=zh|newspaper=《[[广州日报]]》|agency=[[新浪]]}}</ref><ref>{{Cite web|title=机关食堂的秘密|url=http://www.iceo.com.cn/life/2011/0531/219163.shtml|date=2011-05-31|publisher=《南都周刊》|language=zh|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317203828/http://www.iceo.com.cn/life/2011/0531/219163.shtml|archive-date=2015-03-17|dead-url=yes}}</ref>。在大饥荒时期,按照中共中央制定的政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计划供给体制|全民计划配给体制]]中,城市居民的食物供应比农村好得多,机关干部又比一般平民好,干部又按照级别高低获得不同的饮食待遇。以下是部分人士对饥荒时期特供的回忆: |
||
* 高干[[韦君宜]]回忆三年困难时期特供:“后来,中央终于决定实行干部食物补贴。大概因为有些年老的民主人士吃不消这样的苦,有的已经病倒了。补贴办法是十七级以上的每人每月糖一斤、豆一斤,十三级以上的每人每月肉二斤、蛋二斤,九级以上的每人每月肉四斤、蛋二斤<ref>{{Cite web|title=高干忆三年困难时期特供:民众恨极了编顺口溜|url=http://history.sohu.com/20140504/n398904900.shtml|author=韦君宜|date=2014-05-04|publisher=[[搜狐]]|language=zh|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109153920/http://history.sohu.com/20140504/n398904900.shtml|archive-date=2015-01-09|dead-url=no}}</ref>。” |
* 高干[[韦君宜]]回忆三年困难时期特供:“后来,中央终于决定实行干部食物补贴。大概因为有些年老的民主人士吃不消这样的苦,有的已经病倒了。补贴办法是十七级以上的每人每月糖一斤、豆一斤,十三级以上的每人每月肉二斤、蛋二斤,九级以上的每人每月肉四斤、蛋二斤<ref>{{Cite web|title=高干忆三年困难时期特供:民众恨极了编顺口溜|url=http://history.sohu.com/20140504/n398904900.shtml|author=韦君宜|date=2014-05-04|publisher=[[搜狐]]|language=zh|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109153920/http://history.sohu.com/20140504/n398904900.shtml|archive-date=2015-01-09|dead-url=no}}</ref>。” |
||
第105行: | 第105行: | ||
*2011年,[[徐州师范大学]]的数学教授[[孙经先]]作出的死亡人数估计为学界最低,他认为三年困难时期的“营养性死亡”(孙经先认为饿死只占“营养性死亡”一小部分)人数在250万以下,并同[[楊繼繩|杨继绳]]、[[曹树基]]、[[洪振快]]、[[蒋正华]]等人发生了激烈的辩论;2020年,孙经先称其论敌均已采用“鸵鸟战术”,不回应质疑或是退出争论,可证“饿死三千万”一说的虚假。<ref>{{cite journal|title=关于我国20世纪60年代人口变动问题的研究|author=孙经先|url=https://www.1xuezhe.exuezhe.com/Qk/art/63321?dbcode=3&flag=2|journal=马克思主义研究|issue=6|year=2011|pages=62-75|access-date=2021-06-11|archive-date=2021-06-1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611062217/https://www.1xuezhe.exuezhe.com/Qk/art/63321?dbcode=3&flag=2|dead-url=no}}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TUD201106010.htm 中国知网鏈接] {{Wayback|url=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TUD201106010.htm |date=20210611062215 }}</ref><ref>{{cite news|author=孙经先|title=“饿死三千万”不是事实|publisher=中国社会科学报|url=http://www.csstoday.net/xueshuzixun/guoneixinwen/84013.html|date=2013-08-23|accessdate=2014-01-24|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016100341/http://www.csstoday.net/xueshuzixun/guoneixinwen/84013.html|archivedate=2013-10-16}}</ref><ref name="孙经先201309">{{cite news|author=孙经先|title=“中国饿死三千万”的谣言是怎样形成的?|publisher=中国社会科学报|url=http://www.csstoday.net/xuekepindao/pinglun/84656.html|date=2013-09-09|accessdate=2014-01-24|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203132428/http://www.csstoday.net/xuekepindao/pinglun/84656.html|archivedate=2014-02-03}}</ref><ref name="孙经先2014">{{cite journal|title=“饿死3600万”的重大谬误是怎样产生的?——对杨继绳先生两篇文章的答复|author=孙经先|url=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124/c143844-24217270.html|journal=红旗文稿|accessdate=2014-01-24|issue=2|year=2014|pages=8-14|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203102915/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124/c143844-24217270.html|archive-date=2014-02-03|dead-url=no}}</ref><ref>{{cite web|title=脱离实际必然走向谬误|url=http://www.aisixiang.com/data/57660.html|accessdate=2019-04-26|author=杨继绳|date=2012-09-24|publisher=爱思想|dead-url=no|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426024922/http://www.aisixiang.com/data/57660.html|archive-date=2019-04-26}}</ref><ref>{{cite journal|title=驳“饿死三千万是谣言”——再答孙经先对《墓碑》的指责|author=杨继绳|url=http://www.yhcqw.com/71/9352.html|journal=炎黄春秋|accessdate=2019-04-26|issue=12|year=2013|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513014719/http://www.yhcqw.com/71/9352.html|archivedate=2018-05-13|dead-url=yes}}</ref><ref name='杨2014'>{{cite journal|title=关于大饥荒人口损失的讨论|author=杨继绳|url=http://www.yhcqw.com/71/9611.html|journal=炎黄春秋|accessdate=2019-04-30|issue=9|year=2014|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513014719/http://www.yhcqw.com/71/9611.html|archivedate=2018-05-13|deadurl=yes}}</ref><ref>{{cite news|author=孙经先|title=“饿死三千万”谣言破灭之后|publisher=中国社会科学报|url=http://www.cssn.cn/lsx/ycsf/201601/t20160112_2822056.shtml|date=2016-01-12|accessdate=2019-04-26|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426101407/http://www.cssn.cn/lsx/ycsf/201601/t20160112_2822056.shtml|archivedate=2019-04-26|deadurl=no}}</ref><ref>{{cite web|title=杨继绳关于武汉会议的声明|url=http://www.chinainperspective.com/ArtShow.aspx?AID=26499|author=杨继绳|date=2014-07-11|publisher=纵览中国|dead-url=no|access-date=2019-04-26|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502221258/http://www.chinainperspective.com/ArtShow.aspx?AID=26499|archive-date=2019-05-02}}</ref><ref>{{Cite web|title=孙经先和曹树基关于“饿死三千万”的激烈辩论|url=http://www.cwzg.cn/history/202003/55680.html|accessdate=2020-06-27|author=|date=|format=|work=|publisher=察网|language=|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320015518/http://www.cwzg.cn/history/202003/55680.html|archive-date=2020-03-20|dead-url=yes}}</ref> |
*2011年,[[徐州师范大学]]的数学教授[[孙经先]]作出的死亡人数估计为学界最低,他认为三年困难时期的“营养性死亡”(孙经先认为饿死只占“营养性死亡”一小部分)人数在250万以下,并同[[楊繼繩|杨继绳]]、[[曹树基]]、[[洪振快]]、[[蒋正华]]等人发生了激烈的辩论;2020年,孙经先称其论敌均已采用“鸵鸟战术”,不回应质疑或是退出争论,可证“饿死三千万”一说的虚假。<ref>{{cite journal|title=关于我国20世纪60年代人口变动问题的研究|author=孙经先|url=https://www.1xuezhe.exuezhe.com/Qk/art/63321?dbcode=3&flag=2|journal=马克思主义研究|issue=6|year=2011|pages=62-75|access-date=2021-06-11|archive-date=2021-06-1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611062217/https://www.1xuezhe.exuezhe.com/Qk/art/63321?dbcode=3&flag=2|dead-url=no}}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TUD201106010.htm 中国知网鏈接] {{Wayback|url=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TUD201106010.htm |date=20210611062215 }}</ref><ref>{{cite news|author=孙经先|title=“饿死三千万”不是事实|publisher=中国社会科学报|url=http://www.csstoday.net/xueshuzixun/guoneixinwen/84013.html|date=2013-08-23|accessdate=2014-01-24|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016100341/http://www.csstoday.net/xueshuzixun/guoneixinwen/84013.html|archivedate=2013-10-16}}</ref><ref name="孙经先201309">{{cite news|author=孙经先|title=“中国饿死三千万”的谣言是怎样形成的?|publisher=中国社会科学报|url=http://www.csstoday.net/xuekepindao/pinglun/84656.html|date=2013-09-09|accessdate=2014-01-24|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203132428/http://www.csstoday.net/xuekepindao/pinglun/84656.html|archivedate=2014-02-03}}</ref><ref name="孙经先2014">{{cite journal|title=“饿死3600万”的重大谬误是怎样产生的?——对杨继绳先生两篇文章的答复|author=孙经先|url=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124/c143844-24217270.html|journal=红旗文稿|accessdate=2014-01-24|issue=2|year=2014|pages=8-14|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203102915/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124/c143844-24217270.html|archive-date=2014-02-03|dead-url=no}}</ref><ref>{{cite web|title=脱离实际必然走向谬误|url=http://www.aisixiang.com/data/57660.html|accessdate=2019-04-26|author=杨继绳|date=2012-09-24|publisher=爱思想|dead-url=no|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426024922/http://www.aisixiang.com/data/57660.html|archive-date=2019-04-26}}</ref><ref>{{cite journal|title=驳“饿死三千万是谣言”——再答孙经先对《墓碑》的指责|author=杨继绳|url=http://www.yhcqw.com/71/9352.html|journal=炎黄春秋|accessdate=2019-04-26|issue=12|year=2013|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513014719/http://www.yhcqw.com/71/9352.html|archivedate=2018-05-13|dead-url=yes}}</ref><ref name='杨2014'>{{cite journal|title=关于大饥荒人口损失的讨论|author=杨继绳|url=http://www.yhcqw.com/71/9611.html|journal=炎黄春秋|accessdate=2019-04-30|issue=9|year=2014|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513014719/http://www.yhcqw.com/71/9611.html|archivedate=2018-05-13|deadurl=yes}}</ref><ref>{{cite news|author=孙经先|title=“饿死三千万”谣言破灭之后|publisher=中国社会科学报|url=http://www.cssn.cn/lsx/ycsf/201601/t20160112_2822056.shtml|date=2016-01-12|accessdate=2019-04-26|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426101407/http://www.cssn.cn/lsx/ycsf/201601/t20160112_2822056.shtml|archivedate=2019-04-26|deadurl=no}}</ref><ref>{{cite web|title=杨继绳关于武汉会议的声明|url=http://www.chinainperspective.com/ArtShow.aspx?AID=26499|author=杨继绳|date=2014-07-11|publisher=纵览中国|dead-url=no|access-date=2019-04-26|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502221258/http://www.chinainperspective.com/ArtShow.aspx?AID=26499|archive-date=2019-05-02}}</ref><ref>{{Cite web|title=孙经先和曹树基关于“饿死三千万”的激烈辩论|url=http://www.cwzg.cn/history/202003/55680.html|accessdate=2020-06-27|author=|date=|format=|work=|publisher=察网|language=|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320015518/http://www.cwzg.cn/history/202003/55680.html|archive-date=2020-03-20|dead-url=yes}}</ref> |
||
*2010年12月,[[北京大学]]学者孙尚拱根据国家人口年鉴的总人口数据估算,认为1961-1962年时期的[[非正常死亡]]人数约4400万人<ref>{{cite web|title=中国大陆在困难时期有多少人是非正常死亡|url=http://www.yhcqw.com/html/kwgnew/2010/127/10127113722JF19A8132JAEEG40GF0DHGA2.html|author=孙尚拱|date=2010年12月|publisher=《[[炎黄春秋]]》网刊外稿|language=zh|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1230164053/http://www.yhcqw.com/html/kwgnew/2010/127/10127113722JF19A8132JAEEG40GF0DHGA2.html|archive-date=2010-12-30|dead-url=yes}}</ref>,但他没有区分出生人口的减少和死亡人口的增加。 |
*2010年12月,[[北京大学]]学者孙尚拱根据国家人口年鉴的总人口数据估算,认为1961-1962年时期的[[非正常死亡]]人数约4400万人<ref>{{cite web|title=中国大陆在困难时期有多少人是非正常死亡|url=http://www.yhcqw.com/html/kwgnew/2010/127/10127113722JF19A8132JAEEG40GF0DHGA2.html|author=孙尚拱|date=2010年12月|publisher=《[[炎黄春秋]]》网刊外稿|language=zh|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1230164053/http://www.yhcqw.com/html/kwgnew/2010/127/10127113722JF19A8132JAEEG40GF0DHGA2.html|archive-date=2010-12-30|dead-url=yes}}</ref>,但他没有区分出生人口的减少和死亡人口的增加。 |
||
* 2010年9月,[[荷兰]]历史学家[[馮客|冯客]](时任[[倫敦大學]]中國現代史教授、[[香港大学]]人文学院讲座教授)出版《[[毛泽东的大饥荒——1958-1962年的中国浩劫史]]》指出,他用了四年遍阅全国解密档案,认为1958年初至1962年底的大饥荒至少造成4500万人非正常死亡,其中至少250万人(占总体6%-8%)死于酷刑或直接处决<ref>{{Cite web|title=冯客教授谈“中国大饥荒” 三个惊人的发现|url=http://mjlsh.usc.cuhk.edu.hk/Book.aspx?cid=4&tid=3457|accessdate=2020-07-30|author=一滴水的力量|date=|format=|work=[[香港中文大学]]|publisher=|language=zh|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411113710/http://mjlsh.usc.cuhk.edu.hk/Book.aspx?cid=4&tid=3457|archive-date=2022-04-11|dead-url=no}}</ref><ref name="Dikötter2010">{{cite book|author=Frank Dikötter|authorlink=冯客|title=''Mao's Great Famine: The History of China's Most Devastating Catastrophe, 1958-1962''|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5NsMWCHDStQC&pg=325|date=2010-10-01|publisher=Bloomsbury Publishing|isbn=978-0-8027-7928-1|pages=325–326|access-date=2013-11-20|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617202650/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5NsMWCHDStQC&pg=325|archive-date=2014-06-17|dead-url=no}}</ref><ref>{{Cite web|title=冯克:“导致大饥荒的因素仍然存在”|url=https://helanonline.cn/archive/article/2766|date=2011-10-18|work=荷兰在线中文网|language=zh|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416151006/https://helanonline.cn/archive/article/2766|archive-date=2022-04-16|dead-url=no}}</ref><ref>{{cite news|url=http://www.voachinese.com/content/article-20000930-mao-era-disaster-130839313/788429.html|title=學者新結論:4500萬中國人死於大饑荒|publisher=[[美國之音]]|date=2011-09-29|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202100714/http://www.voachinese.com/content/article-20000930-mao-era-disaster-130839313/788429.html|archive-date=2014-02-02|dead-url=no|language=zh}}</ref><ref>{{cite news|url=http://www.dw.de/%E6%AF%9B%E6%B3%BD%E4%B8%9C%E7%9A%84%E5%A4%A7%E9%A5%A5%E8%8D%92%E5%9C%A8%E9%A6%99%E6%B8%AF%E5%8F%91%E8%A1%8C/a-15426267|title=《毛澤東的大饑荒》在香港發行|publisher=德國之聲|date=2011-09-29|access-date=2014-08-14|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730022417/http://www.dw.de/%E6%AF%9B%E6%B3%BD%E4%B8%9C%E7%9A%84%E5%A4%A7%E9%A5%A5%E8%8D%92%E5%9C%A8%E9%A6%99%E6%B8%AF%E5%8F%91%E8%A1%8C/a-15426267|archive-date=2014-07-30|dead-url=no}}</ref><ref name="紐約書評">{{cite web|title=''China: Worse Than You Ever Imagined''|url=http://www.nybooks.com/articles/archives/2012/nov/22/china-worse-you-ever-imagined/?page=2|author=Ian Johnson|publisher=[[紐約書評]]|dead-url=no|access-date=2014-02-05|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017225914/http://www.nybooks.com/articles/archives/2012/nov/22/china-worse-you-ever-imagined/?page=2|archive-date=2013-10-17}}{{en}}</ref>。但冯客的數字受到[[爱尔兰]]经济史学家[[科马克·奥·格拉达]]的批评和质疑,認為該書使用的人口粗死亡率過低,因此高估非正常死亡人數<ref name="Gráda">{{Cite journal|title=''Great Leap, Great Famine: A Review Essay''|author=|url=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1728-4457.2013.00595.x/pdf|last=Gráda|first=Cormac Ó|date=March 2011|journal=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issue=1|volume=37|pages=191-210|access-date=2014-12-06|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7051706/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1728-4457.2013.00595.x/pdf|archive-date=2016-03-07|dead-url=no}}{{en}}</ref>。 |
* 2010年9月,[[荷兰]]历史学家[[馮客|冯客]](时任[[倫敦大學]]中國現代史教授、[[香港大学]]人文学院讲座教授)出版《[[毛泽东的大饥荒——1958-1962年的中国浩劫史]]》指出,他用了四年遍阅全国解密档案,认为1958年初至1962年底的大饥荒至少造成4500万人非正常死亡,其中至少250万人(占总体6%-8%)死于酷刑或直接处决<ref>{{Cite web|title=冯客教授谈“中国大饥荒” 三个惊人的发现|url=http://mjlsh.usc.cuhk.edu.hk/Book.aspx?cid=4&tid=3457|accessdate=2020-07-30|author=一滴水的力量|date=|format=|work=[[香港中文大学]]|publisher=|language=zh|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411113710/http://mjlsh.usc.cuhk.edu.hk/Book.aspx?cid=4&tid=3457|archive-date=2022-04-11|dead-url=no}}</ref><ref name="Dikötter2010">{{cite book|author=Frank Dikötter|authorlink=冯客|title=''Mao's Great Famine: The History of China's Most Devastating Catastrophe, 1958-1962''|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5NsMWCHDStQC&pg=325|date=2010-10-01|publisher=Bloomsbury Publishing|isbn=978-0-8027-7928-1|pages=325–326|access-date=2013-11-20|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617202650/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5NsMWCHDStQC&pg=325|archive-date=2014-06-17|dead-url=no}}</ref><ref>{{Cite web|title=冯克:“导致大饥荒的因素仍然存在”|url=https://helanonline.cn/archive/article/2766|date=2011-10-18|work=荷兰在线中文网|language=zh|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416151006/https://helanonline.cn/archive/article/2766|archive-date=2022-04-16|dead-url=no}}</ref><ref>{{cite news|url=http://www.voachinese.com/content/article-20000930-mao-era-disaster-130839313/788429.html|title=學者新結論:4500萬中國人死於大饑荒|publisher=[[美國之音]]|date=2011-09-29|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202100714/http://www.voachinese.com/content/article-20000930-mao-era-disaster-130839313/788429.html|archive-date=2014-02-02|dead-url=no|language=zh}}</ref><ref>{{cite news|url=http://www.dw.de/%E6%AF%9B%E6%B3%BD%E4%B8%9C%E7%9A%84%E5%A4%A7%E9%A5%A5%E8%8D%92%E5%9C%A8%E9%A6%99%E6%B8%AF%E5%8F%91%E8%A1%8C/a-15426267|title=《毛澤東的大饑荒》在香港發行|publisher=德國之聲|date=2011-09-29|access-date=2014-08-14|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730022417/http://www.dw.de/%E6%AF%9B%E6%B3%BD%E4%B8%9C%E7%9A%84%E5%A4%A7%E9%A5%A5%E8%8D%92%E5%9C%A8%E9%A6%99%E6%B8%AF%E5%8F%91%E8%A1%8C/a-15426267|archive-date=2014-07-30|dead-url=no}}</ref><ref name="紐約書評">{{cite web|title=''China: Worse Than You Ever Imagined''|url=http://www.nybooks.com/articles/archives/2012/nov/22/china-worse-you-ever-imagined/?page=2|author=Ian Johnson|publisher=[[紐約書評]]|dead-url=no|access-date=2014-02-05|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017225914/http://www.nybooks.com/articles/archives/2012/nov/22/china-worse-you-ever-imagined/?page=2|archive-date=2013-10-17}}{{en}}</ref>。但冯客的數字受到[[爱尔兰]]经济史学家[[科马克·奥·格拉达|格拉达]]的批评和质疑,認為該書使用的人口粗死亡率過低,因此高估非正常死亡人數<ref name="Gráda">{{Cite journal|title=''Great Leap, Great Famine: A Review Essay''|author=|url=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1728-4457.2013.00595.x/pdf|last=Gráda|first=Cormac Ó|date=March 2011|journal=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issue=1|volume=37|pages=191-210|access-date=2014-12-06|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7051706/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1728-4457.2013.00595.x/pdf|archive-date=2016-03-07|dead-url=no}}{{en}}</ref>。 |
||
* 2008年,[[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列举各方观点,结论是从1959年到1961年,非正常死亡人数为2144万,如果从1958年算起,那总数接近3000万<ref>{{Cite book zh|author=林蕴晖|title=《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第四卷 乌托邦运动──从大跃进到大饥荒(1958~1961)|chapter=第八章 坚持“跃进” 经济跌入谷底|publisher=香港中文大学|date=2008年}}</ref><ref>{{cite book|url=|title=《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卷五·历史的变局|author=钱庠理|date=2008|language=Zh-hant|publisher=[[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pages=47|ISBN=9789881727459}}</ref>。 |
* 2008年,[[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列举各方观点,结论是从1959年到1961年,非正常死亡人数为2144万,如果从1958年算起,那总数接近3000万<ref>{{Cite book zh|author=林蕴晖|title=《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第四卷 乌托邦运动──从大跃进到大饥荒(1958~1961)|chapter=第八章 坚持“跃进” 经济跌入谷底|publisher=香港中文大学|date=2008年}}</ref><ref>{{cite book|url=|title=《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卷五·历史的变局|author=钱庠理|date=2008|language=Zh-hant|publisher=[[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pages=47|ISBN=9789881727459}}</ref>。 |
||
* 2006年,[[哈佛大學]]再版[[費正清]]的《中國新史》認為1958-1960年餓死人數是2000-3000萬<ref name="FairbankGoldman2006" />。 |
* 2006年,[[哈佛大學]]再版[[費正清]]的《中國新史》認為1958-1960年餓死人數是2000-3000萬<ref name="FairbankGoldman2006" />。 |
||
第115行: | 第115行: | ||
* 1993-95年,金辉、[[丁抒]]等人则提出非正常死亡人数可能4000万以上<ref name="jin1993">{{Cite journal| doi = 10.15992/j.cnki.31-1123/c.1993.z2.003| issn = 1004-8804| issue = Z2| pages = 15–24+5| last = 金辉| title = “三年自然灾害”备忘录| journal = 社会| accessdate = | date = 1993| id={{CNKI|SHEH1993Z2002|CJFD}}. {{NSSD|1002555606}}}}<br />{{Cite web|title=“三年自然灾害”备忘录(上)|url=https://www.yhcw.net/famine/Research/r020901a.htm|author=金辉|date=|format=|via=中国大饥荒档案馆|publisher=|language=|access-date=2022-08-26|archive-date=2022-07-13|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713045112/http://www.yhcw.net/famine/Research/r020901a.htm|dead-url=no}}<br />{{Cite web|title=“三年自然灾害”备忘录(下)|url=https://www.yhcw.net/famine/Research/r020901b.htm|author=金辉|date=|format=|via=中国大饥荒档案馆 (yhcw.net)|publisher=|language=|access-date=2022-08-26|archive-date=2021-09-27|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927034708/http://www.yhcw.net/famine/Research/r020901b.htm|dead-url=no}}</ref><ref name="ding1995">[[丁抒]],《人祸》,香港九十年代杂志社出版,1995年修订版</ref>。 |
* 1993-95年,金辉、[[丁抒]]等人则提出非正常死亡人数可能4000万以上<ref name="jin1993">{{Cite journal| doi = 10.15992/j.cnki.31-1123/c.1993.z2.003| issn = 1004-8804| issue = Z2| pages = 15–24+5| last = 金辉| title = “三年自然灾害”备忘录| journal = 社会| accessdate = | date = 1993| id={{CNKI|SHEH1993Z2002|CJFD}}. {{NSSD|1002555606}}}}<br />{{Cite web|title=“三年自然灾害”备忘录(上)|url=https://www.yhcw.net/famine/Research/r020901a.htm|author=金辉|date=|format=|via=中国大饥荒档案馆|publisher=|language=|access-date=2022-08-26|archive-date=2022-07-13|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713045112/http://www.yhcw.net/famine/Research/r020901a.htm|dead-url=no}}<br />{{Cite web|title=“三年自然灾害”备忘录(下)|url=https://www.yhcw.net/famine/Research/r020901b.htm|author=金辉|date=|format=|via=中国大饥荒档案馆 (yhcw.net)|publisher=|language=|access-date=2022-08-26|archive-date=2021-09-27|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927034708/http://www.yhcw.net/famine/Research/r020901b.htm|dead-url=no}}</ref><ref name="ding1995">[[丁抒]],《人祸》,香港九十年代杂志社出版,1995年修订版</ref>。 |
||
* 1989年,[[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提出,“按保守的估计,因营养不良而死亡约1500万人”(《生存与发展》第39页,科学出版社,1989年)<ref name=":26">{{Cite web|title=有关大饥荒的新谬说(二)|url=http://www.yhcqw.com/32/9660.html|author=洪振快|date=|authorlink=洪振快|format=|work=|publisher=《[[炎黄春秋]]》|language=zh|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719141446/http://www.yhcqw.com/32/9660.html|archivedate=2020-07-19|dead-url=yes}}</ref><ref>{{Cite web|title=走近大家胡鞍钢:山河频入梦【2】|url=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418/c49155-21183104-2.html|author=|date=2013-04-18|format=|work=[[人民网]]|publisher=《[[光明日报]]》|language=zh|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411113828/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418/c49155-21183104-2.html|archive-date=2022-04-11|dead-url=no}}</ref>。 |
* 1989年,[[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提出,“按保守的估计,因营养不良而死亡约1500万人”(《生存与发展》第39页,科学出版社,1989年)<ref name=":26">{{Cite web|title=有关大饥荒的新谬说(二)|url=http://www.yhcqw.com/32/9660.html|author=洪振快|date=|authorlink=洪振快|format=|work=|publisher=《[[炎黄春秋]]》|language=zh|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719141446/http://www.yhcqw.com/32/9660.html|archivedate=2020-07-19|dead-url=yes}}</ref><ref>{{Cite web|title=走近大家胡鞍钢:山河频入梦【2】|url=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418/c49155-21183104-2.html|author=|date=2013-04-18|format=|work=[[人民网]]|publisher=《[[光明日报]]》|language=zh|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411113828/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418/c49155-21183104-2.html|archive-date=2022-04-11|dead-url=no}}</ref>。 |
||
* 1987年,美国[[人口学|人口学家]]、[[美國人口普查局]]国际研究中心主任 |
* 1987年,美国[[人口学|人口学家]]、[[美國人口普查局]]国际研究中心主任班尼斯特在其著作《变化中的中国人口》一书中估算非正常死亡人数在3000万人左右<ref name="Banister1987">{{cite book|author=Judith Banister|title=''China's Changing Population''|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1_yrbXvyv0YC&pg=85#v=snippet&q=30%20million%20excess%20deaths&f=false|year=1987年|publisher=[[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isbn=978-0-8047-1887-5|page=85|access-date=2014-01-28|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627030954/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1_yrbXvyv0YC&pg=85#v=snippet&q=30%20million%20excess%20deaths&f=false|archive-date=2014-06-27|dead-url=no|first=|location=|pages=}}{{en}}</ref>。 |
||
*1986年,[[西安交通大學]][[蒋正华]]教授接了[[國家計生委|国家计生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下达的课题,以[[生命表]]的純[[統計學]]方式計算出死亡1700万<ref name="jiang">{{cite journal|last=蒋正华|title=中国人口动态估计的方法和结果|journal=西安交通大学学报|date=1986|issue=3|url=http://www.yhcw.net/famine/Research/10052.pdf|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703082638/http://www.yhcw.net/famine/Research/10052.pdf|archivedate=2012-07-03}}</ref>。这项结果收入《中国人口年览·1987》、《中国人口·总论》,被視為官方承認的死亡下限。 |
*1986年,[[西安交通大學]][[蒋正华]]教授接了[[國家計生委|国家计生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下达的课题,以[[生命表]]的純[[統計學]]方式計算出死亡1700万<ref name="jiang">{{cite journal|last=蒋正华|title=中国人口动态估计的方法和结果|journal=西安交通大学学报|date=1986|issue=3|url=http://www.yhcw.net/famine/Research/10052.pdf|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703082638/http://www.yhcw.net/famine/Research/10052.pdf|archivedate=2012-07-03}}</ref>。这项结果收入《中国人口年览·1987》、《中国人口·总论》,被視為官方承認的死亡下限。 |
||
*中国國家統計局局長[[李成瑞]]认为,[[蒋正华]]的1700万死亡数字和美国人口学家{{le|安斯利·科爾|Ansley J. Coale}}的2700万死亡数字最為可靠,兩者綜合考慮取死亡数字2200万人<ref name="peng">{{Cite journal|title=''Demographic consequences of the Great Leap Forward in China's provinces''|author=|url=http://www.jstor.org/stable/1973026|last=Peng|first=Xizhe|date=Dec 1987|journal=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issue=4|volume=13|access-date=2014-02-05|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218212603/https://www.jstor.org/stable/1973026|archive-date=2019-02-18|dead-url=no}}{{en}}</ref><ref name="li1997">{{Cite journal|title=《‘大跃进’引起的人口变动”》|author=李成瑞|url=http://www.yhcw.net/famine/Research/r060704a.html|date=1997年|issue=第2期|journal=《中共党史研究》|location=北京|access-date=2014-02-05|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513123622/http://www.yhcw.net/famine/Research/r060704a.html|archive-date=2013-05-13|dead-url=no}}</ref>。 |
*中国國家統計局局長[[李成瑞]]认为,[[蒋正华]]的1700万死亡数字和美国人口学家{{le|安斯利·科爾|Ansley J. Coale}}的2700万死亡数字最為可靠,兩者綜合考慮取死亡数字2200万人<ref name="peng">{{Cite journal|title=''Demographic consequences of the Great Leap Forward in China's provinces''|author=|url=http://www.jstor.org/stable/1973026|last=Peng|first=Xizhe|date=Dec 1987|journal=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issue=4|volume=13|access-date=2014-02-05|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218212603/https://www.jstor.org/stable/1973026|archive-date=2019-02-18|dead-url=no}}{{en}}</ref><ref name="li1997">{{Cite journal|title=《‘大跃进’引起的人口变动”》|author=李成瑞|url=http://www.yhcw.net/famine/Research/r060704a.html|date=1997年|issue=第2期|journal=《中共党史研究》|location=北京|access-date=2014-02-05|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513123622/http://www.yhcw.net/famine/Research/r060704a.html|archive-date=2013-05-13|dead-url=no}}</ref>。 |
||
* 1984年,巴兹尔·阿什顿 |
* 1984年,巴兹尔·阿什顿等人的論文估算非正常死亡人数3000万人,与此同时出生減少3300万人<ref name="Ashton" />。 |
||
* 1984年,作为第一位研究大饑荒死亡人数的學者,美國人口学家、[[普林斯頓大學]]{{le|人口研究所|Office of Population Research}}所長{{le|安斯利·科爾|Ansley J. Coale}} |
* 1984年,作为第一位研究大饑荒死亡人数的學者,美國人口学家、[[普林斯頓大學]]{{le|人口研究所|Office of Population Research}}所長{{le|安斯利·科爾|Ansley J. Coale}}在其出版的《1952-1982年中国人口的急剧变化》一书中,认为中国大跃进期间的非正常死亡人数约在2700万人左右<ref name="Ashton" /><ref name="Coale">{{cite book|first=Ansley J.|last=Coale|title=''Rapid Population Change in China, 1952-1982''|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qC1F1ABHhlkC|date=1984-01-01|location=Washington D.C.|publisher=National Academy Press|isbn=978-0-309-03480-7|access-date=2014-02-05|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627143936/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qC1F1ABHhlkC|archive-date=2014-06-27|dead-url=no}}{{en}}</ref>。 |
||
* |
*1964年7月31日,[[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共产中国的国内危机:至1964年》情报文件第82页中称,毛泽东本人认为{{notetag|该情报资料记载,1961年10月,毛泽东在与蒙哥马利谈论共产中国人口问题时,无意中谈到大饥荒死亡人数。此外,据中国方面记载,蒙哥马利与毛泽东见面时间为1961年9月23、24日<ref>{{cite web |title=毛泽东被开除党籍后作词《西江月.井冈山》 |url=https://news.cctv.com/science/20080419/101247_5.shtml |publisher=[[新华网]] |date=2008-04-19|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40205034829/https://news.cctv.com/science/20080419/101247_5.shtml|archive-date=2024-02-24|dead-url=no}}</ref>。}},1960-1961年间有超过500万人“[[非正常死亡]]”<ref name="cia3">{{Cite web|title=COMMUNIST CHINA'S DOMESTIC CRISIS: THE ROAD TO 1964|url=https://www.cia.gov/readingroom/docs/polo-10.pdf|date=1964-07-31|language=en|author=|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516134110/https://www.cia.gov/library/readingroom/docs/polo-10.pdf|archive-date=2017-05-16|publisher=[[美国中央情报局]](CIA)|dead-url=no}}</ref>。此前,1962年9月24日,中情局在《共产中国的上升死亡率》情报文件第1页中称,自1958年以来,由于营养不良、对疾病抵抗力减弱和食物短缺而造成了(中国大陆)死亡率快速上升<ref name="cia2" />。 |
||
=== 虚假宣传 === |
=== 虚假宣传 === |
||
1960-1961年,包括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内的中共领导人,都曾对来访外宾保证说中国人有足够的粮食<ref name="mao">{{cite journal zh|title=《毛泽东会见蒙哥马利谈话记录》|author=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journal=《党的文献》|issue=第1期|year=2003年|pages=第39-46页}}</ref>。中国政府甚至下令临时出国人员不得在国外购買食物,以免泄露国情<ref>{{Cite web|title=为什么三年困难时期出国人员不准买食品|url=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xiandaishi/detail_2012_04/02/13622218_1.shtml|author=[[资中筠]]|date=2012-04-02|work=[[凤凰网]]|publisher=书屋|language=zh|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220165329/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xiandaishi/detail_2012_04/02/13622218_1.shtml|archive-date=2014年2月20日|dead-url=yes}}</ref>。1961年9月,退役的英国陆军元帅[[伯纳德·劳·蒙哥马利]]来访中国,从9月6日开始,蒙哥马利对中国各地进行了参观访问。在[[延安]]访问期间,蒙哥马利受到蒙骗,误以为中国没有闹饥荒。其访问中国期间,和党主席毛泽东见面谈话2次,亦与总理周恩来和外长陈毅等中共高级干部多次见面<ref>{{Cite web|title=蒙哥马利眼中的毛泽东|url=http://cpc.people.com.cn/GB/68742/106364/106365/8587004.html|dead-url=no|access-date=2015-02-12|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4071416/http://cpc.people.com.cn/GB/68742/106364/106365/8587004.html|archive-date=2016-03-04}}</ref><ref name="prop">{{Cite web|title=中国没有饥饿|url=http://www.yhcw.net/famine/jihd0724.htm|date=2007-10-15|access-date=2008-03-1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1015082523/http://www.yhcw.net/famine/jihd0724.htm|archive-date=2007-10-15|dead-url=no}}</ref>。除了蒙哥马利,後來擔任法國總統的[[法蘭索瓦·密特朗]]也被宣传欺騙<ref>{{Cite web|title=''The Great Intellectual Famine: A review of Frank Dikötter's "Mao’s Great Famine" and Richard Wolin's "The Wind from the East"''|url=https://www.commentarymagazine.com/articles/the-great-intellectual-famine/|author=Michael C. Moynihan|date=2010-12-01|publisher=Commentary magazine|dead-url=no|access-date=2017-01-1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113155359/https://www.commentarymagazine.com/articles/the-great-intellectual-famine/|archive-date=2017-01-13}}{{en}}</ref><ref>{{Cite news|url=http://www.wsj.com/articles/SB10000872396390444180004578015170039623486|title=''A Most Secret Tragedy: The Great Leap Forward aimed to make China an industrial giant—instead it killed 45 million''|author=Michael Fathers|date=2012-10-26|newspaper=華爾街日報|access-date=2017-01-1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716075123/https://www.wsj.com/articles/SB10000872396390444180004578015170039623486|archive-date=2017-07-16|dead-url=no}}{{en}}</ref>。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大跃进期间周游中国后报道称“关于饥荒的事情全是不真实的谎言”<ref>{{cite book |author=[[彼得·海斯勒]] |translator=李雪顺 |date=2011年1月 |title=[[寻路中国|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 |location= |publisher=上海译文出版社 |page=357 |isbn=9787532752805 |language= }}</ref>。 |
1960-1961年,包括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内的中共领导人,都曾对来访外宾保证说中国人有足够的粮食<ref name="mao">{{cite journal zh|title=《毛泽东会见蒙哥马利谈话记录》|author=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journal=《党的文献》|issue=第1期|year=2003年|pages=第39-46页}}</ref>。中国政府甚至下令临时出国人员不得在国外购買食物,以免泄露国情<ref>{{Cite web|title=为什么三年困难时期出国人员不准买食品|url=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xiandaishi/detail_2012_04/02/13622218_1.shtml|author=[[资中筠]]|date=2012-04-02|work=[[凤凰网]]|publisher=书屋|language=zh|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220165329/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xiandaishi/detail_2012_04/02/13622218_1.shtml|archive-date=2014年2月20日|dead-url=yes}}</ref>。1961年9月,退役的英国陆军元帅[[伯纳德·劳·蒙哥马利|蒙哥马利]]来访中国,从9月6日开始,蒙哥马利对中国各地进行了参观访问。在[[延安]]访问期间,蒙哥马利受到蒙骗,误以为中国没有闹饥荒。其访问中国期间,和党主席毛泽东见面谈话2次,亦与总理周恩来和外长陈毅等中共高级干部多次见面<ref>{{Cite web|title=蒙哥马利眼中的毛泽东|url=http://cpc.people.com.cn/GB/68742/106364/106365/8587004.html|dead-url=no|access-date=2015-02-12|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4071416/http://cpc.people.com.cn/GB/68742/106364/106365/8587004.html|archive-date=2016-03-04}}</ref><ref name="prop">{{Cite web|title=中国没有饥饿|url=http://www.yhcw.net/famine/jihd0724.htm|date=2007-10-15|access-date=2008-03-1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1015082523/http://www.yhcw.net/famine/jihd0724.htm|archive-date=2007-10-15|dead-url=no}}</ref>。除了蒙哥马利,後來擔任法國總統的[[法蘭索瓦·密特朗|密特朗]]也被宣传欺騙<ref>{{Cite web|title=''The Great Intellectual Famine: A review of Frank Dikötter's "Mao’s Great Famine" and Richard Wolin's "The Wind from the East"''|url=https://www.commentarymagazine.com/articles/the-great-intellectual-famine/|author=Michael C. Moynihan|date=2010-12-01|publisher=Commentary magazine|dead-url=no|access-date=2017-01-1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113155359/https://www.commentarymagazine.com/articles/the-great-intellectual-famine/|archive-date=2017-01-13}}{{en}}</ref><ref>{{Cite news|url=http://www.wsj.com/articles/SB10000872396390444180004578015170039623486|title=''A Most Secret Tragedy: The Great Leap Forward aimed to make China an industrial giant—instead it killed 45 million''|author=Michael Fathers|date=2012-10-26|newspaper=華爾街日報|access-date=2017-01-1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716075123/https://www.wsj.com/articles/SB10000872396390444180004578015170039623486|archive-date=2017-07-16|dead-url=no}}{{en}}</ref>。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大跃进期间周游中国后报道称“关于饥荒的事情全是不真实的谎言”<ref>{{cite book |author=[[彼得·海斯勒]] |translator=李雪顺 |date=2011年1月 |title=[[寻路中国|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 |location= |publisher=上海译文出版社 |page=357 |isbn=9787532752805 |language= }}</ref>。 |
||
进入1980年代后,随着有关资料逐步解密,饥荒情况方才为外界所知<ref name="lichengrui">{{cite journal zh|title=《“大跃进”引起的人口变动》|author=李成瑞|url=http://www.yhcw.net/famine/Research/lichengrui.html|authorlink=李成瑞|journal=《中共党史研究》|issue=第2期|year=1997年|location=北京|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203163849/http://www.yhcw.net/famine/Research/lichengrui.html|archivedate=2022-02-03|deadurl=no}}</ref>。 |
进入1980年代后,随着有关资料逐步解密,饥荒情况方才为外界所知<ref name="lichengrui">{{cite journal zh|title=《“大跃进”引起的人口变动》|author=李成瑞|url=http://www.yhcw.net/famine/Research/lichengrui.html|authorlink=李成瑞|journal=《中共党史研究》|issue=第2期|year=1997年|location=北京|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203163849/http://www.yhcw.net/famine/Research/lichengrui.html|archivedate=2022-02-03|deadurl=no}}</ref>。 |
||
=== 各省情况 === |
=== 各省情况 === |
||
[[File:四川峨边沙坪劳教所大门 峨边高寒山脊.jpg|thumb|[[四川省沙坪劳动教养管理所]]:大饥荒期间2600余名青少年“[[劳动教养|劳教犯]]”在此丧命<ref>{{Cite web|title=纪录片《大堡小劳教》寻访的一段历史|url=https://www.infzm.com/contents/90923|website=《[[南方周末]]》|date=2013-05-30|language=zh|author=冯翔|url-status=live|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825125631/https://www.infzm.com/contents/90923|archive-date=2022-08-25|access-date=}}</ref><ref name=":522">{{Cite web|title=1957年四川将流浪儿童送农场劳教59年饿死2600人|url=http://hb.ifeng.com/news/focus/detail_2013_08/22/1134311_0.shtml|website=[[凤凰网]]|language=zh|author=冯翔|url-status=live|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613015208/http://hb.ifeng.com/news/focus/detail_2013_08/22/1134311_0.shtml|archive-date=2018-06-13|access-date=|publisher=《老年生活报》}}</ref>'''<ref>{{Cite web|title=中国劳教黑暗的一页:大堡小劳教|url=https://www.rfi.fr/cn/%E4%B8%AD%E5%9B%BD/20131124-%E4%B8%AD%E5%9B%BD%E5%8A%B3%E6%95%99%E9%BB%91%E6%9A%97%E7%9A%84%E4%B8%80%E9%A1%B5%EF%BC%9A%E5%A4%A7%E5%A0%A1%E5%B0%8F%E5%8A%B3%E6%95%99|website=[[法国国际广播电台]]|date=2013-11-24|language=zh|url-status=live|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1126021332/https://www.rfi.fr/cn/%E4%B8%AD%E5%9B%BD/20131124-%E4%B8%AD%E5%9B%BD%E5%8A%B3%E6%95%99%E9%BB%91%E6%9A%97%E7%9A%84%E4%B8%80%E9%A1%B5%EF%BC%9A%E5%A4%A7%E5%A0%A1%E5%B0%8F%E5%8A%B3%E6%95%99|archive-date=2020-11-26|access-date=}}</ref>。''']] |
|||
* '''四川''':四川省原政协主席[[廖伯康]]曾经表示,大饥荒四川“死了1000万人”,并直接导致四川省经济衰退,退出比较发达省份的序列,成为和[[湖南]]、[[江西]]、[[湖北]]一样的中下等经济省份<ref>《我向中央讲实情》刊于《龙门阵》2006年第01期 ,廖伯康说:“我看文件和你看文件不一样,你看文件是备查,我看文件是要贯彻执行,所以我要研究文件。1962年5月,四川省委批转《省委行政机关编制小组关于全省国家机关、党派、人民团体精简工作的意见(草案)》,规定各市、地、州要分别按照城乡人口的比例定编。这个文件本来很简单,但后面附有一个各个地区的人口数字及各地干部定编数。我一看,1960年底的四川人口总数是6236万,而国家统计局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上1957年的四川人口是7215.7万,两数相减正好约为一千万。这只是从文件上推算出的数字,实际上恐怕不止。”</ref><ref>刊于2008年02月27日《文摘周报》,四川省原政协主席廖伯康在向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兼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口头报告中:“四川省委下发的一份文件据推测,该文件可能为《省委行政机关编制小组关于全省国家机关、党派、人民团体精简工作的意见(草案)》:注释表明,1960年底的四川人口总数是6236万,而国家统计局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上1957年的四川人口是7215.7万,两数相减正好约为一千万。这只是从文件上推算出的数字,实际上恐怕不止。”这可能是三年中死亡人口最大的省级数据。</ref>。这个数字与载《中国人口科学》[[上海交大]]曹树基教授的研究结论940万相吻合<ref>{{cite journal zh|title=1958-1962年四川人口死亡研究|author=曹树基|journal=《中国人口科学》|issue=第1期|year=2004年}}</ref>。根据官方的《四川省志》,四川人口从1958年到1961年连续四年负增长,1960年人口死亡率达到了最高的53.97‰,当年全省有65个县人口负增长超过 50‰,17个县超过80‰,7个县超过100‰<ref name="js">{{cite book |author1=秦安禄 等 |author2=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 |title=四川省志·卷首 |date=2003-03 |publisher=成都飞机公司印刷厂 |location=四川 |isbn=7-80122-933-9 |edition=2003年3月第一版 |url=http://202.61.89.158:81/importBook/portal/content/info?id=880e3ebc28c94bdd82fc790e0b946716 |accessdate=2021-02-09}}</ref>{{rp|458}}。1961年底全省人口为6459.2万人,比57年的7081万人,减少约621.8万人<ref name="dsj">{{cite book |author1=秦安禄 等 |author2=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 |title=四川省志·大事记述(上中下册) |date=1996-12 |publisher=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location=四川 |isbn=7-5364-4455-9 |edition=1996年12月第一版 |url=http://202.61.89.158:81/importBook/portal/content/info?id=a1d63dfeea8741aeb035f6d7451ff77f |accessdate=2021-02-09}}</ref>{{rp|102}}。其中仅乐山专区1958-1961年人口即减少55万<ref>《乐山市志》(上、下册),乐山市地方志办编,成都:巴蜀书社.2000年. pp 189.</ref>,南充专区人口减少36.5万<ref>《南充市志》(1707-2003),《南充市志》编纂委员会编,2010年方志出版社出版. pp 119-120.</ref>;记者惠文在成都平原简阳县进行整社时写下了日记,在题名为《无声无息的代价》的一则日记中,他写石盘公社的六合、中和两个大队1958年转为公社时人口为2580人。但到了1962年11月,死去590人。石盘公社的大石、边界两队,1958年转公社时人口为246人,到1962年11月份,只剩下132人,死去46.47%。普安公社人口也由12000人左右下降为6900人左右。青龙公社的人也死了40%以上。”<ref>{{Cite news|url=http://news.ifeng.com/history/shixueyuan/detail_2012_02/09/12399445_0.shtml|title=学者:三年困难时期饿死两千万和三千万有区别|author=曹树基|work=《历史学家茶座》第二辑|publisher=山东人民出版社|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302230300/http://news.ifeng.com/history/shixueyuan/detail_2012_02/09/12399445_0.shtml|archive-date=2013-03-02|dead-url=yes|language=zh|agency=[[凤凰网]]|date=2012-02-09}}</ref> |
* '''四川''':四川省原政协主席[[廖伯康]]曾经表示,大饥荒四川“死了1000万人”,并直接导致四川省经济衰退,退出比较发达省份的序列,成为和[[湖南]]、[[江西]]、[[湖北]]一样的中下等经济省份<ref>《我向中央讲实情》刊于《龙门阵》2006年第01期 ,廖伯康说:“我看文件和你看文件不一样,你看文件是备查,我看文件是要贯彻执行,所以我要研究文件。1962年5月,四川省委批转《省委行政机关编制小组关于全省国家机关、党派、人民团体精简工作的意见(草案)》,规定各市、地、州要分别按照城乡人口的比例定编。这个文件本来很简单,但后面附有一个各个地区的人口数字及各地干部定编数。我一看,1960年底的四川人口总数是6236万,而国家统计局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上1957年的四川人口是7215.7万,两数相减正好约为一千万。这只是从文件上推算出的数字,实际上恐怕不止。”</ref><ref>刊于2008年02月27日《文摘周报》,四川省原政协主席廖伯康在向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兼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口头报告中:“四川省委下发的一份文件据推测,该文件可能为《省委行政机关编制小组关于全省国家机关、党派、人民团体精简工作的意见(草案)》:注释表明,1960年底的四川人口总数是6236万,而国家统计局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上1957年的四川人口是7215.7万,两数相减正好约为一千万。这只是从文件上推算出的数字,实际上恐怕不止。”这可能是三年中死亡人口最大的省级数据。</ref>。这个数字与载《中国人口科学》[[上海交大]]曹树基教授的研究结论940万相吻合<ref>{{cite journal zh|title=1958-1962年四川人口死亡研究|author=曹树基|journal=《中国人口科学》|issue=第1期|year=2004年}}</ref>。根据官方的《四川省志》,四川人口从1958年到1961年连续四年负增长,1960年人口死亡率达到了最高的53.97‰,当年全省有65个县人口负增长超过 50‰,17个县超过80‰,7个县超过100‰<ref name="js">{{cite book |author1=秦安禄 等 |author2=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 |title=四川省志·卷首 |date=2003-03 |publisher=成都飞机公司印刷厂 |location=四川 |isbn=7-80122-933-9 |edition=2003年3月第一版 |url=http://202.61.89.158:81/importBook/portal/content/info?id=880e3ebc28c94bdd82fc790e0b946716 |accessdate=2021-02-09 }}{{Dead link}}</ref>{{rp|458}}。1961年底全省人口为6459.2万人,比57年的7081万人,减少约621.8万人<ref name="dsj">{{cite book |author1=秦安禄 等 |author2=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 |title=四川省志·大事记述(上中下册) |date=1996-12 |publisher=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location=四川 |isbn=7-5364-4455-9 |edition=1996年12月第一版 |url=http://202.61.89.158:81/importBook/portal/content/info?id=a1d63dfeea8741aeb035f6d7451ff77f |accessdate=2021-02-09 }}{{Dead link}}</ref>{{rp|102}}。其中仅乐山专区1958-1961年人口即减少55万<ref>《乐山市志》(上、下册),乐山市地方志办编,成都:巴蜀书社.2000年. pp 189.</ref>,南充专区人口减少36.5万<ref>《南充市志》(1707-2003),《南充市志》编纂委员会编,2010年方志出版社出版. pp 119-120.</ref>;记者惠文在成都平原简阳县进行整社时写下了日记,在题名为《无声无息的代价》的一则日记中,他写石盘公社的六合、中和两个大队1958年转为公社时人口为2580人。但到了1962年11月,死去590人。石盘公社的大石、边界两队,1958年转公社时人口为246人,到1962年11月份,只剩下132人,死去46.47%。普安公社人口也由12000人左右下降为6900人左右。青龙公社的人也死了40%以上。”<ref>{{Cite news|url=http://news.ifeng.com/history/shixueyuan/detail_2012_02/09/12399445_0.shtml|title=学者:三年困难时期饿死两千万和三千万有区别|author=曹树基|work=《历史学家茶座》第二辑|publisher=山东人民出版社|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302230300/http://news.ifeng.com/history/shixueyuan/detail_2012_02/09/12399445_0.shtml|archive-date=2013-03-02|dead-url=yes|language=zh|agency=[[凤凰网]]|date=2012-02-09}}</ref> |
||
* '''安徽''':當時安徽副省長[[张恺帆]]在回忆录中表示,[[安徽]]全省1959年至1961年实际死亡人数是548万,除去正常死亡数、逃亡及失踪数等,安徽饿死500万人<ref>{{cite book|title=《张恺帆回忆录》|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2VA0QwAACAAJ|year=2004年|publisher=安微人民出版社|isbn=978-7-212-02512-0|page=369页|access-date=2014-01-2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626191516/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2VA0QwAACAAJ|archive-date=2014-06-26|dead-url=no}}</ref>。而依据地方志,可以推测大饥荒期间安徽非正常死亡应有400万人,最低估计也不应少于350万人<ref name=":15">{{Cite web|title=地方志中的大饥荒死亡数字|url=http://www.yhcqw.com/33/9491.html|accessdate=2020-06-26|author=洪振快|date=|authorlink=洪振快|format=|work=|publisher=《[[炎黄春秋]]》|language=zh|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303061402/http://www.yhcqw.com/33/9491.html|archive-date=2020-03-03|dead-url=yes}}</ref>。[[中國共產黨中央監察委員會|中共中監委]]農村處處長李堅調查安徽截至1961年3、4月間餓死人的總數,將生產隊、公社,再到每個縣的統計數字逐級彙總,安徽全省餓死人總數350萬,正式上報為300萬。[[中共中央组织部|中組部]]部長[[安子文]]在[[文化大革命|文革]]後表示:核實結果,安徽餓死350萬沒錯<ref>{{Cite news|url=http://story.inewsweek.cn/detail-527.html|title=中監委調查組組長李堅:親歷1961年安徽饑荒調查|work=《[[中國新聞週刊]]》|author=米鶴都|date=2014-03-16|access-date=2014-09-04|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109162305/http://story.inewsweek.cn/detail-527.html|archive-date=2015-01-09|dead-url=yes|language=zh}}</ref>。根据丁人卜的《难忘的岁月──安徽省无为县共产风史录》,[[无为县]]1958年到1960年三年,全县982,979人口中,非正常死亡和饿死了320,422人,百分比为32.5%<ref>{{cite journal zh|title=大跃进中的安徽官场和一个人的觉醒|author=峁家升|url=http://www.yhcqw.com/html/psz/2009/1210/09121011017A5E9166209691DDD7E12DHH7.html|date=2009年12月|journal=《[[炎黄春秋]]》|access-date=2009-12-1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0103100318/http://yhcqw.com/html/psz/2009/1210/09121011017A5E9166209691DDD7E12DHH7.html|archive-date=2010-01-03|dead-url=yes}}</ref>。 |
* '''安徽''':當時安徽副省長[[张恺帆]]在回忆录中表示,[[安徽]]全省1959年至1961年实际死亡人数是548万,除去正常死亡数、逃亡及失踪数等,安徽饿死500万人<ref>{{cite book|title=《张恺帆回忆录》|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2VA0QwAACAAJ|year=2004年|publisher=安微人民出版社|isbn=978-7-212-02512-0|page=369页|access-date=2014-01-2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626191516/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2VA0QwAACAAJ|archive-date=2014-06-26|dead-url=no}}</ref>。而依据地方志,可以推测大饥荒期间安徽非正常死亡应有400万人,最低估计也不应少于350万人<ref name=":15">{{Cite web|title=地方志中的大饥荒死亡数字|url=http://www.yhcqw.com/33/9491.html|accessdate=2020-06-26|author=洪振快|date=|authorlink=洪振快|format=|work=|publisher=《[[炎黄春秋]]》|language=zh|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303061402/http://www.yhcqw.com/33/9491.html|archive-date=2020-03-03|dead-url=yes}}</ref>。[[中國共產黨中央監察委員會|中共中監委]]農村處處長李堅調查安徽截至1961年3、4月間餓死人的總數,將生產隊、公社,再到每個縣的統計數字逐級彙總,安徽全省餓死人總數350萬,正式上報為300萬。[[中共中央组织部|中組部]]部長[[安子文]]在[[文化大革命|文革]]後表示:核實結果,安徽餓死350萬沒錯<ref>{{Cite news|url=http://story.inewsweek.cn/detail-527.html|title=中監委調查組組長李堅:親歷1961年安徽饑荒調查|work=《[[中國新聞週刊]]》|author=米鶴都|date=2014-03-16|access-date=2014-09-04|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109162305/http://story.inewsweek.cn/detail-527.html|archive-date=2015-01-09|dead-url=yes|language=zh}}</ref>。根据丁人卜的《难忘的岁月──安徽省无为县共产风史录》,[[无为县]]1958年到1960年三年,全县982,979人口中,非正常死亡和饿死了320,422人,百分比为32.5%<ref>{{cite journal zh|title=大跃进中的安徽官场和一个人的觉醒|author=峁家升|url=http://www.yhcqw.com/html/psz/2009/1210/09121011017A5E9166209691DDD7E12DHH7.html|date=2009年12月|journal=《[[炎黄春秋]]》|access-date=2009-12-1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0103100318/http://yhcqw.com/html/psz/2009/1210/09121011017A5E9166209691DDD7E12DHH7.html|archive-date=2010-01-03|dead-url=yes}}</ref>。 |
||
* '''河南''':依据地方志,1958-1960年河南共死亡325.9万人,其中1960年死亡193.8万人,粗略估计非正常死亡约150万人,主要发生在1960年,达135万人<ref name=":15" />。南阳:1960-1961年间全区共减少27.6万人<ref>南阳地区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南阳地区志 上[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4.08. pp222</ref>;许昌:1959-1961年全区共减少8.5万人<ref>许昌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许昌市志[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3.05. pp 597</ref>;商丘:1959-1961年全区共减少5.4万人<ref>商丘地区计划建设委员会编. 商丘地区计划志[M]. 商丘地区计划建设委员会, 1989.03. pp 166</ref>。 |
* '''河南''':依据地方志,1958-1960年河南共死亡325.9万人,其中1960年死亡193.8万人,粗略估计非正常死亡约150万人,主要发生在1960年,达135万人<ref name=":15" />。南阳:1960-1961年间全区共减少27.6万人<ref>南阳地区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南阳地区志 上[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4.08. pp222</ref>;许昌:1959-1961年全区共减少8.5万人<ref>许昌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许昌市志[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3.05. pp 597</ref>;商丘:1959-1961年全区共减少5.4万人<ref>商丘地区计划建设委员会编. 商丘地区计划志[M]. 商丘地区计划建设委员会, 1989.03. pp 166</ref>。 |
||
第137行: | 第137行: | ||
* '''贵州''':官方统计数字指1959年至1961年[[贵州省]]全省共饿死250多万人,而曹树基在《大饥荒:1959—1961年的中国人口》中认为全省非正常死亡174.6万人<ref name="gzs">{{Cite web|title=贵州的大饥荒年代|url=http://www.hybsl.cn/beijingcankao/beijingfenxi/2012-05-23/29803.html|author=晏乐斌|date=2012-05-23|work=胡耀邦史料信息网|publisher=《[[炎黄春秋]]》|language=zh|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126115127/http://www.hybsl.cn/beijingcankao/beijingfenxi/2012-05-23/29803.html|archive-date=2022-01-26|dead-url=no|access-date=2023-02-25}}</ref>。1960年6月,贵州省[[江口县]]农民大量饿死,一说全县不足10万人却饿死了4万人;而经查证,《江口县志》记载的该县1959—1961年三年合计死亡5105人,占全县人口的4.6%<ref>{{cite news|title=孙经先再次反驳“三年困难时期饿死三千万” 称杨继绳传播重大谣言|url=https://www.guancha.cn/history/2013_09_11_171787.shtml|work=[[观察者网]]|date=2013-09-11|language=zh|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414161715/https://www.guancha.cn/history/2013_09_11_171787.shtml|archivedate=2022-04-14|dead-url=no}}</ref>。 |
* '''贵州''':官方统计数字指1959年至1961年[[贵州省]]全省共饿死250多万人,而曹树基在《大饥荒:1959—1961年的中国人口》中认为全省非正常死亡174.6万人<ref name="gzs">{{Cite web|title=贵州的大饥荒年代|url=http://www.hybsl.cn/beijingcankao/beijingfenxi/2012-05-23/29803.html|author=晏乐斌|date=2012-05-23|work=胡耀邦史料信息网|publisher=《[[炎黄春秋]]》|language=zh|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126115127/http://www.hybsl.cn/beijingcankao/beijingfenxi/2012-05-23/29803.html|archive-date=2022-01-26|dead-url=no|access-date=2023-02-25}}</ref>。1960年6月,贵州省[[江口县]]农民大量饿死,一说全县不足10万人却饿死了4万人;而经查证,《江口县志》记载的该县1959—1961年三年合计死亡5105人,占全县人口的4.6%<ref>{{cite news|title=孙经先再次反驳“三年困难时期饿死三千万” 称杨继绳传播重大谣言|url=https://www.guancha.cn/history/2013_09_11_171787.shtml|work=[[观察者网]]|date=2013-09-11|language=zh|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414161715/https://www.guancha.cn/history/2013_09_11_171787.shtml|archivedate=2022-04-14|dead-url=no}}</ref>。 |
||
* '''浙江''':[[浙江]]的非正常死亡14.1万人<ref>{{Cite web|title=大跃进中的安徽官场和一个人觉醒|url=http://www.yhcqw.com/18/6620.html|author=茆家升|publisher=《[[炎黄春秋]]》|language=zh|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718112019/http://www.yhcqw.com/18/6620.html|archive-date=2020-07-18|dead-url=yes}}</ref>。 |
* '''浙江''':[[浙江]]的非正常死亡14.1万人<ref>{{Cite web|title=大跃进中的安徽官场和一个人觉醒|url=http://www.yhcqw.com/18/6620.html|author=茆家升|publisher=《[[炎黄春秋]]》|language=zh|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718112019/http://www.yhcqw.com/18/6620.html|archive-date=2020-07-18|dead-url=yes}}</ref>。 |
||
* '''陕西''' |
* '''陕西''':2013年,[[习近平]]的弟弟[[习远平]]在[[陕西]]省委党报《[[陕西日报]]》上发表文章,纪念父亲[[习仲勋]]诞辰100周年,其中提到陕西也发生了饥荒<ref>{{Cite web|title=父亲曾在三年困难时期为陕西调粮 称是报恩|url=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xzxdc100/content-5/detail_2013_10/12/30246892_0.shtml|access-date=2018-02-19|author=习远平|date=2013-10-12|authorlink=習遠平|publisher=《[[陕西日报]]》|agency=[[凤凰网]]|language=zh|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219210646/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xzxdc100/content-5/detail_2013_10/12/30246892_0.shtml|archive-date=2018-02-19|dead-url=yes}}</ref>。 |
||
* '''湖南''':据湖南省统计局公布的《湖南统计年鉴—2021》数据显示,1959年-1961年间,湖南省出现了死亡人口剧增,出生人口锐减的情况。具体见下表。 |
* '''湖南''':据湖南省统计局公布的《湖南统计年鉴—2021》数据显示,1959年-1961年间,湖南省出现了死亡人口剧增,出生人口锐减的情况。具体见下表。 |
||
{| class="wikitable" |
{| class="wikitable" |
||
第258行: | 第258行: | ||
=== 暴力事件 === |
=== 暴力事件 === |
||
==== 吃人事件 ==== |
==== 吃人事件 ==== |
||
於是各個農村的公共食堂糧食短缺,導致了嚴重的饑荒,有許多人因此被餓死,甚至出現[[中国食人传说|人吃人]]的現象<ref>{{cite book zh|author=[[唐德剛]]|title=《毛澤東專政始末1949-1976》}}</ref>。[[艾塞克斯大学]]历史系讲师周遜(时任[[香港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馮客|冯客]]的助手),從中國官方檔案中節選出121個,2012年由[[耶魯大學出版社]]出版檔案彙編《[[中國大饑荒,1958-1962]]》,檔案中包括饿死與人吃人的記載<ref name="Zhou2012">{{cite book|author=Xun Zhou|title=The Great Famine in China, 1958-1962: A Documentary History|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gg-5cOfMb1YC|date=2012-06-26|publisher=Yale University Press|isbn=978-0-300-18358-0|access-date=2014-01-23|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201150607/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gg-5cOfMb1YC|archive-date=2014-02-01|dead-url=no}}</ref><ref name="紐約時報">{{cite news|url=http://cn.nytimes.com/china/20120917/c17famine/|title=記錄大饑荒人相食的慘劇|publisher=《[[紐約時報]]》|date=2012-09-17|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023013637/http://cn.nytimes.com/china/20120917/c17famine/|archive-date=2013-10-23|dead-url=no|author=DIDI KIRSTEN TATLOW|language=zh}}</ref><ref name="紐約書評" />。1988年,作家[[沙青 (作家)|沙青]]的《依稀大地湾》获大陆“中国潮”报告文学一等奖,其中纪录了大饥荒时期的真实片段:“有一户农家,吃得只剩了父亲和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天,父亲将女儿赶出门去,等女孩回家时,弟弟不见了,锅 |
於是各個農村的公共食堂糧食短缺,導致了嚴重的饑荒,有許多人因此被餓死,甚至出現[[中国食人传说|人吃人]]的現象<ref>{{cite book zh|author=[[唐德剛]]|title=《毛澤東專政始末1949-1976》}}</ref>。[[艾塞克斯大学]]历史系讲师周遜(时任[[香港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馮客|冯客]]的助手),從中國官方檔案中節選出121個,2012年由[[耶魯大學出版社]]出版檔案彙編《[[中國大饑荒,1958-1962]]》,檔案中包括饿死與人吃人的記載<ref name="Zhou2012">{{cite book|author=Xun Zhou|title=The Great Famine in China, 1958-1962: A Documentary History|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gg-5cOfMb1YC|date=2012-06-26|publisher=Yale University Press|isbn=978-0-300-18358-0|access-date=2014-01-23|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201150607/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gg-5cOfMb1YC|archive-date=2014-02-01|dead-url=no}}</ref><ref name="紐約時報">{{cite news|url=http://cn.nytimes.com/china/20120917/c17famine/|title=記錄大饑荒人相食的慘劇|publisher=《[[紐約時報]]》|date=2012-09-17|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023013637/http://cn.nytimes.com/china/20120917/c17famine/|archive-date=2013-10-23|dead-url=no|author=DIDI KIRSTEN TATLOW|language=zh}}</ref><ref name="紐約書評" />。1988年,作家[[沙青 (作家)|沙青]]的《依稀大地湾》获大陆“中国潮”报告文学一等奖,其中纪录了大饥荒时期的真实片段:“有一户农家,吃得只剩了父亲和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天,父亲将女儿赶出门去,等女孩回家时,弟弟不见了,锅裡浮着一层白花花油乎乎的东西,灶边扔着一具骨头。几天之后,父亲又往锅裡添水,然后招呼女儿过去。女孩吓得躲在门外大哭,哀求道:‘[[父親|大大]](爸爸),别吃我,我给你搂草、烧火,吃了我没人给你做活。’”<ref>{{Cite web|title=人祸|url=http://www.yhcw.net/famine/Reports/renhuo/renhuo09.html|author=丁抒|authorlink=丁抒|work=《[[炎黄春秋]]》|publisher=九十年代杂志社|language=zh|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005080142/http://www.yhcw.net/famine/Reports/renhuo/renhuo09.html|archive-date=2013-10-05|dead-url=no}}</ref> |
||
* '''四川''':前四川[[泸州]]中共地委书记邓自力说:“卖人肉吃人肉的可怕的事也发生了。[[宜宾市]]就发生了将小孩骗到家中,整死煮熟后作为兔肉到街上卖的事。[[长宁县|长宁]](县)是个烂摊子,20多万人口就饿死了7万多。肿病流行,省委调拨了些粮来,社员又无钱买。<ref>{{cite book | author = 邓自力|title=《坎坷人生》|pages=第130页、194页 | publisher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date = 2004年4月 | isbn= 9787541118685}}</ref>」 |
* '''四川''':前四川[[泸州]]中共地委书记邓自力说:“卖人肉吃人肉的可怕的事也发生了。[[宜宾市]]就发生了将小孩骗到家中,整死煮熟后作为兔肉到街上卖的事。[[长宁县|长宁]](县)是个烂摊子,20多万人口就饿死了7万多。肿病流行,省委调拨了些粮来,社员又无钱买。<ref>{{cite book | author = 邓自力|title=《坎坷人生》|pages=第130页、194页 | publisher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date = 2004年4月 | isbn= 9787541118685}}</ref>」 |
||
* |
* '''甘肃''':三年困难时期任甘肃临夏州委书记的李磊在她的自传体著作《悠悠岁月》一书中提及[[临夏市]]所属的十个公社中,「588人吃掉337具尸体。例如红台公社小门沟生产队共吃掉尸体125具,活人五名。小门沟生产队8个作业队,有六个发生吃人的情况。23户吃掉57人。社员白一努先后吃了8个人,其中有父、妻、女三代人。李尕六吃了自己的两个死孩子,李尕六死后又被社员胡八吃了,胡八死后,又被肖正志吃了。」此外,一位英国历史学家在中国调查时,曾获得关于临夏地区人吃人的官方内部调查资料<ref>{{Cite web|title=发生于1960年前后的甘肃临夏地区人吃人调查记录|url=https://ccrhm.org/%e5%8f%91%e7%94%9f%e4%ba%8e1960%e5%b9%b4%e5%89%8d%e5%90%8e%e7%9a%84%e7%94%98%e8%82%83%e4%b8%b4%e5%a4%8f%e5%9c%b0%e5%8c%ba%e4%ba%ba%e5%90%83%e4%ba%ba%e8%b0%83%e6%9f%a5%e8%ae%b0%e5%bd%95|website=中国文革受难者纪念园|language=zh|url-status=live|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921150906/https://ccrhm.org/%E5%8F%91%E7%94%9F%E4%BA%8E1960%E5%B9%B4%E5%89%8D%E5%90%8E%E7%9A%84%E7%94%98%E8%82%83%E4%B8%B4%E5%A4%8F%E5%9C%B0%E5%8C%BA%E4%BA%BA%E5%90%83%E4%BA%BA%E8%B0%83%E6%9F%A5%E8%AE%B0%E5%BD%95|archive-date=2023-09-21|access-date=}}</ref>。2008年10月,[[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杜导正]]主办的《[[炎黄春秋]]》杂志以《通渭问题——“大跃进”五十周年祭》为题报道了甘肃[[通渭县|通渭]]“[[中国食人传说|人吃人]]”的惨状<ref>{{cite journal zh|title=通渭问题——“大跃进”五十周年祭|author=杨继绳|url=http://www.yhcw.net/famine/Reports/10017.htm|authorlink=楊繼繩|journal=《[[炎黄春秋]]》|issue=第10期|year=2008年|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517181406/http://www.yhcw.net/famine/Reports/10017.htm|archivedate=2021-05-17|deadurl=no}}</ref>。2013年11月20日,美國{{link-en|勞改基金會|Laogai Research Foundation}}在華盛頓的[[國會山莊]]向媒體公佈了安徽和甘肅兩省人吃人事件的中国官方調查文件<ref>{{cite news|url=http://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shehui/xql-11212013143103.html|title=「人相食」官方文件曝光|date=2013-11-21|publisher=[[自由亞洲電台]]|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117110033/http://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shehui/xql-11212013143103.html|archive-date=2014-01-17|dead-url=no|author=石山|language=zh}}</ref>,根據該文件,臨夏以及[[和政县|和政]]兩地共有75人被吃掉,其中11人是被殺死後吃掉<ref name="rfabook" />。 |
||
* '''安徽''':1961年4月23日,安徽省公安厅向安徽省委写了《关于发生特殊案件情况的报告》,當中提到“自1959年以来,共发生1289起(吃人事件)”, “发生时间,绝大部分在1959年冬和1960年春”,“据对1144起案件调查,其中卖给别人吃的36起,其余1108起都是留作自食”。该报告送到安徽省委后,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只讓少數人知情,并指示安徽省公安厅要严格控制知情范围,並且要销毁有关档案<ref>{{cite news|title=谢选骏全集第106卷(两个世纪的内战)|url=https://books.google.com.hk/books?id=0fU8EAAAQBAJ&pg=PA503&lpg=PA503&dq=%E5%85%B3%E4%BA%8E%E5%8F%91%E7%94%9F%E7%89%B9%E6%AE%8A%E6%A1%88%E4%BB%B6%E6%83%85%E5%86%B5%E7%9A%84%E6%8A%A5%E5%91%8A&source=bl&ots=RVqF1ZIuCf&sig=ACfU3U1Zp0Hzfmq28AmwY4CT6M20lQ8-cQ&hl=zh-CN&sa=X&ved=2ahUKEwiI6sHN8tv2AhWIUN4KHW58Dr8Q6AF6BAgXEAM#v=onepage&q=%E5%85%B3%E4%BA%8E%E5%8F%91%E7%94%9F%E7%89%B9%E6%AE%8A%E6%A1%88%E4%BB%B6%E6%83%85%E5%86%B5%E7%9A%84%E6%8A%A5%E5%91%8A&f=false|author=谢选骏|language=zh|date=2021-03}}</ref>。此外,退休干部梁志远回忆三年困难时期:安徽亳县每公社都有人吃人<ref>{{Cite web|title=亲历者忆三年困难时期:亳县每公社都有人吃人|url=http://news.china.com/history/all/11025807/20140714/18628682.html|date=2014-07-14|work=[[中国网]]|publisher=中国台湾网|language=zh|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109153404/http://news.china.com/history/all/11025807/20140714/18628682.html|archive-date=2015-01-09|dead-url=yes}}</ref>。 |
|||
* '''山东''':时任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兼省长[[赵健民]]在一次发言中说:据不完全统计,从1958年冬到1960年上半年这一年半时间内,全省非正常死亡65万人,外流109万人,人吃人的现象有文字材料的就有23起,没有文字但有口头汇报的还有十多起<ref>《墓碑》第408—409页。</ref>。 |
* '''山东''':时任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兼省长[[赵健民]]在一次发言中说:据不完全统计,从1958年冬到1960年上半年这一年半时间内,全省非正常死亡65万人,外流109万人,人吃人的现象有文字材料的就有23起,没有文字但有口头汇报的还有十多起<ref>《墓碑》第408—409页。</ref>。 |
||
* '''青海''':1960年5月13日,[[青海省]]公安厅给[[中国共产党青海省委员会|省委]]写《关于西宁地区当前治安情况的报告》,报告中称[[西宁市]]和[[湟中县]]发生[[中国食人传说|人相食]]案件300多起<ref>{{cite journal zh|title=安徽特殊案件的原始记录|author=尹曙生|journal=[[炎黄春秋]]|issue=第10期|year=2009年}}</ref>。 |
* '''青海''':1960年5月13日,[[青海省]]公安厅给[[中国共产党青海省委员会|省委]]写《关于西宁地区当前治安情况的报告》,报告中称[[西宁市]]和[[湟中县]]发生[[中国食人传说|人相食]]案件300多起<ref>{{cite journal zh|title=安徽特殊案件的原始记录|author=尹曙生|journal=[[炎黄春秋]]|issue=第10期|year=2009年}}</ref>。 |
||
第267行: | 第268行: | ||
==== 民众暴动 ==== |
==== 民众暴动 ==== |
||
1964年7月,[[美国中央情报局]]发布的一份报告第81-82页提到,1960年10月、11月,在数个灾情严重的省份突然出现大规模异议事件,尤其是山东和河南,其中河南的民众暴动尤为严重、波及全省,许多军队组织亦加入了起义,瘫痪了地方政权并处决共产党干部<ref name="cia3" />。该中情局报告提到,[[林彪]]在1961年1月曾警告当年可能出现更多类似政治事件并要求采取特别措施确保军队受控,而该报告进一步指出<ref name="cia3" />:<blockquote>中国东部和北部受灾地区严重食物短缺所造成的饥荒,是导致民众[[暴动]]的基本原因。尽管共产中国的领导人极力否认饥荒发生,但各方面的大量证据显示,这一时期因[[營養不良|营养不良]]而导致的疾病(如[[水肿]]和[[肝炎]])大范围爆发,造成死亡率激增。西藏文件显示,1960-1961年冬季,中国第一 |
1964年7月,[[美国中央情报局]]发布的一份报告第81-82页提到,1960年10月、11月,在数个灾情严重的省份突然出现大规模异议事件,尤其是山东和河南,其中河南的民众暴动尤为严重、波及全省,许多军队组织亦加入了起义,瘫痪了地方政权并处决共产党干部<ref name="cia3" />。该中情局报告提到,[[林彪]]在1961年1月曾警告当年可能出现更多类似政治事件并要求采取特别措施确保军队受控,而该报告进一步指出<ref name="cia3" />:<blockquote>中国东部和北部受灾地区严重食物短缺所造成的饥荒,是导致民众[[暴动]]的基本原因。尽管共产中国的领导人极力否认饥荒发生,但各方面的大量证据显示,这一时期因[[營養不良|营养不良]]而导致的疾病(如[[水肿]]和[[肝炎]])大范围爆发,造成死亡率激增。[[西藏]]文件显示{{notetag|指中情局当时在西藏获取的军事文件。}},1960-1961年冬季,[[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二集团军|中国第一军]]百分之十的军人有家属“[[非正常死亡]]”,佐证了[[周恩来]]于二月份所述的“生存条件艰难”。 此外,[[毛泽东]]本人认为(1961年10月在与[[伯纳德·蒙哥马利]]谈论共产中国人口问题时,无意中谈到{{notetag|据中国方面记载,蒙哥马利与毛泽东见面时间为1961年9月23、24日<ref>{{cite web |title=毛泽东被开除党籍后作词《西江月.井冈山》 |url=https://news.cctv.com/science/20080419/101247_5.shtml |publisher=[[新华网]] |date=2008-04-19|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40205034829/https://news.cctv.com/science/20080419/101247_5.shtml|archive-date=2024-02-24|dead-url=no}}</ref>。}}),1960-1961年共有超过500万人“非正常死亡”。 </blockquote>为确保[[解放军]]的效忠,中共领导人迅速增加了军队的物资配给,提高了军人及家属的医疗待遇,并在全军上下展开异议调查、进行高强度思想训诫<ref name="cia3" />。 |
||
* '''崖县暴乱''' |
* '''崖县暴乱''' |
||
1958年12月,廣東省[[崖縣]](現屬海南)發生暴亂,參加者近3000人,殺死水庫工地主任等4人。暴亂平息後,有105人被以反革命罪判刑。<ref name=lrj>{{cite journal |author1=李若建 |title=中國農村的反叛與民間宗教(1957-1965) |journal=二十一世紀 |date=2013-08-01 |issue=138期 |url=https://www.cuhk.edu.hk/ics/21c/media/articles/c138-201209053.pdf |access-date=2022-09-18 |archive-date=2022-11-30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1130011724/https://www.cuhk.edu.hk/ics/21c/media/articles/c138-201209053.pdf |dead-url=no }}</ref> |
1958年12月,廣東省[[崖縣]](現屬海南)發生暴亂,參加者近3000人,殺死水庫工地主任等4人。暴亂平息後,有105人被以反革命罪判刑。<ref name=lrj>{{cite journal |author1=李若建 |title=中國農村的反叛與民間宗教(1957-1965) |journal=二十一世紀 |date=2013-08-01 |issue=138期 |url=https://www.cuhk.edu.hk/ics/21c/media/articles/c138-201209053.pdf |access-date=2022-09-18 |archive-date=2022-11-30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1130011724/https://www.cuhk.edu.hk/ics/21c/media/articles/c138-201209053.pdf |dead-url=no }}</ref> |
||
第329行: | 第330行: | ||
==== 高压管控 ==== |
==== 高压管控 ==== |
||
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和饥荒研究专家[[阿马蒂亚·库马尔·森]]认为,绝大多数饥荒的起因,不仅是因为糧食減產,也因为不合理或者是低效的糧食分配,而且通常结合着对于问题严重程度认识的匮乏甚至是被有意的误导<ref name="Sen">{{cite journal|title=Democracy as a Universal Value|author=Amartya Sen|url=http://muse.jhu.edu/demo/jod/10.3sen.html|date=1999年|journal=Journal of Democracy|issue=3|volume=10|pages=3-17|access-date=2007-11-14|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0427050621/http://muse.jhu.edu/demo/jod/10.3sen.html|archive-date=2006-04-27|dead-url=no}}</ref>。在中国这场59-61年的大饥荒中,[[非农业人口|城镇居民]]享有定量的口粮。与此相对比的是,因为新的集体经济,农村的下级官员因抢着虚报他们公社收获产量,而留给当地农民很少剩余。 |
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和饥荒研究专家[[阿马蒂亚·库马尔·森|库马尔·森]]认为,绝大多数饥荒的起因,不仅是因为糧食減產,也因为不合理或者是低效的糧食分配,而且通常结合着对于问题严重程度认识的匮乏甚至是被有意的误导<ref name="Sen">{{cite journal|title=Democracy as a Universal Value|author=Amartya Sen|url=http://muse.jhu.edu/demo/jod/10.3sen.html|date=1999年|journal=Journal of Democracy|issue=3|volume=10|pages=3-17|access-date=2007-11-14|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0427050621/http://muse.jhu.edu/demo/jod/10.3sen.html|archive-date=2006-04-27|dead-url=no}}</ref>。在中国这场59-61年的大饥荒中,[[非农业人口|城镇居民]]享有定量的口粮。与此相对比的是,因为新的集体经济,农村的下级官员因抢着虚报他们公社收获产量,而留给当地农民很少剩余。库马尔·森认为导致饥荒的自然原因,比如天災,在导致包含中国大饥荒在内的现代饥荒的各种原因中是相当次要的,因为这些自然因素很容易通过合理的政府经济政策来应对。而当时的中国在毛泽东的经济政策每年饿死百万计人的情况下,却没有在议会或者报纸出现批评的声音。因为缺乏[[反对党]]和[[新闻自由]],经济政策持续三年而没有得到校正,从而造成了现代社会最大规模的饥荒。 |
||
《[[毛澤東的大饑荒:1958-1962年的中國浩劫史|毛澤東的大饑荒]]》作者[[冯客]]教授查阅了中國官方的档案后发现,“非正常死亡人口”中,不仅仅包括了饥饿所导致的死亡,还有一部分死于[[阶级斗争]]。在大饥荒中饥饿的人,很多是因被减少给予食物的量而导致的。因为人们的住房被拆,财产归公社所有、不能自己烧饭,所以人人都需要被公社“喂养”,不能劳动的病、弱者被视为负担,他们所分得的食物也会因其劳动量的减少而缩减。 |
《[[毛澤東的大饑荒:1958-1962年的中國浩劫史|毛澤東的大饑荒]]》作者[[冯客]]教授查阅了中國官方的档案后发现,“非正常死亡人口”中,不仅仅包括了饥饿所导致的死亡,还有一部分死于[[阶级斗争]]。在大饥荒中饥饿的人,很多是因被减少给予食物的量而导致的。因为人们的住房被拆,财产归公社所有、不能自己烧饭,所以人人都需要被公社“喂养”,不能劳动的病、弱者被视为负担,他们所分得的食物也会因其劳动量的减少而缩减。 |
||
第370行: | 第371行: | ||
|} |
|} |
||
==== 对外出口 ==== |
==== 对外出口 ==== |
||
中国为了体现国际主义和加强其他[[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大举对外援助,也加剧了经济困难的程度<ref>朱良在《无私无畏追求真理的王稼祥》一文中描述了{{when|當時}}中國对外援助金额“最高时占国家财政支出的6%~7%”。张郁慧在论文《中国对外援助研究》引述,1970年,毛泽东對巴基斯坦增加援助数额,由原来的2亿元增加到5亿元。1973年,总援助支出更达到55.8391亿元人民币。</ref>。在全国范围出现严重的饥荒的情况下,1958至1959年,中国政府仍然持续着往年的大量向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出口粮食換取工業原料、機械及技術,以快速发展军事工业,致使粮食问题更加严重<ref>{{Cite web|title=1959年庐山会议彭德怀上毛泽东万言书(全文)(1)|url=http://news.china.com/zh_cn/history/all/11025807/20050714/12481907.html|author=彭德怀|date=2005-07-14|authorlink=彭德怀|publisher=[[中华网]]|language=zh|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1212115607/http://news.china.com/zh_cn/history/all/11025807/20050714/12481907.html|archive-date=2017-12-12|dead-url=yes}}</ref>。1960年1月,与外交部、外贸部平行的中国对外经济联络总局成立,专门负责向外国赠送现款、食品等。就在大饥荒最严重的年份,外援激增。[[古巴]]的[[切·格瓦拉]]1960年11月访华,中国给予对方6000万美元的贷款,周恩来特别告诉格瓦拉,这钱“可以经过谈判不还”。1961年1月,[[中苏交恶|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希望[[阿尔巴尼亚]]持反对[[赫鲁晓夫]]的立场,赠予五亿卢布,并用外汇从加拿大买小麦送给阿尔巴尼亚<ref>{{Cite web|title=国史网:中国对外援助60年变迁史|url=http://www.hprc.org.cn/gsyj/wjs/gjyz/201008/t20100816_57080.html|dead-url=no|access-date=2015-01-06|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106095801/http://www.hprc.org.cn/gsyj/wjs/gjyz/201008/t20100816_57080.html|archive-date=2015-01-06}}</ref>。此外,据解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外交部]]档案记载<ref>{{cite web|title=三年饥荒时期中国援外百亿 赠几万吨粮食|url=http://history.news.163.com/08/1231/08/4UFSUKAQ00011247.html|publisher=网易历史|dead-url=yes|access-date=2008-12-3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106171053/http://history.news.163.com/08/1231/08/4UFSUKAQ00011247.html|archive-date=2009-01-06}}</ref>: |
中国为了体现国际主义和加强其他[[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大举对外援助,也加剧了经济困难的程度<ref>朱良在《无私无畏追求真理的王稼祥》一文中描述了{{when|當時}}中國对外援助金额“最高时占国家财政支出的6%~7%”。张郁慧在论文《中国对外援助研究》引述,1970年,毛泽东對巴基斯坦增加援助数额,由原来的2亿元增加到5亿元。1973年,总援助支出更达到55.8391亿元人民币。</ref>。在全国范围出现严重的饥荒的情况下,1958至1959年,中国政府仍然持续着往年的大量向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出口粮食換取工業原料、機械及技術,以快速发展军事工业,致使粮食问题更加严重<ref>{{Cite web|title=1959年庐山会议彭德怀上毛泽东万言书(全文)(1)|url=http://news.china.com/zh_cn/history/all/11025807/20050714/12481907.html|author=彭德怀|date=2005-07-14|authorlink=彭德怀|publisher=[[中华网]]|language=zh|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1212115607/http://news.china.com/zh_cn/history/all/11025807/20050714/12481907.html|archive-date=2017-12-12|dead-url=yes}}</ref>。1960年1月,与外交部、外贸部平行的中国对外经济联络总局成立,专门负责向外国赠送现款、食品等。就在大饥荒最严重的年份,外援激增。[[古巴]]的[[切·格瓦拉|格瓦拉]]1960年11月访华,中国给予对方6000万美元的贷款,周恩来特别告诉格瓦拉,这钱“可以经过谈判不还”。1961年1月,[[中苏交恶|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希望[[阿尔巴尼亚]]持反对[[赫鲁晓夫]]的立场,赠予五亿卢布,并用外汇从加拿大买小麦送给阿尔巴尼亚<ref>{{Cite web|title=国史网:中国对外援助60年变迁史|url=http://www.hprc.org.cn/gsyj/wjs/gjyz/201008/t20100816_57080.html|dead-url=no|access-date=2015-01-06|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106095801/http://www.hprc.org.cn/gsyj/wjs/gjyz/201008/t20100816_57080.html|archive-date=2015-01-06}}</ref>。此外,据解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外交部]]档案记载<ref>{{cite web|title=三年饥荒时期中国援外百亿 赠几万吨粮食|url=http://history.news.163.com/08/1231/08/4UFSUKAQ00011247.html|publisher=网易历史|dead-url=yes|access-date=2008-12-3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106171053/http://history.news.163.com/08/1231/08/4UFSUKAQ00011247.html|archive-date=2009-01-06}}</ref>: |
||
* 1960年4月,外交部决定以政府名义,无偿赠[[几内亚]]大米1万吨,还有支援[[阿尔巴尼亚]]15000吨小麦,援助刚果5000吨至1万吨小麦和大米<ref name=":23">{{Cite web|title=“苏联逼债”是怎么回事?|url=http://21ccom.net/articles/history/xiandai/20140930114124_all.html|accessdate=2020-06-28|author=郑建明|date=2016-03-06|format=|work=web.archive.org|publisher=共识网|language=|archive-date=2016-03-06|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6011219/http://21ccom.net/articles/history/xiandai/20140930114124_all.html|dead-url=unfit}}</ref>。 |
* 1960年4月,外交部决定以政府名义,无偿赠[[几内亚]]大米1万吨,还有支援[[阿尔巴尼亚]]15000吨小麦,援助刚果5000吨至1万吨小麦和大米<ref name=":23">{{Cite web|title=“苏联逼债”是怎么回事?|url=http://21ccom.net/articles/history/xiandai/20140930114124_all.html|accessdate=2020-06-28|author=郑建明|date=2016-03-06|format=|work=web.archive.org|publisher=共识网|language=|archive-date=2016-03-06|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6011219/http://21ccom.net/articles/history/xiandai/20140930114124_all.html|dead-url=unfit}}</ref>。 |
||
* 1961年8月,[[老挝]]来函要求支援稻种。中国政府决定援助15吨。 |
* 1961年8月,[[老挝]]来函要求支援稻种。中国政府决定援助15吨。 |
||
第402行: | 第403行: | ||
另一方面,据[[楊繼繩|杨继绳]]研究,前[[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薛暮桥]]于1958年曾说道“我们汇报上级想要的任何数据”以夸大自然灾害、减轻官员对饥荒死亡的责任<ref name=":17">{{Cite web|title=Charted: China's Great Famine, according to Yang Jisheng, a journalist who lived through it|url=https://qz.com/633457/charted-chinas-great-famine-according-to-yang-jisheng-a-journalist-who-lived-through-it/|author=Zheping Huang|date=2016-03-09|work=[[石英财经网]]|language=en|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525094610/https://qz.com/633457/charted-chinas-great-famine-according-to-yang-jisheng-a-journalist-who-lived-through-it/|archive-date=2020-05-25|dead-url=no}}</ref>。许多国外的观察家也持有相似观点,认为自然灾害的程度和影响力被夸大了<ref name=":112">{{Cite journal|title=Famine in China, 1958-61|url=https://archive.org/details/sim_population-and-development-review_1984-12_10_4/page/613|first1=Basil|last2=Hill|first2=Kenneth|date=1984|journal=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issue=4|doi=10.2307/1973284|volume=10|pages=613–645|jstor=1973284|last3=Piazza|first3=Alan|last4=Zeitz|first4=Robin|last1=Ashton}}</ref>。 一些学者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气象日志研究指出,气候最恶劣的是1954年而非三年困难时期<ref>[[金辉]]的《三年自然灾害备忘录》论证了三年內并没有灾害,反而是风调雨顺的。</ref>。杨继绳调查了全国范围内350个非政府气象站的气候数据,结果显示1958-1961年的气候属正常,并无特大旱灾、特大水灾或异常低温<ref name=":17" />。历史学家[[馮客|冯客]]也指出,大饥荒时期的许多水灾并不是由于异常天气所致,而是大跃进期间大规模地不合理修建[[灌溉]]工程所致<ref name="Dikotter333">Dikötter, Frank. ''Mao's Great Famine: The History of China's Most Devastating Catastrophe, 1958–62.'' Walker & Company, 2010. p. 333. {{ISBN|0-8027-7768-6}}</ref>。[[美国中央情报局]]一份1964年7月31日的文件中称,中共政府试图将大部分责任归咎于自然灾害(将其称为“百年难遇”)并努力为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脱责,但自然现象本身无法解释中国北部和东部受灾地区对政治和经济管控的崩溃,此外亦有大批地方干部甚至省部级官员被作为“替罪羊”遭到撤职和清算,以体现“毛主席永远正确”<ref name="cia3" />。还有学者指,“根据当年的气象资料,1958年无论从官方的记载,还是老农的回忆来看,都是风调雨顺的一年。...... 至于1959年到1961年气候方面的负面影响,最多也只是局部性的,绝对不是蔓延全国且长达三年之久的大饥荒产生的主要原因。况且,受灾面积不等于成灾面积。在粮食供应充沛的条件下,即使发生大灾,农民也有体力和积极性将灾害损失控制到最小。”<ref name=":6" /> 此外,在1949-1983年间,其中31年的年均受灾面积为3273万公顷,32年的年均成灾面积为1295万公顷,几乎年年都有自然灾害,但除了1959-1961年大饥荒期间,中国的粮食产量几乎都处于年年增长的状态<ref>{{cite book|title=中国统计年鉴·1984|page=141,190|chapter=部分年度全国自然灾害受灾和成灾面积及粮食总产量}}</ref><ref>{{cite book|author=金辉|title=“三年自然灾害”备忘录|url=http://www.yhcw.net/famine/Research/r020901a.htm|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422083727/http://www.yhcw.net/famine/Research/r020901a.htm|archive-date=2018-04-22|dead-url=no|publisher=《社会》杂志|year=1993年}}</ref>。 |
另一方面,据[[楊繼繩|杨继绳]]研究,前[[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薛暮桥]]于1958年曾说道“我们汇报上级想要的任何数据”以夸大自然灾害、减轻官员对饥荒死亡的责任<ref name=":17">{{Cite web|title=Charted: China's Great Famine, according to Yang Jisheng, a journalist who lived through it|url=https://qz.com/633457/charted-chinas-great-famine-according-to-yang-jisheng-a-journalist-who-lived-through-it/|author=Zheping Huang|date=2016-03-09|work=[[石英财经网]]|language=en|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525094610/https://qz.com/633457/charted-chinas-great-famine-according-to-yang-jisheng-a-journalist-who-lived-through-it/|archive-date=2020-05-25|dead-url=no}}</ref>。许多国外的观察家也持有相似观点,认为自然灾害的程度和影响力被夸大了<ref name=":112">{{Cite journal|title=Famine in China, 1958-61|url=https://archive.org/details/sim_population-and-development-review_1984-12_10_4/page/613|first1=Basil|last2=Hill|first2=Kenneth|date=1984|journal=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issue=4|doi=10.2307/1973284|volume=10|pages=613–645|jstor=1973284|last3=Piazza|first3=Alan|last4=Zeitz|first4=Robin|last1=Ashton}}</ref>。 一些学者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气象日志研究指出,气候最恶劣的是1954年而非三年困难时期<ref>[[金辉]]的《三年自然灾害备忘录》论证了三年內并没有灾害,反而是风调雨顺的。</ref>。杨继绳调查了全国范围内350个非政府气象站的气候数据,结果显示1958-1961年的气候属正常,并无特大旱灾、特大水灾或异常低温<ref name=":17" />。历史学家[[馮客|冯客]]也指出,大饥荒时期的许多水灾并不是由于异常天气所致,而是大跃进期间大规模地不合理修建[[灌溉]]工程所致<ref name="Dikotter333">Dikötter, Frank. ''Mao's Great Famine: The History of China's Most Devastating Catastrophe, 1958–62.'' Walker & Company, 2010. p. 333. {{ISBN|0-8027-7768-6}}</ref>。[[美国中央情报局]]一份1964年7月31日的文件中称,中共政府试图将大部分责任归咎于自然灾害(将其称为“百年难遇”)并努力为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脱责,但自然现象本身无法解释中国北部和东部受灾地区对政治和经济管控的崩溃,此外亦有大批地方干部甚至省部级官员被作为“替罪羊”遭到撤职和清算,以体现“毛主席永远正确”<ref name="cia3" />。还有学者指,“根据当年的气象资料,1958年无论从官方的记载,还是老农的回忆来看,都是风调雨顺的一年。...... 至于1959年到1961年气候方面的负面影响,最多也只是局部性的,绝对不是蔓延全国且长达三年之久的大饥荒产生的主要原因。况且,受灾面积不等于成灾面积。在粮食供应充沛的条件下,即使发生大灾,农民也有体力和积极性将灾害损失控制到最小。”<ref name=":6" /> 此外,在1949-1983年间,其中31年的年均受灾面积为3273万公顷,32年的年均成灾面积为1295万公顷,几乎年年都有自然灾害,但除了1959-1961年大饥荒期间,中国的粮食产量几乎都处于年年增长的状态<ref>{{cite book|title=中国统计年鉴·1984|page=141,190|chapter=部分年度全国自然灾害受灾和成灾面积及粮食总产量}}</ref><ref>{{cite book|author=金辉|title=“三年自然灾害”备忘录|url=http://www.yhcw.net/famine/Research/r020901a.htm|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422083727/http://www.yhcw.net/famine/Research/r020901a.htm|archive-date=2018-04-22|dead-url=no|publisher=《社会》杂志|year=1993年}}</ref>。 |
||
* 1960年降水量距平均值百分率约为负30%、属一般干旱,其干旱幅度与1955、1963、1965-1967等年份比,并非特别突出<ref>{{Cite web |author=高素华 |date= |title=1951~1990年全国降水量距平变化图 |url=http://www.yhcw.net/famine/Research/ClimatePic/r020904a.htm |format= |work= |language= |publisher=《[[炎黄春秋]]》 |accessdate=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627023102/http://www.yhcw.net/famine/Research/ClimatePic/r020904a.htm |archivedate=2020-06-27 |dead-url=no}}</ref>。作为对比,1978年的旱灾远比1960年严重,而且恰处于[[文革]]结束不久的“经济濒临崩溃”的时期,却没有出现大量饿死人的情况。 |
* 1960年降水量距平均值百分率约为负30%、属一般干旱,其干旱幅度与1955、1963、1965-1967等年份比,并非特别突出<ref>{{Cite web |author=高素华 |date= |title=1951~1990年全国降水量距平变化图 |url=http://www.yhcw.net/famine/Research/ClimatePic/r020904a.htm |format= |work= |language= |publisher=《[[炎黄春秋]]》 |accessdate=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627023102/http://www.yhcw.net/famine/Research/ClimatePic/r020904a.htm |archivedate=2020-06-27 |dead-url=no}}</ref>。作为对比,1978年的旱灾远比1960年严重,而且恰处于[[文革]]结束不久的“经济濒临崩溃”的时期,却没有出现大量饿死人的情况。 |
||
* 1959、1961年降水量距平为约为80%、属一般涝年,但其涝程度远远低于1954、1973等年份;此外,1958年[[1958年黄河洪水|黄河中下游 |
* 1959、1961年降水量距平为约为80%、属一般涝年,但其涝程度远远低于1954、1973等年份;此外,1958年[[1958年黄河洪水|黄河中下游水灾]],但防汛工作相对成功<ref>{{Cite web|title=1958年黄河大水灾纪实|url=http://www.sohu.com/a/241314531_781497|accessdate=2020-06-26|author=|date=|format=|work=|publisher=搜狐|language=|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627214929/https://www.sohu.com/a/241314531_781497|archivedate=2020-06-27|dead-url=no}}</ref><ref>{{Cite web |author= |date=2009-07-20 |title=历史上的五次黄河水灾 |url=http://newpaper.dahe.cn/jrab/html/2009-07/20/content_201822.htm |format= |work= |via=[[大河网]] |publisher=《河南法制报》 |accessdate=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629181426/http://newpaper.dahe.cn/jrab/html/2009-07/20/content_201822.htm |archivedate=2020-06-29 |dead-url=no}}</ref>。涝灾分为一般涝、大涝两个等级,[[1954年长江洪水|1954年长江大涝]],有人死在洪水之中,但也没有出现大规模饿死的现象。4-10月是农作物生长期,这个时期的降水量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从总的趋势上看,1959-1961年的生长季降水量距偏离幅度是40年来较小的,这三年是常态年份。 |
||
* 气温对农作物的生长同样有重要影响,1958年-1961年的气温同历史平均水平的偏差比较正常。1959-1961年气温偏离也不算大,没有出现超常低温。<ref name="auto1">{{cite book|author=杨继绳|title=《墓碑-1958-1962中国大饥荒纪实》|publisher=天地图书有限公司|authorlink=楊繼繩}}</ref> |
* 气温对农作物的生长同样有重要影响,1958年-1961年的气温同历史平均水平的偏差比较正常。1959-1961年气温偏离也不算大,没有出现超常低温。<ref name="auto1">{{cite book|author=杨继绳|title=《墓碑-1958-1962中国大饥荒纪实》|publisher=天地图书有限公司|authorlink=楊繼繩}}</ref> |
||
== 事件后续 == |
== 事件后续 == |
||
第416行: | 第418行: | ||
{{Main|拨乱反正|改革开放}} |
{{Main|拨乱反正|改革开放}} |
||
[[File:Deng Xiaoping 1976.jpg|缩略图|邓小平当政后三年困难时期才能被客观地讨论]] |
[[File:Deng Xiaoping 1976.jpg|缩略图|邓小平当政后三年困难时期才能被客观地讨论]] |
||
[[拨乱反正]]、[[改革開放]]後,中国大陆的工农业生产模式发生了系统性的转变, 完成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到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各国国内生产总值列表 (国际汇率)|世界第二大经济体]]<ref name=":40">{{Cite web|title=学习时报:最根本的拨乱反正是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url=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4/0929/c1003-25755678.html|author=韩钢|date=2014-09-29|format=|work=[[人民网]]|publisher=《[[学习时报]]》|language=zh|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1210094713/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4/0929/c1003-25755678.html|archive-date=2017-12-10|dead-url=no}}</ref><ref>{{Cite web|title=2010年度经济总量中国首次超过日本|url=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hgjj/20110121/12529291562.shtml|author=|date=2011-01-21|format=|work=[[新浪]]|publisher=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language=zh|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629085018/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hgjj/20110121/12529291562.shtml|archive-date=2020-06-29|dead-url=no}}</ref>。拨乱反正期间,1980年2月23-29日,[[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五中全会|十一届五中全会]]召开,刘少奇获得彻底平反,《[[人民日报]]》称“刘少奇的冤案,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大的冤案”<ref>{{Cite web|title=为刘少奇平反昭雪|url=http://www.people.com.cn/item/20years/newfiles/a1230.html|author=|date=1980-05-18|format=|work=[[人民网]]|publisher=《[[人民日报]]》|language=|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629224502/http://www.people.com.cn/item/20years/newfiles/a1230.html|archivedate=2020-06-29|dead-url=no}}</ref> |
[[拨乱反正]]、[[改革開放]]後,中国大陆的工农业生产模式发生了系统性的转变, 完成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到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各国国内生产总值列表 (国际汇率)|世界第二大经济体]]<ref name=":40">{{Cite web|title=学习时报:最根本的拨乱反正是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url=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4/0929/c1003-25755678.html|author=韩钢|date=2014-09-29|format=|work=[[人民网]]|publisher=《[[学习时报]]》|language=zh|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1210094713/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4/0929/c1003-25755678.html|archive-date=2017-12-10|dead-url=no}}</ref><ref>{{Cite web|title=2010年度经济总量中国首次超过日本|url=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hgjj/20110121/12529291562.shtml|author=|date=2011-01-21|format=|work=[[新浪]]|publisher=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language=zh|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629085018/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hgjj/20110121/12529291562.shtml|archive-date=2020-06-29|dead-url=no}}</ref>。拨乱反正期间,1980年2月23-29日,[[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五中全会|十一届五中全会]]召开,刘少奇获得彻底平反,《[[人民日报]]》称“刘少奇的冤案,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大的冤案”<ref>{{Cite web|title=为刘少奇平反昭雪|url=http://www.people.com.cn/item/20years/newfiles/a1230.html|author=|date=1980-05-18|format=|work=[[人民网]]|publisher=《[[人民日报]]》|language=|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629224502/http://www.people.com.cn/item/20years/newfiles/a1230.html|archivedate=2020-06-29|dead-url=no}}</ref>,[[邓小平]]在这次会议上讲话时说<ref name=":20">{{Cite web|title=邓小平对“大跃进”的理解和认识--邓小平纪念网|url=http://cpc.people.com.cn/n/2014/0506/c69113-24980847.html|author=戚义明|date=2014-05-06|format=|work=|publisher=[[人民网]]|language=zh|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329211628/http://cpc.people.com.cn/n/2014/0506/c69113-24980847.html|archivedate=2015-03-29|dead-url=no}}</ref><ref name=":21">{{Cite web|title=邓小平在“大跃进”前后|url=http://culture.china.com.cn/lishi/2010-07/29/content_20600726.htm|author=钟明|date=2010-07-29|format=|work=|publisher=[[中国网]]|language=zh|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627071546/http://culture.china.com.cn/lishi/2010-07/29/content_20600726.htm|archivedate=2020-06-27|dead-url=yes}}</ref>:<blockquote>不要造成一个印象,好像别人都完全正确,唯独一个人不正确。这个话我有资格讲,因为我就犯过错误。一九五七年[[反右运动|反右派]],我们是积极分子,反右派扩大化我就有责任,我是总书记呀。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我们头脑也热,在座的老同志恐怕头脑热的也不少。这些问题不是一个人的问题。我们应该承认,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的。</blockquote>1980年4月1日,邓小平在同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再次提到<ref name=":20" /><ref name=":21" />:<blockquote>“大跃进”,毛泽东同志头脑发热,我们不发热?刘少奇同志、周恩来同志和我都没有反对,陈云同志没有说话。在这些问题上要公正,不要造成一种印象,别的人都正确,只有一个人犯错误。这不符合事实。中央犯错误,不是一个人负责,是集体负责。</blockquote>1981年6月,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六中全会|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其中提到<ref name=":4" /><ref name=":25" />:<blockquote>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更由于[[毛泽东]]同志、中央和地方不少领导同志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就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总路线]]提出后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从1958年底到1959年7月中央政治局[[庐山会议 (1959年)|庐山会议]]前期,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曾经努力领导全党纠正已经觉察到的错误。但是,庐山会议后期,毛泽东同志错误地发动了对[[彭德怀]]同志的批判,进而在全党错误地开展了“[[反右倾运动|反右倾]]”斗争。八届八中全会关于所谓“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反党集团”的决议是完全错误的。这场斗争在政治上使党内从中央到基层的民主生活遭到严重损害,在经济上打断了纠正左倾错误的进程,使错误延续了更长时间。主要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加上当时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我国国民经济在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发生严重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blockquote>但是,对于大饥荒,中国大陆在1990年以前宣称是由于政策的误判加入赶上三年自然灾害所致,而现在中国大陆官方和主流媒体则开始回避这一讨论<ref name=":2" /><ref name=":28">{{Cite news|title=一段不容忽视的历史:大饥荒|url=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indepth/2009/09/090924_china60_yangjisheng|newspaper=[[英国广播公司]](BBC)|language=zh|date=2009-09-29|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711042924/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indepth/2009/09/090924_china60_yangjisheng|dead-url=no|archivedate=2021-07-11}}</ref><ref>{{Cite web|title=关注中国 - 世界报:中国媒体冲破禁忌谈大饥荒|url=http://www.rfi.fr/cn/中国/20120609-世界报:中国媒体冲破禁区谈大饥荒|author=小青|date=2012-06-09|work=[[法国国际广播电台]]|language=zh|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627220417/http://www.rfi.fr/cn/%E4%B8%AD%E5%9B%BD/20120609-%E4%B8%96%E7%95%8C%E6%8A%A5%EF%BC%9A%E4%B8%AD%E5%9B%BD%E5%AA%92%E4%BD%93%E5%86%B2%E7%A0%B4%E7%A6%81%E5%8C%BA%E8%B0%88%E5%A4%A7%E9%A5%A5%E8%8D%92|archive-date=2020-06-27|dead-url=no}}</ref>。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暂未收录“三年自然灾害”或“三年困难时期”词条<ref>{{Cite web|title=《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url=https://www.zgbk.com/|access-date=2024-01-04|website=www.zgbk.com|archive-date=2022-03-3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331132227/https://www.zgbk.com/|dead-url=no}}</ref>。普通高中教科书称之为“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ref>{{Cite book|title=普通高中教科书 历史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last=|publisher=人民教育|year=2023|isbn=978-7-107-33669-0|pages=168|editor-last=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f>,义务教育教科书亦称“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ref>{{Cite book|title=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url=https://archive.org/details/isbn_9787107323843_2|publisher=人民教育|year=2023|pages=[https://archive.org/details/isbn_9787107323843_2/page/28 28]|editor-last=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isbn=978-7-107-32384-3}}</ref>。 |
||
== 各界评论及观点 == |
== 各界评论及观点 == |
||
=== 学术界 === |
=== 学术界 === |
||
[[File:Beijingguangbodasha1959.jpg|缩略图|北京广播大厦(1959年)及一旁的大跃进标语“干劲一鼓再鼓,上游一争再争”。]] |
[[File:Beijingguangbodasha1959.jpg|缩略图|北京广播大厦(1959年)及一旁的大跃进标语“干劲一鼓再鼓,上游一争再争”。]] |
||
庫馬爾·森從制度層面研究飢荒。他认为全世界歷史上,民主正常運作的國家從來不會發生飢荒<ref>{{Cite news|url=http://www.nytimes.com/2003/03/01/arts/does-democracy-avert-famine.html|title=''Does Democracy Avert Famine?''|author=Michael Massing|publisher=[[紐約時報]]|date=2003-03-01|quote=No famine has ever taken place in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a functioning democracy|access-date=2014-01-23|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328015141/http://www.nytimes.com/2003/03/01/arts/does-democracy-avert-famine.html|archive-date=2014-03-28|dead-url=no}}{{en}}</ref><ref name="Sen1999">{{cite book|author=Amartya Sen|title=''Development as Freedom''|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Qm8HtpFHYecC&pg=180|year=1999|publisher=Oxford University Press|isbn=978-0-19-289330-7|page=180|access-date=2014-01-23|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319191038/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Qm8HtpFHYecC&pg=180|archive-date=2015-03-19|dead-url=no}}</ref>。民主「正常運作」指有自由表達不同觀點,而不是[[多數人暴政]]<ref name="indy">{{Cite news|url=http://www.independent.co.uk/arts-entertainment/art/features/amartya-sen-the-taste-of-true-freedom-8688089.html|title=''Amartya Sen: The taste of true freedom''|date=2013-07-05|publisher=[[獨立報 (英國)|獨立報]]|location=英國|access-date=2014-01-28|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116235840/http://www.independent.co.uk/arts-entertainment/art/features/amartya-sen-the-taste-of-true-freedom-8688089.html|archive-date=2014-01-16|dead-url=no}}{{en}}</ref>。他表示,中國[[大躍進]]失敗造成1958-1961年餓死三千萬人,而政府卻不修正錯誤的政策,這在民主國家是不可想象的。另一個因素是缺乏資訊;公社裡的人當然看到眼前的不好,但是他們看到報紙上說形勢一片大好(這是沒有新聞自由的結果),因此他們得出的結論是自己失敗了,而不是政策有問題,所以他們數字造假。當大饑荒達到高峰的時候,北京根據造假數字,得出的結論是收成比實際多出一百萬噸<ref>{{Cite journal|title=''Amartya Sen''|author=|url=http://progressive.org/amartya_sen_interview.html|date=August 2001|journal=The Progressive|access-date=2014-01-23|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201190654/http://progressive.org/amartya_sen_interview.html|archive-date=2014-02-01|dead-url=yes}}{{en}}</ref>。 |
|||
2013年9月,[[徐州师范大学]]数学教授[[孙经先]]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中国饿死三千万”的谣言是怎样形成的?》,否认大跃进饿死上千万人口;其认为,大跃进造成的死亡人数应该在250万人以下<ref name="孙经先201309" />。[[楊繼繩|杨继绳]]认为孙经先依據的原始數據並不可靠,因此從方法論上站不住腳。孫經先依據的原始數據是公安部三局戶籍處提供的。當年戶籍處處長張慶五說大饑荒那幾年的誤差主要是死亡漏報造成的。1960年到1961年這個差額最大,主要原因是非正常死亡。他個人估計大饑荒死亡人數2000多萬,工作人員王維志計算結果為三年非正常死亡大約3500萬人。又指孙经先以「遷移後不上戶口」解釋人口變化,而沒有解釋沒有戶口如何獲得糧食配給<ref>{{Cite news|url=http://cn.nytimes.com/china/20120917/cc17yangpreface/zh-hant/|title=楊繼繩回應大饑荒「謠言」說|publisher=紐約時報中文網|date=2012年9月17日|access-date=2016年3月19日|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1129232627/http://cn.nytimes.com/china/20120917/cc17yangpreface/zh-hant/|archive-date=2016年11月29日|dead-url=no}}</ref>。孙经先反驳称粮食配给制针对当时的城镇居民,农村居民通过参加生产小队劳动而分得粮食,因而不需要购买实行配给制的商品粮<ref name="孙经先2014" />。杨继绳此后仍坚持没有户口就无法得到粮食和其它生活必需品的观点,称孙经先对农村粮食情况缺乏了解,当时农民生产的粮食除交公粮之外,余粮全部卖给国家以完成征购任务,然后才能按照户口购买从国库返销的粮食<ref name='杨2014'/>。随后孙经先也质疑杨继绳不了解实际情况,继续反驳称“返销粮”不是广大农村地区基本的粮食制度和政策,《[[农业六十条|人民公社六十条]]》规定粮食由生产小队直接分配,社员口粮在收获后分配到户,由社员自己支配<ref>{{cite web|url=http://www.wyzxwk.com/Article/lishi/2014/09/327631.html|title=孙经先再驳杨继绳——对《杨继绳三驳孙经先》的评论|author=孙经先|website=乌有之乡|date=2014-09-05|accessdate=2022-10-05|archive-date=2022-10-10|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1010005719/http://www.wyzxwk.com/Article/lishi/2014/09/327631.html|dead-url=no}}</ref>。 |
2013年9月,[[徐州师范大学]]数学教授[[孙经先]]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中国饿死三千万”的谣言是怎样形成的?》,否认大跃进饿死上千万人口;其认为,大跃进造成的死亡人数应该在250万人以下<ref name="孙经先201309" />。[[楊繼繩|杨继绳]]认为孙经先依據的原始數據並不可靠,因此從方法論上站不住腳。孫經先依據的原始數據是公安部三局戶籍處提供的。當年戶籍處處長張慶五說大饑荒那幾年的誤差主要是死亡漏報造成的。1960年到1961年這個差額最大,主要原因是非正常死亡。他個人估計大饑荒死亡人數2000多萬,工作人員王維志計算結果為三年非正常死亡大約3500萬人。又指孙经先以「遷移後不上戶口」解釋人口變化,而沒有解釋沒有戶口如何獲得糧食配給<ref>{{Cite news|url=http://cn.nytimes.com/china/20120917/cc17yangpreface/zh-hant/|title=楊繼繩回應大饑荒「謠言」說|publisher=紐約時報中文網|date=2012年9月17日|access-date=2016年3月19日|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1129232627/http://cn.nytimes.com/china/20120917/cc17yangpreface/zh-hant/|archive-date=2016年11月29日|dead-url=no}}</ref>。孙经先反驳称粮食配给制针对当时的城镇居民,农村居民通过参加生产小队劳动而分得粮食,因而不需要购买实行配给制的商品粮<ref name="孙经先2014" />。杨继绳此后仍坚持没有户口就无法得到粮食和其它生活必需品的观点,称孙经先对农村粮食情况缺乏了解,当时农民生产的粮食除交公粮之外,余粮全部卖给国家以完成征购任务,然后才能按照户口购买从国库返销的粮食<ref name='杨2014'/>。随后孙经先也质疑杨继绳不了解实际情况,继续反驳称“返销粮”不是广大农村地区基本的粮食制度和政策,《[[农业六十条|人民公社六十条]]》规定粮食由生产小队直接分配,社员口粮在收获后分配到户,由社员自己支配<ref>{{cite web|url=http://www.wyzxwk.com/Article/lishi/2014/09/327631.html|title=孙经先再驳杨继绳——对《杨继绳三驳孙经先》的评论|author=孙经先|website=乌有之乡|date=2014-09-05|accessdate=2022-10-05|archive-date=2022-10-10|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1010005719/http://www.wyzxwk.com/Article/lishi/2014/09/327631.html|dead-url=no}}</ref>。 |
||
第451行: | 第453行: | ||
前国务院副总理、长期负责经济工作的[[薄一波]]说:“据中央有关部门汇总,到1959年4月初,仅山东、安徽、江苏、河南、湖南、甘肃、贵州、河北等十五个省区,无饭吃的人口达2517万。”<ref>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第714页。</ref>“我国人民所经历的1959——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主要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反右倾’斗争造成的。在三年困难时期,全国广大人民因食物缺乏、营养不良,相当普遍地发生浮肿病,不少农村因饥馑死亡增加,据统计,1960年全国总人口减少1000多万。”<ref name="王炳根20142" /><ref>{{Cite web |author=中共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date=2012-12-30 |title=薄一波回忆:1960年总人口减少1000多万 我们愧对百姓 |url=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xiandaishi/detail_2012_12/30/20674904_0.shtml |website=[[凤凰网]] |publisher=《广州党史》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207182837/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xiandaishi/detail_2012_12/30/20674904_0.shtml |archive-date=2015-02-07 |access-date= |dead-url=yes}}</ref> |
前国务院副总理、长期负责经济工作的[[薄一波]]说:“据中央有关部门汇总,到1959年4月初,仅山东、安徽、江苏、河南、湖南、甘肃、贵州、河北等十五个省区,无饭吃的人口达2517万。”<ref>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第714页。</ref>“我国人民所经历的1959——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主要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反右倾’斗争造成的。在三年困难时期,全国广大人民因食物缺乏、营养不良,相当普遍地发生浮肿病,不少农村因饥馑死亡增加,据统计,1960年全国总人口减少1000多万。”<ref name="王炳根20142" /><ref>{{Cite web |author=中共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date=2012-12-30 |title=薄一波回忆:1960年总人口减少1000多万 我们愧对百姓 |url=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xiandaishi/detail_2012_12/30/20674904_0.shtml |website=[[凤凰网]] |publisher=《广州党史》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207182837/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xiandaishi/detail_2012_12/30/20674904_0.shtml |archive-date=2015-02-07 |access-date= |dead-url=yes}}</ref> |
||
时任《红旗》杂志副总编辑兼秘书长、八十年代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的[[邓力群]]回忆这段历史说:“(1960年初)[[李先念]]同志也去了。回来讲,他去过的[[村庄]],妇女没有一个不穿白鞋的(家中死人妇女穿白鞋吊丧)。怎么造成这样一种情况的?是高指标、高估产、高征购,严重的浮夸,征了过头粮。还有特别厉害的一条是,没有饭吃了,村子里能够吃的、能够找到的都吃光了,为了保住他那个浮夸,竟不让逃荒,让民兵把着。这里没有饭吃,到别的地方去逃荒,历史上哪朝哪代都是这个办法,解放以后遇到大灾大荒之年也都是这个办法,不让逃荒,强迫命令,把本来可以活下来的人[[饿死]]了。”“(在[[七千人大会]]的口头报告中)讲到历史上饿死人的事是要写到史书上去的时候,他(刘少奇)情不自禁地骂了一句,并愤愤地说:我当主席时,出了这种事情!” |
时任《红旗》杂志副总编辑兼秘书长、八十年代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的[[邓力群]]回忆这段历史说:“(1960年初)[[李先念]]同志也去了。回来讲,他去过的[[村庄]],妇女没有一个不穿白鞋的(家中死人妇女穿白鞋吊丧)。怎么造成这样一种情况的?是高指标、高估产、高征购,严重的浮夸,征了过头粮。还有特别厉害的一条是,没有饭吃了,村子里能够吃的、能够找到的都吃光了,为了保住他那个浮夸,竟不让逃荒,让民兵把着。这里没有饭吃,到别的地方去逃荒,历史上哪朝哪代都是这个办法,解放以后遇到大灾大荒之年也都是这个办法,不让逃荒,强迫命令,把本来可以活下来的人[[饿死]]了。”“(在[[七千人大会]]的口头报告中)讲到历史上饿死人的事是要写到史书上去的时候,他(刘少奇)情不自禁地骂了一句,并愤愤地说:我当主席时,出了这种事情!”<ref>{{Cite web |date=2015-02-12 |title=邓力群:我和少奇同志的交往 |url=http://www.mingjingnews.com/MIB/news/news.aspx?ID=N000076432&Page=1 |publisher=[[明镜]]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212051242/http://www.mingjingnews.com/MIB/news/news.aspx?ID=N000076432&Page=1 |archive-date=2015-02-12 |access-date= |dead-url=yes}}</ref> |
||
前国务院副总理、人大副委员长[[田纪云]]2004年说:“回顾三年困难时期,到处闹浮肿,饿死人,非正常死亡人口达数千万,比整个民主革命时期死的人还要多。是什么原因?刘少奇说‘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现在看基本上是人祸,这个‘人祸’就是瞎指挥,就是[[乌托邦]]式的空想社会主义,就是‘左倾机会主义’。”<ref>{{Cite journal|author=孙中华|title=刘少奇“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提法的由来|url=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72/85037/85039/5898093.html|access-date=2021-06-02|journal=《党史博采》|issn=1006-8031|date=2007年|issue=第4期|via=中国共产党新闻网|archive-date=2012-12-14|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1214040606/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72/85037/85039/5898093.html|dead-url=no}}</ref><ref>{{Cite journal|title=《回顾中国农村改革历程》 |
前国务院副总理、人大副委员长[[田纪云]]2004年说:“回顾三年困难时期,到处闹浮肿,饿死人,非正常死亡人口达数千万,比整个民主革命时期死的人还要多。是什么原因?刘少奇说‘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现在看基本上是人祸,这个‘人祸’就是瞎指挥,就是[[乌托邦]]式的空想社会主义,就是‘左倾机会主义’。”<ref>{{Cite journal|author=孙中华|title=刘少奇“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提法的由来|url=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72/85037/85039/5898093.html|access-date=2021-06-02|journal=《党史博采》|issn=1006-8031|date=2007年|issue=第4期|via=中国共产党新闻网|archive-date=2012-12-14|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1214040606/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72/85037/85039/5898093.html|dead-url=no}}</ref><ref>{{Cite journal |author=田纪云 |date=2004-06-25 |title=《回顾中国农村改革历程》 |url=http://www.ce.cn/ztpd/xwzt/guonei/2004/jdzg/hywg/jdyk/200406/25/t20040625_1151444.shtml |journal=《[[炎黄春秋]]》 |issue=第6期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1018163216/http://www.ce.cn/ztpd/xwzt/guonei/2004/jdzg/hywg/jdyk/200406/25/t20040625_1151444.shtml |archive-date=2014-10-18 |access-date= |dead-url=yes}}</ref> |
||
其他在各种公开场合承认大规模饿死农民的中共高级干部还包括: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ref>{{cite web |date=2015-04-21 |title=1961年大饥荒:胡耀邦25天行3600里路察看鲁皖豫农村 |url=http://history.people.com.cn/n/2015/0421/c372327-26880016.html |work=[[人民网]]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918194615/http://history.people.com.cn/n/2015/0421/c372327-26880016.html |archive-date=2016-09-18 |access-date= |4= |dead-url=yes}}</ref>、前国家统计局局长[[李成瑞]]<ref name=":26" />、出狱后的原[[中央文革小组]]成员[[戚本禹]](其声称全国当时大致饿死500万人左右)、前[[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李銳 (1917年)|李锐]]等<ref>{{cite web|title=國家禁區|url=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HloKBAAAQBAJ&pg=PT67&lpg=PT67&dq=%E6%AF%9B%E6%BE%A4%E6%9D%B1%E7%A7%98%E6%9B%B8%E6%9D%8E%E9%8A%B3%E5%A4%A7%E9%A3%A2%E8%8D%92&source=bl&ots=6yQBGC4E_D&sig=PgmmDSF4boLIm9M9VlBY_e4yOmo&hl=zh-TW&sa=X&ved=0ahUKEwishb_yuOHMAhXCj5QKHYDIBNMQ6AEIIjAB#v=onepage&q=%E6%AF%9B%E6%BE%A4%E6%9D%B1%E7%A7%98%E6%9B%B8%E6%9D%8E%E9%8A%B3%E5%A4%A7%E9%A3%A2%E8%8D%92&f=false| |
其他在各种公开场合承认大规模饿死农民的中共高级干部还包括: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ref>{{cite web |date=2015-04-21 |title=1961年大饥荒:胡耀邦25天行3600里路察看鲁皖豫农村 |url=http://history.people.com.cn/n/2015/0421/c372327-26880016.html |work=[[人民网]]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918194615/http://history.people.com.cn/n/2015/0421/c372327-26880016.html |archive-date=2016-09-18 |access-date= |4= |dead-url=yes}}</ref>、前国家统计局局长[[李成瑞]]<ref name=":26" />、出狱后的原[[中央文革小组]]成员[[戚本禹]](其声称全国当时大致饿死500万人左右)、前[[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李銳 (1917年)|李锐]]等<ref>{{cite web|title=國家禁區|url=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HloKBAAAQBAJ&pg=PT67&lpg=PT67&dq=%E6%AF%9B%E6%BE%A4%E6%9D%B1%E7%A7%98%E6%9B%B8%E6%9D%8E%E9%8A%B3%E5%A4%A7%E9%A3%A2%E8%8D%92&source=bl&ots=6yQBGC4E_D&sig=PgmmDSF4boLIm9M9VlBY_e4yOmo&hl=zh-TW&sa=X&ved=0ahUKEwishb_yuOHMAhXCj5QKHYDIBNMQ6AEIIjAB#v=onepage&q=%E6%AF%9B%E6%BE%A4%E6%9D%B1%E7%A7%98%E6%9B%B8%E6%9D%8E%E9%8A%B3%E5%A4%A7%E9%A3%A2%E8%8D%92&f=false|date=2014年|language=zh|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601160312/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HloKBAAAQBAJ&pg=PT67&lpg=PT67&dq=%E6%AF%9B%E6%BE%A4%E6%9D%B1%E7%A7%98%E6%9B%B8%E6%9D%8E%E9%8A%B3%E5%A4%A7%E9%A3%A2%E8%8D%92&source=bl&ots=6yQBGC4E_D&sig=PgmmDSF4boLIm9M9VlBY_e4yOmo&hl=zh-TW&sa=X&ved=0ahUKEwishb_yuOHMAhXCj5QKHYDIBNMQ6AEIIjAB#v=onepage&q=%E6%AF%9B%E6%BE%A4%E6%9D%B1%E7%A7%98%E6%9B%B8%E6%9D%8E%E9%8A%B3%E5%A4%A7%E9%A3%A2%E8%8D%92&f=false|archive-date=2016-06-01|access-date=|publisher=[[美國之音]]、[[明鏡出版社]]|dead-url=no}}</ref>。 |
||
=== 媒体界 === |
=== 媒体界 === |
||
第521行: | 第523行: | ||
{{refbegin}} |
{{refbegin}} |
||
* {{Cite book | title=《人祸: 「大躍進」與大饑荒》 | 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eFNeAAAAIAAJ | author=[[丁抒]] | date=1991 | location=香港 | publisher=九十年代雜誌社 | isbn=9789627174202 | oclc=24982206 | access-date=2021-01-05 | archive-date=2021-01-20 |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120075255/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eFNeAAAAIAAJ | dead-url=no }} |
* {{Cite book | title=《人祸: 「大躍進」與大饑荒》 | 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eFNeAAAAIAAJ | author=[[丁抒]] | date=1991 | location=香港 | publisher=九十年代雜誌社 | isbn=9789627174202 | oclc=24982206 | access-date=2021-01-05 | archive-date=2021-01-20 |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120075255/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eFNeAAAAIAAJ | dead-url=no }} |
||
* {{cite book zh|title=《定西孤兒院紀事》|author=楊顯惠|publisher=花城出版社|date=2007-03|edition=初版|ISBN=978-7-5360-4914-7}} |
* {{cite book zh|title=《定西孤兒院紀事》|url=https://archive.org/details/dingxigueryuanji0000yang|author=楊顯惠|publisher=花城出版社|date=2007-03|edition=初版|ISBN=978-7-5360-4914-7}} |
||
* {{cite book zh|title=《[[墓碑——中國六十年代大饑荒紀實]]》|author=[[楊繼繩]] |publisher=天地圖書有限公司|date=2008-05|edition=初版|ISBN=978-988-211-908-6}}{{zh-hk}} |
* {{cite book zh|title=《[[墓碑——中國六十年代大饑荒紀實]]》|author=[[楊繼繩]] |publisher=天地圖書有限公司|date=2008-05|edition=初版|ISBN=978-988-211-908-6}}{{zh-hk}} |
||
* {{cite book|author=Ralph Thaxton|title=''Catastrophe and Contention in Rural China: Mao's Great Leap Forward Famine and the Origins of Righteous Resistance in Da Fo Village''|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14A1qPQOgQMC|date=2008-05-05|publisher=[[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isbn=978-0-521-72230-8|access-date=2015-05-08|archive-date=2015-03-20|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320084619/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14A1qPQOgQMC|dead-url=no}}{{en}} |
* {{cite book|author=Ralph Thaxton|title=''Catastrophe and Contention in Rural China: Mao's Great Leap Forward Famine and the Origins of Righteous Resistance in Da Fo Village''|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14A1qPQOgQMC|date=2008-05-05|publisher=[[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isbn=978-0-521-72230-8|access-date=2015-05-08|archive-date=2015-03-20|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320084619/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14A1qPQOgQMC|dead-url=no}}{{en}} |
||
第532行: | 第534行: | ||
* {{cite book|author1=依娃|title=《尋找逃荒婦女娃娃》|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L4GDBQAAQBAJ&pg=PT12|date=2014-11-20| publisher=國史出版社|isbn=978-1-63032-524-4}} |
* {{cite book|author1=依娃|title=《尋找逃荒婦女娃娃》|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L4GDBQAAQBAJ&pg=PT12|date=2014-11-20| publisher=國史出版社|isbn=978-1-63032-524-4}} |
||
* {{cite book |author=冯金祥 |title=《大饥荒秘事》 |url=https://catalogue.nlb.gov.sg/cgi-bin/spydus.exe/ENQ/WPAC/BIBENQ?SETLVL=1&BRN=202858699 |publisher=南洋出版社 |date=2017 |isbn=9789811118289 |access-date=2019-06-15 |archive-date=2020-04-15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415061946/https://catalogue.nlb.gov.sg/cgi-bin/spydus.exe/ENQ/WPAC/BIBENQ?SETLVL=1&BRN=202858699 |dead-url=no }} - 作者1949年生于辽宁,以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亲身经历被背景写成的长篇历史小说。 |
* {{cite book |author=冯金祥 |title=《大饥荒秘事》 |url=https://catalogue.nlb.gov.sg/cgi-bin/spydus.exe/ENQ/WPAC/BIBENQ?SETLVL=1&BRN=202858699 |publisher=南洋出版社 |date=2017 |isbn=9789811118289 |access-date=2019-06-15 |archive-date=2020-04-15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415061946/https://catalogue.nlb.gov.sg/cgi-bin/spydus.exe/ENQ/WPAC/BIBENQ?SETLVL=1&BRN=202858699 |dead-url=no }} - 作者1949年生于辽宁,以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亲身经历被背景写成的长篇历史小说。 |
||
* {{cite book|author=Dali L. Yang(杨大利)|author-link=杨大利|title=''Calamity and Reform in China: State, Rural Society,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since the Great Leap Famine''|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VmLuoAkMKrkC|location=Stanford, CA|publisher=[[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date=1996|isbn=9780804734707|access-date=2023-07-09|archive-date=2024-01-25|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40125033612/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VmLuoAkMKrkC|dead-url=no}} |
|||
* {{cite book|author=Dali L. Yang(杨大利)| author-link=杨大利 |
|||
|title=''Calamity and Reform in China: State, Rural Society,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since the Great Leap Famine'' |
|||
|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VmLuoAkMKrkC |
|||
|location=Stanford, CA |publisher=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date=1996 |isbn=9780804734707}} |
|||
* Ashton, Basil, Kenneth Hill, Alan Piazza, Robin Zeitz, "Famine in China, 1958–61",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Vol. 10, No. 4. (Dec. 1984), pp. 613–645. |
* Ashton, Basil, Kenneth Hill, Alan Piazza, Robin Zeitz, "Famine in China, 1958–61",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Vol. 10, No. 4. (Dec. 1984), pp. 613–645. |
||
* Banister, J. "Analysis of Recent Data on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Vol. 10, No. 2, 1984. |
* Banister, J. "Analysis of Recent Data on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Vol. 10, No. 2, 1984. |
||
第585行: | 第584行: | ||
[[Category:大跃进]] |
[[Category:大跃进]] |
||
[[Category:人相食事件]] |
[[Category:人相食事件]] |
||
[[Category:中华人民共和国 |
[[Category: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事件]] |
2024年10月18日 (五) 18:43的最新版本
三年困難時期 | |
---|---|
国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地点 | 中国大陆 |
时间 | 1959-1961年(官方)[1] 1958-1962年(民间、學術) |
总死亡 | 1,500万-5,500万人 |
起因 | 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农业集体化)、制度弊端、國策錯誤等。 |
后果 |
三年困难时期,又称三年大饑荒、三年自然災害,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于1959年—1961年间因為三面紅旗運動而发生全国性饥荒的一段时期,也有学者将1958年、1962年划入饥荒时期[1][2][3][4][5][6]。据各方估计,三年困难时期间发生的大饥荒共造成中国大陆1500万至5500万人的非正常死亡,被广泛视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饥荒,也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人为灾难之一[2][3][4][5][6][7][8][9][10]。三年大饥荒類似於1932年蘇聯大饑荒的事件重演,主要成因包括“大跃进”政策失當、人民公社化运动、制度弊病、中國外交困難等[1][2][3][4][5][6][7]。
名称
[编辑]中国政府
[编辑]对于1959年—1961年在中国大陆发生的大饥荒,中国官方对此有“三年自然灾害”[11][12][13]、“三年严重自然灾害”[14]、“三年困难时期”[12][13]、“三年经济困难时期”[12]、“三年暂时困难时期”[15]等称法。
1962年初,时任国家主席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公开将大饥荒的成因归结为“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論點[16]。但此举引发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等人的不满(毛认为应当坚持三面红旗、成绩大于错误),并成为刘少奇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批斗和迫害的原因之一[17][18][19][20][21]。
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后,人為因素正式被指為主要原因[1][11]。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称“我国国民经济在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发生严重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並將主要成因归结为“主要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加上当时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1][11][22]。
学术界
[编辑]学术界称法包括“三年困难时期”[23][24][25][26][27]、“三年大饥荒”[28][29][30]、“中国大饥荒”[4][5][9]、“中国三年大饥荒”[7]、“大跃进饑荒”[10][31][32]、“毛氏大饥荒”[6][33]等。而事实上,大饥荒所發生的時期有不同說法、并不局限于“三年”。賈斯柏·貝克、巴兹尔·阿什顿、文貫中[33][34][35]、楊繼繩、馮客、周遜等人的著作均採用1958年—1962年,还有一些情报机关(如美国中央情报局)也认为是从1958年开始的[36][37]。
历史背景
[编辑]工业化及大跃进
[编辑]从1955年开始,由于批判右倾思想的影响,经济建设中出现了层层抬高经济指标的趋势,特别是基本建设规模越来越大,项目越来越多,超过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8)的指标。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主持国务院工作,发现很多计划超越了客观条件许可的范围,指出现在“有急躁冒进的现象”[38]。1956年2月份,周恩来、李富春、李先念等,决定把基本建设投资由原来要求的180亿元压缩到147亿[38]。1956年6月10日,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刘少奇的主持下,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基本通过财政部提交的预算报告初稿,其中写道“在反对保守主义的时候,必须同时反对急躁冒进倾向”,加重了反冒进的份量, 同时更进一步把1957年的基本建设投资由147亿元进一步压缩到140亿元[38]。由于周恩来等人反“冒进”,暂时遏制住了经济建设大幅冒进的趋势,但是1956年经济还是有冒进的问题,以致财政第一次出现了10亿的赤字;在编制第二个五年计划和1957年经济计划时,周恩来等人还继续坚持反冒进,把一些过高的经济指标压了下来[39]。
1956年9月5日到27日,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刘少奇作了政治报告,提到“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40] 同时提到“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40]但是,毛泽东对此并不认可,认为1956年对经济工作中过急情况的纠正是“反冒进”,对此作了批评,并提出“反反冒进”[38][41][42]。与此同时,毛泽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反右运动”,对民主党派、学术界以及知识分子等各界人士造成了极大打击,自此中国大陆进入了由中国共产党实质性一党专政的时代,民主制度遭到严重破坏,为大跃进埋下祸根[38][43][44]。
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提出了“大跃进”的口号[41]。从1956年9月的八大一次会议到1958年5月的八大二次会议,对国内基本矛盾的估计和对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开始强调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矛盾[39]。但此后,1958年10月起,毛泽东的态度发生了一定转变,他在11月20日的武昌会议上说:“除特殊外,还是要睡一点觉。现在要减轻任务。”明年的生产指标要降下来,不能总是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否则,“我看搞起来,中国非死一半人不可。不死一半也要死三分之一或者十分之一,死五千万人。广西死了人(注:指广西饿死550人的事情),陈漫远不是撤了吗?死五千万人你们的职不撤,至少我的职要撤,头也成问题。”[45][46]
特供体制
[编辑]中國共產黨為保障其高級幹部的食物、肉類及香菸不虞匱乏而批示「特需供應」的報告,依官員級別滿足所需,造成特權供應[47]。1960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高级干部实行食品特殊供应[48]。1961年2月起,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经济工作5人小组组长陈云按照其妻于若木的建议,又对高级干部以下级别的其他干部,供应定量的白糖和黃豆[49][50]。在大饥荒时期,按照中共中央制定的政策,在全民计划配给体制中,城市居民的食物供应比农村好得多,机关干部又比一般平民好,干部又按照级别高低获得不同的饮食待遇。以下是部分人士对饥荒时期特供的回忆:
- 高干韦君宜回忆三年困难时期特供:“后来,中央终于决定实行干部食物补贴。大概因为有些年老的民主人士吃不消这样的苦,有的已经病倒了。补贴办法是十七级以上的每人每月糖一斤、豆一斤,十三级以上的每人每月肉二斤、蛋二斤,九级以上的每人每月肉四斤、蛋二斤[51]。”
- 当时中共甘肃省委书记汪锋向毛泽东写了一份调查报告:1961年4月27日至29日,汪锋同志带了五个人在甘肃临夏州新集公社新1号生产大队调查农村食堂时对妇女病和妇女生育情况作了深入调研,发现甘肃大饥荒三年里农村出现了比较少见的妇女病,如子宫脱垂和闭经。子宫脱垂为饥饿造成的营养不良和过重的体力劳动等因素所致,过度饥饿引起闭经,只有干部妻子经期正常[52]。
-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潜的女儿程丹在接受《国家人文历史》杂志专访时回忆:“北戴河即便是困难时期,供应一直不错[53]。”
- 历史学家王曾瑜忆三年困难时期:看到高干身份的北京大學校长脂肪丰富的腹部,心裏就生气[54]。其并回忆说:“在寒冬腊月,北风成天呼啸的时候,村里三天两头死人嚎丧。死的都是老人,其实是在饥寒交迫之下,得了感冒,便成不治之症[55]。”
对于毛泽东本人的特供及生活情况,存在着不同描述。一方面,1968年后担任毛泽东伙食管理员的吴连登说:“大家都知道,毛主席爱吃红烧肉,但在最困难时期,毛主席的餐桌上没有了红烧肉,鸡、鱼、肉、蛋都没有了,全是素菜。举个例子,毛主席特别爱吃鱼,但在那个时候,他连鱼都不吃了”[56]。卫士封耀松则说1960年毛泽东在生日那天,正倚枕看文件。“半年多来,封耀松帮他按摩时,他脚背和小腿的肌肤失去了弹性,按下去一个坑,久久不能平复。这是浮肿。老人家已经六七个月不肯吃一口肉。青黄不接的季节,他二十多天不吃一粒粮,常常是一盘子马齿苋(一种野菜)便充一餐饭,一盘子炒菠菜,便能支撑着一天工作”[57]。
然而,也有與此類描述大相径庭的說法:1954年秋天起在毛泽东身边工作多年,经常陪他吃饭,并为1960年毛生日餐当事人之一的秘书林克为此专门打电话询问了毛泽东当时的保健医生、护士长。大家一致表示:“根本没有这种事,如果我们使毛泽东得浮肿病,那我们就犯了大错误,是严重的失职,中央也不会允许”[59]。1960年12月26日,毛泽东给被派到农村搞调查的身边工作人员林克等人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到“你们如果很饥饿,我给你们送牛羊肉去”,亦可见中南海的高干食品特供部门北京市食品供应处34号供应部并不像中国其它地方一样物资缺乏[60]。而毛本人六十年代初一度喜欢吃西餐,所以,1961年4月26日工作人员会同厨师给他订制的一份西餐菜谱中,就有牛羊肉菜十多种,西餐汤十六七种[61][62]。经常陪毛泽东吃饭的卫士张景芳回忆称,大饥荒时期有一次陪毛吃红烧海参,毛看他不吃,给他夹海参,太滑掉在桌上,为了节俭,毛把它撿起來吃掉[63]。
毛泽东在1961年7月的伙食费开支654.82元,另有水果费86.65元,一般杂费54.22元,小孩生活费47元,首长杂费17.04元,房租费86.80元,澡费3.6元,汽车费2.70元。按1961年的黄金价格3.04元/克算,折合黄金243.9克,换算成2012年的价格在8万元人民币左右。同期北京市民一个月生活费13元左右。1961年10月,公债开支私人客饭59.84元和115.11元两次[64]。有报道指,毛泽东在三年大饥荒时期,烟酒肉茶一直没有间断,生活待遇相对于其他中国人是优越和奢华的,譬如,许多省、市大兴土木,为毛以及其他高阶官员建造行宫[58][65][66][67]。
饥荒情况
[编辑]产粮下降
[编辑]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大幅度下降,1959年中国大陸粮食产量较1958年下降15%,而1960-1961年产量只有1958年的70%[68],全国各地的粮食、棉花产量跌落到相应1951年的水平[69]。具体数字上,全国粮食产量由1958年的4000亿斤,下降到1959年的3400亿斤,1960年又下降到2870亿斤,低于1951年产量,1961年略有回升仍只有2950亿斤[70]。
美国中央情报局在1962年出版的文件中称,1961年,中国大陆粮食产量出现下跌,有工厂关闭,教育和科学的发展被扰乱,数以百万的人严重营养不良,并且出现广泛的饥荒(widespread hunger)[37]。在另一份中情局于1962年9月24日出版的THE RISING DEATH RATE IN COMMUNIST CHINA(《共产中国的上升死亡率》)中,文件第1页中称,自1958年以来,死亡率(中国大陆)由于营养不良、对疾病抵抗力减弱和食物短缺而快速上升,此外中国大陆在1959年到1961年的年粮食产量也低于1957年的水平[36]。
死亡人数
[编辑]受政治因素影响,各方对于三年困难时期死亡人数的估计,均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71][72]。中国大陆官方在1953年和1964年進行了兩次全國人口普查[73]。此外,1950年代中期,中国建立了基本完整的经常性人口普查制度,每一年,户籍管理部门都对人口总数、出生、死亡、迁入、迁出等项目作出统计,并且层层上报汇总[74]。在中国出版的各省人口资料和各地县志中,大多都可找到当年统计的死亡人数和其他人口数据[75]。《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记载:“据正式统计,1960年全国总人口比上年减少1000万”。从1949年到1957年,每年都增加1000多万人[76];1960年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1000多万人,扣除出生率下降因素,死亡人数应在1000万以上。这还仅仅是1960年一年的数字[76]。中共官方出版社出版的很多著作也承认大量人饿死,如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通鉴》、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文革前夜的中国》和《曲折发展的岁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三年自然灾害长篇纪实》等,中共官方主办的各种报纸杂志和网站亦有大量的文章承认了大规模饿死农民的历史事实。
年份 | 出生人数 | 死亡人数 | 时期 | 出生人数合计 | 死亡人数合计 |
---|---|---|---|---|---|
1954年 | 2245 | 779 | |||
1955年 | 1978 | 745 | 1954—1956年 | 6199 | 2230 |
1956年 | 1976 | 706 | 1955—1957年 | 6121 | 2139 |
1957年 | 2167 | 688 | 1956—1958年 | 6048 | 2175 |
1958年 | 1905 | 781 | 1957—1959年 | 5719 | 2439 |
1959年 | 1647 | 970 | 1958—1960年 | 4941 | 3444 |
1960年 | 1389 | 1693 | 1959—1961年 | 4224 | 3602 |
1961年 | 1188 | 939 | 1960—1962年 | 5037 | 3298 |
1962年 | 2460 | 666 | 1961—1963年 | 6602 | 2289 |
1963年 | 2954 | 684 | 1962—1964年 | 8143 | 2152 |
1964年 | 2729 | 802 |
中外研究人员估计的數字大多在1500萬到5500萬之間,其中绝大多数人都是農村的农民[2][3][4][5][6][7][8][9][78][79][80]。
- 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程恩富与福州大学的詹志华在《人口研究》2017年2号刊发表论文《三年困难时期非正常死亡人口及其相关问题研究》[27],他们在1996年杨子慧研究的基础上,认为1953-1964年存在大量死亡漏报的情况,并认为数百万人口的死亡漏报的补报工作是在1958-1961年落实《户口登记条例》的过程中完成的。他们将死亡漏报数量的情况考虑在内,通过线性平均对1955-1957年平均死亡人数进行调整,然后根据调整后的1955-1957年平均死亡人口,以及1962-1964年平均死亡人口和1964-1966年平均死亡人口,估计出1959-1961年非正常死亡人数为400-500万人[27]。
- 2011年,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撰的《中国共产党历史》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编辑的《中国统计年鉴》中的“人口数”和《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中的“全国人口状况”两份统计报表得出,1960年全国总人口比上年净减少1000万;同时引用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当代中国的人口》的说法:突出的如河南信阳地区,1960年有九个县死亡率超过100‰,为正常年份的好几倍[81][82][83][84]。
- 2011年,徐州师范大学的数学教授孙经先作出的死亡人数估计为学界最低,他认为三年困难时期的“营养性死亡”(孙经先认为饿死只占“营养性死亡”一小部分)人数在250万以下,并同杨继绳、曹树基、洪振快、蒋正华等人发生了激烈的辩论;2020年,孙经先称其论敌均已采用“鸵鸟战术”,不回应质疑或是退出争论,可证“饿死三千万”一说的虚假。[85][86][87][88][89][90][91][92][93][94]
- 2010年12月,北京大学学者孙尚拱根据国家人口年鉴的总人口数据估算,认为1961-1962年时期的非正常死亡人数约4400万人[95],但他没有区分出生人口的减少和死亡人口的增加。
- 2010年9月,荷兰历史学家冯客(时任倫敦大學中國現代史教授、香港大学人文学院讲座教授)出版《毛泽东的大饥荒——1958-1962年的中国浩劫史》指出,他用了四年遍阅全国解密档案,认为1958年初至1962年底的大饥荒至少造成4500万人非正常死亡,其中至少250万人(占总体6%-8%)死于酷刑或直接处决[96][97][98][99][100][101]。但冯客的數字受到爱尔兰经济史学家格拉达的批评和质疑,認為該書使用的人口粗死亡率過低,因此高估非正常死亡人數[102]。
- 2008年,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列举各方观点,结论是从1959年到1961年,非正常死亡人数为2144万,如果从1958年算起,那总数接近3000万[103][104]。
- 2006年,哈佛大學再版費正清的《中國新史》認為1958-1960年餓死人數是2000-3000萬[105]。
- 2005年,前中央党校教师、独立学者余习广经过约20年的档案研究,出版《大躍進・苦日子上書集》,认为大饥荒期间非正常死亡人数达5500万,该数字获得历史学家冯客、陈意新(北卡罗来纳大学威明顿分校)等人的引用[10][97][106][107][108]。
- 2005年,上海交通大学曹树基教授的研究认为非正常死亡人数在3250万人左右[109]。曹思源根據中央檔案館解密檔案,算出餓死3756萬,與曹树基的結果相近[110][111][112]。
- 2000年,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廖盖隆披露,饥荒导致的非正常死亡人数达4000万[113][114]。
- 1999年,《大英百科全书》称中国大跃进饥荒为“二十世纪两次最大饥荒”之一,“造成了多达两千万人丧生”。《共產主義黑皮書》也稱之為“史上最大饑荒”[115]。
- 1996年,趙紫陽幕僚、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所長陳一諮表示,該所根據中共黨內文件所寫成的秘密報告,認為非正常死亡人数是4300万-4600万[116][97]。另一份提供中共中央領導參阅的資料認為人數達4000、5000萬:河南780萬,安徽800萬,山東750萬,四川900萬,青海90萬,江西640萬,湖南470萬[116]。據《饿鬼:毛时代大饥荒揭秘》英文版第272頁,此數字于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前曾得到包括趙紫陽在內的中共高層確認[116]。
- 1993-95年,金辉、丁抒等人则提出非正常死亡人数可能4000万以上[117][118]。
- 1989年,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提出,“按保守的估计,因营养不良而死亡约1500万人”(《生存与发展》第39页,科学出版社,1989年)[113][119]。
- 1987年,美国人口学家、美國人口普查局国际研究中心主任班尼斯特在其著作《变化中的中国人口》一书中估算非正常死亡人数在3000万人左右[120]。
- 1986年,西安交通大學蒋正华教授接了国家计生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下达的课题,以生命表的純統計學方式計算出死亡1700万[121]。这项结果收入《中国人口年览·1987》、《中国人口·总论》,被視為官方承認的死亡下限。
- 中国國家統計局局長李成瑞认为,蒋正华的1700万死亡数字和美国人口学家安斯利·科爾的2700万死亡数字最為可靠,兩者綜合考慮取死亡数字2200万人[122][123]。
- 1984年,巴兹尔·阿什顿等人的論文估算非正常死亡人数3000万人,与此同时出生減少3300万人[34]。
- 1984年,作为第一位研究大饑荒死亡人数的學者,美國人口学家、普林斯頓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安斯利·科爾在其出版的《1952-1982年中国人口的急剧变化》一书中,认为中国大跃进期间的非正常死亡人数约在2700万人左右[34][124]。
- 1964年7月31日,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共产中国的国内危机:至1964年》情报文件第82页中称,毛泽东本人认为[註 1],1960-1961年间有超过500万人“非正常死亡”[126]。此前,1962年9月24日,中情局在《共产中国的上升死亡率》情报文件第1页中称,自1958年以来,由于营养不良、对疾病抵抗力减弱和食物短缺而造成了(中国大陆)死亡率快速上升[36]。
虚假宣传
[编辑]1960-1961年,包括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内的中共领导人,都曾对来访外宾保证说中国人有足够的粮食[127]。中国政府甚至下令临时出国人员不得在国外购買食物,以免泄露国情[128]。1961年9月,退役的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来访中国,从9月6日开始,蒙哥马利对中国各地进行了参观访问。在延安访问期间,蒙哥马利受到蒙骗,误以为中国没有闹饥荒。其访问中国期间,和党主席毛泽东见面谈话2次,亦与总理周恩来和外长陈毅等中共高级干部多次见面[129][130]。除了蒙哥马利,後來擔任法國總統的密特朗也被宣传欺騙[131][132]。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大跃进期间周游中国后报道称“关于饥荒的事情全是不真实的谎言”[133]。
进入1980年代后,随着有关资料逐步解密,饥荒情况方才为外界所知[134]。
各省情况
[编辑]- 四川:四川省原政协主席廖伯康曾经表示,大饥荒四川“死了1000万人”,并直接导致四川省经济衰退,退出比较发达省份的序列,成为和湖南、江西、湖北一样的中下等经济省份[138][139]。这个数字与载《中国人口科学》上海交大曹树基教授的研究结论940万相吻合[140]。根据官方的《四川省志》,四川人口从1958年到1961年连续四年负增长,1960年人口死亡率达到了最高的53.97‰,当年全省有65个县人口负增长超过 50‰,17个县超过80‰,7个县超过100‰[141]:458。1961年底全省人口为6459.2万人,比57年的7081万人,减少约621.8万人[142]:102。其中仅乐山专区1958-1961年人口即减少55万[143],南充专区人口减少36.5万[144];记者惠文在成都平原简阳县进行整社时写下了日记,在题名为《无声无息的代价》的一则日记中,他写石盘公社的六合、中和两个大队1958年转为公社时人口为2580人。但到了1962年11月,死去590人。石盘公社的大石、边界两队,1958年转公社时人口为246人,到1962年11月份,只剩下132人,死去46.47%。普安公社人口也由12000人左右下降为6900人左右。青龙公社的人也死了40%以上。”[145]
- 安徽:當時安徽副省長张恺帆在回忆录中表示,安徽全省1959年至1961年实际死亡人数是548万,除去正常死亡数、逃亡及失踪数等,安徽饿死500万人[146]。而依据地方志,可以推测大饥荒期间安徽非正常死亡应有400万人,最低估计也不应少于350万人[147]。中共中監委農村處處長李堅調查安徽截至1961年3、4月間餓死人的總數,將生產隊、公社,再到每個縣的統計數字逐級彙總,安徽全省餓死人總數350萬,正式上報為300萬。中組部部長安子文在文革後表示:核實結果,安徽餓死350萬沒錯[148]。根据丁人卜的《难忘的岁月──安徽省无为县共产风史录》,无为县1958年到1960年三年,全县982,979人口中,非正常死亡和饿死了320,422人,百分比为32.5%[149]。
- 河南:依据地方志,1958-1960年河南共死亡325.9万人,其中1960年死亡193.8万人,粗略估计非正常死亡约150万人,主要发生在1960年,达135万人[147]。南阳:1960-1961年间全区共减少27.6万人[150];许昌:1959-1961年全区共减少8.5万人[151];商丘:1959-1961年全区共减少5.4万人[152]。
- 河北:1958年4月至8月在河北景縣,曹樸莊、白王柯枝和沈家李志窯三個村就因糧食虛報,加上有關部門和上級拖延應對,造成糧食供應困難,導致共8人餓死、另1人自殺。事後地方當局關注,而組成省、地、縣三級聯合調查組到當地查明情況,但中共河北省委是在過了兩個半月後,才轉發調查組已上交的報告給中共天津市委等其他機關[153]。
- 山东:根据张广友《抹不掉的记忆——共和国重大事件纪实》中,援引山东省一位领导1960年的大会讲话内容“山东省过去(1957年)人口为5500万,不到3年的时间,现在(1960年冬天)还有5000万,减少了500万[154]。”
- 甘肃:1954年5月张仲良调任甘肃省委书记,第一书记,兼省政协主席、省军区政委。是三年大饥饿时期,治下饿死人最多的五个地方最高长官之一。三年困難時期該省餓死的人口達100萬[155]。甘肃定西地区的通渭、会宁、定西等县,以及平凉地区的静宁县和宁夏的西海固地区这一带县皆发生过饿死人的现象[156] 。特别的是,甘肃酒泉境内的夹边沟农场曾爆发过“夹边沟惨案”[157][158]。
- 贵州:官方统计数字指1959年至1961年贵州省全省共饿死250多万人,而曹树基在《大饥荒:1959—1961年的中国人口》中认为全省非正常死亡174.6万人[159]。1960年6月,贵州省江口县农民大量饿死,一说全县不足10万人却饿死了4万人;而经查证,《江口县志》记载的该县1959—1961年三年合计死亡5105人,占全县人口的4.6%[160]。
- 浙江:浙江的非正常死亡14.1万人[161]。
- 陕西:2013年,习近平的弟弟习远平在陕西省委党报《陕西日报》上发表文章,纪念父亲习仲勋诞辰100周年,其中提到陕西也发生了饥荒[162]。
- 湖南:据湖南省统计局公布的《湖南统计年鉴—2021》数据显示,1959年-1961年间,湖南省出现了死亡人口剧增,出生人口锐减的情况。具体见下表。
年份 | 出生人口/万人 | 死亡人口/万人 | 出生率/‰ | 死亡率/‰ |
---|---|---|---|---|
1955 | 107.32 | 56.46 | 31.10‰ | 16.36‰ |
1956 | 103.27 | 40.17 | 29.59‰ | 11.51‰ |
1957 | 119.00 | 37.01 | 33.47‰ | 10.41‰ |
1958 | 108.99 | 42.38 | 29.96‰ | 11.65‰ |
1959 | 88.38 | 47.83 | 24.00‰ | 12.99‰ |
1960 | 70.76 | 106.81 | 19.49‰ | 29.42‰ |
1961 | 44.27 | 61.86 | 12.51‰ | 17.48‰ |
1962 | 147.14 | 36.36 | 41.40‰ | 10.23‰ |
1963 | 172.97 | 37.53 | 47.29‰ | 10.26‰ |
1964 | 158.26 | 48.30 | 42.20‰ | 12.88‰ |
省名 | 全部府数 | 灾区府数 | 全部县数 | 灾区县数 | 灾前人口 | 非正常死亡人口 | 比例 | 排序 |
---|---|---|---|---|---|---|---|---|
安徽 | 13.0 | 13.0 | 74.6 | 73.6 | 3446.0 | 633.0 | 18.37 | 1 |
四川 | 26.0 | 23.0 | 201.0 | 188.0 | 7191.5 | 940.2 | 13.07 | 2 |
贵州 | 16.0 | 15.0 | 81.0 | 74.0 | 1706.4 | 174.6 | 10.23 | 3 |
湖南 | 17.0 | 17.0 | 96.0 | 91.0 | 3651.9 | 248.6 | 6.81 | 4 |
甘肃 | 13.0 | 12.0 | 108.0 | 87.3 | 1585.7 | 102.3 | 6.45 | 5 |
河南 | 13.0 | 13.0 | 128.7 | 106.7 | 4805.8 | 293.9 | 6.12 | 6 |
广西 | 12.0 | 12.0 | 75.0 | 72.7 | 2009.9 | 93.1 | 4.63 | 7 |
云南 | 22.0 | 22.0 | 132.0 | 112.0 | 1918.3 | 80.4 | 4.19 | 8 |
山东 | 12.0 | 12.0 | 140.0 | 126.0 | 5343.5 | 180.6 | 3.38 | 9 |
江苏 | 12.0 | 11.0 | 84.0 | 63.0 | 5296.3 | 152.7 | 2.88 | 10 |
湖北 | 11.0 | 11.0 | 79.8 | 72.6 | 3074.9 | 67.5 | 2.20 | 11 |
福建 | 11.0 | 11.0 | 70.0 | 56.0 | 1547.9 | 31.3 | 2.02 | 12 |
辽宁 | 1931.0 | 33.0 | 1.71 | 13 | ||||
广东 | 15.0 | 12.0 | 110.0 | 72.0 | 3839.3 | 65.7 | 1.71 | 14 |
黑龙江 | 1564.0 | 19.0 | 1.21 | 15 | ||||
河北 | 18.0 | 17.0 | 183.0 | 135.0 | 5544.6 | 61.0 | 1.10 | 16 |
江西 | 14.0 | 13.0 | 89.0 | 51.0 | 1713.6 | 18.1 | 1.06 | 17 |
陕西 | 12.0 | 4.0 | 101.0 | 30.3 | 1832.0 | 18.7 | 1.02 | 18 |
吉林 | 1280.9 | 12.0 | 0.94 | 19 | ||||
浙江 | 11.0 | 10.0 | 91.0 | 51.4 | 2570.3 | 14.1 | 0.55 | 20 |
山西 | 1621.1 | 6.0 | 0.37 | 21 | ||||
合计 | 248.0 | 228.0 | 1844.1 | 1462.6 | 63474.9 | 3245.8 | 5.11 |
暴力事件
[编辑]吃人事件
[编辑]於是各個農村的公共食堂糧食短缺,導致了嚴重的饑荒,有許多人因此被餓死,甚至出現人吃人的現象[164]。艾塞克斯大学历史系讲师周遜(时任香港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冯客的助手),從中國官方檔案中節選出121個,2012年由耶魯大學出版社出版檔案彙編《中國大饑荒,1958-1962》,檔案中包括饿死與人吃人的記載[165][166][101]。1988年,作家沙青的《依稀大地湾》获大陆“中国潮”报告文学一等奖,其中纪录了大饥荒时期的真实片段:“有一户农家,吃得只剩了父亲和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天,父亲将女儿赶出门去,等女孩回家时,弟弟不见了,锅裡浮着一层白花花油乎乎的东西,灶边扔着一具骨头。几天之后,父亲又往锅裡添水,然后招呼女儿过去。女孩吓得躲在门外大哭,哀求道:‘大大(爸爸),别吃我,我给你搂草、烧火,吃了我没人给你做活。’”[167]
- 四川:前四川泸州中共地委书记邓自力说:“卖人肉吃人肉的可怕的事也发生了。宜宾市就发生了将小孩骗到家中,整死煮熟后作为兔肉到街上卖的事。长宁(县)是个烂摊子,20多万人口就饿死了7万多。肿病流行,省委调拨了些粮来,社员又无钱买。[168]」
- 甘肃:三年困难时期任甘肃临夏州委书记的李磊在她的自传体著作《悠悠岁月》一书中提及临夏市所属的十个公社中,「588人吃掉337具尸体。例如红台公社小门沟生产队共吃掉尸体125具,活人五名。小门沟生产队8个作业队,有六个发生吃人的情况。23户吃掉57人。社员白一努先后吃了8个人,其中有父、妻、女三代人。李尕六吃了自己的两个死孩子,李尕六死后又被社员胡八吃了,胡八死后,又被肖正志吃了。」此外,一位英国历史学家在中国调查时,曾获得关于临夏地区人吃人的官方内部调查资料[169]。2008年10月,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杜导正主办的《炎黄春秋》杂志以《通渭问题——“大跃进”五十周年祭》为题报道了甘肃通渭“人吃人”的惨状[170]。2013年11月20日,美國勞改基金會在華盛頓的國會山莊向媒體公佈了安徽和甘肅兩省人吃人事件的中国官方調查文件[171],根據該文件,臨夏以及和政兩地共有75人被吃掉,其中11人是被殺死後吃掉[155]。
- 安徽:1961年4月23日,安徽省公安厅向安徽省委写了《关于发生特殊案件情况的报告》,當中提到“自1959年以来,共发生1289起(吃人事件)”, “发生时间,绝大部分在1959年冬和1960年春”,“据对1144起案件调查,其中卖给别人吃的36起,其余1108起都是留作自食”。该报告送到安徽省委后,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只讓少數人知情,并指示安徽省公安厅要严格控制知情范围,並且要销毁有关档案[172]。此外,退休干部梁志远回忆三年困难时期:安徽亳县每公社都有人吃人[173]。
- 山东:时任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兼省长赵健民在一次发言中说:据不完全统计,从1958年冬到1960年上半年这一年半时间内,全省非正常死亡65万人,外流109万人,人吃人的现象有文字材料的就有23起,没有文字但有口头汇报的还有十多起[174]。
- 青海:1960年5月13日,青海省公安厅给省委写《关于西宁地区当前治安情况的报告》,报告中称西宁市和湟中县发生人相食案件300多起[175]。
- 贵州:于1959年至1979年在贵州省公安厅工作的晏乐斌回忆表示他曾在1961年“发现一位40来岁的妇女正在她家堂屋用菜刀砍一具小孩的尸体,这个小孩尸体的手脚被肢解,头部已砍下放在一边,尸体发出腥臭,我们询问她为什么杀孩子,她回答:‘不,不,不,不是我杀的,是孩子今天早上饿死的,全家人饿饭,没有办法,为了救命,不得不拿来吃啊!’又说:‘哪个人狠心吃自己的孩子啊!’”[159]据湄潭县县委办公室负责人介绍,1959年至1960年5月,“全县出现了人吃人,杀人而食,易子而食的惨剧,吃死人就更多了”[159]。
民众暴动
[编辑]1964年7月,美国中央情报局发布的一份报告第81-82页提到,1960年10月、11月,在数个灾情严重的省份突然出现大规模异议事件,尤其是山东和河南,其中河南的民众暴动尤为严重、波及全省,许多军队组织亦加入了起义,瘫痪了地方政权并处决共产党干部[126]。该中情局报告提到,林彪在1961年1月曾警告当年可能出现更多类似政治事件并要求采取特别措施确保军队受控,而该报告进一步指出[126]:
中国东部和北部受灾地区严重食物短缺所造成的饥荒,是导致民众暴动的基本原因。尽管共产中国的领导人极力否认饥荒发生,但各方面的大量证据显示,这一时期因营养不良而导致的疾病(如水肿和肝炎)大范围爆发,造成死亡率激增。西藏文件显示[註 2],1960-1961年冬季,中国第一军百分之十的军人有家属“非正常死亡”,佐证了周恩来于二月份所述的“生存条件艰难”。 此外,毛泽东本人认为(1961年10月在与伯纳德·蒙哥马利谈论共产中国人口问题时,无意中谈到[註 3]),1960-1961年共有超过500万人“非正常死亡”。
为确保解放军的效忠,中共领导人迅速增加了军队的物资配给,提高了军人及家属的医疗待遇,并在全军上下展开异议调查、进行高强度思想训诫[126]。
- 崖县暴乱
1958年12月,廣東省崖縣(現屬海南)發生暴亂,參加者近3000人,殺死水庫工地主任等4人。暴亂平息後,有105人被以反革命罪判刑。[177]
- 「順天會保民軍」
1958年,福建省建甌縣躍進公社組織200餘人燒炭、挖礦、煉鐵,工人吃睡在山上。有不滿者利用原來的刀會,組織「順天會保民軍」,殺死鄉長及其兄弟2人。[177]
- 山东紅槍會
1960年3月21日,山東益都縣「紅槍會」發起暴亂,打死幹部1人,打傷7人。事後發生了大量捕人的情况,僅第一季度共捕2048人。[177]
- 刘桂阳案
1960年7月,湖南籍女工刘桂陽为反映民众的困苦,在国务院北门外请愿、张贴标语,被定性为现行反革命案件,在文革後被平反。
- 信阳事件
信阳专区地委书记路宪文禁止信阳专区农民逃荒,派出多队巡视员拦截逃荒者,并禁止当地信件外流。
- 河北還鄉道等
1961年1月,河北省永年縣以曹某為首,串連糾合八個村的「還鄉道」、「梅花拳」、「黄沙會」等道徒,企图砸搶糧庫,進行暴亂。[177]
- 中国劳动党
在饿死20余万人的安徽无为县,1960年由原北京大学哲学系学生黄立众(1956年考入北大,因说农村有人饿死,被校长陆平开除)看到众多乡亲被饿死组织而组建了“中国劳动党”,并针对当时的情况制定了《惩治官僚主义腐败分子临时条例》,准备在1961年春节期间发动暴动,后被两个连的部队剿灭。1982年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给予部分平反[178][179]。
饥荒成因
[编辑]大跃进
[编辑]大跃进时,出现了“浮夸风”和“大炼钢铁”,大炼鋼鐵浪费了大量人力,农村大量人口去大炼钢铁,导致无法及时收割粮食。例如四川《巫山縣誌》就記載:「農村青壯勞力上山煉鋼鐵,田間生產僅依靠老嫗婦孺,成熟糧食多爛在田裡,豐收未能歸倉」[180][181]。而浮夸风也是导致经济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期间知名的口号包括“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等等[182][183][184]。
此外,大跃进及其后的“农业学大寨”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对农业生产造成负面影响[185][186][187]。
人民公社
[编辑]大跃进时期起,全国推崇以生产队为单位的人民公社大食堂导致粮食被浪费,而实行不计报酬的劳动又导致劳动效率急剧低下。极端的平均主义下,人民生产积极性低[188][189]。
打麻雀运动
[编辑]1955年下半年,毛泽东在组织起草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即《农业十七条》)过程中,决定将麻雀与老鼠、苍蝇、蚊子一起列为必除的“四害”[190][191]。1956年1月,经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最高国务会议正式通过扩充版本的《纲要草案》,其中第27条规定:从1956年开始,分别在5年、7年或者12年内,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上消灭老鼠、麻雀、苍蝇、蚊子[190][191]。“打麻雀运动”正式兴起后,1956年包括朱洗在内的一批生物学家提出反对意见,但未起作用;1957年1月18日《北京日报》发表了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周建人的文章《麻雀显然是害鸟》,提出“社会已经改变了,但旧社会的某些思想方法或观点仍然会残留着”,并断定“害鸟应当扑灭,不必犹豫”[190]。
大跃进初期,大规模的“除四害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兴起,1958年3月-5月间,毛泽东在数次中央工作会议以及八大二次会议上,都号召要消灭麻雀[190][192]。据不完全的统计,1958年全国捕杀麻雀2亿多只(一说约21.1亿[191][193]),结果到了1959年的春天,中国许多城市街道两侧的树叶几乎都被害虫吃光了[190][194][195]。当时流传着一首民谣《擂鼓鸣金除四害》[196][197]:
老鼠奸,麻雀坏,苍蝇蚊子像右派。吸人血,招病害,偷人幸福搞破坏。千家万户快动手,擂鼓鸣金除四害。
1958年4月21日,《北京晚报》发表了郭沫若所作的《咒麻雀》诗一首[190][196][198]:
麻雀麻雀气太官,天垮下来你不管。麻雀麻雀气太阔,吃起米来如风刮。麻雀麻雀气太暮,光是偷懒没事做。麻雀麻雀气太傲,既怕红来又怕闹。麻雀麻雀气太娇,虽有翅膀飞不高。你真是个混蛋鸟,五气俱全到处跳。犯下罪恶几千年,今天和你总清算。毒打轰掏齐进攻,最后方使烈火烘。连同武器齐烧空,四害俱无天下同。
殲滅麻雀的結果使農田當中的害蟲幾乎沒有天敵,而讓次年的糧食嚴重欠收,發生極為嚴重的饥荒問題[191][199]。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所所长朱洗、中国科学院生理研究所研究员冯德培、张香桐等科学家强烈要求为麻雀“平反”[191][195]。1959年11月27日,中科院党组书记张劲夫就麻雀问题写了一份报告,并附上了这些科学家和国外科学家的看法,两天后获得毛泽东批示:“张劲夫的报告印发各同志。”[191][195] 1960年3月18日,毛泽东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中提出:“麻雀不要打了,代之以臭虫,口号是‘除掉老鼠、臭虫、苍蝇、蚊虫’。”[191][195] 消灭麻雀运动终于得以正式停止。
制度因素
[编辑]统购统销
[编辑]農村除了口糧、種子、飼料以外的糧米全須上繳,而糧食則交由人民公社的公共大食堂負責,農民不能儲糧。當中央派員到地方徵收糧食時,是以地方幹部上報被严重夸大的糧食產量來計算徵收量的。征收量超出实际粮食产量,地方幹部為了填補缺口,逼迫農民將口糧、種子、飼料也全都上繳。經濟學家孟昕、钱楠筠研究大饥荒的制度原因,發現1959年大饥荒開始的時候,糧食產量是食用所需的三倍以上。而人均糧食產量高的地區,反而餓死的比率比較高。他們認為這是中央計畫經濟下,政府難以蒐集產量新資訊並且作出調整的結果[200][201]。
1956年初,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已经普遍建立,正在大批向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转变。同年10月6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农业生产合作社统购统销的规定》,施行粮食统购和农村统销。“不论高级社或初级社,一般以社为单位,根据一九五五年分户,分社核定的粮食定产、定购、定销数字,统一计算和拟定。归社统一计算的结果,粮食有余的为余粮社,粮食不余不缺的为自足社,粮食不足的为缺粮社。”合作化后,国家不再跟农户发生直接的粮食关系。国家在农村统购统销的户头,就由原来的一亿几千万农户简化成了几十万个合作社。《规定》提出:“国家对粮食丰收地区的余粮社,可以在定购数量以外,适当增购一部分,但增购部分不得超过余粮社增产部分的40%。”1957年10月11日,国务院又作出补充规定,根据一九五六年的经验和供销矛盾的新发展,提出在坚持“三定”的基础上,实行以丰补歉的方针。对超过粮食“三定”的余粮社、自足社,必须增购一部分粮食,对缺粮社必须减销一部分粮食。
1959年4月,国务院秘书厅把山东、江苏、河南、河北、安徽缺粮的情况上报给毛泽东,又把15省多达2500万人缺粮挨饿的情况上报。面对这样大面积的灾情,毛泽东没有采取任何全面措施,反而在1960年初继续“大跃进”。1958-1960年期间,向农民征购的粮食年度量一直保持增加状态。1960年4月,大饥荒最为严重的时候,国家粮食库存为403.51亿斤,相当于1.4亿人一年的口粮,假如当时能够拿出一半库存粮食来救人,也不会饿死人。最终,1959到1961年平均征购数占粮食总产量的34.4%,超正常年份的20%左右。[202][203]
户籍制度
[编辑]1958年1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实行,取消了农民自由迁徙权,这样事实上的农村隔离封锁政策使得信息传递以及逃荒成为不可能。而1958年又正是中国农村大饥荒的起始年。
大饥荒出现以后,饥民逃荒开始增多,但各级政府对流动人口严加控制。一方面要求各地阻止农民外逃,另一方面,对逃荒农民严格管理,有的地方以“流窜犯”的名义加以拘留、拷打、游街,更多的是收容遣返。1962年10月19日,公安部长谢富治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披露,1960年流动人口曾经达到600万,1961年1月-8月,全国收容207万人,1962年1月-8月全国共收容140万人,全年估计收容近200万人[204]。
中共党營媒体人民网——《国家人文历史》则总结指出:在户籍制度严格执行的时代,“禁止农民流动求生”,农村人无法离开土地,只能在家等死。并称“按保守估计,农村有上千万人饿死[205]。”
高压管控
[编辑]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和饥荒研究专家库马尔·森认为,绝大多数饥荒的起因,不仅是因为糧食減產,也因为不合理或者是低效的糧食分配,而且通常结合着对于问题严重程度认识的匮乏甚至是被有意的误导[206]。在中国这场59-61年的大饥荒中,城镇居民享有定量的口粮。与此相对比的是,因为新的集体经济,农村的下级官员因抢着虚报他们公社收获产量,而留给当地农民很少剩余。库马尔·森认为导致饥荒的自然原因,比如天災,在导致包含中国大饥荒在内的现代饥荒的各种原因中是相当次要的,因为这些自然因素很容易通过合理的政府经济政策来应对。而当时的中国在毛泽东的经济政策每年饿死百万计人的情况下,却没有在议会或者报纸出现批评的声音。因为缺乏反对党和新闻自由,经济政策持续三年而没有得到校正,从而造成了现代社会最大规模的饥荒。
《毛澤東的大饑荒》作者冯客教授查阅了中國官方的档案后发现,“非正常死亡人口”中,不仅仅包括了饥饿所导致的死亡,还有一部分死于阶级斗争。在大饥荒中饥饿的人,很多是因被减少给予食物的量而导致的。因为人们的住房被拆,财产归公社所有、不能自己烧饭,所以人人都需要被公社“喂养”,不能劳动的病、弱者被视为负担,他们所分得的食物也会因其劳动量的减少而缩减。
安徽省公安厅原常务副厅长尹曙生于中共党办的人民网刊文《“大跃进”后为什么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动乱?》,记载了安徽省当时,有近几十万农民在饥饿死亡面前逃往山区去找野生动、植物充饥而被公安机关等暴力武装机关抓回打成“反坏分子”,其并明确指出:“大跃进”时期安徽饿死了那么多人,同不断进行以“镇压反革命”为名而野蛮进行社会控制,密切有关[207]。
历史学家宋永毅则据中国公安部的一个绝密报告披露,仅1957年就有过数百起中国农民的要饭吃的所谓叛乱,甚至遭到正规军队使用机关枪进行武装镇压[208]。由宋永毅主編,哈佛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的《中國大躍進—大饑荒數據庫(1958–1962)》包含七千多份檔案資料,二千多萬字,其中有三千多份中共內部檔案[209][210]。宋永毅在總導言中表示,大饑荒的本質,是中共對中國農民進行的一場的“糧食戰爭”[209]。
外部因素
[编辑]年份 | 出口 | 进口 | 净出口 |
---|---|---|---|
1950 | 122.58 | 6.69 | +115.89 |
1951 | 197.11 | +197.11 | |
1952 | 152.88 | 0.01 | +152.87 |
1953 | 182.62 | 1.46 | +181.16 |
1954 | 171.10 | 3.00 | +168.10 |
1955 | 223.34 | 18.22 | +205.12 |
1956 | 265.12 | 14.92 | +250.20 |
1957 | 209.26 | 16.68 | +192.58 |
1958 | 288.34 | 22.35 | +265.99 |
1959 | 415.75 | 0.20 | +415.55 |
1960 | 272.04 | 6.63 | +265.41 |
合计 | 2500.14 | 90.16 | +2409.98 |
对外出口
[编辑]中国为了体现国际主义和加强其他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大举对外援助,也加剧了经济困难的程度[213]。在全国范围出现严重的饥荒的情况下,1958至1959年,中国政府仍然持续着往年的大量向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出口粮食換取工業原料、機械及技術,以快速发展军事工业,致使粮食问题更加严重[214]。1960年1月,与外交部、外贸部平行的中国对外经济联络总局成立,专门负责向外国赠送现款、食品等。就在大饥荒最严重的年份,外援激增。古巴的格瓦拉1960年11月访华,中国给予对方6000万美元的贷款,周恩来特别告诉格瓦拉,这钱“可以经过谈判不还”。1961年1月,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希望阿尔巴尼亚持反对赫鲁晓夫的立场,赠予五亿卢布,并用外汇从加拿大买小麦送给阿尔巴尼亚[215]。此外,据解密的外交部档案记载[216]:
- 1960年4月,外交部决定以政府名义,无偿赠几内亚大米1万吨,还有支援阿尔巴尼亚15000吨小麦,援助刚果5000吨至1万吨小麦和大米[217]。
- 1961年8月,老挝来函要求支援稻种。中国政府决定援助15吨。
- 1965年5月10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接见阿尔巴尼亚客人时表示,截至去年,建国14年来,对外援助金额达人民币108亿元,而已经使用的援助金额中,又以1960年至1964年的5年中最为集中。
南京大学经济学系教授尚长风分别在中共党办刊物《中共党史资料》 2009年03期发表了《1961年中国粮食进口研究》[218]、《百年潮》 2010年04期发表了 《三年困难时期中国粮食进口实情》[219],公开了当时的粮食进口和外国援助情况。1959年的粮食产量比1957年度减少了2500万吨,而1959年的粮食出口却增加到415.75万吨,为历史最高[211][212]。大饥荒最为严重的1960年,继续出口粮食272.04万吨,同时还出口大量的油类、鲜蛋、肉类、水果等当时极为珍贵的食品[220]。直到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要求全党用最大的努力坚决纠正各种“左”的偏差,开始紧急调运和进口粮食,并开始采取大幅度减少粮食征购、提高粮价等紧急救灾措施。[70]
苏联债务
[编辑]1960年底,苏联体谅中国的国情,提出“还债的事可以延缓”。1961年初举行的中苏贸易会谈中,雙方同意延期还债[217][221]。1960年时,中国欠苏联约3.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53亿元。中國從1950年代起欠蘇聯的債,大致可分為兩筆。第一筆是抗美援朝的軍火武器債務30億人民幣。1955年蘇軍從旅順撤退時,又移交了折價9.8億人民幣的裝備。這些軍事欠款,佔了中國對蘇欠款總額的六成以上。第二筆是中國在第一、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蘇聯援華的基礎工業機器設備。1964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我们在经济困难时期,不但没有借一分钱的外债,而且还把过去的外债几乎都还清了。”1961年,蘇聯在中國要求下借給中國20萬噸糧食,以緩解中國東北糧荒[222]。时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则在其回忆录里叙述其曾向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当面提出支援,周恩来答复说:领导上已经讨论过了,决定对苏联同志表示感谢,但对援助表示拒绝,说会自行解决[223]。在中国官方與民间舆论中,将苏联政府“背信弃义、撤走专家、逼债”归咎为造成三年困难时期的因素之一[1][224]。沈志華表示:傳聞的蘇聯在與中國關係惡化後曾追逼還債,沒有看到任何歷史文獻的記載[225]。
中美关系
[编辑]1962年,美國肯尼迪政府尝试通过粮食援助改善两国关系,但美国拒絕从台湾撤军,而中国堅持要求撤軍,并因此拒绝了援助[226]。基于中国支持东南亚共产主义奪權以及中印战争等因素,肯尼迪政府最终放弃了对华政策调整和援助提议[227]。
自然灾害
[编辑]对于自然灾害在大饥荒中扮演的角色,存在一定争议[2][4][7]。一方面,据《中国灾情报告》记载,1958年,“1-8月,全国大面积旱灾……冀、晋、陕、甘、青与西南川、滇、黔及华南粤、桂等省区。春旱时间长,波及面广,严重影响农作物播种、生长。河北省中部、东部连续200多天无雨雪……5月中旬……西南、华南及冀东持续干旱。入夏,华东、东北800多万顷农田受旱。吉林省266条小河、1384座水库干枯,为近30年未有的大旱。年内,旱灾波及24个省区2236万公顷农田。”[229] 1959年,“1-4月,冀、黑严重春旱。”[229] 1960年的旱灾期间,“1-9月,以北方为主的特大旱灾”、北方地区60%的农业耕地未有任何降水[229]。1961年,旱情持续,但气候环境有所缓和,其中“1-9月,全国范围的特大旱灾。全国旱区受灾面积达3784.6万公顷,成灾1865.4万公顷。”[229] 1962年,“1-9月,全国大面积旱灾。”[229]
另一方面,据杨继绳研究,前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薛暮桥于1958年曾说道“我们汇报上级想要的任何数据”以夸大自然灾害、减轻官员对饥荒死亡的责任[230]。许多国外的观察家也持有相似观点,认为自然灾害的程度和影响力被夸大了[231]。 一些学者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气象日志研究指出,气候最恶劣的是1954年而非三年困难时期[232]。杨继绳调查了全国范围内350个非政府气象站的气候数据,结果显示1958-1961年的气候属正常,并无特大旱灾、特大水灾或异常低温[230]。历史学家冯客也指出,大饥荒时期的许多水灾并不是由于异常天气所致,而是大跃进期间大规模地不合理修建灌溉工程所致[233]。美国中央情报局一份1964年7月31日的文件中称,中共政府试图将大部分责任归咎于自然灾害(将其称为“百年难遇”)并努力为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脱责,但自然现象本身无法解释中国北部和东部受灾地区对政治和经济管控的崩溃,此外亦有大批地方干部甚至省部级官员被作为“替罪羊”遭到撤职和清算,以体现“毛主席永远正确”[126]。还有学者指,“根据当年的气象资料,1958年无论从官方的记载,还是老农的回忆来看,都是风调雨顺的一年。...... 至于1959年到1961年气候方面的负面影响,最多也只是局部性的,绝对不是蔓延全国且长达三年之久的大饥荒产生的主要原因。况且,受灾面积不等于成灾面积。在粮食供应充沛的条件下,即使发生大灾,农民也有体力和积极性将灾害损失控制到最小。”[7] 此外,在1949-1983年间,其中31年的年均受灾面积为3273万公顷,32年的年均成灾面积为1295万公顷,几乎年年都有自然灾害,但除了1959-1961年大饥荒期间,中国的粮食产量几乎都处于年年增长的状态[234][235]。
- 1960年降水量距平均值百分率约为负30%、属一般干旱,其干旱幅度与1955、1963、1965-1967等年份比,并非特别突出[236]。作为对比,1978年的旱灾远比1960年严重,而且恰处于文革结束不久的“经济濒临崩溃”的时期,却没有出现大量饿死人的情况。
- 1959、1961年降水量距平为约为80%、属一般涝年,但其涝程度远远低于1954、1973等年份;此外,1958年黄河中下游水灾,但防汛工作相对成功[237][238]。涝灾分为一般涝、大涝两个等级,1954年长江大涝,有人死在洪水之中,但也没有出现大规模饿死的现象。4-10月是农作物生长期,这个时期的降水量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从总的趋势上看,1959-1961年的生长季降水量距偏离幅度是40年来较小的,这三年是常态年份。
- 气温对农作物的生长同样有重要影响,1958年-1961年的气温同历史平均水平的偏差比较正常。1959-1961年气温偏离也不算大,没有出现超常低温。[39]
事件后续
[编辑]文化大革命
[编辑]国家主席刘少奇在1961年5月的中央工作会议和1962年1月召开的“七千人大会”上,提出了“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结论[16]。党主席毛泽东在七千人大会上作了自我批评,后退居二线,由刘少奇、邓小平等人负责主持中央具体事务,而林彪在会上依然坚定支持毛泽东路线;该会议提倡“民主集中制”,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提出进一步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6][239][240][241]。此后,刘少奇主导推出“三自一包”政策以恢复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存条件,获得邓小平、陈云、邓子恢等人的支持[240][242][243]。1962年7月,邓小平在一次内部会议中提出了改革开放后广为流传的“猫论”(早期版本):不管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244]。
但此后,毛泽东与刘、邓等人之间分歧加大,尤其在阶级斗争等问题上[239]。1962年8、9月,在北戴河中央工作会议以及八届十中全会上,与会人士多着重于如何提高粮食生产等问题,而毛泽东则集中讲了阶级斗争形势问题,号召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日日讲”,同时批评了邓子恢等人的“包产到户”是在搞资本主义[19][245][246][247]。1963年,毛泽东在全国发起“四清运动”,毛与刘之间的分歧和矛盾逐渐升级[247][248]。1964年2月9日、29日,毛泽东先后会见两个外国党的领导人,说道[240][249]︰
1962年上半年,我们党内有些人在国内主张「三自一包」,目的是要解散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要搞垮社会主义制度。「三和一少」是他们的国际纲领,「三自一包」是他们的国内纲领。这些人中有中央委员、书记处书记,还有副总理。除此以外,每个部都有,每个省都有,支部书记里更多。夏季我们开了工作会议、中央全会,把这些问题都抖落出来了。
1966年5月,毛泽东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刘少奇、邓小平等人在文革中均遭到迫害,其中刘少奇于1969年被迫害致死、“三自一包”成为刘少奇的主要罪状[240][250];邓小平则遭到下放劳动。
改革开放
[编辑]拨乱反正、改革開放後,中国大陆的工农业生产模式发生了系统性的转变, 完成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到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51][252]。拨乱反正期间,1980年2月23-29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五中全会召开,刘少奇获得彻底平反,《人民日报》称“刘少奇的冤案,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大的冤案”[253],邓小平在这次会议上讲话时说[254][255]:
不要造成一个印象,好像别人都完全正确,唯独一个人不正确。这个话我有资格讲,因为我就犯过错误。一九五七年反右派,我们是积极分子,反右派扩大化我就有责任,我是总书记呀。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我们头脑也热,在座的老同志恐怕头脑热的也不少。这些问题不是一个人的问题。我们应该承认,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的。
1980年4月1日,邓小平在同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再次提到[254][255]:
“大跃进”,毛泽东同志头脑发热,我们不发热?刘少奇同志、周恩来同志和我都没有反对,陈云同志没有说话。在这些问题上要公正,不要造成一种印象,别的人都正确,只有一个人犯错误。这不符合事实。中央犯错误,不是一个人负责,是集体负责。
1981年6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其中提到[1][22]:
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更由于毛泽东同志、中央和地方不少领导同志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就在总路线提出后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从1958年底到1959年7月中央政治局庐山会议前期,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曾经努力领导全党纠正已经觉察到的错误。但是,庐山会议后期,毛泽东同志错误地发动了对彭德怀同志的批判,进而在全党错误地开展了“反右倾”斗争。八届八中全会关于所谓“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反党集团”的决议是完全错误的。这场斗争在政治上使党内从中央到基层的民主生活遭到严重损害,在经济上打断了纠正左倾错误的进程,使错误延续了更长时间。主要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加上当时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我国国民经济在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发生严重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
但是,对于大饥荒,中国大陆在1990年以前宣称是由于政策的误判加入赶上三年自然灾害所致,而现在中国大陆官方和主流媒体则开始回避这一讨论[2][80][256]。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暂未收录“三年自然灾害”或“三年困难时期”词条[257]。普通高中教科书称之为“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258],义务教育教科书亦称“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259]。
各界评论及观点
[编辑]学术界
[编辑]庫馬爾·森從制度層面研究飢荒。他认为全世界歷史上,民主正常運作的國家從來不會發生飢荒[260][261]。民主「正常運作」指有自由表達不同觀點,而不是多數人暴政[262]。他表示,中國大躍進失敗造成1958-1961年餓死三千萬人,而政府卻不修正錯誤的政策,這在民主國家是不可想象的。另一個因素是缺乏資訊;公社裡的人當然看到眼前的不好,但是他們看到報紙上說形勢一片大好(這是沒有新聞自由的結果),因此他們得出的結論是自己失敗了,而不是政策有問題,所以他們數字造假。當大饑荒達到高峰的時候,北京根據造假數字,得出的結論是收成比實際多出一百萬噸[263]。
2013年9月,徐州师范大学数学教授孙经先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中国饿死三千万”的谣言是怎样形成的?》,否认大跃进饿死上千万人口;其认为,大跃进造成的死亡人数应该在250万人以下[87]。杨继绳认为孙经先依據的原始數據並不可靠,因此從方法論上站不住腳。孫經先依據的原始數據是公安部三局戶籍處提供的。當年戶籍處處長張慶五說大饑荒那幾年的誤差主要是死亡漏報造成的。1960年到1961年這個差額最大,主要原因是非正常死亡。他個人估計大饑荒死亡人數2000多萬,工作人員王維志計算結果為三年非正常死亡大約3500萬人。又指孙经先以「遷移後不上戶口」解釋人口變化,而沒有解釋沒有戶口如何獲得糧食配給[264]。孙经先反驳称粮食配给制针对当时的城镇居民,农村居民通过参加生产小队劳动而分得粮食,因而不需要购买实行配给制的商品粮[88]。杨继绳此后仍坚持没有户口就无法得到粮食和其它生活必需品的观点,称孙经先对农村粮食情况缺乏了解,当时农民生产的粮食除交公粮之外,余粮全部卖给国家以完成征购任务,然后才能按照户口购买从国库返销的粮食[91]。随后孙经先也质疑杨继绳不了解实际情况,继续反驳称“返销粮”不是广大农村地区基本的粮食制度和政策,《人民公社六十条》规定粮食由生产小队直接分配,社员口粮在收获后分配到户,由社员自己支配[265]。
2013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撰文表示,“‘两个三千万’都是有人刻意编造的虚假数据。当然,说明这一点需要写专文论证。”[266]
2012年,香港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周逊认为:“大饥荒是中国近代史上很重大的一件事,也是20世纪人类的一个很大的惨案。但是在中国的历史中,这一段被抹掉了。中国的历史书上没有大饥荒的记载,就连大饥荒这个词都没有,只是说“3年自然灾害”,或者是‘困难时期’。”[267]
2011年6月,历史学学者曹树基在《盲人摸象:有关大饥荒的不同回忆》一文中说道:“ 一位学者就曾经这样质问我,死亡2000万人口与死亡3000万人口有什么区别?还有必要进行这样的深究和追问吗?我不同意这种观点。这是因为,每一个饿死的生命都有平等的价值,没有理由说,谁的生命重于泰山,谁的生命又轻于鸿毛。对于大饥荒的制造者,屈死的生灵和他们的家属永远保持追究责任的权利,即便对于那些死绝的饿殍,存活的人们也有义务为他们讨回公道。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造成人口死亡的这场大饥荒,开始淡出人们的记忆。对于大饥荒中死亡人口数据的质疑,开始蔓延,有渐渐变成一种社会思潮的趋势。”[268]
2011年3月,中國社科院哲學所研究員徐友漁表示,《墓碑》一書是作者楊繼繩“為餓死的父親立墓碑,也是為三千六百萬餓死[269]的中國人立墓碑。”杨继绳在此书中写道:“真理的旗帜掌握在共产党手里...不少人愿意为这个伟大的理想作出牺牲。自己挨了饿,家里饿死了人,还认为这是个别现象,为了共产主义伟大理想,作出这样的牺牲也是应该的。强大的政治思想工作使人们驯服,新闻封锁使人愚昧。饿死上百万人的‘信阳事件’、饿死三分之一人口的‘通渭问题’,不仅当时邻近地区不知有其事,甚到几十年后还严加保密。处理这些重大事件的办法是,把全局问题当作个别问题来处理,把一个地方饿死人当作‘一个指头’,在承认‘一个指头’的同时,大讲‘九个指头’的成绩。”[270][271]
2009年4月8日,《广州日报》采访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时,袁表示“三年困难时期,饿死了几千万人啊。大跃进把树都砍了去炼钢铁,把生态破坏了,1959年大乾旱,一年基本上没有收成,饿死了四五千万人啊。我看到路上有5个饿殍,倒在田坎旁边,倒在桥下和路边,我亲眼看见啊,那很凄惨的。”[272][273] 2013年,袁隆平在接受《人物》杂志采访时说再次提道:“那个时候三年困难时期,我们湖南叫做过苦日子,那真难受。我亲眼看到五个饿殍,倒在田埂上、路旁边和桥底下,饿死几千万人啊。... 刚刚日子好了一点。1959年、1960年、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过了1962年开始好转,还没几年,1966年文化大革命又搞得乱七八糟,又把知识分子搞倒一批。国家命运前途。这么一个伟大的国家,这么一个文明古国,搞得这么乱七八糟。”[274]
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前副校长谢韬把大饥荒的责任归咎于毛泽东设计的权力结构和政治制度:“由于不受任何制约,不听任何反对意见,三年大跃进,饿死了三千七百五十万人,成为古今中外最大的暴政。”[275]
1991年,費正清教授出版《中國新史》專章討論「大躍進」,開宗明義即說中國共產黨所強行實施的政策是大饑荒的原因之一[105]。
中国共产党人士
[编辑]1962年初的七千人大会起,毛泽东对刘少奇等人关于大饥荒和经济形势困难的估计,以及采取的“三自一包”改革政策,感到不满[17][18][19][276]。7月10日,在中南海游泳池,毛泽东与刘少奇第一次发生直接冲突,毛当面斥责道:“你急什么?压不住阵脚了?为什么不顶住?”“三面红旗也否了,地也分了,你顶不住?我死了以后怎么办!”刘少奇则对毛泽东说:“饿死这么多人,历史要写上你我的,人相食,要上书的!”[19][276][277][278]
林彪曾对大跃进造成的严重困难表达过不满[279]。
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说:“我们党是从来不认错的,实在说不过去了,就找替罪羊,将错误都推到他们身上,如林彪,四人帮。找不到替罪羊就说是自然灾害,如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大饥荒,饿死几千万人,纯粹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错误。”“特别是三年困难时期,农村饿死几千万人,工人阶级没能给予(农民)有效的救助,自己吃商品粮,有副食供应,有布票,保证了最基本的生活需要。”[280]
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说:“人民公社化后发生的三年困难时期,到处浮肿病,饿死人。据了解,光安徽省的所谓非正常死亡人口就三四百万。”[281][282]“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过去‘左’了那么多年,几乎把农民的积极性打击完了。”[283]
前国务院副总理、长期负责经济工作的薄一波说:“据中央有关部门汇总,到1959年4月初,仅山东、安徽、江苏、河南、湖南、甘肃、贵州、河北等十五个省区,无饭吃的人口达2517万。”[284]“我国人民所经历的1959——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主要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反右倾’斗争造成的。在三年困难时期,全国广大人民因食物缺乏、营养不良,相当普遍地发生浮肿病,不少农村因饥馑死亡增加,据统计,1960年全国总人口减少1000多万。”[281][285]
时任《红旗》杂志副总编辑兼秘书长、八十年代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的邓力群回忆这段历史说:“(1960年初)李先念同志也去了。回来讲,他去过的村庄,妇女没有一个不穿白鞋的(家中死人妇女穿白鞋吊丧)。怎么造成这样一种情况的?是高指标、高估产、高征购,严重的浮夸,征了过头粮。还有特别厉害的一条是,没有饭吃了,村子里能够吃的、能够找到的都吃光了,为了保住他那个浮夸,竟不让逃荒,让民兵把着。这里没有饭吃,到别的地方去逃荒,历史上哪朝哪代都是这个办法,解放以后遇到大灾大荒之年也都是这个办法,不让逃荒,强迫命令,把本来可以活下来的人饿死了。”“(在七千人大会的口头报告中)讲到历史上饿死人的事是要写到史书上去的时候,他(刘少奇)情不自禁地骂了一句,并愤愤地说:我当主席时,出了这种事情!”[286]
前国务院副总理、人大副委员长田纪云2004年说:“回顾三年困难时期,到处闹浮肿,饿死人,非正常死亡人口达数千万,比整个民主革命时期死的人还要多。是什么原因?刘少奇说‘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现在看基本上是人祸,这个‘人祸’就是瞎指挥,就是乌托邦式的空想社会主义,就是‘左倾机会主义’。”[287][288]
其他在各种公开场合承认大规模饿死农民的中共高级干部还包括: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289]、前国家统计局局长李成瑞[113]、出狱后的原中央文革小组成员戚本禹(其声称全国当时大致饿死500万人左右)、前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李锐等[290]。
媒体界
[编辑]2013年,旅美作家宋琳(笔名“依娃”)采访两百多名大饥荒幸存者的口述历史《寻找大饥荒幸存者》出版,她调查大饑荒的動機之一,是有家人在大饑荒中餓死[291]。她曾表示,中國應該在天安門廣場修建一面哭牆,上面密密麻麻地寫滿大饑荒死難者的名字[292]。她认为,在沒有戰爭、沒有天災、沒有瘟疫的情況下,餓死了四千至五千萬的人口,是當時統治者的政策錯誤。她亦反对使用「非正常死亡」這個詞代替饿死[293]。
2012年11月,媒体工作者何三畏刊文《大饥荒报道——假新闻也是真历史的草稿》,对“五毛”以及“自干五”的言论做出了嘲讽[294]。
2012年4月,《人民日报》甘肃分社社长林治波通过新浪微博否认三年困难时期饿死上千万人,引發部分网友激烈抗议。次日,北大教授孔庆东等人转发微博支持林治波,表示饿死人是谣言,是外国人写的党史。
2012年5月21日,《南方人物周刊》2012年第16期封面白底黑字,为大饥荒做了专题报道,提到:“大饥荒发生在上世纪中叶。从它结束的时候算起,到今年已经50年了。50年足够漫长,足够我们把那段历史看得更清楚——在中国,历史从来都是越远越清楚”[295]。
其他
[编辑]2005年,作家余杰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開演讲《蔡元培与“五四”精神》,到了提问時,有学生问及毛泽东和“五四”的关系。余杰指出:毛泽东掀起“大跃进”造成大饥荒,致使三四千万农民被活活饿死,毛是冠绝古今的暴君[292]。
2014年,署名“北原”的安徽行政学院退休职工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文章,批评“三年困难时期,因‘左’的错误所造成的农村大量人口非正常死亡现象确实是存在的,损失是极其惨重的”,“这一错误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所犯的”“探索性质的错误”,但同时认为“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像西方某些人所说的那样刻意隐瞒大量人口非正常死亡现象”,“社会主义制度自我调整和纠错的能力是很强的”,并且批评“某些西方敌对势力反复炒作中国饿死几千万人,而且一再夸大”,“人口学研究被某些西方媒体和一些敌对势力所利用,并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炒作,已经远远超出纯学术范围了,并且以此质疑和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296]。
参见
[编辑]
|
|
|
注释
[编辑]參考资料
[编辑]- ^ 1.0 1.1 1.2 1.3 1.4 1.5 1.6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人民日报》. 1981-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6) (中文).
主要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加上当时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我国国民经济在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发生严重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
- ^ 2.0 2.1 2.2 2.3 2.4 2.5 楊繼繩. 中国为何无法直面大饥荒?. 《纽约时报》. 2012-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2) (中文).
- ^ 3.0 3.1 3.2 3.3 储百亮. 大跃进究竟饿死多少人?. 《纽约时报》. 2013-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2) (中文).
- ^ 4.0 4.1 4.2 4.3 4.4 4.5 Smil, Vaclav. China's great famine: 40 years later. 《英国医学杂志》(BMJ). 1999-12-18, 319 (7225): 1619–1621. ISSN 0959-8138. PMC 1127087 . PMID 10600969. doi:10.1136/bmj.319.7225.1619.
- ^ 5.0 5.1 5.2 5.3 5.4 MENG, XIN; QIAN, NANCY; YARED, PIERRE. The Institutional Causes of China's Great Famine, 1959–1961 (PDF).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2015-01, 82 (4): 1568–1611. ISSN 0034-6527. doi:10.1093/restud/rdv01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09-06).
- ^ 6.0 6.1 6.2 6.3 6.4 馮客. Mao's Great Famine: Ways of Living, Ways of Dying (PDF). 达特茅斯学院.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07-16).
- ^ 7.0 7.1 7.2 7.3 7.4 7.5 文贯中. 中国三年大饥荒的触发及加剧之原因——论无退出自由的公共食堂的谋杀性后果. 《当代中国研究》. 2009年, (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2).
- ^ 8.0 8.1 Allison Griner. China's Great Famine: A mission to expose the truth. 半岛电视台英语频道. 2016-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9) (英语).
- ^ 9.0 9.1 9.2 Almond, Douglas. The Great Chinese Famine.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the Economics of China.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ISBN 978-0-19-178863-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6) (美国英语).
- ^ 10.0 10.1 10.2 陈意新. 西方学术界的大跃进饥荒研究 (PDF). 香港中文大学. 《江苏大学学报》. 2015-0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5-17) (中文).
- ^ 11.0 11.1 11.2 陈东林. “三年自然灾害”与“大跃进”——“天灾”、“人祸”关系的计量历史考察.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中共党史资料》. 2000年.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5).
但是,又过了一年多的夏秋之交,中央北戴河会议和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泽东严厉批评了所谓把形势说成一团漆黑的“黑暗风”之后,“人祸”的原因被绝口不提。以后,“三年经济困难”的原因被完全说成是“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的,直到1978年以前,“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说法索性取代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拨乱反正,1981年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主要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我国国民经济在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发生严重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这与刘少奇当年代表中央所作的判断,是基本相同的,以后的党史、国史著作在总结其原因时,大都是从这三点表述的。
- ^ 12.0 12.1 12.2 假四清 真复辟——关于党内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导演的桃园大队“四清”情况的调查. 《人民日报》. 1967-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1).
一些富裕农民在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自发资本主义倾向抬头,热心于小开荒小自由,有的还羡慕单干,议论包产到户好。...... 在三年困难时期,克服困难,胜利度过了灾荒,顶住了单干风,巩固和发展了集体经济。...... 特别是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社员生活安排得比较好。
- ^ 13.0 13.1 英经济学家罗宾森在中国访问考察后认为:人民公社成就非常显著,组织日臻完善. 《参考消息》. 1964-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1).
人民公社在三年困难时期已经崩毁了么?在中国任何一个人都否认这种说法。事实正好相反,如果不是依赖公社的集体力量,在连续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粮食价格不可能保持稳定。若是在以前,饥馑和大量饿死人的惨象必然出现。
- ^ 河西走廊红旗飘——甘肃省临泽县是怎样实现粮食超“纲要”的. 《人民日报》. 1970-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1).
在我们国家遭受三年严重自然灾害期间,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趁机大肆推行“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物质刺激”等黑货,破坏集体经济,妄图复辟资本主义。
- ^ 为农业服务的路子越走越宽——太原市南郊区小店人民公社农具厂调查报告. 《人民日报》. 1971-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1).
在三年暂时困难时期,对这个厂就是个严重的考验。
- ^ 16.0 16.1 16.2 孙中华. 刘少奇“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提法的由来 (2). 《党史博采》. 2007年, (第4期). ISSN 1006-8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2) –通过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 17.0 17.1 何云峰. 七千人大会上党内高层的分歧. 香港中文大学. 《史学月刊》. 2005年.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1) (中文).
- ^ 18.0 18.1 刘少奇提出两个“三七开”激怒毛泽东. 新浪. 人民网. 2014-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7) (中文).
- ^ 19.0 19.1 19.2 19.3 1962年毛泽东坚持三面红旗 斥刘少奇:你急什么. 搜狐. 光明网. 2014-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3) (中文).
- ^ 鲁彤; 冯来刚. 毛泽东评“3分天灾7分人祸”是农民语言(摘自《刘少奇在建国后的20年》). 搜狐.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1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30) (中文).
- ^ 刘明钢. 七千人大会上:实事求是要有“五不怕”精神. 人民网. 《世纪风采》. 20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5) (中文).
- ^ 22.0 22.1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81年6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人民网. 1981-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3) (中文).
- ^ 张远芬. 不真,美就失去了价值——评杨朔三年困难时期的散文.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0, (3) [2022-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1).
- ^ 朱来常. 安徽三年困难时期的严峻形势与为克服困难而作出的努力. 《安徽史学》. 1996, (1).
- ^ 王昌举. 忆繁昌县三年困难时期的“左”倾错误及纠正过程. 《江淮文史》. 1997, (1).
- ^ 资中筠. “三年困难时期”的点滴记忆. 《武汉文史资料》. 2010, (5).
- ^ 27.0 27.1 27.2 程恩富; 詹志华. 三年困难时期非正常死亡人口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人口研究》. 2017-03-29, 41 (2): 97–112 [2023-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2).
- ^ 臧金峰. 从统购统销政策的视角探析三年大饥荒的爆发.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10, (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4).
- ^ 梁志远. 三年大饥荒中亳县城乡市场片断. 《江淮文史》. 2011, (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4).
- ^ 邓子元. 三年大饥荒原因探析.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 (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1) –通过中国知网.
- ^ Dali Yang. Calamity and Reform in China: State, Rural Society,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Since the Great Leap Famine.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2020-02-15]. ISBN 978080472557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5).(英文)
- ^ Hasell, Joe; Roser, Max. Famines. Our World in Data. 2013-10-10 [2020-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8).
- ^ 33.0 33.1 Jasper Becker. Hungry Ghosts: Mao's Secret Famine. Henry Holt and Company. 1998-04-15: 99 [2015-01-10]. ISBN 978-0-8050-5668-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9).(英文)
- ^ 34.0 34.1 34.2 Ashton, Basil; Hill, Kenneth; Piazza, Alan; Zeitz, Robin. Famine in China, 1958-61.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1984, 10 (4): 613–645 [2022-04-16]. ISSN 0098-7921. JSTOR 1973284. doi:10.2307/197328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6).(英文)
- ^ Gene Hsin Chang; Guanzhong James Wen. Communal Dining and the Chinese Famine of 1958-1961.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October 1997, 46 (1): 1–34 [2015-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30).(英文)
- ^ 36.0 36.1 36.2 THE RISING DEATH RATE IN COMMUNIST CHINA (PDF). 美国中央情报局(CIA). 1962-09-2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07-09) (英语).
- ^ 37.0 37.1 PROSPECTS FOR COMMUNIST CHINA (PDF). 美国中央情报局(CIA). 1962-05-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1-03) (英语).
- ^ 38.0 38.1 38.2 38.3 38.4 罗平汉. 1956年的冒进与反冒进【2】. 人民网. 2014-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5) (中文).
- ^ 39.0 39.1 39.2 杨继绳. 《墓碑-1958-1962中国大饥荒纪实》. 天地图书有限公司.
- ^ 40.0 40.1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人民网. 1956-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0) (中文).
- ^ 41.0 41.1 “大跃进”运动. 凤凰网. 新华网. 2009-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8) (中文).
- ^ 反冒进和反反冒进中的周恩来. 中共河北历史网. 2016-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6).
- ^ 金观涛; 刘青峰. 反右运动与延安整风. 香港中文大学. 《二十一世纪》. 1997年.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6) (中文).
- ^ 中共功罪评说之六:毛泽东是如何让知识分子上钩的?. 美国之音. 2011-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2) (中文).
- ^ 《毛泽东离京巡视纪实1949-1976》目录. 人民网. 2013-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4) (中文).
- ^ 杨奎松. 毛泽东是何时发现“大跃进”造成农民大量死亡的?. 人民网. 《财经》杂志. 2012-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
- ^ 毛泽东时代没多少腐败?. 腾讯. 2012年.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11) (中文).
- ^ 邸延生. 揭秘三年困难时期中央对高干们的食品特殊供应. 《「文革」前夜的毛澤東》 (新華出版社). 2013-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5) (中文).
- ^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他的写照”(组图). 《广州日报》. 新浪.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1) (中文).
- ^ 机关食堂的秘密. 《南都周刊》. 2011-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7) (中文).
- ^ 韦君宜. 高干忆三年困难时期特供:民众恨极了编顺口溜. 搜狐. 2014-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9) (中文).
- ^ 赵继. 甘肃大饥荒后调查:三年里农村只有干部妻子经期正常. 凤凰网. 甘肃省陇南市政协网. 2014-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9) (中文).
- ^ 程丹; 纪彭. 程潜的女儿程丹:高干子女的海滩生活. 人民网. 2014-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30) (中文).
- ^ 王曾瑜. 老北大忆三年困难时期:看校长脂肪丰富的腹部就来气. 凤凰网. 正北方网. 2015-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9) (中文).
- ^ 王曾瑜. 博导忆三年困难时期调研:村支书称民国口粮比现在多. 正北方网. 凤凰网. 2015-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9) (中文).
-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吴连登谈“我给毛主席当管家”》. 人民网. 2008-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
- ^ 《领袖为他找对象——毛泽东与封耀松》,载李家骥、杨庆旺编著:《毛泽东与他的卫士们》下册第707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
- ^ 58.0 58.1 《毛泽东保健饮食生活》、《1959年:与领袖一起读书》、《毛泽东生活档案》、《毛泽东遗物事典——平常无奇的生日菜谱》、《毛泽东遗物事典——六十年代初的西餐餐菜谱》、《毛泽东遗物事典——高丽参浸泡的茅台酒》《厨师忆1960年毛泽东赞扬其厨艺:肘子很好吃嘛》
- ^ 《说不尽的毛泽东-读书伴随了毛泽东一生》
- ^ 林克. 在毛泽东身边的岁月片断(上). 人民网. 《缅怀毛泽东》. [2015-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中文).
- ^ 顾奎琴. 书摘:毛泽东的西餐菜谱. 《毛泽东保健饮食生活》(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4-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12) (中文).
- ^ 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年版《毛泽东生活档案》下卷第701页
- ^ 王震宇; 张景芳. 卫士忆毛泽东节俭:掉在桌上的红烧海参也捡起来吃掉. 凤凰网. 《在毛泽东身边》(人民出版社). 2014-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15) (中文).
- ^ 中南海画册编辑委员会:《平凡与伟大——毛泽东中南海遗物轶事》;出版社:西苑出版社
- ^ 杨继绳. 天地翻覆: 中国文化大革命历史. 天地图书. 2017-07-04: 38–39 [2020-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9) (中文).
- ^ 张东. 中国的“特供”制度批判(之三). 《中国人权双周刊》.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6) (中文).
- ^ 宁馨. 焦点对话:毛泽东特别节目之二:毛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全文). 美国之音. 2013-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8) (中文).
- ^ Lin, Justin Yifu; Yang, Dennis Tao. Food Availability, Entitlements and the Chinese Famine of 1959–61. The Economic Journal (Royal Economic Society). 2000, 110 (460): 143 [2012-11-14]. doi:10.1111/1468-0297.0049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5).
- ^ 吴才兴. 克服“大跃进”严重困难 李富春提出“八字方针”. 人民网. 《钟山风雨》. 2010-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
- ^ 70.0 70.1 尚长风.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紧急救灾措施. 中国改革论坛网. 2010-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9) (中文).
- ^ 左凤荣; 冯筱才; 王绍光; 吕新雨; 曹树基; 刘诗古; 刘民权; 孙经先; 老田; 单世联; 刘骥; 林深靖; 李若建; 李公明. 统计与政治(上). 开放时代. 2014, (1): 11–77 [2014-02-15]. ISSN 1004-2938. CNKI KFSD201401002. NSSD 4839786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2).
- ^ 李若建; 刘骥; 老田; 李公明; 钟秀梅; 孙沛东; 刘民权; 王绍光; 冯筱才; 单世联; 林深靖; 吴重庆; 孙经先; 严九发; 周后唐; 张慧鹏. 统计与政治(下). 开放时代. 2014, (2): 81–131 [2014-03-30]. ISSN 1004-2938. CNKI KFSD201402008.NSSD 4886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31).
- ^ 中国人口统计与人口普查 (PDF). 中國国家统计局: 第9頁. [2014-04-1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4-17).
- ^ 国家数据. 中國国家统计局. 選「总人口」或「人口出生率、死亡率」. [2014-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6).
- ^ 丁抒的作品《從“大躍進”到大飢荒》注釋有引用大量的縣志資料。例如注釋二有列出《上林縣志》1989年版、《當代中國的四川(上)》第100頁、1992年版《宜賓市志》、1989年版《夾江縣志》第82頁、1991年版《丰都縣志》第94頁、1992年版《大邑縣志》第142-143頁、1981年版《台安縣志》第126頁、1989年版《安康縣志》第24頁、1989年版《望奎縣志》第90頁等等。
- ^ 76.0 76.1 翟振武. 中国人口增长和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对中国发展影响深远.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009年12月.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7).
- ^ 《中国人口统计年鉴1995》.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5年: 第384页.
- ^ Kimberley Ens Manning; Felix Wemheuer. Eating Bitterness: New Perspectives on China's Great Leap Forward and Famine. UBC Press. 2011-01-01: 1,21–22 [2015-01-10]. ISBN 978-0-7748-5955-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20).(英文)
- ^ Yang Jisheng. Tombstone: The Great Chinese Famine, 1958-1962.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12-10-30 [2015-01-10]. ISBN 978-0-374-27793-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20).(英文)
- ^ 80.0 80.1 一段不容忽视的历史:大饥荒. 英国广播公司(BBC). 2009-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1) (中文).
- ^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二卷. 北京: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1: 563. ISBN 978-7-5098-0950-1.
- ^ 国家统计局 (编). 中国统计年鉴 (1983).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1983: 103.
- ^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 (编). 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0年1月: 6. ISBN 978-7-5037-5894-2.
- ^ 《当代中国》丛书编辑部 (编). 当代中国的人口. 北京: 当代中国出版社. 1988年: 74. ISBN 7500400896.
- ^ 孙经先. 关于我国20世纪60年代人口变动问题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1, (6): 62–75 [2021-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1). 中国知网鏈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孙经先. “饿死三千万”不是事实.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3-08-23 [2014-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6).
- ^ 87.0 87.1 孙经先. “中国饿死三千万”的谣言是怎样形成的?.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3-09-09 [2014-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3).
- ^ 88.0 88.1 孙经先. “饿死3600万”的重大谬误是怎样产生的?——对杨继绳先生两篇文章的答复. 红旗文稿. 2014, (2): 8–14 [2014-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3).
- ^ 杨继绳. 脱离实际必然走向谬误. 爱思想. 2012-09-24 [2019-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6).
- ^ 杨继绳. 驳“饿死三千万是谣言”——再答孙经先对《墓碑》的指责. 炎黄春秋. 2013, (12) [2019-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3).
- ^ 91.0 91.1 杨继绳. 关于大饥荒人口损失的讨论. 炎黄春秋. 2014, (9) [2019-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3).
- ^ 孙经先. “饿死三千万”谣言破灭之后.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6-01-12 [2019-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6).
- ^ 杨继绳. 杨继绳关于武汉会议的声明. 纵览中国. 2014-07-11 [2019-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 ^ 孙经先和曹树基关于“饿死三千万”的激烈辩论. 察网. [2020-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0).
- ^ 孙尚拱. 中国大陆在困难时期有多少人是非正常死亡. 《炎黄春秋》网刊外稿. 2010年12月.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30) (中文).
- ^ 一滴水的力量. 冯客教授谈“中国大饥荒” 三个惊人的发现. 香港中文大学. [2020-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1) (中文).
- ^ 97.0 97.1 97.2 Frank Dikötter. Mao's Great Famine: The History of China's Most Devastating Catastrophe, 1958-1962. Bloomsbury Publishing. 2010-10-01: 325–326 [2013-11-20]. ISBN 978-0-8027-7928-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17).
- ^ 冯克:“导致大饥荒的因素仍然存在”. 荷兰在线中文网. 2011-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6) (中文).
- ^ 學者新結論:4500萬中國人死於大饑荒. 美國之音. 2011-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2) (中文).
- ^ 《毛澤東的大饑荒》在香港發行. 德國之聲. 2011-09-29 [2014-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30).
- ^ 101.0 101.1 Ian Johnson. China: Worse Than You Ever Imagined. 紐約書評. [2014-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7).(英文)
- ^ Gráda, Cormac Ó. Great Leap, Great Famine: A Review Essay.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March 2011, 37 (1): 191–210 [2014-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7).(英文)
- ^ 林蕴晖. 第八章 坚持“跃进” 经济跌入谷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第四卷 乌托邦运动──从大跃进到大饥荒(1958~1961). 香港中文大学. 2008年.
- ^ 钱庠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卷五·历史的变局.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2008: 47. ISBN 9789881727459 (繁体中文).
- ^ 105.0 105.1 John King Fairbank; Merle Goldman. China: A New History, Second Enlarged Editi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6年: 368頁 [2014-01-09]. ISBN 978-0-674-03665-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17).
- ^ Felix Wemheuer. Dikötter, Frank , 编. SITES OF HORROR: MAO'S GREAT FAMINE [with Response]. The China Journal. 2011, (66): 155–164. ISSN 1324-934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7).
- ^ 余習廣. 大躍進・苦日子上書集. 時代潮流出版社. 2005. ISBN 978-988-98549-9-7 (中文).
- ^ 余习广. 大跃进. 博讯. 2008-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6) (中文).
- ^ 109.0 109.1 曹树基. 大饥荒:1959-1961年的中国人口. Hong Kong: 時代國際出版. 2005. ISBN 978988982823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11). An excerpt is published as: 曹树基. 1959-1961年中国的人口死亡及其成因. 中国人口科学. 2005, (1) [2021-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3).
- ^ 張宏生. 徹底否定孫經先否認「餓死三千萬」的「研究」. 共識網. [2015-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8).
- ^ 曹思源. 追求真理 坚持改革 报效父老(二)(一中70周年校庆演讲). 2010-11-04 [2015-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8).
- ^ 信力建. 1945年后中国有多少人非正常死亡. 2011年5月6日 [2015年1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月4日).
- ^ 113.0 113.1 113.2 洪振快. 有关大饥荒的新谬说(二). 《炎黄春秋》.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9) (中文).
- ^ Veg, Sebastian. Popular Memories of the Mao Era: From Critical Debate to Reassessing History.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9-01-10. ISBN 978-988-8390-76-2 (英语).
- ^ Stéphane Courtois; Mark Kramer. Livre Noir Du Communisme: Crimes, Terreur, Répression. 哈佛大学出版社. 1999: 487 [2019-04-22]. ISBN 978-0-674-07608-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20).
- ^ 116.0 116.1 116.2 Jasper Becker. Hungry Ghosts: Mao's Secret Famine. Henry Holt and Company. 1998-04-15: 271–272 [2013-11-20]. ISBN 978-0-8050-5668-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9).
- ^ 金辉. “三年自然灾害”备忘录. 社会. 1993, (Z2): 15–24+5. ISSN 1004-8804. doi:10.15992/j.cnki.31-1123/c.1993.z2.003. CNKI SHEH1993Z2002. NSSD 1002555606.
金辉. “三年自然灾害”备忘录(上). [2022-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3) –通过中国大饥荒档案馆.
金辉. “三年自然灾害”备忘录(下). [2022-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7) –通过中国大饥荒档案馆 (yhcw.net). - ^ 丁抒,《人祸》,香港九十年代杂志社出版,1995年修订版
- ^ 走近大家胡鞍钢:山河频入梦【2】. 人民网. 《光明日报》. 2013-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1) (中文).
- ^ Judith Banister. China's Changing Population.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年: 85 [2014-01-28]. ISBN 978-0-8047-1887-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7).(英文)
- ^ 蒋正华. 中国人口动态估计的方法和结果 (PDF).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1986, (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07-03).
- ^ Peng, Xizhe. Demographic consequences of the Great Leap Forward in China's provinces.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Dec 1987, 13 (4) [2014-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8).(英文)
- ^ 李成瑞. 《‘大跃进’引起的人口变动”》. 《中共党史研究》 (北京). 1997年, (第2期) [2014-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3).
- ^ Coale, Ansley J. Rapid Population Change in China, 1952-1982.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1984-01-01 [2014-02-05]. ISBN 978-0-309-034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7).(英文)
- ^ 毛泽东被开除党籍后作词《西江月.井冈山》. 新华网. 2008-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4).
- ^ 126.0 126.1 126.2 126.3 126.4 COMMUNIST CHINA'S DOMESTIC CRISIS: THE ROAD TO 1964 (PDF). 美国中央情报局(CIA). 1964-07-3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5-16) (英语).
-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毛泽东会见蒙哥马利谈话记录》. 《党的文献》. 2003年, (第1期): 第39–46页.
- ^ 资中筠. 为什么三年困难时期出国人员不准买食品. 凤凰网. 书屋. 2012-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2月20日) (中文).
- ^ 蒙哥马利眼中的毛泽东. [2015-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中国没有饥饿. 2007-10-15 [2008-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5).
- ^ Michael C. Moynihan. The Great Intellectual Famine: A review of Frank Dikötter's "Mao’s Great Famine" and Richard Wolin's "The Wind from the East". Commentary magazine. 2010-12-01 [2017-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3).(英文)
- ^ Michael Fathers. A Most Secret Tragedy: The Great Leap Forward aimed to make China an industrial giant—instead it killed 45 million. 華爾街日報. 2012-10-26 [2017-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6).(英文)
- ^ 彼得·海斯勒. 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 由李雪顺翻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年1月: 357. ISBN 9787532752805.
- ^ 李成瑞. 《“大跃进”引起的人口变动》. 《中共党史研究》 (北京). 1997年, (第2期).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3).
- ^ 冯翔. 纪录片《大堡小劳教》寻访的一段历史. 《南方周末》. 2013-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5) (中文).
- ^ 冯翔. 1957年四川将流浪儿童送农场劳教59年饿死2600人. 凤凰网. 《老年生活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3) (中文).
- ^ 中国劳教黑暗的一页:大堡小劳教.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2013-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6) (中文).
- ^ 《我向中央讲实情》刊于《龙门阵》2006年第01期 ,廖伯康说:“我看文件和你看文件不一样,你看文件是备查,我看文件是要贯彻执行,所以我要研究文件。1962年5月,四川省委批转《省委行政机关编制小组关于全省国家机关、党派、人民团体精简工作的意见(草案)》,规定各市、地、州要分别按照城乡人口的比例定编。这个文件本来很简单,但后面附有一个各个地区的人口数字及各地干部定编数。我一看,1960年底的四川人口总数是6236万,而国家统计局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上1957年的四川人口是7215.7万,两数相减正好约为一千万。这只是从文件上推算出的数字,实际上恐怕不止。”
- ^ 刊于2008年02月27日《文摘周报》,四川省原政协主席廖伯康在向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兼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口头报告中:“四川省委下发的一份文件据推测,该文件可能为《省委行政机关编制小组关于全省国家机关、党派、人民团体精简工作的意见(草案)》:注释表明,1960年底的四川人口总数是6236万,而国家统计局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上1957年的四川人口是7215.7万,两数相减正好约为一千万。这只是从文件上推算出的数字,实际上恐怕不止。”这可能是三年中死亡人口最大的省级数据。
- ^ 曹树基. 1958-1962年四川人口死亡研究. 《中国人口科学》. 2004年, (第1期).
- ^ 秦安禄 等; 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 四川省志·卷首 2003年3月第一版. 四川: 成都飞机公司印刷厂. 2003-03 [2021-02-09]. ISBN 7-80122-933-9.[失效連結]
- ^ 秦安禄 等; 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 四川省志·大事记述(上中下册) 1996年12月第一版. 四川: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12 [2021-02-09]. ISBN 7-5364-4455-9.[失效連結]
- ^ 《乐山市志》(上、下册),乐山市地方志办编,成都:巴蜀书社.2000年. pp 189.
- ^ 《南充市志》(1707-2003),《南充市志》编纂委员会编,2010年方志出版社出版. pp 119-120.
- ^ 曹树基. 学者:三年困难时期饿死两千万和三千万有区别. 《历史学家茶座》第二辑 (山东人民出版社). 凤凰网. 2012-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02) (中文).
- ^ 《张恺帆回忆录》. 安微人民出版社. 2004年: 369页 [2014-01-21]. ISBN 978-7-212-025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6).
- ^ 147.0 147.1 洪振快. 地方志中的大饥荒死亡数字. 《炎黄春秋》. [2020-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3) (中文).
- ^ 米鶴都. 中監委調查組組長李堅:親歷1961年安徽饑荒調查. 《中國新聞週刊》. 2014-03-16 [2014-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9) (中文).
- ^ 峁家升. 大跃进中的安徽官场和一个人的觉醒. 《炎黄春秋》. 2009年12月 [2009-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03).
- ^ 南阳地区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南阳地区志 上[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4.08. pp222
- ^ 许昌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许昌市志[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3.05. pp 597
- ^ 商丘地区计划建设委员会编. 商丘地区计划志[M]. 商丘地区计划建设委员会, 1989.03. pp 166
- ^ 河北省委批轉省、地、縣聯合檢查組「關於景縣曹樸莊、白王柯枝和沈家李志窯三村餓死人情況的調查報告」 中共河北省委辦公廳 1958年12月1日印發
- ^ 郭艳茹. 大跃进时期的南赵湖. 《炎黄春秋》. 2009年12月 [2009-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03).
- ^ 155.0 155.1 自由亚洲电台. 中国人吃人事件. 2014年 (中文).
- ^ 傅上伦、胡国华、冯东书、戴国强. 《告别饥饿1978》. 人民出版社. 2008年12月.
- ^ 走到历史深处——访作者杨显惠. 中国中央电视台 (中国新闻网). 2007-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1) (中文).
- ^ 张坤. 没有被“告别”的历史. 《中青在线》. 2017-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3) (中文).
- ^ 159.0 159.1 159.2 晏乐斌. 贵州的大饥荒年代. 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炎黄春秋》. 2012-05-23 [2023-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6) (中文).
- ^ 孙经先再次反驳“三年困难时期饿死三千万” 称杨继绳传播重大谣言. 观察者网. 2013-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4) (中文).
- ^ 茆家升. 大跃进中的安徽官场和一个人觉醒. 《炎黄春秋》.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8) (中文).
- ^ 习远平. 父亲曾在三年困难时期为陕西调粮 称是报恩. 《陕西日报》. 凤凰网. 2013-10-12 [2018-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9) (中文).
- ^ 湖南统计年鉴—2021. 湖南省统计局. [2022-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6).
- ^ 唐德剛. 《毛澤東專政始末1949-1976》.
- ^ Xun Zhou. The Great Famine in China, 1958-1962: A Documentary History.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2-06-26 [2014-01-23]. ISBN 978-0-300-18358-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1).
- ^ DIDI KIRSTEN TATLOW. 記錄大饑荒人相食的慘劇. 《紐約時報》. 2012-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3) (中文).
- ^ 丁抒. 人祸. 《炎黄春秋》. 九十年代杂志社.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5) (中文).
- ^ 邓自力. 《坎坷人生》.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4年4月: 第130页、194页. ISBN 9787541118685.
- ^ 发生于1960年前后的甘肃临夏地区人吃人调查记录. 中国文革受难者纪念园.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21) (中文).
- ^ 杨继绳. 通渭问题——“大跃进”五十周年祭. 《炎黄春秋》. 2008年, (第10期).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7).
- ^ 石山. 「人相食」官方文件曝光. 自由亞洲電台. 2013-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7) (中文).
- ^ 谢选骏. 谢选骏全集第106卷(两个世纪的内战). 2021-03 (中文).
- ^ 亲历者忆三年困难时期:亳县每公社都有人吃人. 中国网. 中国台湾网. 2014-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9) (中文).
- ^ 《墓碑》第408—409页。
- ^ 尹曙生. 安徽特殊案件的原始记录. 炎黄春秋. 2009年, (第10期).
- ^ 毛泽东被开除党籍后作词《西江月.井冈山》. 新华网. 2008-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4).
- ^ 177.0 177.1 177.2 177.3 李若建. 中國農村的反叛與民間宗教(1957-1965) (PDF). 二十一世紀. 2013-08-01, (138期) [2022-09-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11-30).
- ^ 谢贵平. 1961:北大学生"劳动党"事件. 网易. 《二十一世纪》. 2013-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8) (中文).
- ^ 谢贵平. 农民忆1959年:谁提要求谁就犯罪 遭法办劳改. 凤凰网. 《炎黄春秋》. 2012-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8) (中文).
- ^ 《巫山縣誌》. 1991年: 第22頁.
- ^ 丁抒. 1960年前後四川省的非正常死亡. 香港中文大学. 20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2) (中文).
- ^ 新中国“口号记忆”:人有多大胆 地有多大产. 凤凰网. 2009-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9) (中文).
- ^ 高王凌. “大跃进”时期的农民行为. 当代中国研究. 2006年.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7).
- ^ 李若建. 指标管理的失败:“大跃进”与困难时期的官员造假行为. 香港中文大学. 《开放时代》. 2009年.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9) (中文).
- ^ 段昌群 杨雪清 张文逸. 生态环境问题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演进:进步与期望. 科学网. 2003-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30) (中文).
- ^ 张同乐. 郭琪. “大跃进”时期生态环境问题论析——以河北省为例.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31 (2): 143–14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7).
- ^ 1964年学大庆、大寨 最终演变成闹剧和灾难. 凤凰网. 凤凰卫视. 2009-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14).
- ^ 人民公社化运动. 潮州师范学院. 改革大数据服务平台. 2009-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30) (中文).
- ^ 刘金田. 邓小平对人民公社的历史思考. 人民网. 《党的文献》. 2014-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30) (中文).
- ^ 190.0 190.1 190.2 190.3 190.4 190.5 雷颐. 1955年灭四害郭沫若写诗咒麻雀:你真是个混蛋鸟(原标题《“麻雀”有故事》). 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炎黄春秋》. 2009年.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30) (中文).
- ^ 191.0 191.1 191.2 191.3 191.4 191.5 191.6 熊卫民. 麻雀虽小,却可能挡住太阳的光辉——毛泽东时代的公共决策. 知识分子. 2016-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5) (中文).
- ^ 李兴濂. 那些年的“人雀大战”:麻雀劫难五十年祭. 新浪. 2013-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4).
- ^ 熊卫民. 麻雀的悲歌. 香港中文大学. 《南方周末》.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2).
- ^ 除四害时期小麻雀的“大劫难”. 新浪. 《大河报》. 2007-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30) (中文).
- ^ 195.0 195.1 195.2 195.3 李兴濂. 1958年全国捕杀麻雀2.1亿余只麻雀险灭绝(2). 搜狐. 《看历史》杂志. 2013-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30) (中文).
- ^ 196.0 196.1 1958年 中国“除四害”运动内幕. 凤凰网. 凤凰卫视. 2009-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30) (中文).
- ^ 大跃进奇闻录:公社食堂要吃猴头燕窝. 搜狐. 凤凰网. 2006-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30) (中文).
- ^ 郭沫若解放后诗选. 爱思想. 2004-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2) (中文).
- ^ Tim Luard. China follows Mao with mass cull. BBC. 2004-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31) (英语).(英文)
- ^ 孟昕; 钱楠筠; Pierre Yared. The Institutional Causes of China's Great Famine, 1959-61. NBER Working Paper No. 16361. 美國全國經濟研究所. 2010-09 [2014-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2).(英文)
- ^ 12-17: 耶鲁大学经济系助理教授钱楠筠: 中国1959年-1961年大饥荒的制度原因. 北京市: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09-12-14 [2019-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 ^ 林蕴晖. 三年困难农村粮食征购总量比正常年多20%. 腾讯. 《同舟共进》. 2012-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5).
- ^ 中央文献出版社. 《周恩来传》. 1998年.
- ^ 谢选骏. 两个世纪的内战. 谢选骏全集第106卷. 谢选骏. : 508 (中文).
- ^ 纪彭. 三年困难时期的户籍差别:不是贫富,而是生死. 人民网. 2013-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
- ^ Amartya Sen. Democracy as a Universal Value. Journal of Democracy. 1999年, 10 (3): 3–17 [2007-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4-27).
- ^ 揭秘:“大跃进”后为什么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动乱?. [2015-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中国大跃进—大饥荒数据库》. [2014-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29).
- ^ 209.0 209.1 中國大躍進—大饑荒數據庫(1958–1962). [2014-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29).
- ^ RFA獨家:「中國『大躍進』、『大饑荒』數據庫」近日完成——專訪宋永毅教授(之一). [2014-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9).
- ^ 211.0 211.1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年鉴》编辑委员会.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 1984年.
- ^ 212.0 212.1 中国粮食国际贸易和性质的历史分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2007-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07).
- ^ 朱良在《无私无畏追求真理的王稼祥》一文中描述了當時[何时?]中國对外援助金额“最高时占国家财政支出的6%~7%”。张郁慧在论文《中国对外援助研究》引述,1970年,毛泽东對巴基斯坦增加援助数额,由原来的2亿元增加到5亿元。1973年,总援助支出更达到55.8391亿元人民币。
- ^ 彭德怀. 1959年庐山会议彭德怀上毛泽东万言书(全文)(1). 中华网. 2005-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2) (中文).
- ^ 国史网:中国对外援助60年变迁史. [2015-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6).
- ^ 三年饥荒时期中国援外百亿 赠几万吨粮食. 网易历史. [2008-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06).
- ^ 217.0 217.1 郑建明. “苏联逼债”是怎么回事?. web.archive.org. 共识网. 2016-03-06 [2020-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 ^ 1961年中国粮食进口研究. [2015-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6).
- ^ 三年困难时期中国粮食进口实情. [2015-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杨继绳. 《墓碑-1958-1962中国大饥荒纪实》. 天地图书有限公司. ISBN 978-9882190665.
- ^ Lorenz M. Lüthi. The Sino-Soviet Split: Cold War in the Communist World.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0-12-16: 179–180頁 [2014-10-28]. ISBN 978-0691135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9).
- ^ 鄭建明. 「蘇聯逼債」是怎麼回事?. 《文史精華》. 2012年, (第12期) [2014-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通过共识网.
- ^ 阎明复:《百年潮》苏共总书记赫鲁晓夫如何评价三年困难时期的中共. [2015-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3).
- ^ 徐焰. 《解放军少将谈三年困难时期“苏修逼债”真相》. 《凤凰周刊》. No. 第6期. 2011年.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8) –通过凤凰网 (中文(中国大陆)).
- ^ 師鐵夫. 那些年,蘇聯「逼債」了嗎?. 羊城晚報 (新華網). 2013年4月16日 [2014年1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2月19日).
- ^ 侯锐. 试论肯尼迪时期美国针对中国自然灾害的政策调整.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0年, (8期).
- ^ Kang, Jean S. Food for Communist China: A U.S. Policy Dilemma, 1961―1963. Journal of American-East Asian Relations. 1998年1月1日, 7 (1-2): 39–72 [2022年1月10日]. doi:10.1163/187656198X0003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月10日) –通过brill.com.
- ^ 1958年黄河大水灾纪实. 大河网. 《河南法制报》. 2009-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3) (中文).
- ^ 229.0 229.1 229.2 229.3 229.4 徐海亮. 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概述. 中国经济史论坛. 2012-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2) (中文).
- ^ 230.0 230.1 Zheping Huang. Charted: China's Great Famine, according to Yang Jisheng, a journalist who lived through it. 石英财经网. 2016-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5) (英语).
- ^ Ashton, Basil; Hill, Kenneth; Piazza, Alan; Zeitz, Robin. Famine in China, 1958-61.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1984, 10 (4): 613–645. JSTOR 1973284. doi:10.2307/1973284.
- ^ 金辉的《三年自然灾害备忘录》论证了三年內并没有灾害,反而是风调雨顺的。
- ^ Dikötter, Frank. Mao's Great Famine: The History of China's Most Devastating Catastrophe, 1958–62. Walker & Company, 2010. p. 333. ISBN 0-8027-7768-6
- ^ 部分年度全国自然灾害受灾和成灾面积及粮食总产量. 中国统计年鉴·1984. : 141,190.
- ^ 金辉. “三年自然灾害”备忘录. 《社会》杂志. 1993年.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2).
- ^ 高素华. 1951~1990年全国降水量距平变化图. 《炎黄春秋》.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7).
- ^ 1958年黄河大水灾纪实. 搜狐. [2020-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7).
- ^ 历史上的五次黄河水灾. 《河南法制报》. 2009-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9) –通过大河网.
- ^ 239.0 239.1 Three Chinese Leaders: Mao Zedong, Zhou Enlai, and Deng Xiaoping. 哥伦比亚大学.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1) (英语).
- ^ 240.0 240.1 240.2 240.3 丁抒. 大跃进/大饥荒和文化大革命. 香港中文大学.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7) (中文).
- ^ 七千人大会. 人民网.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3) (中文).
- ^ 潘淑淳. 三自一包. 档案天地. 2010, (11): 1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30).
- ^ 王令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 中央编译局. 2015-05-19 (中文).
- ^ 邓小平同志“黑猫白猫论”背后的故事. 人民网. 《老年生活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4) (中文).
- ^ 毛泽东. 在八届十中全会上的讲话. 马克思主义文库. 1962-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7) (中文).
- ^ 1962年北戴河会议阶级斗争升温 走上文革之路. 中华网. 人民网. 2014-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3) (中文).
- ^ 247.0 247.1 吕连仁. 毛泽东与刘少奇政见分歧的由来. 山东大学政党研究所. 2011-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9) (中文).
- ^ 苏维民. 杨尚昆谈“四清”运动:毛泽东刘少奇之间的裂痕由此产生. 澎湃新闻. 2015-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5) (中文).
- ^ 党史百科. 人民网.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7) (中文).
- ^ 李超. 刘少奇是被迫害致死的. 《炎黄春秋》.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3) (中文).
- ^ 韩钢. 学习时报:最根本的拨乱反正是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 人民网. 《学习时报》. 2014-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0) (中文).
- ^ 2010年度经济总量中国首次超过日本. 新浪.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2011-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9) (中文).
- ^ 为刘少奇平反昭雪. 人民网. 《人民日报》. 1980-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9).
- ^ 254.0 254.1 戚义明. 邓小平对“大跃进”的理解和认识--邓小平纪念网. 人民网. 2014-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29) (中文).
- ^ 255.0 255.1 钟明. 邓小平在“大跃进”前后. 中国网. 2010-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7) (中文).
- ^ 小青. 关注中国 - 世界报:中国媒体冲破禁忌谈大饥荒.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2012-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7) (中文).
- ^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www.zgbk.com. [2024-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31).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编). 普通高中教科书 历史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人民教育. 2023: 168. ISBN 978-7-107-33669-0.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编).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人民教育. 2023: 28. ISBN 978-7-107-32384-3.
- ^ Michael Massing. Does Democracy Avert Famine?. 紐約時報. 2003-03-01 [2014-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28).
No famine has ever taken place in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a functioning democracy
(英文) - ^ Amartya Sen. Development as Freedo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180 [2014-01-23]. ISBN 978-0-19-2893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9).
- ^ Amartya Sen: The taste of true freedom. 英國: 獨立報. 2013-07-05 [2014-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6).(英文)
- ^ Amartya Sen. The Progressive. August 2001 [2014-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1).(英文)
- ^ 楊繼繩回應大饑荒「謠言」說. 紐約時報中文網. 2012年9月17日 [2016年3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1月29日).
- ^ 孙经先. 孙经先再驳杨继绳——对《杨继绳三驳孙经先》的评论. 乌有之乡. 2014-09-05 [2022-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0).
- ^ 李慎明. 正确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红旗文稿. 2013年5月13日 [2014年10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2月30日) –通过人民网.
- ^ 樊慧強. 《時事追蹤》:香港大學助理教授:大饑荒是人禍造成的. 澳洲廣播電台. 2012-11-05 [2014-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2).
- ^ 关于《大饥荒:1959~1961年的中国人口》的写作说明. [2015-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3).
- ^ 大饥荒年代的城乡时滞-广东政协网. www.gdszx.gov.cn. [2021-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9).
- ^ 徐友漁. 為三千六百萬餓殍立墓碑. 開放雜誌. [2014-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4).
- ^ 楊繼繩著. 《墓碑─中國六十年代大饑荒紀實》 初版. 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2008年5月. ISBN 978-988-211-908-6.
- ^ 曾向荣; 关家玉. 袁隆平: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有难度. 《广州日报》. 2009-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13).
- ^ 三年困難時期的特殊解餓法:康復粉和人造肉. 凤凰网. 《中国生活记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9-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23) (中文).
- ^ 袁隆平谈三年困难时期和文革期间的经历. 新浪. 《人物》(人民出版社). 2019-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6) (中文).
- ^ 谢韬. 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 《炎黄春秋》. 2006年2月.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6) (中文).
- ^ 276.0 276.1 萧象. 刘少奇是什么时候感到自己要挨整的. 爱思想. 2013-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1) (中文).
- ^ 王光美; 刘源. 刘少奇之子谈毛泽东为什么要打倒刘少奇(摘自《你所不知道的刘少奇》). 搜狐.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10-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12) (中文).
- ^ “三年困难”时期中央领导人之间出现尖锐分歧(摘自《四清运动实录》). 新浪. 《宁夏日报》. 2006-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1) (中文).
- ^ 高華教授"第二講: 再探林彪事件", [2023-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9) (中文(中国大陆))
- ^ 杜导正. 《赵紫阳还说过什么?——杜导正日记》. 香港天地图书、台湾印刻出版社. 2010年.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2).
- ^ 281.0 281.1 王炳根. 玫瑰的盛開與凋謝:冰心與吳文藻(一九五一~一九九九). 獨立作家. 2014年11月: 120–121頁. ISBN 978-986-5729-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9).
- ^ 田纪云. 万里谈困难时期的安徽:非正常死亡人口三四百万(摘自《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凤凰网. 新华出版社. 2013-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07) (中文).
- ^ 1998年4月30日《中国经济时报》
- ^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第714页。
- ^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薄一波回忆:1960年总人口减少1000多万 我们愧对百姓. 凤凰网. 《广州党史》. 2012-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07).
- ^ 邓力群:我和少奇同志的交往. 明镜. 2015-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2).
- ^ 孙中华. 刘少奇“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提法的由来. 《党史博采》. 2007年, (第4期) [2021-06-02]. ISSN 1006-8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14) –通过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 田纪云. 《回顾中国农村改革历程》. 《炎黄春秋》. 2004-06-25, (第6期).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8).
- ^ 1961年大饥荒:胡耀邦25天行3600里路察看鲁皖豫农村. 人民网. 2015-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8).
- ^ 國家禁區. 美國之音、明鏡出版社. 2014年.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01) (中文).
- ^ 依娃. 大饑荒是一場大屠殺. 開放雜誌. 2013-12-11 [2014-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4).
- ^ 292.0 292.1 為當代中國修築一面「哭牆」--依娃《尋找大饑荒倖存者》. 自由亞洲電台. 2014-01-08 [2014-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9).
- ^ 依娃. 大饑荒是一場大屠殺. 開放雜誌網. [2014-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4).
- ^ 何三畏:大饥荒报道——假新闻也是真历史的草稿. [2015-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8).
- ^ 南方人物周刊2012年第16期-专题-封面秀. 和讯网. 2012年5月21日 [2015年1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3月18日).
- ^ 北原. 对“三年困难时期”人口非正常死亡问题的若干解析. 中国社会科学报 (第649期). 2014-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3).
延伸阅读
[编辑]- 丁抒. 《人祸: 「大躍進」與大饑荒》. 香港: 九十年代雜誌社. 1991 [2021-01-05]. ISBN 9789627174202. OCLC 24982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0).
- 楊顯惠. 《定西孤兒院紀事》 初版. 花城出版社. 2007-03. ISBN 978-7-5360-4914-7.
- 楊繼繩. 《墓碑——中國六十年代大饑荒紀實》 初版. 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2008-05. ISBN 978-988-211-908-6.(繁體中文)
- Ralph Thaxton. Catastrophe and Contention in Rural China: Mao's Great Leap Forward Famine and the Origins of Righteous Resistance in Da Fo Villa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05-05 [2015-05-08]. ISBN 978-0-521-722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20).(英文)
- 馮客. 《毛澤東的大饑荒:1958-1962年的中國浩劫史》. 由陳山; 郭文襄; 盧蜀萍翻译. 臺北市: 印刻文學. 2012-01-16. ISBN 978-986-6135-71-2 (中文(臺灣)).
- Zhou, Xun(周遜). The Great Famine in China, 1958-1962: A Documentary History [《中國大饑荒,1958-1962》]. 美国: 耶鲁大学出版社. 2012-06-26. ISBN 978-0-300-18358-0.(英文)
- 依娃. 《尋找大饑荒倖存者》. 紐約: 明鏡出版社. 2013-11-14. ISBN 9781940004389.
- 依娃. 《尋找逃荒婦女娃娃》. 國史出版社. 2014-11-20. ISBN 978-1-63032-524-4.
- 冯金祥. 《大饥荒秘事》. 南洋出版社. 2017 [2019-06-15]. ISBN 978981111828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5). - 作者1949年生于辽宁,以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亲身经历被背景写成的长篇历史小说。
- Dali L. Yang(杨大利). Calamity and Reform in China: State, Rural Society,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since the Great Leap Famine. Stanford,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2023-07-09]. ISBN 9780804734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5).
- Ashton, Basil, Kenneth Hill, Alan Piazza, Robin Zeitz, "Famine in China, 1958–61",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Vol. 10, No. 4. (Dec. 1984), pp. 613–645.
- Banister, J. "Analysis of Recent Data on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Vol. 10, No. 2, 1984.
- Becker, Jasper. Hungry Ghosts: Mao's Secret Famine. A Holt paperback : history. Holt. 1998. ISBN 0-8050-5668-8. OCLC 985077206.
- 中譯本:賈斯柏·貝克. 《餓鬼:毛時代大饑荒揭秘》. 由姜和平翻译. 明鏡出版社. 2005-10. ISBN 978-1-932138-30-6.
- Bernstein, Thomas P. Mao Zedong and the Famine of 1959-1960: A Study in Wilfulness. The China Quarterl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June 2006, 186 (186): 421–425 [2023-10-06]. JSTOR 20192620. S2CID 153728069. doi:10.1017/S030574100600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3).
- Cao Shuji, "The Deaths of China's Population and Its Contributing Factors during 1959–1961". China's Population Science (Jan. 2005) (In Chinese).
- 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 (1984), edited by State Statistical Bureau. China Statistical Publishing House, 1984. pp. 83, 141, 190.
- 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 (1991), edited by State Statistical Bureau. China Statistical Publishing House, 1991.
- China Population Statistical Yearbook (1985), edited by State Statistical Bureau. China Statistical Bureau Publishing House, 1985.
- Coale, Ansley J., Rapid Population Change in China, 1952–1982, National Academy Press, Washington, D.C., 1984.
- Dikötter, Frank. Mao's Great Famine: The History of China's Most Devastating Catastrophe, 1958–62. Walker & Company, 2010. ISBN 0-8027-7768-6.
- Gao. Mobo (2007). Gao Village: Rural Life in Modern China.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ISBN 978-0-8248-3192-9.
- Gao. Mobo (2008). The Battle for China's Past. Pluto Press. ISBN 978-0-7453-2780-8.
- Jiang Zhenghua (蔣正華), "Method and Result of China Population Dynamic Estimation", Academic Report of Xi'a University, 1986(3). pp. 46, 84.
- Li Chengrui(李成瑞): Population Change Caused by The Great Leap Movement, Demographic Study, No.1, 1998 pp. 97–111
- Li. Minqi (2008). The Rise of China and the Demise of the Capitalist World Economy. Monthly Review Press. ISBN 978-1-58367-182-5
- Peng Xizhe, "Demographic Consequences of the Great Leap Forward in China's Provinces",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Vol. 13, No. 4. (Dec. 1987), pp. 639–670
- Thaxton. Ralph A. Jr (2008). Catastrophe and Contention in Rural China: Mao's Great Leap Forward Famine and the Origins of Righteous Resistance in Da Fo Villa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0-521-72230-6
- Wemheuer, Felix. Dealing with Responsibility for the Great Leap Famine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China Quarterl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arch 2010, 201 (201): 176–194 [2023-10-06]. JSTOR 20749353. S2CID 154460757. doi:10.1017/S030574100999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1).
- Yang, Dali. Calamity and Reform in China: State, Rural Society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since the Great Leap Famine.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 Yang Jisheng, Tombstone: The Great Chinese Famine, 1958–1962,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12, ISBN 978-0-374-27793-2. (Abridged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above work).
- Official Chinese statistics, shown as a graph. Data – Population Growth, Land Use Systems Group (LUC) (Austria: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pplied Systems Analysis (IIASA)), (原始内容存档于4 September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