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识别民族: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未识别民族列表:​ 维护清理
第201行: 第201行:
|[[布努人]]||Bunao||归为[[瑤族]]||约50万人||[[苗瑶语系]][[苗语支]][[布努語]]||[[廣西壯族自治區]]西部和西北部的山區||自稱「布努」或「努」等(意思是「人」),目前民族劃分中的[[瑤族]]的第二大支系,但其语言屬於苗瑤語系苗語支,不屬於瑤語支。
|[[布努人]]||Bunao||归为[[瑤族]]||约50万人||[[苗瑶语系]][[苗语支]][[布努語]]||[[廣西壯族自治區]]西部和西北部的山區||自稱「布努」或「努」等(意思是「人」),目前民族劃分中的[[瑤族]]的第二大支系,但其语言屬於苗瑤語系苗語支,不屬於瑤語支。
|-
|-
|[[龍家人]]||Longjia||归为[[汉族]]、[[白族]]、[[布依族]]||约8万-50万人||类汉语言,[[龙家语]]||[[贵州省]][[毕节市]]、[[六盘水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
|[[龍家人]]||Longjia||归为[[汉族]]、[[白族]]、[[布依族]]||约8万-50万人||类汉语言,[[龙家语]]||[[贵州省]][[毕节市]]、[[六盘水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与蔡家人、卢人关系密切。也有把瓦乡人以及白族也加入进来一起作为离汉族最近的兄弟民族。
|-
|-
|[[标人]]||Peu||归为[[漢族]]||约30人||[[壮侗语系]][[侗水语支]][[标话]]||[[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西南部以及邻近的[[肇庆市]][[封开县]]部分地区||官方把标人归为[[漢族]],但是标話為[[壯侗語系]][[侗水语族]]的一支,民族问题含糊。
|[[标人]]||Peu||归为[[漢族]]||约30人||[[壮侗语系]][[侗水语支]][[标话]]||[[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西南部以及邻近的[[肇庆市]][[封开县]]部分地区||官方把标人归为[[漢族]],但是标話為[[壯侗語系]][[侗水语族]]的一支,民族问题含糊。
|-
|-
|[[嘉绒人|格鲁人]]||Rgyalrong||归为[[藏族]]||约25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群]][[嘉戎语支]]各语言||[[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理县]]、[[汶川县]]、[[金川县]]、[[小金县]]、[[壤塘县]];[[雅安市]][[宝兴县]];[[甘孜州]][[丹巴县]]、[[道孚县]]、[[色达县]]等||藏族称其为[[嘉绒人]],原本被识别为单一民族,后因信奉藏传佛教被归入藏族。
|[[嘉绒人|格鲁人]]||Rgyalrong||归为[[藏族]]||约25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群]][[嘉戎语支]]各语言||[[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理县]]、[[汶川县]]、[[金川县]]、[[小金县]]、[[壤塘县]];[[雅安市]][[宝兴县]];[[甘孜州]][[丹巴县]]、[[道孚县]]、[[色达县]]等||藏族称其为[[嘉绒人]],原本被识别为单一民族,后因信奉藏传佛教被归入藏族。
|-
|-
|[[木佬人]]||Qau||归為[[仫佬族]]||约3万—20万人||[[壮侗语系]][[仡央語支]][[木佬語]](已灭绝)||[[貴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凯里市]]、[[黄平县]];[[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勻市]]、[[甕安县]]、[[福泉县]]等地||接近[[仡佬語]],僅因他稱接近便被劃入[[仫佬族]]。
|[[木佬人]]||Qau||归為[[仫佬族]]||约3万—20万人||[[壮侗语系]][[仡央語支]][[木佬語]](已灭绝)||[[貴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凯里市]]、[[黄平县]];[[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勻市]]、[[甕安县]]、[[福泉县]]等地||接近[[仡佬語]],僅因他稱接近便被劃入[[仫佬族]]。
|-
|-
|[[里民人]]||Limin||归为[[黎族]]||约15人||[[汉语]]||[[贵州省]]西部||貴州里民人被識別成黎族,但實際上和海南黎族並無實際關係。他們其實是穿青人的一部分。
|[[里民人]]||Limin||归为[[黎族]]||约15人||[[汉语]]||[[贵州省]]西部||貴州里民人被識別成黎族,但實際上和海南黎族並無實際關係。他們其實是穿青人的一部分。
|-
|-
|[[本人]]||||歸為[[漢族]]、[[布朗族]]、[[白族]]或[[蒙古族]]||10多万人||[[汉语]]||[[雲南省]][[保山市]]、[[大理白族自治州]]、[[临沧市]]||与当地民族通婚的[[契丹]]後裔,自稱“埃乌”。
|[[本人]]||||歸為[[漢族]]、[[布朗族]]、[[白族]]或[[蒙古族]]||10多万人||[[汉语]]||[[雲南省]][[保山市]]、[[大理白族自治州]]、[[临沧市]]||与当地民族通婚的[[契丹]]後裔,自稱“埃乌”。
|-
|-
|[[仡隆人]]||Gelong||归为[[漢族]]||约10人||[[壮侗语系]][[黎语支]][[村语]]||[[海南省]][[东方市]][[八所镇]]、[[三家镇 (东方市)|三家镇]]、[[四更镇]]以及周边地区,[[昌江县]]境内亦有分布||[[仡隆话]]是一种兼含[[汉语]]、[[苗语]]、[[黎语]]、[[越南语]]等成分的特殊语言,其風俗也与众不同。
|[[仡隆人]]||Gelong||归为[[漢族]]||约10人||[[壮侗语系]][[黎语支]][[村语]]||[[海南省]][[东方市]][[八所镇]]、[[三家镇 (东方市)|三家镇]]、[[四更镇]]以及周边地区,[[昌江县]]境内亦有分布||[[仡隆话]]是一种兼含[[汉语]]、[[苗语]]、[[黎语]]、[[越南语]]等成分的特殊语言,其風俗也与众不同。
|-
|-
|[[載瓦人]]||Zaiwa||归为[[景頗族]]||约10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彝语群]][[缅语支]][[載瓦語]]||[[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中国[[景颇族]]的主体族群,使用缅语支语言而非[[景颇语]]。[[緬甸]]政府把載瓦族划分成单独的[[阿齐族]],和真正的[[景頗族]]做區分。
|[[載瓦人]]||Zaiwa||归为[[景頗族]]||约10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彝语群]][[缅语支]][[載瓦語]]||[[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中国[[景颇族]]的主体族群,使用缅语支语言而非[[景颇语]]。[[緬甸]]政府把載瓦族划分成单独的[[阿齐族]],和真正的[[景頗族]]做區分。
|-
|-
|[[禀嘎人]]||Binga||归为[[土家族]]||约7万—10万人||[[汉语]]||主要分布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及其周边县市||因其分布区域靠近土家族分布区以及其自称与土家族的“毕基卡”具有相似性而于1990年代划入土家族的汉化族群,实际族源模糊,有根据其神话历史传说而被认为为巴人族群仅存的直系后裔。
|[[禀嘎人]]||Binga||归为[[土家族]]||约7万—10万人||[[汉语]]||主要分布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及其周边县市||因其分布区域靠近土家族分布区以及其自称与土家族的“毕基卡”具有相似性而于1990年代划入土家族的汉化族群,实际族源模糊,有根据其神话历史传说而被认为为巴人族群仅存的直系后裔。
|-
|-
|[[木雅人]]||Munyak||归为[[藏族]]||约2万-10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群]][[羌语支]][[木雅语]]||[[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九龙县]]、[[雅江县]]、[[新龙县]]、[[道孚县]]、[[丹巴县]],[[雅安市]][[石棉县]]||由于藏族人称呼木雅人与西夏人的名称一样,所以有些学者怀疑讲木雅語的人可能是[[西夏]]人的后代。
|[[木雅人]]||Munyak||归为[[藏族]]||约2万-10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群]][[羌语支]][[木雅语]]||[[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九龙县]]、[[雅江县]]、[[新龙县]]、[[道孚县]]、[[丹巴县]],[[雅安市]][[石棉县]]||由于藏族人称呼木雅人与西夏人的名称一样,所以有些学者怀疑讲木雅語的人可能是[[西夏]]人的后代。
|-
|-
|[[红瑶]]||Pathen||归为[[瑤族]]||约8万人||[[苗瑶语系]][[苗语支]][[巴哼語]]、[[唔奈语]]、[[优诺语]]等|| ||与布努人一样,虽然被归为瑶族,但所说的语言更接近苗语。在越南被归为独立民族[[巴天族]]。
|[[红瑶]]||Pathen||归为[[瑤族]]||约8万人||[[苗瑶语系]][[苗语支]][[巴哼語]]、[[唔奈语]]、[[优诺语]]等|| ||与布努人一样,虽然被归为瑶族,但所说的语言更接近苗语。在越南被归为独立民族[[巴天族]]。
第225行: 第225行:
|[[草苗语|草苗]]||Caomiao||大部分归为[[苗族]],一部分归为[[侗族]]||约8万人||[[壮侗语系]][[侗水语支]][[侗语]]||[[貴州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交界的弄基拉维山(三省坡)及其附近的山地地区||为南迁至南部侗语地区的北部侗语人群。
|[[草苗语|草苗]]||Caomiao||大部分归为[[苗族]],一部分归为[[侗族]]||约8万人||[[壮侗语系]][[侗水语支]][[侗语]]||[[貴州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交界的弄基拉维山(三省坡)及其附近的山地地区||为南迁至南部侗语地区的北部侗语人群。
|-
|-
|[[普米藏族|普米人]]||Phrinmi||归为[[藏族]]||约7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群]][[羌语支]][[普米语]]||[[四川省]][[凉山州]]、[[甘孜州]]||四川的普米人因为信奉藏传佛教被划归了藏族而不是普米族。
|[[普米藏族|普米人]]||Phrinmi||归为[[藏族]]||约7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群]][[羌语支]][[普米语]]||[[四川省]][[凉山州]]、[[甘孜州]]||四川的普米人因为信奉藏传佛教被划归了藏族而不是普米族。
|-
|-
|[[File:Gě-chinese.svg|16x16px]][[𱎼家人|家人]]||Gejia||未识别民族||约6万人||[[苗瑶语系]][[苗语支]][[苗语]][[川黔滇方言]][[重安江次方言]]||主要分布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黄平县]],散居于贵州省南部各县市||为分布在苗语中部方言区的西部方言使用者,因苗语三大方言不能互通,所以不认为自己与周围苗族属同一民族。
|[[File:Gě-chinese.svg|16x16px]][[𱎼家人|家人]]||Gejia||未识别民族||约6万人||[[苗瑶语系]][[苗语支]][[苗语]][[川黔滇方言]][[重安江次方言]]||主要分布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黄平县]],散居于贵州省南部各县市||为分布在苗语中部方言区的西部方言使用者,因苗语三大方言不能互通,所以不认为自己与周围苗族属同一民族。
第239行: 第239行:
|[[三撬人]]||Sanqiao||归为[[侗族]]或[[苗族]]||3万多人||侗-苗混合语[[三锹话|三撬話]]||[[貴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湖南省]][[怀化市]]、[[邵阳市]]||在湖南被称为花苗/花衣苗
|[[三撬人]]||Sanqiao||归为[[侗族]]或[[苗族]]||3万多人||侗-苗混合语[[三锹话|三撬話]]||[[貴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湖南省]][[怀化市]]、[[邵阳市]]||在湖南被称为花苗/花衣苗
|-
|-
|[[茶洞人]]||||一部份归为[[漢族]],一部份归为[[壮族]]||约3人||[[壮侗语系]][[侗水语支]][[茶洞话]]||[[广西壮族自治区]][[临桂区]][[茶洞乡]]、[[两江镇 (桂林市)|两江镇]],[[永福县]][[龙江乡]]||其语言比较接近毛南语,現在民族问题含糊。
|[[茶洞人]]||||一部份归为[[漢族]],一部份归为[[壮族]]||约3人||[[壮侗语系]][[侗水语支]][[茶洞话]]||[[广西壮族自治区]][[临桂区]][[茶洞乡]]、[[两江镇 (桂林市)|两江镇]],[[永福县]][[龙江乡]]||其语言比较接近毛南语,現在民族问题含糊。
|-
|-
|[[艾努人]]||Aynu||归为[[維吾爾族]]||约3万人||[[突厥语系]][[葛逻禄语支]]高度维吾尔化的波斯语[[艾努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喀什地区]]||信仰伊斯兰教什叶派。
|[[艾努人]]||Aynu||归为[[維吾爾族]]||约3万人||[[突厥语系]][[葛逻禄语支]]高度维吾尔化的波斯语[[艾努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喀什地区]]||信仰伊斯兰教什叶派。
|-
|-
|[[黑水藏族]](尔玛人)||Rma||归为[[藏族]]||约3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群]][[羌语支]][[羌语]]||[[四川省]][[阿坝州]]、[[甘孜州]]||信奉藏传佛教的尔玛人被划归了藏族而不是羌族。
|[[黑水藏族]](尔玛人)||Rma||归为[[藏族]]||约3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群]][[羌语支]][[羌语]]||[[四川省]][[阿坝州]]、[[甘孜州]]||信奉藏传佛教的尔玛人被划归了藏族而不是羌族。
|-
|-
|[[爾蘇人]]||Ersu||归为[[藏族]]||约3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群]][[尔苏语支]]各语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越西县]]、[[冕宁县]]||有自己的语言和中国目前所发现的仅存的两种图画文字之一。羌语支民族中唯一不信奉藏传佛教或苯教却仍被归为藏族的族群。
|[[爾蘇人]]||Ersu||归为[[藏族]]||约3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群]][[尔苏语支]]各语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越西县]]、[[冕宁县]]||有自己的语言和中国目前所发现的仅存的两种图画文字之一。羌语支民族中唯一不信奉藏传佛教或苯教却仍被归为藏族的族群。
|-
|-
|[[扎巴人]]、[[却域人]]||Drapa、Choyo||归为[[藏族]]||约2万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群]][[羌语支]][[扎巴语]]、[[却域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道孚县]]、[[新龙县]]、[[理塘县]]||其中,扎巴人有走婚制。
|[[扎巴人]]、[[却域人]]||Drapa、Choyo||归为[[藏族]]||约2万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群]][[羌语支]][[扎巴语]]、[[却域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道孚县]]、[[新龙县]]、[[理塘县]]||其中,扎巴人有走婚制。

2024年11月5日 (二) 19:41的版本

中国未识别民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口統計裡是指所有因人数太少或者是被認為已被汉族或其他族群同化而还未被正式确认的民族族群,也可能是民族问题未明而未獲中国政府所承认的少数民族,有的則是在其他國家享有少數民族地位而在中國沒獲得承認,或者是已被中国政府所承认的少数民族,而在民族劃份上出現爭議。大多數未獲承认的少数民族都沒有自己的文字。第五次人口普查中未识别民族人口有734438人(2000年)。这一群体人口占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的0.697%,数量大于此次普查所统计的畲族人口,少于傣族

未识别民族分布

中国未识别民族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其未识别民族人口数达到722,011人,占98.3%。其中贵州省最多,达到710,486人,占96.7%;其次为云南省,有7,404人,第三是西藏自治区,有3,817人。另外,湖南浙江广东广西江苏未识别民族均超过1千人以上,除宁夏回族自治区及现役军人外,其余省份均有未识别民族。

未识别民族的產生

依照馬克思民族理論,中國現在的民族划分和民族识别认定的理论依据是「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然而因為資料不足、數據不足、劃分民族的標準未統一,造成民族劃分仍有許多錯誤,還有再加上現在中國的民族理論吸收了西方觀念,希望能以「血緣」能重新劃分民族,因此造成了許多未识别民族。

2010年人口普查中国未识别民族人口列表(普查时点人口,单位:人)
地区 总人口 未识别民族人口 占地区未识别民族人口比例(%)
全国 1332810869 640101 0.04803%
北京市 19612368 196 0.00100%
天津市 12938693 83 0.00064%
河北省 71854210 123 0.00017%
山西省 35712101 75 0.00021%
内蒙古自治區 24706291 62 0.00025%
辽宁省 43746323 61 0.00014%
吉林省 27452815 24 0.00009%
黑龙江省 38313991 67 0.00017%
上海市 23019196 583 0.00253%
江苏省 78660941 2222 0.00282%
浙江省 54426891 9521 0.01749%
安徽省 59500468 174 0.00029%
福建省 36894217 2812 0.00762%
江西省 44567797 650 0.00146%
山东省 95792719 125 0.00013%
河南省 94029939 99 0.00011%
湖北省 57237727 751 0.00131%
湖南省 65700762 487 0.00074%
广东省 104320459 2197 0.00211%
广西壯族自治區 46023761 205 0.00045%
海南省 8671485 90 0.00104%
重庆市 28846170 209 0.00072%
四川省 80417528 368 0.00046%
贵州省 34748556 612780 1.76347%
云南省 45966766 3415 0.00743%
西藏自治區 3002165 2317 0.07718%
陕西省 37327379 48 0.00013%
甘肃省 25575263 196 0.00077%
青海省 5626723 20 0.00036%
宁夏回族自治區 6301350 40 0.00063%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21815815 101 0.00046%

官方定位

被归纳为未识别民族的中国国民,其居民身份证上民族栏目会填上人群(未识别民族)的名称。

  • 中国政府认定的民族名称,本人有不同意见,经做思想工作仍坚持填写自称的,可在民族名称后加注。如“纳西族(摩梭)”、“苗族(革家)”。
  • 省、自治区、直辖市已认定为少数民族,但尚未明确是单一少数民族或为某一少数民族成员的,可填写“XX人”,如“僜人”。
  • 已定汉族(如穿青人)而本人有意见的,二代身份证可以注明:“穿青”、“穿青人”。 [1][2]
  • 对于加入中国籍的外国人,如本人的民族名称与中国已认定的某一民族名称相同就填写某一民族,如“朝鲜族”;如没有相同民族的,本人是什么民族就填写什么民族,但应在民族后加注“入籍”二字,如“乌克兰(入籍)”。

未识别民族列表

漢語名稱
拉丁文字
官方分類
人口
语言归属
分布
现状
土蛮等 Klau 主要归为土家族,其次为汉族仡佬族苗族 约150万-300万人 壮侗语系仡央語支土蛮语(已灭绝),现通行汉语 主要分布于贵州省铜仁市遵义市以及毗邻的重庆市彭水县酉阳县秀山县 历史上该地区民族繁多,但由于明朝时期贵州北部两大土司思州播州相继被灭,逐渐汉化。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展开民族识别时,该地区除苗族外仅有印江一县有少量土家语人口遗存,遂将贵州北部大部分汉化族群识别为土家族。然而之后通过历史记载,语言遗存,民俗文化研究发现,绝大部分黔北土家族以及毗邻的一部分渝东南土家族、苗族人口应为仡佬族系,而非土家族、苗族。
臨高人 Be 归为漢族 约90万人 壮侗语系壮泰语支臨高話 海南省临高县海口市澄迈县儋州市 官方把臨高人視為漢族,而臨高話為壯侗語系一支,民族问题含糊。
穿青人 Chuanqing 归为汉族或未识别民族 约70万人 汉语 贵州省毕节市安顺市六盘水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贵州西部最大的汉化族群。
瓦乡人 Waxiang 主要归为苗族漢族,少数归为土家族 约50万人 类汉语言,瓦乡语 湖南省怀化市湘西州山区,少数村落零散分布于重庆市酉阳县秀山县以及湖北省恩施州 瓦乡人风俗上间于当地苗族汉族之间,但其语言与苗语缺乏联系。或认为,瓦乡人为该地区原著民族,因苗族与汉族为最早到达此地区的外来民族,因此与两者均有长时间的互相影响。
布努人 Bunao 归为瑤族 约50万人 苗瑶语系苗语支布努語 廣西壯族自治區西部和西北部的山區 自稱「布努」或「努」等(意思是「人」),目前民族劃分中的瑤族的第二大支系,但其语言屬於苗瑤語系苗語支,不屬於瑤語支。
龍家人 Longjia 归为汉族白族布依族 约8万-50万人 类汉语言,龙家语 贵州省毕节市六盘水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 与蔡家人、卢人关系密切。也有把瓦乡人以及白族也加入进来一起作为离汉族最近的兄弟民族。
标人 Peu 归为漢族 约30万人 壮侗语系侗水语支标话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西南部以及邻近的肇庆市封开县部分地区 官方把标人归为漢族,但是标話為壯侗語系侗水语族的一支,民族问题含糊。
格鲁人 Rgyalrong 归为藏族 约25万人 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群嘉戎语支各语言 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理县汶川县金川县小金县壤塘县雅安市宝兴县甘孜州丹巴县道孚县色达县 藏族称其为嘉绒人,原本被识别为单一民族,后因信奉藏传佛教被归入藏族。
木佬人 Qau 归為仫佬族 约3万—20万人 壮侗语系仡央語支木佬語(已灭绝) 貴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凯里市黄平县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勻市甕安县福泉县等地 接近仡佬語,僅因他稱接近便被劃入仫佬族
里民人 Limin 归为黎族 约15万人 汉语 贵州省西部 貴州里民人被識別成黎族,但實際上和海南黎族並無實際關係。他們其實是穿青人的一部分。
本人 歸為漢族布朗族白族蒙古族 10多万人 汉语 雲南省保山市大理白族自治州临沧市 与当地民族通婚的契丹後裔,自稱“埃乌”。
仡隆人 Gelong 归为漢族 约10万人 壮侗语系黎语支村语 海南省东方市八所镇三家镇四更镇以及周边地区,昌江县境内亦有分布 仡隆话是一种兼含汉语苗语黎语越南语等成分的特殊语言,其風俗也与众不同。
載瓦人 Zaiwa 归为景頗族 约10万人 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彝语群缅语支載瓦語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中国景颇族的主体族群,使用缅语支语言而非景颇语緬甸政府把載瓦族划分成单独的阿齐族,和真正的景頗族做區分。
禀嘎人 Binga 归为土家族 约7万—10万人 汉语 主要分布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及其周边县市 因其分布区域靠近土家族分布区以及其自称与土家族的“毕基卡”具有相似性而于1990年代划入土家族的汉化族群,实际族源模糊,有根据其神话历史传说而被认为为巴人族群仅存的直系后裔。
木雅人 Munyak 归为藏族 约2万-10万人 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群羌语支木雅语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九龙县雅江县新龙县道孚县丹巴县雅安市石棉县 由于藏族人称呼木雅人与西夏人的名称一样,所以有些学者怀疑讲木雅語的人可能是西夏人的后代。
红瑶 Pathen 归为瑤族 约8万人 苗瑶语系苗语支巴哼語唔奈语优诺语 与布努人一样,虽然被归为瑶族,但所说的语言更接近苗语。在越南被归为独立民族巴天族
草苗 Caomiao 大部分归为苗族,一部分归为侗族 约8万人 壮侗语系侗水语支侗语 貴州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交界的弄基拉维山(三省坡)及其附近的山地地区 为南迁至南部侗语地区的北部侗语人群。
普米人 Phrinmi 归为藏族 约7万人 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群羌语支普米语 四川省凉山州甘孜州 四川的普米人因为信奉藏传佛教被划归了藏族而不是普米族。
家人 Gejia 未识别民族 约6万人 苗瑶语系苗语支苗语川黔滇方言重安江次方言 主要分布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黄平县,散居于贵州省南部各县市 为分布在苗语中部方言区的西部方言使用者,因苗语三大方言不能互通,所以不认为自己与周围苗族属同一民族。
東家人 Dongjia 归为畬族 约5万人 苗瑶语系苗语支苗语川黔滇方言惠水次方言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福泉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麻江县 为分布在苗语中部方言区的西部方言使用者,因苗语三大方言不能互通,所以不认为自己与周围苗族属同一民族。
摩梭人 Mosuo 云南归为纳西族,四川归为蒙古族 约5万人 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群纳语支納西语 云南省丽江市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摩梭人生活方式与普通的纳西人有着较大区别,实行走婚制度,在文化大革命年代曾经被“强迫”一夫一妻。
苦聪人 拉祜族 4万多人 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彝语群彝语支拉祜语 云南省南部 苦聪人长期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山林之中,因此与普通的拉祜族在生产生活上有些不同。
蔡家人 Caijia 归为汉族白族 约4万人 类汉语言,蔡家语 散布于贵州省安顺市六盘水市毕节市云南省昭通市
三撬人 Sanqiao 归为侗族苗族 3万多人 侗-苗混合语三撬話 貴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湖南省怀化市邵阳市 在湖南被称为花苗/花衣苗
茶洞人 一部份归为漢族,一部份归为壮族 约3万人 壮侗语系侗水语支茶洞话 广西壮族自治区临桂区茶洞乡两江镇永福县龙江乡 其语言比较接近毛南语,現在民族问题含糊。
艾努人 Aynu 归为維吾爾族 约3万人 突厥语系葛逻禄语支高度维吾尔化的波斯语艾努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喀什地区 信仰伊斯兰教什叶派。
黑水藏族(尔玛人) Rma 归为藏族 约3万人 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群羌语支羌语 四川省阿坝州甘孜州 信奉藏传佛教的尔玛人被划归了藏族而不是羌族。
爾蘇人 Ersu 归为藏族 约3万人 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群尔苏语支各语言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越西县冕宁县 有自己的语言和中国目前所发现的仅存的两种图画文字之一。羌语支民族中唯一不信奉藏传佛教或苯教却仍被归为藏族的族群。
扎巴人却域人 Drapa、Choyo 归为藏族 约2万人 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群羌语支扎巴语却域語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道孚县新龙县理塘县 其中,扎巴人有走婚制。
白馬人 Baima 归为藏族 约2万人 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喜马拉雅语群藏语支高度藏化的羌语支白馬语 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白马河流域的木座、白马等乡村,和阿坝九寨沟县下塘地区的屋角、马家等乡村松潘县小河地区,甘肃省文县的白马峪河 民族學家認為白馬人的祖先為人,在汉代被称为白馬氐。
图瓦人 Tuvan 归为蒙古族 1万多人 突厥语族西伯利亚语支图瓦语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区喀纳斯湖附近 蒙化突厥语民族。在俄罗斯有自己的图瓦共和国。
土生葡人 Macanese/Maquista 歸為葡萄牙後裔居民(《澳門基本法》第42條) 1万多人 通用粵語葡萄牙語,混合语言土生葡语 澳门特别行政区 是一個由多種族群混合而成的群體,難以分類。土生葡人在澳门特区通常为葡萄牙人或其人於東南亞各地的後裔与澳門當地的汉人结婚后生下来的人群。現時大多數人只在澳門東南亞生活。澳门特区政府土生葡人法律确定为澳门少数族群,享有法律认证的政治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把土生葡人定为未识别民族。他们曾经使用一种以葡语粤语为主要来源的混合语言土生葡語,现基本已转用澳門粵語标准葡语
阿儂人独龙人 Anong、Drung 归为怒族 1万多人 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侬语支阿侬语独龙语 生活方式脱离了刀耕火种的原始部落形态的独龙人和相近的阿侬人一起被归为了怒族支系,然而其他的怒族支系均为彝语支民族。在缅甸这两个相近的族群合称为日旺族
莫人锦人 Ai-Mak、Ai-Cham 归为布依族 1万多人 壮侗语系侗水语支莫语锦语 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
绕家人 Raojia 麻江归为瑤族,都匀归为布依族 1万多人 苗瑶语系苗语支苗语黔东方言 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麻江县 为分布在苗语西部方言区的中部方言使用者,因苗语三大方言不能互通,所以不认为自己与周围苗族属同一民族。
卢人 Luren 大部分归为滿族,部份归为未识别民族 约1万人 类汉语言,卢人语 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黔西县金沙县交界地带 龙家语、蔡家语和卢人语较为接近。
回辉人 Utsul 归为回族 约1万人 南岛语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占语支回辉语 海南省三亚市凤凰镇回新社区、回辉社区 占婆国灭亡后迁徙到海南岛的占族穆斯林,在长期与汉族、黎族共同生活中,其语言也成为了唯一有声调的南岛语言。
拉珈人 Lakkya 归为瑶族 约1万人 壮侗语系侗水语支拉珈语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 拉珈人认同瑶族,然而拉珈人所说拉珈语与瑶语毫无亲缘关系。
顾羌人 Guqiong 归为藏族 约8千人 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群贵琼语支贵琼语 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县的舍联、时济、前溪、麦崩、三合等乡,泸定县的长征、烹坝、泸桥乡以及雅安地区宝兴县硗碛乡的部分村寨 顾羌人自我认同为羌族,不认同藏族,且尽量保留了自身的羌族语言、服饰、文化不被周围藏族同化,然而因为信奉藏传佛教仍被划归了藏族。
勒墨人 白族 约7千人 汉藏语系汉白语族白语支白语 勒墨人約在四五百年前由瀾滄江遷徙到怒江地區,虽然他们讲的勒墨話是一种白语方言,但他們沒有像洱海地區的白族擁有「姓」,與洱海地區的白族方言之间也有些差距,所以長期以來對民族劃分為白族表示不滿。
納木依人 Namuy 归为藏族 约6千人 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群纳语支納木依语 四川省西南部 一般被泛称为“西番”,分布在冕宁、西昌、盐源一带的自称为“纳木依”,分布在木里、九龙一带的自称为“纳木兹”。纳木依人并不信奉藏传佛教,但部分信奉苯教,因此也被归入了藏族。
毕苏人老缅人 Bisu 主要归入拉祜族;勐海县自称老品人的2百多人归为傣族 约6千人 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彝语群彝语支毕苏语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遮镇曼品村 毕苏人作为一个跨境族群,分布在中国泰国缅甸老挝四国的边界区域。中国境内主要以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的老缅大寨和勐海县勐遮镇的老品寨为主要聚居地。老品人能讲流利的傣语。老品人住房为汉式平房。信仰獨特的原始宗教,有庙宇、无神像,每年全寨要举行一次祭山神活动。
古格人 归为回族藏族 约5千人 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喜马拉雅语群藏语支各语言 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德钦县维西县西藏自治區拉薩市 藏族穆斯林。
土库曼人 Turkmens 归为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 约5千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蘇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境内帕米尔高原中的奥依塔克和叶尔羌河上游的帕米尔高原斯牙山区的库斯拉甫 自称土库曼,青海、甘肃的土库曼后裔被识别为单一民族撒拉族,但新疆的这部分本土土库曼移民被归为柯尔克孜族维吾尔族
夏尔巴人 Sherpa 未识别民族 约1—5千人 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喜马拉雅语群藏语支卫藏方言 西藏自治区 虽然夏尔巴人说藏语,也信奉藏传佛教,但在藏地传统上被歧视不被视作藏人因此民族识别工作被搁置,通常以登山向导为生。
大和人 Japanese/Yamato 归为漢族 约4千人 通用汉语 主要分布于東北三省內蒙古 多為遗华日侨。1945年时,以婦女和兒童人數最多。大部分融入東北當地的漢人家庭內。
西家人 Xijia 归为苗族 约4千人 苗瑶语系苗语支苗语川黔滇方言重安江次方言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黄平县 为分布在黔东南苗语中部方言区的西部方言使用者,因苗语三大方言不能互通,所以不认为自己与周围苗族属同一民族。
俫人英语Bolyu Bolyu 未识别民族 约3千人 南亚语系卡西-克木语族布赓语支巴琉语 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贵州省交界地带 中国特有的两个南亚语民族之一。
布赓人 Pakan 归为彝族 约3千人 南亚语系卡西-克木语族莽语支布赓语组布赓语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西畴县 中国特有的两个南亚语民族之一。因被称为花倮,而被划为了彝族。
克木人 Khmu 归为布朗族 约3千人 南亚语系卡西-克木语族克木语支克木语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腊县 在东南亚各国为独立民族。
康家人 Kangjia 歸為回族 约3千人 蒙古语族东蒙古语支康家语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 康家人的语言间于保安语东乡语之间,生活方式混雜了回族土族,因此康家人認為自己是一獨立民族。
布央人 Buyang 广西归为瑤族,云南归为壮族 约3千人 壮侗语系仡央語支布央语巴哈语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文山县广南县昆明市宜良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那坡县
炯奈人(花篮瑶) Kiongnai 归为瑶族 约2千人 苗瑶语系苗语支炯奈语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 炯奈人的语言最接近畲语,但被归为瑶族。
克里雅人 归为維吾爾族 约2千人 突厥语族葛逻禄语支维吾尔语 克里雅人據說是西藏阿里古格王朝的後裔,另有一說是離群索居在這裡的沙漠土著民族,自然環境決定了克里雅人在塔克拉瑪干沙漠深處的生活方式,至今依然保留著古樸純厚的民俗文化和較原始的生活方式。他們多數幾代同堂住在一起,家裡的老人是最受尊重的長輩,族人很少跟外人通婚,被稱為“沙漠中的原始部落”。
富裕柯尔克孜人 Wuyur Girgis 归为柯尔克孜族 约2千人 突厥语族西伯利亚语支富裕柯尔克孜语 黑龙江省富裕县友谊达斡尔族满族柯尔克孜族乡五家子柯尔克孜族村、富裕牧场七家子村 官方定为柯尔克孜族,实际上是哈卡斯人。使用富裕柯尔克孜语哈卡斯语的一种方言)和蒙古语卫拉特方言。信奉萨满教藏传佛教
旭米人 Xumi 归为藏族 约2千人 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群纳语支史兴语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 因为信奉藏传佛教而被归入藏族。
拉基人 Laji 归为彝族 约2千人 壮侗语系仡央語支拉基语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 越南政府把拉基人划分成单独的民族;拉基语仡佬语接近。
僜人 Deng 未识别民族 1千多人 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西藏自治区南部近麦克马洪线边界附近 民族识别时期因遭到藏族强烈反对给与长期被藏族歧视的僜人与藏族平起平坐的少数民族地位而被搁置识别,后来他们积极向中国政府申请重新识别,成为独立民族,但因为中国结束民族识别政策以及该人群人数过少,计划最终告败。
曼咪人 Manmet 歸為布朗族 1千多人 南亚语系卡西-克木语族佤-德昂语支昆格语组曼咪语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允景洪街道曼戈龙村 曼咪人的住房、服饰、宗教信仰、节日与傣族差不多,而与其它被划成布朗族的南亚语民族较远,現在曼咪人希望能成為一獨立民族。
昆格人 Hu 歸為布朗族 1千多人 南亚语系卡西-克木语族佤-德昂语支昆格语组昆格语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养镇昆格村 昆格人的習俗和一般布朗族不同,獨特的特日有龙列节、龙恩节。龙列节即打铁节,时间在阳历二月,过节时要杀牛、烧篝火、祭祖。
八甲人 Bajia 勐阿镇800余人归为傣族,勐混镇200余人归为布朗族 约1千人 壮侗语系壮泰语支傣仂语 分佈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阿镇勐混镇 两支八甲人虽均为傣化民族,但并无内在联系,勐混八甲人因又被称为老挝布朗,而加入了布朗族,勐阿八甲人则加入了更为接近的傣族。
补过人 归为哈尼族 约900人 傣化的哈尼语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 傣化哈尼族。
莽人 Mang 归为布朗族 约800人 南亚语系卡西-克木语族莽语支莽语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县 在越南为独立民族。
托茂人 归为回族 约500人 混合阿拉伯语和波斯语词汇的蒙古语托茂语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祁连县 蒙古穆斯林的一支。
阿尔巴津人 Albazinian 北京、天津归为满族,黑龙江归为汉族俄罗斯族 约500人 通用汉语,少数人会俄罗斯语教会斯拉夫语满语 散居于东部、东北地区 斯拉夫人满人汉人等民族的混血儿。信奉东正教。现已使用汉语。主要居住在北京、哈尔滨、呼伦贝尔、上海、天津、武汉、锦州等地。
羿人 Gau 大部份申报为漢族,少数归为仡佬族 约500人 壮侗语系仡央语支羿语(已灭绝) 貴州省畢節市七星关区普宜镇阴底彝族苗族白族乡四川省泸州市古藺县的蠟盤溝等地 上世纪80年代末最后一位羿语使用者去世,此前抢救性研究保存了数百个羿语单词,与仡佬语较为接近。自称为汉父仡佬母的族群,被当地彝族称为“汉仡佬”。
普标人 Pubiao 归为彝族 约300人 壮侗语系仡央語支普标语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 越南政府把普标人划分成单独的民族;普标语和布央语比较接近。
达曼人 Daman 归为藏族 约200人 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喜马拉雅语群藏语支卫藏方言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吉隆县 18世纪末从尼泊尔迁徙到吉隆镇一带的廓尔喀人后裔。直到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才正式获得中国国籍,因其生活方式、语言等各方面均以藏化而被归为藏族。
翁阔人 Ongkor 归为鄂溫克族 20人 满-通古斯语族北通古斯语支鄂温克语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县 为1763年从东北派往新疆的鄂温克索伦部,但他们与原索伦营的人并没有直接关系,据1945年新疆人口调查,尚有2506人,后与新疆的达斡尔、锡伯等民族通婚,至1993年仅剩20人,现可能已经消失。
掸人 Shan 一般归为傣族,部分人被归为了布依族壮族,也有人被归纳为未识别民族 不详 壮侗语系壮泰语支傣耶语 中缅边境附近
土生犹太人 Jewish 大部分归为汉族,一部份被劃為回族或未识别民族 不详 通用汉语 散居于中国大陆各处 尤其是在黑龙江省和与俄罗斯犹太自治州连接的中俄边境附近。

参见

参考文献

  1. ^ 56个民族之外"穿青人"民族获认可 被写上身份证. 网易. 2014年5月8日 [2014年5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5月8日). 
  2. ^ 56个民族之外“穿青人”写上身份证. 中国广播网. 2014年5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5月8日).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