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大學新生教學館
25°01′11″N 121°32′18″E / 25.019765°N 121.538341°E 國立臺灣大學新生教學館,舊稱新生大樓,為國立臺灣大學五棟教學館之一。其位於醉月湖、小椰林道、數學系館與電機一館之間,通常為通識課程、共同必修課程、選修課程等不需特殊器材課程的授業場所。[1]
簡史
[编辑]原址是電機系所在的日式校舍,1961年原址興建教學大樓。原先規劃為五層樓高的建築,但由於經費不足,僅先興建至三樓,數年後才又於其上增建兩層,成為當年校園最高的建築物。原先建築物旁有獨立的樓梯通道,長年因年久失修而封閉,2009年整修時拆除。原無電梯設備,多年後才增建獨立的升降電梯。
1968年3月18日,外文系設於新生大樓五樓第三教室的語言實驗室正式啓用。[2]在2009年暑假,新生大樓進行建築物結構性補強工程,因為之前顧問公司評估新生大樓耐震能力不足,此次的補強主要是提高建築物耐震能力。於2009年6月28日正式進行改造,於同年9月6日完工。修建重點包含:
- 結構補強與空間利用:補強建物結構及耐震能力,1到5樓走廊設置休憩座椅與討論空間。
- 廣場鋪面改造與利用:廣場舖築透水性鋪面,降低熱島溫差效應,並設置行人徒步區,讓身心障礙同學使用更方便。
- 舒適景觀與視覺享受:重新設計建築周邊景觀照明,並且使用節能燈光。另外也配合全校汙水管線地下化,同步完成大樓汙水排放管線的埋設與放流。[3]
2010年,隨著博雅教學館興建與命名,改稱為新生教學館。[4]
建築形式
[编辑]新生教學館是棟造型特殊、機能顯露的鋼筋水泥建築,由虞曰鎮設計。[5]現在的新生教學館,除了供一年級新生上共同必修科目之外,也會與共同教學館、普通教學館、綜合教學館一起開放,作為國家考試的場地。[1]
另外,小椰林道西側的建築配置較為特殊,長方形的建築物與椰林大道平行而建,因此建築物的立面不在小椰林道沿街面上,從小椰林道看到的只是建築物的側面。相較於普通教學館、綜合教學館、共同教學館都是正面迎人的配置,人們第一眼只能看見新生大樓的側邊。[6]
使用安排
[编辑]新生大樓全棟皆作教室,供學生上通識課、共同必修、選修課等不需特殊教室的科目。[1]現有20間教室,提供1932個座位,254人大教室1間,141人教室2間,110人教室6間,70人教室6間,64人教室5間。[7]
新生大樓是臺大校內第一棟完成e化教室的教學大樓,改善內容包括:建構e化教室(電腦、投影機、中央空調、節能風扇、麥克風系統、e化講桌、電動窗廉、攝影機、網路分享等),課桌椅全面更新。[8][3]
參考文獻
[编辑]- ^ 1.0 1.1 1.2 新生大樓. [2012-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8).
- ^ 國立臺灣大學校史紀事 (PDF). [2020-10-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9-03).
- ^ 3.0 3.1 E化教室與節能管理新生大樓展現新面貌. [2012-12-25].[永久失效連結]
- ^ 國立臺灣大學第2626次行政會議紀錄. [2012-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9).
- ^ 台灣建築師虞曰鎮之研究. [2013-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6).
- ^ 漫步校園時空舞台-小椰林道. 台大校友雙月刊72期. [2012-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5).
- ^ 2009年台灣大學校園規劃報告 (PDF): 83. [2012-11-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9-03).
- ^ 國立臺灣大學95學年度第1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紀錄. [2012-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