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
唐(粵拼:daai6 tong4;618年—907年)係中國史上一國,以中國斷代史計,又叫唐代或唐朝。唐由李淵開國,皇帝姓李,所以又叫李唐(lei5 tong4)。唐國祚長達289年,連武則天在內,有廿二任皇帝,係國史中一段重要時期。
唐響文化、政治、經濟同外交等方面都有輝煌嘅成就,係當時世界上超級大國之列。當時東亞屬國例如新羅、渤海國同日本等國,佢哋嘅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好受大唐影響。
史
[編輯]唐由李淵立國。李淵一家係世家大族,人稱「隴西李氏」。於南北朝時期,李家一直服侍北朝。後來到李淵時期,因為地方大亂,李淵跟隨其他人在各地起兵,最後於618年贏得江山,改國號「唐」。
唐喺太宗李世民開始步入鼎盛。唐承襲了好多北朝所訂立嘅制度。而李世民任用咗好多出名嘅大臣,好似杜如晦、房玄齡、魏徵等等。而因為大唐對外打仗成日,各個外族都稱唐太宗做「天可汗」。之後幾百年間,唐都長安係當時全中國大城市,成日都有好多外族人到來。
唐國力威咗百幾年,到755年安史之亂後,地方勢力開始膨脹,形成所謂「藩鎮割據」,開始衰弱。到亡國嗰陣,重有好多藩鎮割據。
體制
[編輯]制度上,唐確立咗三省六部制,喺宰相之下設立吏、戶、禮、兵、刑、工六個部。又有科舉制度選拔人才。
當時唐中央官員大多數都出身舊時北朝嘅世家大族,自武則天大力提拔平民入官之後,呢種貴族壟斷嘅政治開始瓦解。
大唐中央官制 | |||||||||||||
| |||||||||||||
六部 | |||||||||||||
| |||||||||||||
其他機構 | |||||||||||||
| |||||||||||||
朝廷中央武力(禁軍) | |||||||||||||
|
文化
[編輯]唐文化最出名嘅係寫詩。好多中國史上最出名嘅詩人都係大唐人,例如李白同杜甫。
另外佛教喺唐亦都非常興盛,有好多唔同嘅門派,直到大唐後期先至由禪宗統一。
唐風氣開明,胡風盛行。除咗佛教,亦有來自西域嘅三夷教都好流行。
人口
[編輯]年代 | 戶數 | 口數 | 備註 |
---|---|---|---|
隋煬帝大業五年(609年) | 8,907,546户 | 46,019,956人 | 呢個係隋朝戶口最多時期,大約去到500年前東漢中葉嘅戶口數 |
隋恭帝(酅國公)義寧二年(618年) | 1,800,000户 | 人 | 李淵廢隋恭帝,立唐,即唐高祖 |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 | 2,190,000户 | 人 | 只係隋朝極盛時嘅四分一 |
唐太宗貞觀十三年(639年) | 3,041,871户 | 12,351,681人 | |
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648年) | 3,600,000户 | 人 | 貞觀之治後期 |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 | 3,800,000户 | 人 | |
唐玄宗開元二十年(733年) | 7,861,236戶 | 45,431,265人 | 開元之治時期 |
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 | 8,348,395戶 | 45,311,272人 | |
唐玄宗天寶十三年(754年) | 9,069,154戶 | 52,880,488人 | 大唐人口終於超過隋朝極盛時嘅水平 |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 | 8,914,790戶 | 52,919,390人 | 大唐人口最高嘅一年,同年發生安史之亂 |
唐肅宗乾元三年(760年) | 2,933,134戶 | 16,990,386人 | 安史之亂後期 |
註:呢個表數據源自《通典 卷七‧食貨典》、《文獻通考 卷十•户口考一》同《舊唐書》。唐朝自武德初至天寶末,佢戶口同人口都比隋朝低,有可能因為法令唔通行,戶口時常有隱漏唔報,所以會比實際數據少。呢個表只係用嚟觀察人口變化嘅狀況。 |
政區
[編輯]唐嘅政區大致繼承隋朝後期嘅郡縣制,即係州-縣二級制,後期再劃分成節度使-州-縣三級制。唐嘅州繼承隋朝制度,但有時改郡做州,有時改州做郡,同埋對州縣進行整併。
唐喺貞觀年間分成十道:
唐喺開元年間分成十五道:
另外,唐設過6個都護府:
皇帝
[編輯]名 | 統治時間 | 年號 | 廟號 | 謚號 |
---|---|---|---|---|
唐(周之前)618年到685年 | ||||
李淵 | 618年-626年 | 武德 618年-626年 | 高祖 | 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 |
李世民 | 627年-649年 | 貞觀 627年-649年 | 太宗 | 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
李治 | 650年-683年 | 永徽 650年-655年 顯慶 656年-661年 |
高宗 | 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 |
李顯 | 684年 | 嗣聖 684年 | 中宗(廢) | 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 |
李旦 | 684年 | 文明 684年 光宅 684年 |
睿宗(廢) | 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 |
武曌 (臨朝稱制) |
685年-690年 | 垂拱 685年-688年 |
則天順聖皇后 (未正式稱帝) |
|
周(690年到705年) | ||||
武曌 | 690年-705年 | 天授 690年-692年 如意 692年 |
則天大聖皇帝 | |
唐(周之後)705年到907年 | ||||
李顯 | 705年-710年 | 神龍 705年-707年 景龍 707年-710年 |
中宗 (復辟) |
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 |
李重茂 | 710年 | 唐隆 710年 | —(廢) | 殤皇帝
↑韋后之亂↑ |
李旦 | 710年-712年 | 景雲 710年-711年 |
睿宗 (復辟) |
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 |
李隆基 | 712年-756年 | 先天 712年-713年 |
玄宗 | 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
↓安史之亂↓ |
李亨 | 756年-762年 | 至德 756年-758年 |
肅宗 | 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 |
李豫 | 762年-779年 | 寶應 762年-763年 |
代宗 | 睿文孝武皇帝 |
李适 | 780年-805年 | 建中 780年-783年 |
德宗 | 神武孝文皇帝 |
李誦 | 805年 | 永貞 805年 | 順宗 | 至德大聖大安孝皇帝 之後改咗謚號做至德弘道大聖大安孝皇帝 |
李純 | 806年-820年 | 元和 806年-820年 | 憲宗 | 聖神章武孝皇帝 之後改咗謚號做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 |
李恆 | 821年-824年 | 長慶 821年-824年 | 穆宗 | 睿聖文惠孝皇帝 |
李湛 | 824年-826年 | 寶曆 824年-826年 | 敬宗 | 睿武昭愍孝皇帝 |
李昂 | 826年-840年 | 寶曆 826年 |
文宗 | 元聖昭獻孝皇帝 |
李炎 (原名李瀍) |
840年-846年 | 會昌 841年-846年 | 武宗 | 至道昭肅孝皇帝 |
李忱 | 846年-859年 | 大中 847年-859年 | 宣宗 | 聖武獻文孝皇帝 之後改咗謚號做元聖至明成武獻文睿智章仁神聰懿道大孝皇帝 |
李漼 | 859年-873年 | 大中 859年 咸通 860年-873年 |
懿宗 | 昭聖恭惠孝皇帝 |
李儇 | 873年-888年 | 咸通 873年-874年 |
僖宗 | 惠聖恭定孝皇帝 |
李曄 | 888年-904年 | 龍紀 889年 大順 890年-891年 |
昭宗 | 聖穆景文孝皇帝 |
李柷 | 904年-907年 | 天祐 904年-907年 | —(廢) | 哀皇帝 後唐明宗李嗣源改謚號叫做昭宣光烈孝皇帝 |
相關
[編輯]攷
[編輯]- 傅樂成。《《中國通史 隋唐五代史》》。眾文圖書公司。ISBN 957-532-033-6。
- 地球出版社。《《中國文明史 第五卷 隋唐五代史 上冊、中冊與下冊》》。地球社編輯部。ISBN 957-9585-84-9。
- 趙劍敏 (2002)。《《細說隋唐》》。上海人民出版社。ISBN 7-208-04232-2。
- 任士英。《《正說唐朝二十一帝》》。ISBN 7-101-04773-4。
- 薛居正 等。《《[[舊唐書]]》》。中華書局。ISBN 7-101-00319-2。
- 歐陽修 等。《《[[新唐書]]》》。中華書局。ISBN 7-101-00320-6。
- 崔瑞德。《《劍橋中國隋唐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ISBN 7-500-40561-0。
{{cite book}}
: Check|isbn=
value: checksum (help) - 王仲犖。《《中國斷代史系列—隋唐五代史(上、下)》》。上海人民出版社。ISBN 7-208-04216-0。
- 張傳璽 主編。《《中國古代史綱》(下)》。北京大學出版社。ISBN 7-301-00087-1。/K•016
- 《《話說中國—大唐氣象》》。上海文藝出版社。ISBN 7-5321-2736-2。
- 《《話說中國—變幻中的乾坤》》。上海文藝出版社。2005。ISBN 7-5321-2752-4。
- 許倬雲。《《萬古江河》》。上海文藝出版社。ISBN 7-5321-3022-3。
- 張元、李孝悌 著。《《簡明中國歷史》》。龍騰文化。ISBN 957-458-522-0。
- 龔書鐸、劉德麟 主編 (2007年(民國96年))。《《圖説天下 05:圖説隋、唐、五代》》。臺北市:鳳凰出版社。
{{cite book}}
: Check date values in:|year=
(help) - 呂士朋 (1964年)。《《北屬時期的越南》》。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新亞研究所。
- 耿慧玲 (2010年)。《《越南青梅社鐘與貞元時期的安南研究》》。香港: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ISBN 978-988-19139-1-3。
- 堀敏一著,韓昇譯:《隋唐帝國與東亞》(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