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骈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学
散文 - 韵文 - 骈文
- - - 歌词
小说短篇小说长篇小说) - 戏剧 - 传记
儿童文学 - 文学流派
西方文学理论 - 文学史
地域文学
古希腊文学古罗马文学古埃及文学
爱尔兰文学义大利文学西班牙文学
中国文学香港文学台湾文学
美国文学 - 英国文学
德国文学法国文学
朝鲜文学韩国文学
印度文学伊朗文学
日本文学越南文学
非洲文学俄国文学
作家
小说家随笔家
剧作家评论家
诗人词人
作曲家填词人
散文家 - 网路作家
分类
文学 - 各国文学
文学类型 - 文学体裁
作家 - 登场人物
文学流派

骈体文是古代中国一种特有的文言文文体,其句式多由四字或六字(四六句)及对仗构成,故又称四六文骈俪骈体。具骈文特点而押韵者称骈赋。骈文在文学界上长期为广泛研究,然其因为文章受限于追求艺术技巧之故,适于写景抒情作曲,而不适于正式叙事与纪录事件。也有后人评论说其为了数量对称,废话或是裁减太多,才会有后来的古文运动。

起源

[编辑]

源自东汉,盛行于南北朝, 骈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骈,驾二马也,从马并声。”四六文名称源于唐末李商隐的著作《樊南四六甲乙集》,之后始得名。

尚书》已有骈文的格式,《尚书·舜典》说:“流共工幽州,放驩兜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秦相李斯所做之《谏逐客书》已具骈文特色。于景祥认为:“辞赋早于诗文骈化,所以中国诗文的骈化皆源于辞赋,尤其文章之骈化更为直接地导源于辞赋。”

发展

[编辑]

骈文文体生于,兴盛于六朝与唐朝,“朝廷发号施令的典重文字,更无不用骈文。”[1],没落于[2],至清代,力追赶汉、魏、六朝,呈复兴气象。

兴盛原因

[编辑]

骈文兴盛于南北朝,因当时儒学衰微,盛行追求艺术之风气,文学作品倾向较重文辞修饰,然汉字本便有适合使用偶句的特点,在战国、汉代文人如李斯、贾谊,文章便已多用偶句,具后世骈文之雏形。

士族之提倡、文学观念之发展、纯文学观念与声律说,亦促使骈文之兴盛。

特点

[编辑]

骈文讲求对偶骈偶,文中间有散句,多用四字句或六字句(四六句法),讲求平仄相对声律协调,多用典故,雕琢辞藻,词色工丽。

  • 全篇文章均由对偶构成,除少数散句外,都可以分为上下联,字数、词性和结构几乎完全相同。行文流畅。
  • 对偶句由四字或六字组成。初期以四字、六字为主,偶尔掺杂有五字、七字,例如“或立谈以邀鼎食,或白首而甘布衣”,也有八字、九字、十字,如“奏之方泽而地袛登,升之圆丘而天神降”“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行苏张之辩于娲燧之年,用彭韩之术于尧舜之朝”。齐梁以后四六格式定型化,所以也称四六文。
  • 讲究声韵上的平仄。初期骈体文分韵骈文和无韵骈文,南北朝开始讲究韵律,唐后愈发严格。
  • 用词注重藻饰和用典,后期用字生僻,内容虚幻,被认为华而不实。

骆鸿凯《文选学》中说:“骈文之成,先之以调整句度,是曰裁对;继之以铺张典故,是曰隶事;进之以渲染色泽,是曰敷藻;终之以协谐音律,是曰调声。”

优劣

[编辑]

优点: 骈文具有整齐美,四六句式与[对偶],都能使文章产生整齐的美感,古代无标点的时代,比较好阅读。骈文妍丽含蓄,辞藻华美,多用[典故],使文章变得典雅精炼,委婉含蓄。骈文亦具声音美,协调[平仄],增强语言的声音美。

缺点: 骈文所用[典故],往往艰涩隐晦,若其事甚繁,剪裁容易,用上少见字,不免晦涩难明,有时为了迁就四六句式,不惜割裂词语,以致内容未能明确表达。不利叙事。

书法

[编辑]

王勃《滕王阁序》为骈文代表作之一。

文徵明书法《滕王阁序》……文徵明书法《滕王阁序》文徵明书法《滕王阁序》
王勃的《滕王阁序》是骈文的颠峰之作(文徵明书法

名句

[编辑]

南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
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

南北朝吴均与宋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卢,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南北朝庾信哀江南赋序》:

锺仪君子,入就南冠之囚;
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
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
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

唐初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

唐初王勃滕王阁序》: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
虹销雨霁,彩彻云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注释

[编辑]
  1. ^ 瞿兑之《骈文概论》
  2. ^ 蒋祖怡《骈文与散文》:“四六至南宋之末,菁华已竭。……元代骈文之作者,唯虞伯生一人,但其文往往落入俗调,既未能追迹六朝,又未能自成一家。”

参见

[编辑]

参考书目

[编辑]
  • 于景祥:《中国骈文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