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印度武裝部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印度武裝部隊
भारतीय सशस्त्र सेनाएं(印地語)
Indian Armed Forces(英語)
印度武裝部隊軍徽
印度武裝部隊軍旗
軍事部門Indian Army seal 印度陸軍
Indian Navy seal 印度海軍
Indian Air Force Seal 印度空軍
Indian Coast Guard 印度海岸警衛隊
總司令部 印度德里聯邦直轄區新德里
領導
總統印度德拉帕迪·慕爾穆
總理印度納倫德拉·莫迪
國防部長 拉傑納特·辛格[1]
國防參謀長阿尼爾·喬漢印地語अनिल चौहान上將
軍力
服役年齡18歲[2]
徵兵役期募兵制
每年可徵兵數23,116,044
現役人數1,455,550人 [3]第2位
備役人數1,155,000人 [3]
軍費
預算59.4兆印度盧比(約合740億美元,2023–2024財年)
佔GDP百分比2.9% (2023–2024財年)
工業
本國供應商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
塔塔汽車
馬璽達
科欽造船廠
馬魯蒂鈴木公司
巴拉特電子有限公司印地語भारत इलैक्ट्रॉनिक्स लिमिटेड
印度軍械廠印地語भारतीय आयुध निर्माणी
巴拉特機械工業印地語भारत अर्थ मूवर्स लिमिटेड
巴拉特動力工業印地語भारत डायनेमिक्स लिमिटेड
合金工業印地語मिश्र धातु निगम
外國供應商 俄羅斯[4]
 以色列[4]
 法國[4]
 美國[4]
 意大利[4]
 中華民國[4]
年進口412億美元(2010–2021年)
年出口4480萬美元(2010–2021年)
相關
歷史克什米爾戰爭
1961年果阿併入印度
中印邊境戰爭
第二次印巴戰爭
1971年印巴戰爭
孟加拉國解放戰爭
納薩爾毛派叛亂
印度東北部衝突
斯里蘭卡內戰
反恐戰爭
中印邊境衝突
軍銜印度陸軍軍銜印地語भारत की थलसेना के रैंक और प्रतीक चिह्न
印度海軍軍銜印地語भारत की नौसेना के रैंक और प्रतीक चिन्ह
印度空軍軍銜印地語भारत की वायु सेना के रैंक और प्रतीक चिन्ह

印度武裝部隊印地語:भारतीय सशस्‍त्र सेनाएं,英語:Indian Armed Forces)就印度共和國整體的軍事組織而言,其主要構成部分為印度陸軍印度海軍印度空軍印度海岸警衛隊,以及其他包括中央準軍事部隊核戰略司令部等戰略支援機構。印度總統為武裝部隊名義上的最高統帥

印度保持世界第3大武裝力量,估計常規部隊總兵力有1,455,550人[3] 。印度官方的國防預算達到669億美元,印度武裝部隊正在迅速擴大和現代化,在未來將有軍事航天計劃[5],目前則是正在積極開發導彈防禦系統[6]和強大的核武軍事能力[7]

歷史

[編輯]

印度擁有悠久的軍事歷史,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最早紀錄於史冊之軍隊是吠陀以及史詩羅摩衍那等。步兵一般是以射箭和武術為主。而與此同時印度也已有海軍記載──公元前1500年在梨俱吠陀有過海軍遠征之記載。17至18世紀,印度部分小國海軍船隊,已是印度大陸最強大的海軍,曾多次擊敗歐洲艦隊。

19世紀中期印度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其時有英屬印度海軍,直接控制著印度近一個世紀。

印度獨立後,1950年1月26日成為印度海軍。而陸軍則曾於1947年、1965年、1971年與巴基斯坦打過三次戰爭,也曾於1962年與中國打過仗。

2012年4月19日成功試射可攜載核彈頭的「烈火5型」(Agni V)長程導彈,射程逾5,000公里,聲稱可直擊中國全境。

理念

[編輯]

印度武裝力量有五項主要任務:

  • 保衛印度領土的完整。
  • 受到外國攻擊則要保衛國家。
  • 派遣我方兩棲戰裝備去敵岸作戰。
  • 民間遇災支援(如洪水)。
  • 國際維和行動。

結構

[編輯]

印度武裝力量總部位於首都新德里印度總統擔任武裝部隊的最高統帥;聯邦政府為首的印度總理為武裝部隊所服從,負責執行行政事務。國防部則是負責所有的軍事行動,以確保打擊叛亂和國家安全。

指揮機構

[編輯]

人事規模

[編輯]
錫克輕步兵部隊
印度武裝部隊
軍種 現役人數 後備役人數
印度陸軍 1,237,117 960,000
印度海軍 67,228 55,000
印度空軍 139,576 140,000
準軍事部隊
印度海岸警衛隊 11,000
阿薩姆步槍隊 66,000
特別邊防部隊 10,000
中央武裝警察部隊及其他部隊[8]
邊境安全部隊 257,363
中央工業安全部隊 144,418
中央後備警察部隊 313,678
印藏邊防警察 89,432
國家安全部隊 7,350
武裝邊防部隊 76,337
鐵路護衛部隊 70,000
國家災害應變部隊 13,000
國防安全部隊 31,000
特別保護組 3,000
州武裝警察 400,000
民防部隊 500,000
國土防衛軍 487,800

軍事院校

[編輯]

軍種

[編輯]

陸軍

[編輯]
奔馳於塔爾沙漠的印度T-90坦克部隊

印度陸軍是現役人數最多的陸軍,完全屬於志願役,印度從未使用徵兵制過。起初的目標是為了保護國家的邊界,然而近來也對內部提供安全保護,特別是對襲擊克什米爾東北部的武裝恐怖份子。

印度陸軍已參與過許多戰爭,第一次印巴戰爭波羅行動中印邊境戰爭第二次印巴戰爭第三次印巴戰爭斯里蘭卡內戰卡吉爾戰爭等。除此之外,印度也派遣軍隊作為聯合國的維和部隊,於塞浦路斯黎巴嫩剛果安哥拉柬埔寨越南納米比亞薩爾瓦多利比里亞莫桑比克索馬里等地行動。

海軍

[編輯]
印度航空母艦維克拉瑪蒂亞號

印度海軍擁有67,000人,其中有5,000名海軍航空兵和2,000名海軍陸戰隊(MARCOS),是世界第五大海軍。印度海軍目前擁有超過155艘船艦,包括維拉特號航空母艦。近年印度開始發展海上力量,除了積極向外國購買多艘船艦外,也開發國產潛艇及航空母艦,計劃打造一支藍水海軍

從2008至2013年,印度海軍預計花費約400億美元進行軍事現代化,包括:維克拉瑪蒂亞號維拉特號航空母艦P-8波塞頓反潛機、殲敵級潛艇什瓦力克級護衛艦加爾各答級驅逐艦鮋魚級潛艇及改良塔瓦爾級護衛艦

空軍

[編輯]
印度的蘇-30戰鬥機

正式成立於1932年10月8日作為輔助空軍的印度帝國和皇家前鋒 1945年在二戰期間印度空軍正式進入戰場作戰。印度於1947年獲得獨立後,印度空軍正式為印度聯邦服務,印度成為共和國於1950年前鋒正式離去。自獨立以來,印度空軍同周邊巴基斯坦,並與中國已經參與了四場戰爭。除了衝突,印度空軍一直是積極參與者聯合國 維持和平任務。印度總統擔任印度空軍司令。

海岸警衛隊

[編輯]

印度海岸警備隊 (ICG)印度四個武裝部隊的其中之一,其使命是守衛印度共和國的海上利益。印度海岸警衛隊的組織類似於其他的印度武裝部隊。它按海岸警衛隊法創建於1978年8月18日成為一個獨立的單位。它的工作由國防部指揮。

印度海岸警衛隊的任務是保護印度的海上利益,包括它的海岸線,專屬經濟區和航運。它還負責與印度的海上有關海洋的資源,航運,海關和稅務,海洋環境,保護物種以及毒品的執法。

海岸警衛隊與印度海軍 ,印度漁業部,稅務部(海關)和中央和國家警察部隊密切合作。印度海岸警衛隊通常是由一名海軍中將指揮。

核戰略司令部

[編輯]

導彈防禦計劃

[編輯]
印度烈火式彈道飛彈的射程範圍

海外基地

[編輯]
印度軍演

1958年,當時的印度總理尼赫魯訪問不丹,並重申印度支持不丹的獨立,隨後在印度議會宣佈任何國家侵略不丹都將被視為侵略印度。

印度也有在塔吉克斯坦設立空軍基地。

印度也開始將馬爾代夫納入印度的安全網。

印度可以在對巴基斯坦的戰爭時,使用伊朗的基地。

此外,印度也是三個與日本簽訂安全條約的國家(另外是澳大利亞美國)。印度和俄羅斯也有簽訂到到2010年的軍事合作協議。印度和緬甸簽署協議,包括經濟合作、安全與能源協定。印度和以色列也建立起軍事和情報交流的外交關係。雖然在冷戰時期印度和以色列呈對立狀態,但隨着蘇聯解體伊斯蘭恐怖主義的崛起,這兩個國家變成了一個穩固的戰略同盟。

軍費

[編輯]

2012年,軍費開支468億美元[9] (第8),佔GDP2.4% (2012 est.)

2016年,軍費開支559億美元[10](第5),佔GDP2.5% (2016 est.)

2020年,軍費開支711億美元 (第3),佔GDP2.4% (2020 est.)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cite web|url=https://m-economictimes-com.cdn.ampproject.org/v/s/m.economictimes.com/news/defence/rajnath-singh-to-be-the-new-defence-minister-of-india/amp_articleshow/69593474.cms?amp_js_v=a2&amp_gsa=1&usqp=mq331AQA#aoh=15593102270663&amp_ct=1559310270799&referrer=https%3A%2F%2Fwww.google.com&amp_tf=From%20%251%24s&ampshare=https%3A%2F%2Fm.economictimes.com%2Fnews%2Fdefence%2Frajnath-singh-to-be-the-new-defence-minister-of-india%2Farticleshow%2F69593474.cm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 ^ Categories of Entry. Indian Army. [23 August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23). 
  3. ^ 3.0 3.1 3.2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 The Military Balance 2019. London: Routledge. 15 February 2019: 266. ISBN 978-1-85743-988-5. 
  4. ^ 4.0 4.1 4.2 4.3 4.4 4.5 India / Aircraft / Jianjiji / Fighter. 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2012-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19). 
  5. ^ 存档副本. [2020-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21). 
  6. ^ India successfully tests missile interceptor. [2009-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3-10). 
  7. ^ 存档副本. [2009-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6). 
  8. ^ MHA Annual Report 2016–2017 (PDF). [2020-05-1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7-08-08). 
  9. ^ India’s Defence Budget 2012-13. SIPRI. [15 May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3-28). 
  10. ^ Trends in World Military Expenditure, 2016 (PDF). 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24 April 201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10-11). 

延伸閱讀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