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User:三猎/沙盒5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三猎/沙盒5
其他名称汲冢周書
原名周書
编者注解者:孔晁
类型历史、政治、军事文献汇编
成书年代春秋战国
發行信息
保存状态今本篇數:71(正文70篇,序1篇)
其中11篇有目无文
今本卷數:10
《逸周书》书影,卢文弨校抱经堂本

逸周书》,本名《周书》,两宋至明多称《汲冢周书》,是一部中国先秦时期典籍,为周朝历史、政治、军事文献汇编。今本全书分10卷,共71篇,包括正文70篇和序1篇,其中11篇已经散佚,止存篇目。正文各篇篇名均加“解”字,多记录周文王武王周公成王康王穆王厉王景王时期的言与事,基本上按照时间顺序编排。序与《尚书》序类似,解释各篇的写作原由。今本中有42篇有五经博士孔晁的注释。

与《尚书》的关系

[编辑]

今天分属于《尚书》和《逸周书》中的篇目,在先秦时期被看作是同样性质的文献。《左传》在征引时都曾称“《书》曰”。《战国策》在征引时都曾称“《周书》曰”。清华简中也不加区分。[1]

有说法认为,《尚书》原有100篇,今文《尚书》保留了其中的29篇,《逸周书》则是被删去(或没有师承解说)的71篇。也有说法认为,今文《尚书》是儒家学者据其标准挑选的文献汇编,《逸周书》则是兵家学者拣选的结果。还有说法认为,《逸周书》是汉朝人在当时流传的古文材料中选择了71篇编辑而成,以与今文《尚书》凑成100篇。

[1]

周文王
周武王
周公
标题文本
卷次 篇次 篇名 文注 内容
卷一 1 度訓解 有注 围绕“度”(法度、等级),讲述为政治民的方法
2 命訓解 有注 围绕“命”(命令),讲述为政治民的方法
3 常訓解 有注 围绕“常”(恒常的行为),讲述为政治民的方法
4 文酌解 有注 人性和治理人民的方法
5 糴匡解 有注 国家救助灾荒的措施与制度
卷二 6 武稱解 有注 解释各种武事的名称,讲述用武的原则与方法
7 允文解 有注 安定并守住占领国的方法
8 大武解 有注 七种武事的原则与方法
9 大明武解 有注 带兵的方法;攻城的方法
10 小明武解 有注 攻敌的策略
11 大匡解 有注 文王救助灾荒的种种措施
12 程典解 有注 文王作《程典》,讲述为官的法则和治理百姓的方针
13 程寤解 阙文 太姒所做的有关姬发殷商的梦
14 秦陰解 阙文 不详
15 九政解 阙文 不详
16 九開解 阙文 不详
17 劉法解 阙文 文王作《刘法》,即关于虔刘(杀伐)的法典
18 文開解 阙文 文王开导卿士的言辞
19 保開解 阙文 姜尚开导文王修身观天以谋取殷商的言辞
20 八繁解 阙文 文王向姬发告诫八种繁重会带来的危害
卷三 21 酆保解 无注 周公答对武王,讲述保国守位的方法
22 大開解 无注 姜尚建议文王,用八儆、五戒来启发开导后人
23 小開解 无注 文王告诉群臣,要启发开导后人
24 文儆解 无注 文王告诫姬发,要保本行善
25 文傳解 有注 文王告诉姬发为君之道及治国理财的方法
26 柔武解 有注 武王告诉周公,五种不禁绝就会招致征伐的行为
27 大開武解 有注 周公担心殷商,为此召见周公,周公告之以一系列道德法则
28 小開武解 有注
29 寶典解 有注 武王与周公对话,谈论王者为人做事的信、义原则
30 酆謀解 有注 伐商前后事
31 寤儆解 有注
32 武順解 有注 类兵家言
33 武穆解 有注
卷四 34 和寤解 有注 伐商前后事
35 武寤解 有注
36 克殷解 有注
37 大匡解 有注
38 文政解 有注
39 大聚解 有注
40 世俘解 有注
41 箕子解 阙文 武王劝说箕子臣服
42 耆德解 阙文 武王考论道德
卷五 43 商誓解 无注 伐商前后事
44 度邑解 无注
45 武儆解 无注
46 五權解 无注
47 成開解 有注
48 作雒解 有注
49 皇門解 有注
50 大戒解 有注
卷六 51 周月解 无注 一年中的日月运转与四季,以及夏、商、周改正朔的情况
52 時訓解 无注 一年中二十四节气及七十二时的时令物候
53 月令解 阙文 天文历法;有目无文,今本用《礼记·月令》补
54 謚法解 有注 给予谥号的法则
55 明堂解 无注 周公平乱后朝会诸侯,明确诸侯在明堂中的位置
56 嘗麥解 无注 周公命令司寇修正法典
57 本典解 无注 成王向周公请教治国的方法
卷七 58 官人解 无注 成王向周公请教观察识人的方法
59 王會解 有注 成周之会的盛况及各方国贡献
卷八 60 祭公解 有注 祭公谋父临终前训诫穆王及三公
61 史記解 有注 历史上诸王国灭亡的原因与教训
62 職方解 有注 《周礼·夏官·职方氏》文
卷九 63 芮良夫解 有注 芮良夫训诫厉王的言辞
64 太子晉解 有注 周景王太子晋行事
65 王佩解 有注 示例
66 殷祝解 有注 示例
67 周祝解 有注 为韵语,纯系说教
卷十 68 武紀解 无注 类兵家言
69 銓法解 无注 与人相处的方法
70 器服解 无注 天子陪葬所用的明器、服饰的各种规定
71 周書序 各篇章的写作来由

书名

[编辑]

[编辑]

周书

[编辑]

艺文志

书之来历,汉刘向以及《隋书·经籍志》和刘知幾《史通》皆以为是孔子删削《尚书》之余篇。今人多不信从,而以为是战国人所编。各篇写成时代或可早至西周,或晚至战国,另有个别篇章,可能还经汉人改易或增附。此书在汉代已散佚不全。刘向校书,即谓存者45篇。今传60篇本,盖又经后人改编。有人认为今本盖后人合旧本与晋太康间汲冢所出之周书而成,故有“汲冢周书”之名。但多数人认为称今本《周书》为《汲冢周书》,是一种误解。

今存59篇中,属于或基本属于西周作品者大概有《世俘》、《商誓》、《皇门》、《祭公》、《芮良夫》等篇。这些篇记事当较可靠,此外,《度邑》所记之事在周初铜器何尊亦有反映,《克殷》所记,朱右曾以为“非亲见者不能”,也当有较可靠的根据,此二篇皆为《史记·周本纪》所采用。即使时代较晚各篇,也有研究价值,如《度训》等篇对于研究孟子、荀子等人的思想渊源,《程典》等篇对于研究古代伦理思想,类兵家言的几篇对研究先秦兵家,《王会》对于研究古代少数民族的分布及民族关系,均有特殊意义。

版本与校注

[编辑]

《逸周书》今传世版本有十余种。已知最早的刻本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年)丁黼刻本(序在书尾)和《直斋书录解题》中提及的京口刻本(序散在各篇),两本今均不存。现存最早的刻本为至正十四年(1356年)嘉兴路学宫刻本,以丁黼刻本为底本,也是现存所有刻本的祖本。

《逸周书》在汉朝地位重要,此后逐渐遭人忽视,缺乏精校,文字脱漏、讹误严重。直到清朝乾嘉学派兴起后,才有大批学者着手整理,以校勘为主,综合研讨较少。卢文弨以至正本为底本,参考其他七种版本和十一家之校进行校勘,是为抱经堂本,世推“最善”。知名注本有朱右曾《周书集训校释》等。白话文注译本当推黄怀信《逸周书校补注译》。

  1. ^ 1.0 1.1 李学勤. 清华简与《尚书》、《逸周书》的研究 (2): 104-109. 2011.  已忽略未知参数|jouranl=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