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嘉慶重修一統志 (四部叢刊本)/卷四百五十六至四百五十九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四百五十三至四百五十五 嘉慶重修一統志 卷四百五十六至四百五十九
清嘉慶二五年 敕撰 闕名 撰索引 景清史館藏進呈鈔本
卷四百六十至四百六十一

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9-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71.djvu/2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9-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71.djvu/3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9-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71.djvu/4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9-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71.djvu/5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9-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71.djvu/6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9-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71.djvu/7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9-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71.djvu/8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9-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71.djvu/9

 大清一統志

  嘉應直隸州在廣東省治東七百里東西距四百一十五里南北距二百里東至潮州府大

   埔縣界一百四十五里西至惠州府龍川縣界二百七十里南至潮州府豐順縣界八十里北至福

   建汀州府武平縣界一百二十里東南至豐順縣界九十里西南至惠州府永安縣界二百四十里

   東北至福建汀州府上杭縣界一百二十五里西北至江西贛州府長寕縣界一百六十里本州境

   東西距一百九十五里南北距一百二十里東至潮州府大埔縣界一百四十五里西至興寕縣界

   五十里南至潮州府豐順縣界八十里北至鎮平縣界四十里東南至豐順縣界一百里西南至興

   寕縣界八十里東北至鎮平縣界五十五里西北至平遠縣界六十里自州治至 京師八千七百

   六十三里

 ︹分野︺天文牛女分野星紀之次

 ︹建置沿革︺禹貢揚州南境春秋戰國爲百越地秦爲

  南海郡地漢爲南海郡揭陽縣地東晉後爲義安

  郡海陽縣地齊分置程鄉縣屬義安郡至隋因之

  唐屬潮州五代南漢乾和三年於縣置敬州宋開

  寶四年改曰梅州屬廣南東路熙寕六年廢州元

  豐五年復置宣和二年改義安郡紹興六年廢州

  十四年復置元至元十六年升爲梅州路二十三

  年仍降爲散州屬廣東道明洪武二年廢州縣屬

  潮州府

 本朝初因之雍正十一年升爲直隸嘉應州領縣四

   嘉慶十一年升嘉應府復置程鄉縣十六年仍改

   為直隸州省程鄉縣領縣四

   興寕縣在州西七十里東西距一百二十里南北距二百里東至本州界七十里西至長樂

   縣並惠州府龍川縣夾界五十里南至長樂縣界九十里北至平遠縣並江西長寕縣夾界一百里

   東南至本州界七十里西南至長樂縣界二十里東北至平遠縣界一百八十里西北至江西長寕

   龍川兩縣夾界九十里漢南海郡龍川縣地東晉分置興寕縣屬東官郡宋齊以後因之隋改屬龍

   川郡唐屬循州南漢乾享初升為齊昌府徙縣治天禧二年復為縣仍屬循州元因之明屬惠州

   府 太朝初因之雍正十一年改屬嘉應州長樂縣在州西一百一十里東西距一百六

   十里南北距二百十五里東至興寕縣並潮州府揭陽縣夾界九十里西至惠州府龍川河源兩縣

   夾界七十里南至惠州府陸豐縣界一百七十五里北至興寕縣界四十里東南至潮州府揭陽縣

   界一百里西南至惠州府永安縣界一百里東北至興寕縣界十五里西北至惠州府龍川縣界六

   十里漢南海郡龍川縣地東晉以後為東官郡興寕縣地五代南漢時移興寕縣來治宋天禧二年

   興寕還故縣以其地為長樂鎮熙寕四年改置長樂縣屬循州元因之明屬惠州府 本朝初因之

   雍正十一年改屬嘉應州平遠縣在州西北七十里東西距一百里南北距一百二十里東

   至鎮平縣界五十里西至江西贛州府長寕縣界五十里南至本州界九十里北至長寕縣界三十

   里東南至本州界七十里西南至興寕縣界一百里東北至福建汀州府武平縣界四十里西北至

   長寕縣界三十里漢揭陽縣地東晉為海陽縣池齊以後為程鄉縣地明嘉靖四十二年分程鄉及

   惠州府興寕縣地置平遠縣屬潮州府本朝初因之雍正十一年改屬嘉應州 鎮 平縣

   在州西北六十里東西距一百十里南北距八十里東至本州界六十里西至平遠縣界五十里南

   至本州界四十五里北至福建汀州府武平縣界三十五里東南至本州界八十里西南至平遠縣

  界五十里東北至福建汀州府上杭縣界七十五里西北至武平縣界五十里漢揭陽縣地東晉為

  海陽縣地齊以後為程鄉縣地明嘉靖以後為平遠縣地崇禎六年分平遠及程鄉縣置鎮平縣屬

  潮州府 本朝初因之雍正十一年改屬嘉應州

 ︹形勢︺北連章貢東控閩汀萬山北拱四水東流天

  然勝麗舊程鄉縣志

 ︹風俗︺民性質實尚勤儉重本薄末舊程鄉縣志地狹民瘠

  尚氣輕生興寕縣志君子質木小人悍蔽長樂縣志俗稱謹

  愿婚姻以檳榔雞酒為禮病惟鍼灸平遠縣志其民敦

  樸力田終𡻕勞苦以食力酷信風水屢葬屢遷

  

 ︹城池︺嘉應州城周九百八十五丈門五南臨河東北轉西池長五百八十丈明洪武十八

  年因程鄉縣址建本朝康熙十二年興寕縣城周六百二十六丈門四池廣二丈明

  成化三年建 本朝順治三年修康熙二十五年六十年乾隆三年重修長樂縣城

  千五十九丈門四池周一千九十五丈明洪武二十年建嘉靖元年增建 本朝順治三年修十八

  年康熙二十五年重修平遠縣城周五百二十丈門四東西南三面臨溪北倚山無池

  明嘉靖中建 本朝順治二年修康熙二十五年重修鎮平縣城周八百丈門四西北

  倚山東南池長五百丈明崇禎六年建 本康熙十一年修二十九年乾隆八年重修

 ︹學校︺嘉應州學在州治南舊為程鄉縣學明洪武三年建 本朝雍正十一年改為州學

  乾隆十年嘉慶十二年復為程鄉縣學十六年仍為州學入學原額二十四名嘉慶十八年加八

  興寕縣學在縣城東南明成化十八年建 本康熙二十五年重建雍正十二年

   修人學額數十五名長樂縣學在縣城東紫金山明成化四年建 本朝順治十八年

   康熙二十五年雍正五年重修入學額數十五名平遠縣學在縣治東明嘉靖四十二

   年建 本朝順治十二年修康𤋮四十年雍正五年嘉慶六年重修入學額數十五名鎮平

   縣學在縣治西明崇禎六年建 本朝順治十三年修康熙二年雍正五年重修入學額數十

   培風書院在嘉應州城内東北隅康熙二十二年建雍正十一年更名程江書院乾

   隆十五年重建復故名先賢書院在嘉應州攀桂坊順治中建東山書院

   在嘉應州攀桂坊乾隆十一年立誠書院在嘉應州松口順治中建鳳山書

   院在平遠縣城内乾隆三年桂嶺書院在鎮平縣桂嶺乾隆四十五年建

   風義學在嘉應州城内東北康熙二十五年按舊志載錦江書院在嘉應州城東半里

   周溪書院在嘉應州城東四里今並廢謹附記

  ︹户口︺原額人丁五萬二千一百八十今滋生男婦大小共一百三十一萬四千五十名口又屯民男

   婦共一萬九千一百七十名口

  ︹田賦︺田地山塘共一萬一千八百一十一頃八十八畝七分有奇額徴地丁正雜銀三萬一千二百

   七十一兩二錢四分四釐遇閏加徴銀八百三十五兩六錢八分八釐米九千九百五石九斗一升

   八合八勺屯田共二百二十五頃三十四畝九分有竒額徴屯米四千四百八十石九斗七升八合

  ︹山川︺金山在州治後四十步百花山在州東十二里形勢起伏相連如城堞與百花

   洲相應故名明山在州東南輿地紀勝在程鄉縣東三十里山巔有古池池有五色荷花舊

   志在縣東南四十里高九百餘丈周三百里下有龍潭禱雨輒應西麓為仙花峯西洋之水出焉州

   志明山仙花嶂鄉人或見花開其巔計其數以占科名並視其色以卜𡻕潛確𩔖書仙花嶂花開如

   蓮大約丈餘其色白則人安紅則人災西陽山在州東南元和志在程鄉縣東南四十五

   里舊志名西洋山峯巒周匝一名九峯山陰那山在州東南八十里後有五指峯接大埔縣

   界其下有湖銅鼓山在州東南八十里高九百餘丈周一百餘里與海陽大埔二縣接界

   亦曰銅鼓嶂九狼山在州南四十里九峯錯出亦名九狼峯又南十里為城堞山形如雉

   堞故天馬山在州南六十里西山在州西十四里山址周囘分為八重峯巒尖聳

   其頂平衍居民甞築寨避冦於此 按州志李洋山鄉民呼迷娘寨又呼宜洋寨西山蓋統名也

   王夀山在州東北一百二十里接福建上杭界高八百九十丈周二百餘里形如殿閣上有

   仙牛嶺山水幽奇又有龍牙筆山在州東北一百四十里山勢峭拔其形如筆又平頂山在州東北

   接福建上杭縣界形如展葢而頂平産鐵礦跌馬砦山在興寕縣東三十里黄陂水出

   雞靈山在興寕縣東四十里有水流為添坑溪錦洞山在興寕縣東南二十

   里篤陂水出此神光山在興寕縣西南十里形如展旗輿地紀勝神光山在興寕縣嘗騰焰

   燭天舊志宋邑人羅孟郊讀書山下有洗硯池一名墨池又十里有貴人峯下有曾子湖孟郊於此

   取魚餉母因名蝴蝶山在興寕縣西南二十里形如蝶翅聳峙學前一名鼓角嶂又黄峒山

   在縣西南三十里皆有水出翔鳳山在興寕縣西十里有洋塘寨迤西為竹山一名天燭

   吉湖山在興寕縣西北二十里一名獅子巖有温泉迤西南為麻嶺為洛峒山又西為

   羊陂山去縣四十里烏池山在興寕縣西北二十里雙溪合流於此大坪山

   寕縣西北五十里又北為金坑山顔輋山又北即龍母嶂合水山在興寕縣北三十里羅崗

   龍歸之水合於山麓故名潭坑徑山在興寕縣北四十里有國泰巖大坪水自西北大塘

   來合於此又北二十里為黄渡山有金坑水合於此又十里有上下藍山一名甘村山下有石灰潭

   羅崗水至此畧通小舟吳田溪合於此羅岡山在興寕縣北八十里大望溪尾楊梅顔輋

   四水合流於此是為羅岡水又北十里為大信山大望之西支也迤西南為楊梅砦山牛池

   頭山在興寕縣北少東三十里崆溪水出此又北為岡背山有大坪湖蚌湖和山

   寕縣東北二十里狀若旋螺其陽有麻石巖深廣數丈山雲時封石乳日滴巖中清冷如浸

   山在興寕縣東北六十里雞靈之北勢若樹屏相傅元末陳友定採礦於此旁有黄牛嶺宋李綱

   徙萬安道嘗出此有詩云深入循梅瘴癘鄉是也寶龍山在興寕縣東北七十里近平遠

   縣界西北去龍絲障十里許大望山在興寕縣東北九十里東近本州北界長寕為惠潮

   二郡諸山之祖一名大帽山有水下瀦為蓮塘湖即羅崗水源也東山在長樂縣東一里環

   繞縣七都山在長樂縣東五十里又東十里有紫臯山臨河天堂山在長樂縣

   東一百里高數百丈牛巖山在長樂縣東南五十里有坪二級可容數百人又十里有鵞公

   嵩螺山在長樂縣南九十里高千餘丈峯巒連屬起歸善海豐迄於潮州為一方巨鎮

   其山出石煮鐵韌可為線冠於粤閩天柱山在長樂縣南九十里高數百丈其勢高聳險道

   傾仄絶頂可容千餘家有寨瀛山在長樂縣西南二里貴人山在長樂縣西南三十

   里上有井泉常溢一名蒲石髻山又十里有巫峰怪石嵯峨上凌霄漢錫坪山在長樂縣

   西南五十里南近琴口産錫玳瑁山在長樂縣西南五十里一名羅徑山又金魚山在縣

   西少南九十里一名丫髻山俱接龍川縣界大梧山在長樂縣西南一百里地接永安縣

   董源山在長樂縣西北十里董源水出此南入清溪迎龍山在長樂縣東北

   二里迤南為紫金山縣治扆之下有鹿坑水自紫金西出為五華山在城西北一里夀春山

   在長樂縣東北十餘里又中道山在縣東北十五里為往興寕適中之地新河源出此尖筆

   山在平遠縣東三里峙學宫之東南卓筆山在平遠縣東南三十里下有鐵礦又鐵礦

   山在縣東南四十里亦産鐵有爐石龍山在平遠縣東南七十五里麓阜巉削岡脊平衍

   可容萬人有萬斛泉石鎮山在平遠縣東南七十里四面壁立中通一徑躋巔平衍有泉及

   巖洞數處一名白雲山舊志謂之南臺石鳳山在平遠縣南三里舊名鵞山麟石山

   在平遠縣西一里又名硯石山又西二里曰寶珠山産土珠頂山在平遠縣北三十里地接

   江西長寕縣山多白雲天霧不散産葛土人採以為布五子石山在平遠縣東北三十

   里石峯壁立其最勝者為寶鼎寶葢諸峯合掌擊磬睡佛諸洞大峯山在鎮平縣東二十里

   尖峯卓絶四面懸崖壁立惟有羊腸小徑二道可造其巔上則四面寬平約二十餘里山峙水流恍

   同村落有洗馬潭飛泉瀑布及仙人橋龍鬬山在鎮平縣南十五里兩山對峙勢如龍鬬

   少南為天馬山形勢雄昂狀如天馬誥軸山在鎮平縣南二十里為縣學朝山其右為九子

   嶺踞縣水口鐵山在鎮平縣南二十五里形如寶葢色若皁染亦曰鐵山嶂南山

   平縣南四十里遥望如𩀱筆為縣外關水口亦名南山嶂翀天鳳山在鎮平縣西南十里

   三峯鼎立形如筆架又西山在縣西南二十五里水口一名西山嶂路俱通平遠縣楊子殿

   山在鎮平縣西北十里燕尾山在鎮平縣西北十五里接平遠縣界三台山

   平縣北半里三峯員秀環繞縣治文基山在鎮平縣北二十里舊名牛子嵊又名員子山

   中有徑道長四十餘里路通武平安遠明置石窟巡司於此章坑筆山在鎮平縣東北

   五里諸峯簇秀形如雙筆架天字嶺在州北三十里四山夾峙人有相公坪在州西北三

   十里形勢平坦相傳唐張九齡㣲時過憇於此因名黄土嶺在興寕縣西南十五里接長樂

   縣界東西通道昌坑水出此丞相嶺在興寕縣西四十里寰宇記循廣二州分水嶺也唐

   大厯中宰相常衮除潮州途經此嶺土人因以為名新志有岐嶺在長樂縣西五十里接龍川縣界

    按宋初興寕治長樂縣蓋丞相嶺即岐嶺也天雲嶺在長樂縣西南六十里枕江帶谷常

   有雲煙出沒其上排嶺在長樂縣西南六十里層巒曡嶂環列如堵其中沃野彌望

   雲嶺在平逺縣東南五里兩山夾峙中通徑路雲級峻峭若梯階然為縣東南要區三段

   嶺在平逺縣東南二十里崇岡巍嶂夾路崎嶇厯陟凡紆𮞉三折故名桂嶺在鎮平縣城内

   北隅舊名蕉嶺縣城高跨其上九曲嶺在鎮平縣東少南十里屈曲險峻迥異諸嶺

   鞍嶺在鎮平縣南五里石窟溪東岸又有神岡在溪西岸與嶺對峙為縣内水口雙筆

   峯在州東南三十里兩峯並立峭直如筆聳翠峯在州南輿地紀勝在梅州南五里舊

   志有聳秀峯在程鄉縣南二十里形如寶葢而秀麗梅峯在州西二里平地突起形如覆鐘其

   峯有五又名馬蹄峯今為民居九龍岡在長樂縣東少南五十里南宋時縣治在其下

   岡在長樂縣南二里西南臨清溪西北臨清河宋時建浮圖於其上故名東巖在州東輿

   地紀勝在梅州東五里亦名東安巖又西巖在州西七里中有蘭若曰靈境依山為宇景態萬狀

   白石巖在興寕縣東南十里夜常有光燭天游曦巖在鎮平縣東南三十里西南去

   本州七十里黄沙嶂在州東南十五里其北面曰清凉山又長樂縣東二十里亦有黄沙

   嶂有水南流入大溪黄茅嶂在興寕縣西北四十里山頂天然湖四時不涸俗名野猪胡

   龍母嶂在興寕縣西北八十里舊志龍母嶂北有楊楊磜有角山有高坑皆冶鐵螺坑

   嶂在興寕縣東北二十里山峯相連勢如飛動南十里為洋子嶺又南二里為走馬嶺西南去縣

   八里涼溪水出此鐵山嶂在興寕縣東北六十里西去寶龍山十里五峯奇峭舊有鐵冶

   有水南流經官田至香爐寨入石馬水嶂之東為藍坑凹接本州界龍絲嶂在興寕縣東北

   八十里大望山東南有水出漆木嶂在長樂縣西四十里高千丈重峯聳列上有漆樹

   石馬嶂在長樂縣西九十里接永安縣界峯巒高峻草木繁茂荷嶺嶂在平遠縣

   東南六十里挺峙天半肰𩔖芙蓉又東南有仙湖山蒼巒層出山半有湖角山嶂在平遠縣

   西南五十五里峻峙凌霄與鳳頭及長寕之雪山三峯並峙中有靈泉鳳頭嶂在平遠縣

   西北三十里接長寕縣界又名硿頭嶂嶂外即長寕丹竹樓羊稠嶂在鎮平縣東南十里

   山勢層曡狀如樓臺龍藏嶂在鎮平縣南二十里峯巒曡聳勢若騰龍香爐嶂

   平縣南三十里縣志香爐峯三峯分峙形如香爐常有煙雲覆其上南田石洞在州西北

   輿地紀勝在梅州西北六十里有奇葩異果人不知名採山者閒遇之其美可茹懷歸則迷路不得

   龍歸洞在興寕縣北六十里石馬洞在興寕縣東北六十里寶山西北有巨石

   𩔖馬因名外險而中衍明嘉靖中賊常據此迤西即螺坑嶂石窟洞在鎮平縣東北輿地

   紀勝距程鄉縣城八十里在摧鋒駐劄寨旁穴竇深二十丈許中有石鼓石柱石天窓之屬又有小

   溪潺潺新志在縣東北十五里印石山前今塞仙人石在長樂縣北十里高二百餘丈又馬

   牙石在縣北十五里高四百餘丈程江在州西寰宇記程鄉縣在程江之口輿地紀勝江在

   梅州西北七十里自義化滌源浮於石坑逹於程源厯安仁歸城南而會安昌長樂二溪以赴海江

   蓋因程珉而名邦人仰程之風故名其所生之里曰程源所憩之橋曰程橋於此江亦云程江通志

   程江東㑹梅溪旁為百花洲周𮞉數百步形勝甲於一方舊志程江源出長寕縣界興安江

   自惠州府龍川縣流入長樂縣南又東經興寕縣南又東經州南曰梅溪又東入潮州府大埔縣界

   元和志江去興寕縣南一百八十里即左别溪也寰宇記興寕縣有左别溪在縣西北從龍川縣界

   來又梅州有惡水即州前大江東流至潮州出海其水險惡多捐舟船江水泛漲時常有鰐魚隨水

   至州前輿地紀勝興安江在興寕縣東南三十七里白石馬村流下丹陽水口合安昌渡下流入梅

   州長樂縣志水自崎嶺來源出了髻東流為羅經水至清溪稍深廣又東至塔岡又東南為練溪又

   東㑹興安之水是為興安江程鄉縣舊志梅溪在縣南五十步有三源自子郊水口合流入縣界過

   百花洲經縣南又東合周溪又十里合西洋溪又東合松源溪又東奔赴於蓬辣灘入大埔縣界按

   州志梅溪自長樂兩支來一為﨑嶺河一為龍村河龍村水至琴口受華陽之水至七都河而﨑嶺

   水來㑹又與興安水㑹至老鴉嘴入州境受本境諸水上則有小密大密剪刀鉸三灘下則有萊子

   八字陂桑洲西洋晒禾銅盤鳥流七灘皆石激波生水勢迅急然無大險阻至蓬辣則怪石錯立洪

   波泙渹行者怵心自是逆折而西與大埔水㑹琴江在長樂縣南八十里有南北二派北琴江

   一名華陽水源出永安之上鎮東流達冰潭又東至琴口又東為簥溪折而東北為池溪又東北入

   清溪南琴江一名龍村水源出水安縣之龍窩東北流為小陽溪又東北至琴口合流杜田

   河在興寕縣北源出惠州府長寕縣尋鄔堡西南流入縣界經十三都司北又為西赤石渡又西

   南入龍川縣界北與江西定南廳水合即龍江之上源也潭坑水在興寕縣西北源出大坪

   山横岡口可通舟楫東流至潭坑山入西河李田水在興寕縣西北有二源一出黄茅嶂

   一出龍川縣界上黄坑至縣西北烏池山合流曰雙溪水又東至李田入西河少南有洋步溪源出

   縣西北四十里羊陂山東流入西河又麻嶺水源出苦竹徑竹山溪源出竹山曾坑水源出黄土嶺

   皆在縣西北俱東流入西河龍歸水在興寕縣北有二源一出寶龍山曰温公溪一出龍

   絲嶂曰白沙溪西南流至龍歸洞合流又西南至合水山與羅岡水合又有崆溪源出牛池頭山亦

   至合水山合羅岡水洋田水在長樂縣西北源出惠州府龍川縣霍山東南流入縣界至鐵

   場東合葛州之水又南至合水入清溪又新河水在縣東源出中道山南流入清溪又黄埔水在縣

   南三里源出永安縣界分水凹東北流入清溪壩頭水在平逺縣東南源出三段嶺東流入

   石窟溪又河頭溪源出縣西南九鄉堡入石窟溪大柘水在平遠縣東南源出陽峒東流

   徑關上合河頭溪又長田水源出大塘山東流入横梁溪下黄竹峯通本州大江蒿窟湖

   在州西南七里地名梅塘周二里深七尺中多蒿草故名舊名蛟湖水南注於梅溪州志蓮花湖原

   名蒿湖水利甚溥 本朝康熙中鄉人占墾經官勘復雍正九年定以湖下三十六圳溉下鄉田湖

   西三圳溉湖西上鄉田蚌湖輿地紀勝在興寕縣東北四十里中有老蚌大數尺嘗夜吐光

   亘數綠水湖在鎮平縣北三十五里淵深莫測與縣西北長潭潛通清濁相應

   溪在州東四里源出百花山形如𦝫帶旋繞周迴南流入梅溪舊志又有大乍溪在程鄉縣南十

   五里源出小乍村大密溪在縣南二十五里源出九狼峯鮶坑溪亦在縣南二十五里源出河田村

   羅衣溪在縣南三十里源出城堞山紫桑溪在縣南四十里源出蓮花山皆北流入梅溪松源

   溪在州東六十里源出福建武平縣象洞南流入梅溪舊志又有雁洋溪源出石察等山流三十

   里入梅溪黄沙溪源出陰那山流二十里入梅溪西陽溪在州東南四十里源出明山流

   繞仙花嶂之麓西北入梅溪洋湖溪在興寕縣東源出寶山西南流過窰前和山陂子角

   等處支流數派其經流南徑洋湖橋又南至長壩入西河縣東諸水惟此為大又黄陂水源出跌馬

   寨山篤陂水源出錦洞山蓮塘水源出蓮塘山添坑溪源出雞靈山諸水皆在縣東俱西南流入西

   遠安溪在興寕縣南源出縣西南十里梅子山東流入西河又横湖溪在縣南七里上

   承打石坑墨池等水鴨湖隴水在縣南二十里鼓角嶂湯湖水在縣南二十餘里湯湖山下又南有

   黄竹水源出縣南三十里黄洞山以上諸水皆在縣西南俱東入西河右别溪在興寕縣

   西寰宇記與左别溪合流至潮州入海輿地紀勝謂之安昌溪在縣西三十里上有三源一自本縣

   隆歸里蚌湖神潭一自漁産橋一自太平村雁池合流出梅潮二州縣志謂之西河又名通海河源

   出大望山蓮湖西南流至羅岡與楊梅官莊顔輋水合是謂羅岡水又南徑上下藍山潭坑山合水

   山又南環繞城下是為西河又東南至水口合長樂大河石馬溪在興寕縣東北出石馬洞

   有二源西南流至曲塘入西河曰石馬溪口又蓮陂水源出縣東北大龍田涼溪水源出縣東北麻

   竹頂金帶水係寶山水支流以其圍繞縣城如勞故名以上諸水皆在縣北俱西流入西河

   前溪在平遠縣南源出頂山南流徑鄒坊社縈繞城西南又東達鎮平縣界入石窟溪

   窟溪在鎮平縣西里許源出福建武平縣界南流徑縣西為縣巨浸又南經本州東三十里一

   名小溪又南入梅溪曰鎮平水口徐溪在鎮平縣西二十五里源出平逺縣壩頭流入縣界

   徑蓼陂至金沙入石窟溪又横梁溪在縣西南三十五里源出平遠縣大柘樹流入縣界至蓼陂合

   差干溪在鎮平縣西北上流即平遠縣之縣前溪東北流入石窟溪寶山靈

   潭在州東六里𡻕旱禱雨輒應米潭在長樂縣西南一百里華陽水北接永安縣界潭旁

   多石舊傳石中出米故名黄竹塘在州南十里源出黄河嶂諸水㑹流周十五里春冬不涸

   人稱小西湖雁池輿地紀勝興寕縣雁池一視彌望新志在縣西北三十里今湮温泉

   有九在長樂縣者六一在縣東南三十里鷂子嶂一在縣東南五十里横陂一在縣東南六十里丁

   埠一在縣東南七十里排嶺一在縣東南一百里大渡一在縣西二十里嵩口在興寕縣者二一在

   縣南湯湖山下泥沙中亦曰湯湖一在縣西吉湖山下亦曰吉湖在平遠縣者一在縣東南五十里

   熱水冷泉在長樂縣南四十里甘潔可灌田百畝曾井在州西一里輿地紀勝曾

   姓者所鑿泉甘而冷人苦瘴癘一飲輒愈明統志相傳南漢曾芳令是邑以藥置井中病者飲之即

  愈後人思之故名冷水井在興寕縣北十餘里其水極冽灌田百頃

 ︹古蹟︺程鄉故城在州西齊書地理志義安郡領程鄉縣元和志本漢揭陽縣地齊分海陽

  縣置隋開皇十年省十一年復置寰宇記縣在程鄉之口以江為名開寶四年以避國諱改梅州南

  至湖州三百里西至循州二百三十九里舊志縣故址在今西城外曾井之東興寕故城

  在今興寕縣東北宋書州郡志東官郡領興寕縣江左立陳永定元年封茍朗為興寕侯即此隋屬

  龍川郡唐屬循州元和志縣西南至循州七百里本漢龍川縣地晉於今縣西三里置縣寰宇記晉

  元興中置興寕縣治平原南漢劉龑移於舊縣西六十里地名長樂即今長樂縣也宋天禧二年

  還故縣九域志縣在循州東北一百三十五里即今治新志有大龍田盤石圍在縣東北二十里其

  地有九十九墩舊嘗議建縣於此今有墟市唐時故址蓋在側近長樂故城在今長樂

  縣東北本興寕縣地五代時為興寕縣治寰宇記興寕縣在循州東一百里南漢劉龑移於舊縣西

   六十里地名長樂即今理是也王存九域志熙寕四年析興寕縣地置長樂縣在循州東北一百里

   輿地紀勝長樂本興寕舊縣治五代為齊昌天禧中移還興寕置鎮後為縣紹興六年又廢為鎮十

   九年復為縣新志縣治有三一在今縣東北二里紫金山之北宋熙寕故縣也一在今縣東南五十

   里九龍岡下宋紹興中所改置也元至元二十九年復還故治元末毁明洪武初徙治紫金山之右

   麓即今治程鄉廢縣即今州治南齊置 本朝雍正十一年升嘉應州嘉慶十一年升州

   為府復置縣十六年省齊昌廢縣在興寕縣北齊志東官郡領齊昌縣梁陳時廢唐武

   德五年復置屬循州貞觀元年省入興寕輿地紀勝引舊經云齊昌在興寕縣東一百五十里縣志

   南漢置齊昌府在今縣東北五里洪塘坪土名楓林塘石窟司今鎮平縣治明初建巡司

   治蕉嶺屬程鄉縣南去縣一百里嘉靖中改屬平遠縣崇禎初劇賊蘇俊鍾凌秀等流刧工閩多發

   難於石窟居人因乞遷平遠縣治於此六年巡按錢守亷疏請以移縣不如増置乃割平遠之石窟

   二圖及程鄉之龜漿松源各二圖改巡司置縣曰鎮平即今治也武婆城輿地紀勝在興

   寕縣西二里可容千人當五代擾攘冦盜猖獗有武婆者糾合村落之衆屯堡自衞故基猶存

   子營今平遠縣治本舊程郷縣之豪居都地界接江閩羣盜出沒明初置豐順巡司嘉靖三十

   八年築土城於林子營設通判府館鎮守四十一年割江西之安遠福建之武平上杭及惠州府興

   寕縣地置縣以壤接武平安逺因名曰平逺屬江西贛州府四十三年從里人議還江閩三縣地惟

   分程鄉之義化長田石鎮石窟四都及興寕之大信一里附義田都合為縣改屬潮州府愁亭

   在州城東輿地紀勝在東城之上銜遠山吞長江為一城登覽之勝一名東亭錦江亭

   東元至正中建舊名濟川亭長樂臺在長樂縣西北五華山下一名尉陀臺程珉

   故宅在平遠縣東義化都輿地紀勝邦仰程珉之名名其所居之鄉曰義化

  ︹關隘︺上井隘在州東北一百五十里循界溪而入路通福建上杭縣岡嶺峻絶又松源隘在

   州東北二百里松源水所經山徑崎嶇亦通上杭羅岡隘在興寕縣北九十里接江西長

   寕縣界明萬厯中設營於此今有墟榕樹隘在長樂縣東七都上通梅林赤竹諸徑東通本

   石鎮隘在平遠縣西南一百里有石鎮營與興寕大帽山相接其路險𡾟可以固守其

   上平坦可以屯兵其原野寛衍可以耕種腰古隘在平逺縣北四十餘里丹崖若壁長三十

   餘里路通江西長寕縣豐順鄉巡司在州東南六十里明初置在州西北一百二十

   里嘉靖中分置平遠縣因移於松口兼管松口驛事太平鄉巡司在州西北一百里石

   鎮村傍明洪武三年置在州西十餘里二十三年以地非衝要移於此水口巡司

   寕縣東四十里長樂興寕二縣水合流於此亦曰水口隘明洪武八年置後廢成化十二年更置於

   下岸正德中遷於上岸水東十三都巡司在興寕縣北一百二十里與江西長寕縣

   丹竹樓接界明洪武四年正德六年移於白水嘉靖六年還駐故地築城周三百七十八丈有

   奇門十二都巡司在長樂縣南八十里横流渡明洪武五年置在今永安縣界嘉

   靖中移治於此壩頭巡司在平遠縣南六十里本朝雍正十一年 羅 岡巡

   司在鎮平縣北三十里明崇禎中置縣移石窟巡檢司於此名石藍坊司 本朝順治中廢乾隆

   元年復置改今名梅口鎮在州東北接福建汀州府界南漢劉巖乾亨中用術者言幸梅

   口鎮以避災閩將王延美遣兵襲之巖僅以身免九域志程鄉縣有李坑梅口雙派樂口四鎮

   溪鎮在長樂縣西三十里明洪武五年置巡司萬厯六年廢程鄉所在州西北隅明

   洪武十五年自潮州衞分守長樂所在長樂縣治東明洪武二十四年置隸惠州衞

   山寨在興寕縣東北二十里又劉塘寨在縣西十五里有水周環之高明寨在長樂縣

   南五十里又天柱寨在縣南九十里松口堡在州東南六十里乾隆四年設州同駐此後遷

   長岡大密徑在鎮平縣北三十里上下皆崇岡峻嶺中有一徑長十五里有兵駐防

  銀場在州境九域志程鄉縣有一銀場石坑一鉛場龍坑一鐵場舊志故銀場在縣東北石坑

  都在縣西北六十里又興寕縣有夜明銀場錫場在長樂縣境九域志長樂縣有羅翊洋頭

  大佐瀨湖四錫場舊志錫平山産錫又有錫坑鋪在縣南六十里明天啟末縣境隅谷石㵎多出礦

  沙煮之成錫堅白甲於他處而錫坪龍窩中湖柏洋爲最貧民採取賴以資生者甚衆程江

  驛在州城外東隅又松口驛在州東南松口市攬潭驛在州西南五十里萬安都皆明洪武三年

  武安驛在州南萬安二都徑明初置在惠來縣崇禎初移置於此周塘驛

  寕縣東南六十里爲惠潮二府往來之道七都驛在長樂縣東五十里又興安驛在縣西南

  一里濱河

 ︹橋梁︺嘉應橋在州東一里北門濠水經此宋淳熙時建元明屢修 木朝雍正十一年升程

  鄉爲直隸州欽定州名橋若先兆登瀛橋在州東一里元建梯雲橋

   南宋濟川橋在州南門外梅溪元泰定中造舟四十二以為浮梁長六十丈廣三大又

   百花橋在州西南百花洲宋慶元中造輿梁十二閒今皆廢西河橋在興寕縣西二里明

   嘉靖二年置浮橋名曰利涉十八年剏為石梁改曰興濟 本朝康熙九年復造浮橋名曰西河舟

   二十五貫以鐵索兩岸皆砌以石金帶橋在興寕縣城西初寶山溪水繞城東南明萬厯

   十八年知縣傅道唯築隄自城東北引其流繞城西北自西濠合於大河若𦝫帶囘繞故名

   雲橋在平遠縣東門外跨江長二十丈

  ︹隄堰︺馬路隄在興寕縣明崇禎八年築 本朝順治三年康熙二十五年乾隆三年

   菴塘在州莆心鄉築隄作圳分溉莆心楊古狀白土三鄉田其塘周一千一百五十丈又五官

   塘在州之畬坑堡明正德中鄉人共築溉東南沿山田三千餘畝 本朝康熙三十三年

   瑄圳在長樂縣南五十里縣人周瑄所鑿泉流三十里灌田萬餘畝其利最溥安流閘

  在鎮平縣西自縣東入城出城西灌陂角田九百餘畝又泉源閘在縣東三里藍坊河口

 ︹陵墓︺︹南北朝︺︹齊︺程珉墓在州西北八十里︹宋︺羅孟郊墓在興寕縣

  東南六里長陂羅塘尾︹明︺王天與墓在興寕縣東北半里湖背佛于嶺有顯忠亭

  顏容端墓在長樂縣東五里九烈墓在長樂縣北北山寺旁明末貴州石阡衞

  舉人陳良言寓居長樂丁亥賊至良言妻羅氏妾徐氏俞氏及三女良言弟將仕郎皆縊死僕永祿

  婢福妺隨之邑人哀而葬之於此

 ︹祠廟︹昭忠祠在州城南關外本朝嘉慶八年王公祠在平遠縣北門内祀明知

  縣王化又貞烈祠在城隍廟後祀化妻計氏俞公祠在平遠縣烏石岡祀明都督俞大猷

 ︹寺觀︺靈光寺在州東南陰那山唐釋了拳道場有手植柏尚存

 ︹名宦︺︹五代︺︹南漢︺曾芳籍未詳為程鄉令囊藥置井中令民汲飲以祛瘴人因名為曾

   井宋仁宗時詔封芳忘孝公井為忠孝泉川飛白御書︹宋︺柯宋英泉州人紹興中令程

   鄉慕程珉因闢齋曰景珉民從其化任滿無一死囚劉安雅籍未詳紹興閒知梅州䖍賊圍

   城命取鉤吻草研汁投酒中散於民居賊遣人索金磔之其黨入民居縱飲死者百數賊疑懼遁去

   圍遂顏公衮龍溪人紹定閒知興寕縣寇至出諭之被執罵賊死詔贈朝奉郎官其一

   徐千能莆田人興寕主簿任未一月與顔公衮同死於寇︹元︺程願學

   人至順中知長樂縣民有死非命者其妻訴不願理叱曰此即殺人賊也一訊而服︹明︺鄭懋

   中晉江人洪武中知程鄉縣首除大猾訟者委曲開諭不施鞭扑民為謡曰安所得公長者禁令

   不煩徭役寡昔無羊今有馬後卒民與曾芳合祀之夏則中武昌人洪武二十二年知興寕

   縣時官田賦重無肯承籍者因奏請減之與民産同賦公私便焉陳堅臨湘人洪武二十年

   知長樂縣以縣去郡五百里卒有變不及應乃築城鑿池請置千户所守禦民慶有衞祠祀之

   瑜香山人成化五年知長樂縣瑜曰我鄉人治鄉人當以敎先政改建儒學日與諸生講於其中

   召劇盗盧公林諭以改行去之日公林父子肩其輿過黄土嶺張澄安福人宏治初以歸善主

   簿攝長樂縣事不俟報發粟賑饑期月而卒邑人奠以牲醴其女年甫及笄卻之曰父在未曾受餽

   今必不享自取所藝蔬𤓰朝夕𡘜奠馬張欽南昌人正德七年程鄉盜李四仔起欽自清遠

   知縣奉調至悉罷兵衞從吏卒數人抵賊壘諭以禍福衆心動有泣者賊首盛陳珍玩值千金為夀

   欽悉取碎之而還其金曰此可以買牛貲田器為衣食資賊相顧驚喜棄刃於地讙動山谷欽為留

   一月夷其保障籍其丁力散遣老㓜婦女四千人皆耕田築室號曰新民祝允明長洲人正

   德十年知興寕縣性亷潔所得俸錢輒召所善客分與持去不留一錢徐甫宰山陰人嘉

   靖中由武平調知程鄉山峒賊起甫宰嚴設守備遣主簿梁維棟解散賊黨追賊首林朝曦𫉬之於

   陰那山超擢添注僉事復擒大盜温鑑梁道暉餘黨悉平程鄉人立祠祀之陳交常熟人嘉

   靖中知興寕縣猺獞為患單騎撫之渠魁十餘人率其黨歸命𡻕早步禱雨隨降他邑皆無時呼為

   陳侯王化馬平人嘉靖中知平遠縣時縣因新平賊巢開置吏氏多狃故習化開誠撫諭

   讋以威信遂皆馴服遮擊程鄉賊於擅嶺走之賊梁國相已降復叛追擒於石子嶺已復搗仙花洞

   擒賊首遷潮州同知仍署縣事以功超擢廣東副使妻計氏隨化之任初擊賊時訛傳化死磨笄自

   殺事聞詔所在春秋奉祀金一鰲睢寕人崇禎初知平遠縣時流冦肆虐與典史莆田人陳

   應秋設訃解散之上道府未決賊已薄城日夕禦之斬姦胥之内應者賊挫去㑹招撫議下乃遣人

   抵巢諭下蘇峻等率之以討他叛後峻復叛一鰲以計授應秋以次擒戮之一時帖息胡㑹

   賓昆明人崇禎中知鎮平縣縣始開置百務未舉會賓増置學田義倉社學几所經理纖悉無遺

   卒祀名宦

  ︹本朝︺王時熙閩縣人順治四年知長樂縣未蒞任流寇陷城邑多流亡熙至招集難民修城

   浚隍人恃為固薛世望江陵人順治八年知鎮平縣時隣寇恣擾多方防備民賴安堵卒祀

   劉駿名漢軍鑲黄旗人康熙二年知平遠縣清夙𡚁多惠政十一年升汝州平遠民立

   生祠祀之李鄴榆次人乾隆進士二十七年知平遠縣設義學勤考課聽訟明察民無冤抑尋

   升曹州府同知平遠人為建生祠

  ︹人物︺︹南北朝︺︹齊︺程珉程鄉人性嗜書不慕榮達里人服其行𧨏有不平不之官府而

   之珉或望其廬即悔過珉生於南齊至隋義寕初始卒子二長松以孝聞不受薦辟次杉仁夀中以

   學術徴厯宏農郡守夀百餘𡻕︹宋︺羅孟郊興寕人少孤及長讀書羅浮從游者甚衆天聖

   八年舉進士第三累官諌議大夫翰林院學士掌制誥乞歸養母冬月母思鱠乃解衣入池取魚以

   供人目其池為曾子湖卒立祠祀之藍奎字東文程鄉人家貧借書而讀過目成誦越𪧐即歸

   之第進士官博士受詔校文於福州古革字逢時程鄉人紹定元年進士敎授瓊州峒蠻多遣

   子弟受學黎人叛郡檄往諭遂率服狀聞擢守潮州蔡蒙古程鄉人十二𡻕應童子科授韶

   州司户兼司法未赴元兵至湯執中檄權梅州總德祐二年元招討使易正陷梅州被執使麾下

   陳一元守之罵曰吾死國耳安肯從人奴乞活耶遂被害暴尸三日不變一元瘞之明年文天祥復

   梅州祭以文具棺殮還葬於鄉︹明︺葉文保程鄉人痛父死於賊殲之殆盡洪武十四年

   三饒賊饒龍海二十年勦安遠賊周三民被掠者力辯釋之魏鈺長樂人凡理誤殺人官捕

   之急鈺以理無子匿之自陳曰殺人者鈺也鞫之不易款斃於獄張微興寕諸生天順五年

   邑中賊起從指揮張通禦之至程鄉與寇戰殱其渠魁日暮擣其巢被執不屈而死又同邑羅澄里

   長也從知縣舒韶出禦賊韶敗墜馬賊逐之衆散盡澄獨飛馳至韶所翼韶上馬去自徒步被執極

   口罵賊賊解其體而焚之巫子秀興寕人家居羅岡近賊巢宏治十六年賊起獨能保其鄉

   又設奇致賊百五十人斬之獻馘於官且請官兵勦之幾盡賊憾甚一夕圍其家夫媂被執先殺其

   婦以示之逼令跪厲聲曰死即死耳安能為賊屈膝遂被害王天與字性之興寕人正徳

   進士知江西寕都縣為政亷明從都御史王守仁討三浰賊有功宸濠之變冒暑卒於軍詔卹其家

   王元賓興寕諸生嘉靖四十四年流賊攻安明砦急元賓父以弟在砦命往援其叔因與賊

   戰自辰至未力竭遇害子名世痛父死非命終身不飲酒茹葷事母以孝聞鍾道長樂人嘉

   靖舉人厯官户部員外郎監北津關税有黄門以數十艘自隨匿不估算道曰黄門貴人乃與商賈

   爭什一之利又不算賈其謂我何悉算如法受代贏二千餘金盡輸大農進戸部郎中竟為黄門所

   傾免官歸黄讓長樂人賊縛其兄讓罄已囊贖之歸後賊盂發其父母塚取骨責贖千金讓無

   所得乃自步賊壘為質以骨授從人急歸二子啟愚啟魯百計不能營貲啟魯遂詣賊曰吾家僅田

   宅必家長書劵乃售願以身易父賊從之讓行又為他賊所𫉬啟愚晝夜𡘜不絶諸壘賊哀之釋其

   父與弟隆慶中官兵討賊讓與二子從之累著奇績二子前後戰死旌讓冠帶不受老於家

  槐長樂人隆慶中賊起槐聚衆衞其所居之玉茶鄉賊屠長樂居鄉凡七十九不敢入玉茶後從

  副使王化擊蘇繼春於泉砂埔後繼不至賊圍之數重力殺數賊創重死朱鳳興寕人充十三

  都巡司弓兵崇禎三年流賊攻破司城𬒳執巡檢匐伏求免鳯罵之縛一晝夜復問從否曰從官不

  從賊賊遂磔之曾紹宗平遠人為縣吏崇禎中賊起戰禦有功授石鎮把總勦壩頭鐵山嶂

  賊生擒全汝器等又斬九蓮山賊謝九功生擒謝一善等升守備後與流賊戰馬蹶徒步力戰死

 ︹本朝︺李恒炱程鄉監生内行醇謹好善樂施順治七八年間勦逆兵興恒炱傾囊以助軍需

  卒𣏌鄉賢謝天慶程郷人質性醇厚常集古人善惡行事規戒里黨𡻕饑力為勸賑鄉人徳

  之康熙五年祀鄉賢李其昌字遜伯程鄉人順治中積軍功至隰州都司康熙十二年告病

  囘次年劉進忠叛賊黨聞風嚮應脅之從逆其昌奮罵之賊遂焚其室殺一家十人縛其昌掘坑生

  埋之子以猷後𫉬賊剖以祭父李焜程鄉人順治間以功授都司性孝友樂施與康熙十三年

   劉進忠叛焜築碁枰寨固守亂平請於當事免其鄉徭役之半卒祀忠孝祠何亮程鄉人官

   千總劉進忠叛檄將士赴郡亮隨都司白虎至郡始覺遂與虎計密請援師恢復事洩進忠縛亮叱

   之亮曰爾背義賊臣我當上訴天帝待爾對質遂遇害一家死者九人同邑千總鄧材亦以不附賊

   被害事   聞均廕其子千總陳瀾程鄉廪生善事繼母康熙十三年閩寇之變傾貲捍

   禦四十八年祀鄉賢周南長樂人㓜孤事母孝母歿廬墓終身卒祀孝子祠姚建安

   平遠人事母孝敦行樂施二子俱知名卒祀鄉賢李坤鎮平人以守備斬賊林青袍於石正

   續征河婆五指石瓦子寨俱有功調赴廣西署總兵禦吳逆兵於籐縣賊潰復合馬陷失足其子容

   縣都司國柱追援不及井亡於陣事   聞   賜坤諡忠烈陳公泓興寕貢生性至

   孝侍母病衣不解帶及殁廬墓三年雍正十一年祀孝弟祠李喬基嘉應人隨父客臺灣

   乾隆五十一年林逆反喬基倡粤民從官軍禦賊斬馘無算明年偕子舉柏率健士數十人詣鹿仔

   港請火藥為賊所偵皆戰死青埔三子端柏亦於是年十月陣亡事   聞贈知縣銜梁槐

   程鄉諸生父卒哀毁盡禮㓜弟為土寇所掠槐詣冦願以身代弟賊感而釋之同邑諸生梁汝楫敦

   孝友崇實學俱乾隆九年祀孝義祠蕭東日興寕人事親孝母死哀毁骨立既葬廬墓三年

   乾隆十年祀孝弟祠劉希燾長樂監生任陽榖縣丞乾隆三十九年王倫之亂力戰被害贈

   鑾儀衞經厯祀昭忠祠温模長樂人任通渭縣典史乾隆四十九年敎匪犯城自經死祀昭

   忠祠嘉慶七年   㫖廕子鍾燕超長樂人任諸羅縣典史乾隆五十一年林逆破

   城死之祀昭忠祠余建勲平遠人乾隆六十年隨征湖北陣亡嘉慶七年祀昭忠祠

   堂嘉應人蒼溪縣典史嘉慶三年川匪擾亂被害於永興場糧臺祀昭忠祠梁崇嘉應人咸

   寕縣典史嘉慶四年征敎匪陣亡祀昭忠祠李培秀嘉應人四川試用典史敎匪之亂䕶

   糧被害祀昭忠祠李象斌嘉應武舉官千總嘉慶七年海遇賊戰死祀昭忠祠同邑陳

  得貴嘉慶二年隨征銅楚陣亡黎英嘉慶六年出師湖北陣亡俱祀昭忠祠李淳長樂人貴

  陽府經厯嘉慶二年匪滋事陣亡祀昭忠祠李正勇長樂人由侍衞升授臨武營叅將嘉

  慶四年征楚陜敎匪陣亡   賜祭葬廕子劉誠纘長樂監生性至孝母病目患瘵誠纘

  䑛母目經二十年而瘵病俞䘮母廬墓三年父殁哀毁盡禮嘉慶四年 旌蕭水清

  人任湖北保康縣尉嘉慶元年楚匪倡亂攻保康城水清率衆固守城陷死之合家皆自刎贈縣丞

  祀昭忠祠妻林氏媳韓氏孫女瀛仙並入節烈祠子其馨其芳姪祚超妻弟林良鳳並入昭忠祠

  利振紀鎮平人由侍衞官守備嘉慶二年隨征陜西敎匪陣亡四年奉   旨廕子

  衮鎮平人署白河縣知縣嘉慶七年勦賊陣亡   賜卹廕子

 ︹流寓︺︹宋︺劉安世魏人以元祐黨謫居英州同文館獄起蔡京乞誅滅安世等家讒雖不行

  猶徙梅州京因使者入海島諷令過安世脅使自裁又擢一土豪為轉運判官使殺之梅守勸安世

   自為計安世色不動對客飲酒談笑徐書數紙付其僕皆經紀同貶當死者之家判官疾馳未至二

   十里嘔血死乃免

  ︹列女︺︹明︺張經妻詹氏興寕人天順五年山賊攻陷興寕詹氏被擄大罵延頸待刃賊

   殺之年二十三𡻕黄萬全妻賴氏興寕人年二十五夫死守節宏治末流賊刧其

   鄉被執紿曰汝解刀即從汝遂奪刀斫賊賊怒支解之古玉安妻黄氏程鄉人年

   二十而寡孝事舅姑克守節操正德閒為賊首李四仔所掠罵曰我守節多年肯為賊汚耶遂遇害

   李尚猷妻葉氏程鄉人年十八而寡為木窖賊所掠欲犯之瞋目大罵遂遇害

   氏女程鄉人許字葉鳳起未婚葉遘危疾往奉湯藥月餘葉死即入室自縊家人破門救之後

   葉既葬往省其墓因覓毒藥服之遽歸而死家人更營大壙而合葬焉林日照妻李

   氏平遠人夫病革囑以撫孤及卒李欲殉家人以遺言慰之乃强進飲食及孤宸補邑弟子員李

   歎曰林氏有託吾事畢矣遂不食而死

  ︹本朝︺張氏女名招叔程鄉人張斗衡孫女父母早逝祖母徐撫之年十四未字順治三年

   月隨祖母避寇於馬頭寨被賊執不從乞死賊彊之招叔大罵賊怒加數刃猶縛之去將近南蛇岡

   見傷重始棄之祖母追視猶開目泣曰無復報恩也乞水一咽而絶其地不生青草者約二丈餘同

   邑蔡聲逺妻高氏城陷謂夫曰急營自脱妾死不受辱遂扃户自刎其姒伍氏亦投水死陳某

   妻黄氏興寕人嫁両月而寡遺腹生一女守節十餘年順治十八年寇掠其鄉牽之使行罵

   曰吾守節半生不料為賊汚手願速死賊怒戳其指割其耳罵愈厲遂殺之越三日顔色如生

   王惠妻張氏長樂人順治三年為賊帥鄒羊牯所執捽之跪不屈將殺之張紿賊同發

   所窖銀賊信之行至河邊躍入水死同邑馬最良妻某氏亦被掠自刎死潘氏女長樂人年

   十六為賊所執欲犯之不從脅以刃女益奮罵奪刀自刎同邑黄鼎甲妻某氏恐被賊辱負㓜子㓜

   女赴池死黄應運妻顔氏賊將殺其姑泣訴願以身代臨受刃妾曾氏奔號曰我其妾也當代死顔

   尚無出乞釋之賊為感動得并全焉藍可望妻陳氏平遠人被賊掠遇道傍樹堅抱

   不行且詈且泣賊怒斫其頸未殞猶罵賊逾時乃死同邑張士統妻某氏順治十七年避亂懼辱投

   水死馬駱妻張氏避亂山寨寨將破以子授夫自縊死陳應詔妻李氏程鄉人夫

   亡守節康熙三十八年 旌子文典妻鍾氏貞女王嵻聘妻徐氏均康熙年閒 旌鄒永福

   妻鍾氏程鄉人貧甚紡績為事有屠者窺其姿伺其夫出詐為買猪挑之氏厲言閉戸以拒

   次日復至曰不從則殺汝猶一猪耳氏罵且拒遂死報縣官詣尸所驗之則猶坐床不仆肰儼若生

   彭仲壘妻温氏興寕人康熙十六年寇掠黄峒仲壘被殺輿尸歸氏為洗血更木殮

   畢自縊死其家人合葬之同邑曾仕朝妻凌氏夫死為治殮畢自縊死又呉鳳生妻周氏鳳生貿易

   廣州聞父病倍道趨歸父已先殁遂日夜嘔血至死氏仰藥殉之邱毓傑妻鍾氏

   鎮平人夫亡守節康熙三十八年 旌同邑邱贊康妻張氏徐匪懈妻林氏均康熙年間 旌

   意浩妻謝氏鎮平人夫死富室以多金謀娶夫弟利之氏聞自囘母家涉河水幾沒頂

   比至而父母兄弟皆勸其嫁氏失據潛採毒藥帰娶者已在門矣母亦隨至乃殺一雞奉姑曰本欲

   奉以終身今夜為此一别姑亦不覺有異食未畢氏己服毒死温文洲妻劉氏

   人夫亡守節雍正五年 旌同邑黄桂妻林氏李鴻揚妻黄氏均雍正年閒 旌周右乃

   妻潘氏興寕人夫亡守節雍正四年 旌同邑王家松妻陳氏王應文妻潘氏均雍正年間

   温懿馨妻孔氏長樂人夫亡守節雍正五年旌同邑饒宏謀妻曾氏巫

   曾氏曾元旋妻魏氏鍾樞妻張氏萬嶽祝妻周氏鍾潛妻魏氏曾維藩妻李氏李庭伯妻魏氏劉澧

   妻李氏均雍正年閒 旌謝振猷妻余氏平遠人夫亡守節同邑蕭漢昭妻韓氏均

   雍正年閒 旌陳明華妻王氏嘉應人夫亡守節乾隆四年 旌同州張懿木妻梁

   氏劉曜徽妻蔡氏黄善福妻鍾氏林洪尹妻葉氏蕭煥若妻張氏蕭燕仰妻楊氏李鳳臣妻邱氏廖

   克紹妻賴氏廖克相妻温氏張仲生妻林氏曾元虬妻賴氏張朝俊妻李氏李殿楊妻林氏陳為舟

   妻潘氏梁克標妻楊氏陳紹成妻余氏葉允蕃妻李氏李倬生妻陳氏羅晉侯妻陳氏陳宦南妻黄

   氏羅珆妻陳氏黄以禧妻葉氏黄金生妻張氏黄亮夫妻饒氏王應衷妻曾氏廖如獻妻鍾氏李崙

   妻黎氏古奕翰妻范氏李淑度妻余氏黎京俊繼妻陳氏黎長康繼妻黄氏葉玉英妻梁氏葉廷著

   妻陳氏梁年慶妻饒氏温子明妻陳氏黄國瑞妻李氏廖子久妻李氏梁肇慶妻謝氏李康槐妻林

   氏王雲㑹妻吳氏王若璧妻黄氏葉文秩妻朱氏梁文贊妻李氏李景梁妻王氏饒某妻沈氏李來

   瞻妻蕭氏饒橒妻沈氏烈婦羅天一妻謝氏梁尹佐妻楊氏梁延英妻曾氏梁時敬妻沈氏林遠生

   妻謝氏陳元文妻鍾氏貞女宋鳳振聘妻何氏蔡纘光聘妻葉氏烈女葉滿姑均乾隆年間 旌

   陳山妻葉氏嘉應人夫外出姑老目失明侍起居甚敬一日侍食畢撤器出火延燒及

  門氏趨入救姑焰熾不得出俱死火滅衆視灰燼中猶以一臂抱姑也劉珍如妻曾

  氏興寕人夫亡守節乾隆十八年 旌同邑羅曠妻黄氏陳良訓妻羅氏陳文沛妻揭氏陳淑唐

  妻曾氏烈婦温某妻何氏何采卿妻陳氏黄亮采妻楊氏均乾隆年閒 旌周東昇妻

  藍氏長樂人夫亡守節乾隆元年 旌同邑周南潮妻魏氏李君樹妻魏氏田什紫妻鄒氏田

  倫紫妻廖氏陳堯妻吉氏何嘉謨妻魏氏羅體彩妻劉氏楊果任妻陳氏衞壬彭妻李氏張祝多妻

  廖氏楊元溶妻吉氏魏基勲妻胡氏魏循政妻鍾氏魏基熙妻馮氏魏依徴妻李氏陳其亮妻戴氏

  劉庭材妻魏氏鍾秉琳妻魏氏葉豫立妻張氏鄒華鵬妻曾氏劉廷彬妻鄭氏陳裕生妻劉氏黄繼

  善妻李氏鍾東京妻曾氏李展才妻魏氏何莊度妻魏氏貞女黄端瑾聘妻卓氏烈女張登鳳聘妻

  李氏均乾隆年閒 旌藍志芹妻林氏平逺人守正捐軀乾隆十九年 旌同邑

  烈婦蕭思敬妻韓氏二十年 旌邱及豪妻梁氏鎮平人夫亡守乾隆五年

   旌同邑邱永樹妻劉氏黄景先妻梁氏賴開玫妻郭氏吳以淵妻利氏賴君恩妻李氏劉伯萬妻鄧

   氏林永芹妻鄧氏邱永續妻黄氏何成章妻劉氏邱自任妻黄氏邱繡妻徐氏陳立萬妻林氏邱君

   采妻劉氏䘏登取妻涂氏邱華若妻鍾氏黄桂芳妻鍾氏林文聰妻賴氏利祥鈵妻黄氏何昌元妻

   劉氏賴開慶妻黄氏賴元永妻黄氏烈婦王超元妻古氏邱在灝妻古氏徐盛三妻賴氏均乾隆年

    張 桂玉妻朱氏嘉應人夫亡守節嘉慶三年 旌同州李巖安妻曾氏徐

   朝宗妻梁氏陳俊儒妻葉氏陳慶來妻羅氏藍蔚妻黄氏藍樹棠妻鍾氏楊掄元妻鍾氏李為鐸妻

   張氏烈婦鄒某妻羅氏貞女梁煥祖聘妻侯氏均嘉慶年閒 旌曽維泗妻陳氏

   長樂人守正捐軀嘉慶九年 旌古秀香妻黄氏鎮平人夫亡殉嘉慶十六年

    旌同邑節婦林昭芳妻徐氏邱輝鳳妻徐氏均嘉慶年閒 旌

  ︹土産︺銀唐書地理志程鄉縣有銀場九域志興寕縣有銀場唐書地理志程鄉縣有鉛場鐵

 場九域志長樂縣有錫場

 大清一統志

  羅定州在廣東省治西南六百五十里東西距三百五十里南北距三百三十里東至肇慶府高

   要縣界一百八十里西至廣西梧州府岑溪縣界一百七十里南至高州府茂名縣界一百八十里

   北至肇慶府封川縣界一百五十里東南至肇慶府新興縣界一百六十五里西南至高州府信宜

   縣界一百八十里東北至肇慶府德慶州高要縣夾界一百四十五里西北至廣西梧州府蒼梧縣

   界二百里本州境東西距八十五里南北距八十六里東至東安縣界三十五里西至西寕縣界五

   十里南至信宜縣界八十五里北至西寕縣界一里東南至東安縣界六十里西南至西寕縣界一

   百二十里東北至東安縣界五十里西北至西寕縣界二里自州治至 京師七千八百六十里

 ︹分野︺天文牛女分野星紀之次

 ︹建置沿革︺漢蒼梧郡端溪縣地晉為晉康郡地齊置

   廣熙郡治龍鄉縣梁改郡曰平原兼置瀧州按陳歐陽

   頠傳梁未爲廣州刺史督十九州中有雙州舊唐志梁置建州又分建州之雙頭洞置雙州雙瀧音

   同疑即瀧州也隋平陳郡廢改龍鄉縣曰平原開皇十八

   年又改曰瀧水大業初改州置永熙郡唐武德四

   年復置瀧州天寶初改曰開陽郡乾元初復曰瀧

   州屬嶺南道五代屬南漢宋開寶六年廢州以瀧

   水縣屬康州輿地紀勝尋復置瀧州治平六年廢南宋屬德慶府元

   屬德慶路明初屬德慶州萬厯四年改縣置羅定

   州直隸廣東布政使司

  本朝因之屬廣東省領縣二

   東安縣在州東一百六十里東西距二百八十里南北距一百七十里東至肇慶府高要縣

   界六十里西至本州界二百二十里南至肇慶府新興縣界一百二十里北至肇慶府德慶州界五

   十里東南至肇慶府新興縣界六十里西南至肇慶府陽春縣界一百八十里東北至徳慶州高要

   縣夾界七十里西北至西寕縣界一百三十里漢蒼梧郡端溪縣地晉爲晉康郡地宋元嘉中分置

   安遂縣屬晉康郡齊屬廣熙郡梁置建州平原郡州尋廢隋大業初那廢屬永熙郡唐武德四年

   置南建州貞觀八年改曰藥州十八年州廢屬康至德元載改縣曰晉康五代因之宋開寶五年

   省入端溪南宋爲德慶府地元爲德慶路地明初爲德慶州地萬厯五年分徳慶州及新興縣地置

   東安縣屬羅定州 本朝因之西寕縣在州西北一百二十里東西距一百二十里南北距

   六十五里東至東安縣界六十里西至廣西梧州府岑溪縣界六十里南至本州界三十五里北至

   肇慶府封川縣界三十里東南至東安縣界一百二十里西南至高州府信宜縣界一百九十里東

  北至肇慶府封川縣界十五里西北至廣西梧州府蒼梧縣界八十里漢蒼梧郡端溪縣地晉置都

  城縣屬晉康郡宋齊因之梁置羅陽郡隋平陳廢郡為羅陽縣屬瀧州開皇十八年改曰正義大業

  初省入瀧水縣唐武徳四年復置正義縣後又省入瀧水明萬厯五年分置西寕縣屬羅定州 本

  朝因

 ︹形勢︺五嶺西南一重鎮環阻溪洞當東西兩山之衝

  明知州趙士際修城記

 ︹風俗︺夷獠相雜寰宇牛羊山谿耒耜原野東西水陸

  晝夜行不復知為羅旁明龎尚鵬碑

 ︹城池︺羅定州城周六百六十丈有奇門三東北臨溪西南濬池長三百八十丈明正統十

  三年土築景泰四年甃石萬厯二十九年增建本朝順治十年康熙五年二十三年雍正三年

   乾隆八年重修東安縣城周三百八十四丈門三池周三百九十丈明萬厯元年建 本

   順治十七年修康熙元年雍正八年重修西寕縣城周三百八十二丈門三北面𠋣

   山東西南因塘爲池明萬厯五年建 本康熙六年修二十三年雍正八年重修

  ︹學校︺羅定州學在州城南三里元大徳中建明景泰正德閒屢遷嘉靖三十六年復建舊

   址 本朝順治四年重建十五年修康熙十二年五十五年重修入學額數十二名東安縣

   學在縣治東明萬厯六年建 本朝乾隆五年二十五年嘉慶五年重修入學額數十二名

   西寕縣學在縣治右明萬厯六年建 本朝順治十六年修康熙元年雍正元年乾隆四

   十四年嘉慶二十二年重修入學額數十二名典學書院在西寕縣東門外明崇禎九年

   建 本朝康熙五十九年重建 按舊志載文昌書院在羅定州䧺鎮墟尾康熙十九年建文明書

   院在羅定州南門内康熙十七年建今並廢謹附記

 ︹户口︺原額人丁二萬二千五百六十八今滋生男婦大小共六十七萬四千八百一十六名口又屯

  民男婦共七千有八名口

 ︹田賦︺田地山塘共八千五百九十三頃八畝有奇額徴地丁正𮦀銀二萬六千三百六十七兩一錢

  五分九釐遇閏加徴銀一千三十三兩六錢七分四釐米八千八百二十三石八斗四升八合八勺

  屯田共一百十一頃六十六畝五分有奇額徴屯米一千四百九十四石六斗九升七合八勺

 ︹山川︺筆山在州東南五十里一峯尖秀又十里有五老山五峯聳峙上烏山𡉄州東南

  六十里一名三台山有三峯中峯特峭烏水所出又二十里有水紋山有泉沸湧而出或謂之羅旁

  石牛山在州南二十里以形似名又十里有雲貴山四山迴旋一峯獨峻徑山

  在州南四十里徑口村羣峯森列横亘州南中有徑通開陽順仁二鄉雙輪山在州南七

  十里兩峯對峙形若雙輪思賀山在州南七十里跨官陂浪溝諸山產竹木籐漆又南二里

  為花樓頂山天馬山在州西南二十里與石牛山相對又雲致山在州西南四十里

  際山在州西南一百二十里接西寕縣界聳拔為諸山最四時常有雲霧蒙其上一名雲霧山

  下有温泉天黄山在州西五十里坎底水出此其左有鳳凰山四峯並列若鳳飛翔又名四

  龍腦山在州北隔河一里接西寕縣界山勢盤旋若𮞉龍然聖山在東安縣東五

  十里中有流泉禱雨輒應因名又有茍徑山在縣東接高要縣界書山在東安縣東六十里

  高千仞周五十餘里鄉人嚴穆創書齊其上故名寶峯山在東安縣東南五十里峯巒秀

  鐵嶺山在東安縣東南六十里石壁峭峙色黑如鐵又東有崖牢山形勢岌嶪有飛崖

  狀如欲墜二山皆接新興縣界天馬山在東安縣南五里許為縣治屏㤨雲浮山

  在東安縣西南五十里極高峻接肇慶府陽春縣界四時雲霧不散亦名雲霧山西山

  安縣西南接肇慶府陽春縣界分上下二山徑路崎嶇峒落之民恒守禦於此内有銅窩鐵頂十二

   雞頭諸峯半山有石泉熱可烹鮮伏犀山在東安縣西一里横伏如犀相隔半里許有大

   牛石斜峙相對峭壁如削中有巖竅呼之響答如人應聲翠屏山在東安縣西一里許方正

   如屏積翠層曡一如蓮瓣旁數峯或如筆或如鳥獸皆天然㸃綴一名芙蓉屏大紺山

   安縣西北十五里舊志一名甘山産金橘籬笋上有龍頭潭懸流如瀑布大臺山在東安縣

   東北二十里又五里有鐵山産鐵鑛剖之皆有竹笴樹葉之形舊嘗置爐於此靈陽山

   安縣東北六十里俗訛為雲洋山又青旗山亦在縣東北六十里林木青葱人不敢伐對岸即德慶

   州之靈陵水口文德山在西寕縣東一里峯巒秀麗為邑左輔大力山在西寕縣

   東二十六里山勢雄偉多産竹木赤籐南漆其南為下城洞文筆山在西寕縣東南六里

   孤峭拔筆架山在西寕縣南四里三峯卓立為學宫案山白馬山在西寕縣西南

   一百九十里其地有雷公嶺相連有大水山雲卓山俱猺人所居武功山在西寕縣西一

   玉枕山在西寕縣北半里為縣主山錦石山在西寕縣東北二十里羅旁水

   口接德慶州及封川縣界上有石柱高插雲表名華表石又名羅鏡石石鏡嶺在州東南

   二十里一名八片嶺上有圓石大數尺中有小水流過石面水暎石光逺望若鏡然一名八片巖泉

   又南嶺在州東南三十里形如半月石人嶺在州南五十里平岡漫陂上有二石對峙儼若

   人形一名二童山菁嶺在州南八十五里山皆石一名石嶺高出諸山之上多産蒲竹山半

   有池廣四畝餘水清魚泳人不能捕又有獨石嶺石山突起巔有燈盞池雞骨嶺在西寕縣

   東南舊志在大力山東十五里東北去德慶州十里産雞骨香舊志有書案山在縣東南十里即雞

   骨嶺燈心嶺在西寕縣南五十里嶺半有甘泉井黄坡嶺在西寕縣西南一百

   六十里又十里為貴子嶺又十里為窖杯嶺天柱峯在東安縣城東北突起平疇屹立如

   柱因名又有錦鯉峯一名麒麟石在縣東半里蹲踞平地之上頭角鱗鬛趾足皆具上盤危磴下環

  清沼相近又有梅花巖藕心井雙龍岡在州南十里兩岡對峙狀如雙龍前有大石横亘有

  瀑泉自上瀉下響振如雷名曰黄楴喉最為奇險尖岡在州南二十里有一巨石崔嵬險固

  可容數百人居民有警嘗登石避之名曰防虞石龍龕巖在州東南五十里中有石筍百

  餘輿地紀勝有龍龕山在瀧水縣東北七十里即此洞清巖在州東少南五十里旁有小徑

  曲邃通幽游者用火引入毎數丈一曲有一石孔流光開豁竟日探尋無有底止為一州之絶勝又

  相去八里有龍清巖又舊志有通巖在州東九十里巖前有泉自東來至巖下注而成潭又從巖底

  暗度而西以泉水通過故名石龍巖在州西南羅鏡所前内石外土巖口濶二丈許巖前

  有一水隔水十里又有一巖曰龍巖昔有人持火窮探石龍穴徑在水底通過從龍巖而出

  虚巖在東安縣東南五里一竅透光如星右旁緣壁上通石室甘通巖在東安縣東南

  三十里幽敞如室有石池水清不堨名曰甘峯泉大空巖在東安縣西十里幽深宏敞左

   為羅石右為硼石俱高四十餘丈虎巖在東安縣西北七十里接西寕縣界地屬連灘石室

   高𮟏背山面河如虎蹲踞為連灘砥柱又龍巖在虎巖之西隔河對岸内有清泉源出粤西萬山中

   水道蜿蜒至龍喉吐出九星巖在東安縣東北羣峯春列獨西南一峯有石室穹窿高八

   九丈寛可容數十人一石有竅吹之聲振山谷相傳猺蠻吹以號衆者左偏有石門深窈幽邃名曰

   觀音洞北為下巖諸水匯出其下引流溉田魁巖在東安縣東北二十五里甚峻峭前有踈

   林曲沼勝敵九星又五里有白雲洞思勞洞在東安縣東南寰宇記廢建水縣有思勞洞思

   勞水出焉蓬在東安縣西北一百十里又西北去德慶州十五里亦曰古蓬山西

   江自肇慶府封川縣流入經西寕縣東北五十里與德慶州分界又東經東安縣北六十里又東

   入肇慶府高要縣界元和志鬰水逕都城縣西去縣一里小河在東安縣東南六十里源出芙

   蓉都東流入肇慶府新興縣界為客朗水下合盧溪可通舟楫蓋即寰宇記之思勞水也上烏

  水在州東南六十里源出三台山東北流逕州東曰東水又北入瀧曰東水口素瀧水

  在州西南有二源東源出尖岡西源出石牛山合流西入瀧水抱水源出西寕縣大水山東流

  經州西南一百五十里又東十餘里逕抱洞村合順仁鄉水又北入瀧水又雲際水源出州西南雲

  際山西流合抱水入瀧瀧水源出西寕縣西南一名雙林水經縣東南又東北流入州西謂

  之建水又東北經東安縣西北七十里又北經古蓬洞又北入江一名晉康水又名南江通志源出

  雲卓諸山東流㑹平竇水新榕水又五里許有石屏高二丈許峭削如壁横亘水道因之屈曲瀑流

  飛下若咽喉然名曰瀧喉最為峻嶮過此水勢稍平漫流過州治西宛轉而東北㑹烏水入江曰南

  坎底水在州西源出天黄山東南流逕雲致山名曰連洲河又東入瀧水大絳

  水在東安縣南二里一名南山河有二源一出大紺山一出蒲竹徑東流遶縣南又北入西江水

  口有大石土人呼為大紺山羅銀水在東安縣西南八十里源出富霖所南流入肇慶府

   陽春縣界躭峒水在東安縣西北六十里源出歌村伏峒等處合州境水達南江口

   遠水在東安縣東北三十里源出大臺諸山東北流入西江又有大灣水在縣東北源出茍逕

   山東北流逕肇慶府高要縣西南界入西江文昌水在西寕縣東一里源出廣西梧州府

   岑溪縣界東流入縣境逕封門所南又東北逕縣城南又東北至羅旁口入江即古羅水也羅陽縣

   以此名九域志瀧水縣有羅田水即此武倉水在西寕縣東十里源出大力山南下城洞

   一名下城水西北流入文昌水乂桂河在縣北十里源出廣西梧州府岑溪縣東北流入縣界又東

   入文昌水熱水池在西寕縣西南柏水坪熱如沸鼎人不敢濯龍池在西寕縣北都

   城鄉水深二丈大泉在州南五十里大陸岡從地湧出溉田數頃温泉在州西南雲際

   山下冬夏可浴

  ︹古蹟︺建水廢縣在州東齊廣熙郡領永熙縣隋屬永熙郡唐屬瀧州武德五年改曰永寕

   天寶元年乂改曰建水以有建水在西也寰宇記開寶六年省入瀧水在縣東北六十里今為建水

   開陽廢縣在州東南梁置開陽郡開陽縣隋平陳郡廢大業𥘉又廢縣入瀧水唐武

   德四年復置屬瀧州寰宇記開寶六年省入瀧水在縣東三十五里州志在今州東南五十里今為

   開陽鄉基址尚存俗呼為舊縣瀧水廢縣在州南本漢端溪縣地晉末置龍鄉縣宋元嘉

   中省入端溪齊復置隋初改名平原開皇十八年復改曰瀧水為永熙郡治唐為瀧州治宋初廢州

   以縣屬康州寰宇記縣東北至州一百八十里九域志縣在州南二百六十八里有瀧水鎮舊志廢

   瀧州在今州南一百里順仁鄉城隍廟現存元大德八年縣尹陳澤徙治於建水鄉羊祿坪即今治

   州志羅旁東界新興西抵岑溪南連陽春北盡長江與德慶封川僅隔一水延環千里萬山聯絡皆

   猺人盤據其閒明萬厯四年升瀧水縣為州又分東西二山為二縣以屬之鎮南廢縣

   在州西隋書地理志永熙縣有舊安南縣大業初併入蓋梁陳時所置也舊唐書地理志武徳四年

   藥州復嶺安南縣後屬瀧州至德二載改曰鎮南寰宇記開寶六年省入瀧水今為鎮南鄉

   阮廢縣在州境晉末置屬晉康郡宋齊因之後廢沈懐遠南越志云晉康郡夫振縣民夷曰

   其俗柵居實惟俚之域落即此永順廢縣在東安縣東唐武德四年析新興縣置屬

   新州寰宇記在州西北四十五里開寶五年併入新興新志在今縣東南五十里芙蓉都遺址尚存

   富林廢縣在東安縣西南本漢合浦郡高涼縣地隋為銅陵縣地唐武德四年分銅陵置

   富林縣屬勤州五年州廢屬春州後廢開元十八年平春瀧等州廣州都督耿仁忠復奏置勤州治

   富林洞天寶初曰雲浮郡乾元初復曰勤州徙治銅陵以富林縣屬之寰宇記開寶六年省入銅陵

   在縣北九十里新志在今縣西南八十里近陽春縣界晉康廢縣在東安縣西北漢端

   溪縣地劉宋置安遂縣唐改曰晉康屬康州元和志縣東北至州七十一里建水在縣東五十步寰

   宇記開寶五年省入端溪舊志明初置晉康巡司於此萬厯五年割德慶州之晉康鄉高要縣之楊

   柳都騎思勞思辨四都新興縣之芙蓉都一二圖置東安縣即今治羅陽廢縣在西寕縣

   西梁陳時羅湯郡隋廢爲羅陽縣尋改曰正義後省入瀧水明萬厯五年督臣凌雲翼平羅旁賊因

   分瀧水及德慶州之都城鄉封川縣之都樂鄉置縣都城廢縣在西寕縣北晉置屬晉康

   郡隋屬蒼梧郡唐屬康州元和志縣東北至州四十五里本漢端溪縣地寰宇記開寶五年省入端

   溪今爲都城鎮舊志去縣五十里隔河與封川縣接界又宋志晉康郡領晉化縣晉末立齊志晉康

   郡冶威城縣領晉化隋志開皇十二年省威城晉化二縣入都城

  ︹關隘︺李陂關在州西又有古城關明時皆爲戍守之地晉康鄉巡司在州東北

   連灘明洪武十八年置屬德慶州在州南一百餘成化十五年始設城守萬厯中割屬本州又建

   水巡司在州東南古漠村明初置今裁西山巡司在東安縣西南本朝雍正八年

   羅苛巡司駐此改今名夜䕶巡司在西寕縣西南八十里本朝雍正十一年置有城

  明萬厯十七年築羅苛鎮在東安縣東南六十里芙蓉都洪武元年置巡檢司屬新興

  縣在縣北四十里宏治八年築城萬厯中割屬本縣 本朝雍正八年移巡司駐西山都城

  鎮在西寕縣北即古都城縣明洪武十年置巡檢司屬德慶州在州西七十里成化十九年築城

  周三百十丈萬厯中割屬本縣今裁羅鏡所在州西南七十里明萬厯中自西寕縣移函口

  千户所於此亦曰新函口所城周三百六十餘丈今廢設汛兵防守乾隆五年設州判駐此又掘㟃

  城在州西南接西寕縣界明萬厯五年設中路守備於此十七年改令春夏駐州城秋冬駐掘峒四

  十三年調中路於欽州改立標營於東西二山南鄉所在東安縣東北三十里黄姜峒又富

  霖所在縣西南八十里即富林廢縣俱明萬厯六年置守禦千户所築城今皆廢封門所

  在西寕縣西南五十里文昌水北界達岑溪縣七山隘口路通本州為往來孔道明萬厯五年建守

  禦千户所築城周二百九十五丈十六年遷所入縣城而城如故又函口所在縣西南封門所西南

  一百二十里明萬厯五年建守禦千户所築城周二百八十四丈設叅將駐守十六年移在州界㒼

  溝驛而城如故因稱為舊函口城連灘營在西寕縣東南八十里與本州接界白梅

  堡在東安縣西四十里周六十八丈又歌村堡在縣西五十里周六十五丈皆明萬厯中平羅旁

  後置安插狼兵耕守於此今廢蒲竹徑在東安縣西縣志自西北徑口逹東南徑口延袤二

  十餘里兩崖峻峭茂林蔽天猺賊盤據其中人跡斷絶為東山第一畏途萬厯十六年兵備陳文衡

  始改闢道路自縣抵西寕共治路二百二十八里自是賊險盡奪商民往來無阻瀧水驛

  在州東南小南門外本新興縣新昌驛又掘峒驛在州南本電白縣立石驛㒼溝驛在州西南本恩

  平縣恩平驛平竇驛在州西南本陽江縣平西驛晉康驛在州年本新㑹縣東亭驛俱明萬厯六年

  

 ︹橋梁︺古模橋在州東南二十里德政橋在州四鳳橋在州西十里

   大通橋在東安縣東北三十里太平橋在西寕縣東十六里跨下城水為羅旁孔

   黄村渡在東安縣東南九十里接新興縣界河西澗八十餘丈

  ︹隄堰︺龍岡陂在州城外溉田九百五十畝又盧埇陂鳳凰陂雙輪陂焦木陂餘村陂俱在州

   羅花陂在東安縣晉康都都塘在州譚圈峝又廟蓮塘在深峝上㓜塘在三

   都沙帽塘琴棋塘俱在建水鄉東圳西圳俱在西寕縣明萬厯十四年知縣林致禮築溉

   田百餘頃

  ︹陵墓︺︹宋︺李熙載墓在西寕縣北都城司北︹明︺陳璘墓在東安縣北六都蓮

   

  ︹祠廟︺昭忠祠在州城東 本嘉慶八年

  ︹寺觀︺龍龕寺在州南九都村山石生成宛如佛龕廣容數百人唐陳集原有銘開元

  寺在州雄鎮明天啟五年由瀧水所遷建 本朝康熙二年長春寺在東安縣城東

  華嚴寺在西寕縣懷鄉城外

 ︹名宦︺︹明︺翟觀臨柱人宏治二年知瀧水縣民獠感悦既去民思之以總督劉大夏潘蕃言再

  晉秩至肇慶府同知仍蒞縣事凡建五十九寨置東西兩營墾田九百頃鑿水圳四十八所

  軫崇陽人正德十年知瀧水縣亷明寛恕民愛之如父母考最去泣送者不絶馬夢箕

  尋甸人萬厯四十四年知羅定州聽斷如流民無𡨚滯取受不苟吏莫敢欺蕭元岡

  人萬厯五年由龍門知縣調知東安縣築城立社墾田編里備極周詳以車異去崇禎八年入祀名

  朱寛桂林人萬厯五年由三水知縣調知西寕縣時始建邑上下川原身經險阻學畫精

  詳擢户部主事未去以瘴卒百姓無不悲泣林致禮上思州人萬厯十四年知西寕縣築

  圯城鑿山通圳遶郭東西數十里緣畝導流灌田數百餘頃開西山等處林莽成周行改封門所就

  近以便接應包爾庚上海人崇禎十三年知羅定州雞鳴視事五載不倦事有不便於民

  者去之必力未嘗取不義之財去之日童叟垂涕立祠祀之

 ︹本朝︺慎俶仞歸安人順治七年知羅定州十年賊吳工聖犯城誓衆堅守適城守陳一明冷

  時乘棄城宵遁城遂陷𬒳執不屈賊與士庶同加拷訊口城守吾事也可殺吾勿及衆援兵至賊挾

  至連灘遇害州同金芳義烏人城陷時𬒳執乃紿賊入衙引至火藥房陰擲火與賊共焚死衙内有

  井家屬並死之吏目陳炳新亦赴連灘死同祀名宦王鉞諸城人康熙八年知西寕縣役有以

  金結閽人者立行杖斃山産柴炭為藩府勢商蟠擾具文請撤不聽面謁力説罷之屬民有以非罪

  逮者自赴上司代為伸雪至於叩頭流血並得矜全雍正五年祀名宦

 ︹人物︺︹唐︺陳集原開陽人祖佛智為嶺表渠率能以孝義訓誨蠻俗父龍樹仕唐厯瀧扶建

  萬普南施六州刺史所至善俗戢奸集原官左豹韜衞將軍累遷冠軍大將軍有孝行父喪嘔血廬

   墓三年家産悉讓兄弟子仁謙仕都知兵馬使有能聲四世俱祀鄉賢︹宋︺陳讜瀧水人少

   讀易以學行聞中特科仕有能聲厯韶潮二州叅軍監司亷其有守屢旌之︹明︺黎民望

   羅定人萬厯中以𡻕貢為司訓升義寕令開杜學鑿陂圳政聲著聞遷鎮寕州守乞歸卒祀鄉賢

   周興字士賓西寕人萬厯舉人知湯溪縣持大體緩催科以亷能稱乞養母歸居喪哀毁孝聞

   倫應祥西寕人萬厯舉人知萬載縣勸課息訟民風翕然擢知蘄州力却陋規民尸祝

   

  ︹本朝︺羅文舉東安人由軍功授守備康熙十四年征廣西賊匪陣亡贈遊擊銜   賜

   謝得功西寕人羅定協把總康熙十七年隨征吳逆陣亡奉   㫖卹廕邦

   憲字翰伯西寕人少孤事母阮至孝或有勸求祿飬者曰祿養未可必而已違晨昏之奉不忍也

   康熙甲寅山寇發負母匿下城埇境坑地故多虎患自是絶跡母卒哀毁骨立服終未嘗言笑越數

  載以思慕致疾卒雍正四年 旌吳紹玠羅定人為本協外委乾隆中隨征臺匪遇賊戰

  死同州胡鳳韜嘉慶初以把總從征川匪胡殿韜梁志光以外委從征楚匪皆先後陣亡俱奉

   旨卹廕

 ︹流寓︺︹唐︺張柬之襄陽人為武三思搆陷流瀧州卒又桓彦範丹陽人貶瀧州司馬

 ︹列女︺︹明︺嚴璋妻何老妹羅定人年二十三璋卒一子甫三𡻕守志撫立年踰七十

  卒嘉靖中巡撫潘季馴粟帛奬之同州潘爵妻譚氏適爵七月爵死矢以身殉時有遺孕三月祖姑

  以後嗣勸之得不死生子斌與祖姑同寢食敬事繼姑力持數喪食貧恬如兵備道張國維旌其廬

  曰𡻕寒貞操趙大勲妻楊氏西寕人大勲任連州叅將陣亡楊迎喪至水口投江

  以救免虞祭日夜半被命婦服赴水死

 ︹本朝︺張宏女二山羅定人年十八順治十年遇流賊入室刼之女㦸手叱罵賊强拽之

   出堅抱門棖不移遇害楊朱受妻岑氏羅定人康熙十四年偽將郭義之亂𬒳

   行至山險捽賊墜巖骨肉盡碎人皆駭其壯烈汪起瀾妻鄧氏西寕人起瀾溺於河

   鄧聞投水者三皆以救免及殮畢鄧沿河招魂行至天車渠側猝投渠中水勢𨑙急碓車旋轉鄧隨

   流衝激頃刻糜爛甩者皆為𢡖泣康熙五十七年鄉人立祠祀之黎文吉妻陳氏

   羅定人夫亡守節同州彭士宗妻陳氏均雍正五年 旌楊蕃妻丁氏西寕人夫亡守

   節雍正五年 旌賴贊乾妻沈氏羅定人夫亡守節乾隆二年 旌同州譚光裕

   妻陳氏陳侯妻祝氏黄君佑妻張氏張奕長妻洗氏鄧人彦妻何氏鄧人傑妻黄氏彭士旦妾馮氏

   陳諦權妻彭氏彭灝妻葉氏莫名顯妻林氏烈婦謝有徳妻張氏均乾隆年閒 旌陳友科

   妻朱氏東安人夫亡守節乾隆六年 旌同邑葉元㑹妻羅氏賴岳瑞妻梁氏李榮生妻周

   氏貞女葉應庚聘妻麥氏均乾隆年閒 旌李上錦妻張氏西寕人夫亡守節乾

  隆二年 旌同邑羅國祚妻汪氏梁鳳妻袁氏蔡之貞妻鍾氏李茂桂妻梅氏藍碧瑞妻區氏顔為

  邦妻阮氏鍾曉東妻劉氏譚獻廷妻林氏盧文芳妻陳氏鍾學開妻傅氏鍾明高妻譚氏岑亭妻劉

  氏貞女康萬年聘妻黎氏羅國聘妻謝氏均乾隆年間 旌潘洤岳妻陳氏

  人夫亡守節嘉慶十三年 旌同州潘舉廷妻陳氏烈婦周某妻黄氏均嘉慶年閒 旌馮中

  璧妻吳氏西寕人夫亡守節嘉慶七年 旌

 ︹土産︺鐵通志廣鐵出陽春陽江及新興今新興産鐵諸山割入東安商販從羅定江運集佛山以

  羅定為良果下馬虞衡志瀧水産小駟馬高不踰三尺駿者有兩脊骨健而善行沙棠

  果寰宇記瀧州産味如李而無核食之使人不溺寰宇記瀧州貢石斛又出禹餘糧

 大清一統志

 佛岡直隸廳在廣東省治北四百四十里東西距八十里南北距九十五里東至廣州府從

   化縣界五十五里西至廣州府清遠縣界二十五里南至清遠縣界二十五里北至韶州府英德縣

  界七十里東南至從化縣界四十里西南至清遠縣界三十二里東北至惠州府長寕縣界一百八

   十里西北至英德縣界七十里自廳治至 京師八千一百里

 ︹分野︺天文牛女分野星紀之次

 ︹建置沿革︺明為廣州韶州二府交界地舊名大埔坪

 本朝雍正四年設捕盜同知駐治隸廣州府專司清

   遠英德從化花縣廣寕長寕六縣捕務乾隆七年

   裁嘉慶十六年復置北析英德南析清遠並割從

   化花縣廣寕長寕陽山五縣附近村庄以益之為

   佛岡直隸廳

  ︹形勢︺萬山重曡地勢險要

  ︹風俗︺俗尚儉樸風氣安靜多蠻

  ︹城池︺佛岡廳城周三百六十丈門四無池 本雍正九年嘉慶十七年

  ︹學校︺未設生童歸清遠英德二縣考試

  ︹戸口︺人丁無原額今男婦大小共五萬二千二百九十九名口

  ︹田賦︺田地山塘共九百一十二頃七十三畝五分有奇額徴地丁正雜銀二千九百四十四兩五錢

   四分七釐米二百一十六石九斗七升五合屯田共三十二頃九十一畝有奇額徴屯米四百二十

   七石二斗八升四合八勺

 ︹山川︺獨鳳山在廳東四十五里高出特秀為吉河鄉衆山之祖吉河水所由發源十二

  屈山在廳東南潭洞山在廳東南雞鷹嘴山在廳鋪頭山

  西二十五里佛子凹山在廳西二十五里相近有高逕山觀音山在廳北三

  十里輿地紀勝觀音山周袤百里峯巒秀曡英德縣志在縣東一百五十里高出諸山石室虚敝中

  有天成佛像員子逕山在廳北七十里分水凹山在廳東北羊角嶺

  在廳東南二十里中有尖峯特聳諸峯環抱狀若羊角故名大廟峽一名大廟山在廳西

  南十五里水勢湍急舟過必禱䱈魚坑在廳東南十里獨産䱈魚鱗色斑黑文采豔麗今水

  仙人石在廳西北二十里上有仙人卧立足跡水頭汎河在㕔東西北流

  入英德縣界吉河在廳東發源獨鳳山南流入清遠縣潖江廟峽水在廳南為吉河

  逹溪在廳東十五里設有防汎

 ︹津梁︺廳冊境内俱用小艇往來並無建設橋梁

 ︹祠廟︺大廟在廳西南十五里神最顯著行舟經過無不瞻拜峽中通一河兩山夾峙即廟峽水

  桓侯廟在廳西門外祀漢張飛本朝嘉慶二十二年

 ︹寺觀︺紫霞宫在㕔西門外 本朝嘉慶二十二年

 大清一統志

 連山直隸廳在省治北八百七十里東西距一百八十里南北距二百十里東至連州並陽

   山縣夾界八十里西至廣西平樂府賀縣界一百里南至廣西梧州府懷集縣界九十里北至湖南

   永州府江華縣並廣西賀縣夾界一百二十里東南至陽山縣界六十五里西南至懷集縣界一百

   里東北至連州界一百四十里西北至賀縣界一百里自廳治至 京師七千五百一十里

 ︹分野︺天文翼軫分野鶉尾之次

 ︹建置沿革︺禹貢荆州之域漢桂陽郡地梁分置廣德

   縣屬陽山郡隋開皇十年改曰廣澤仁夀元年改

   曰連山屬熙平郡唐天寶元年升連山郡乾元元

   年復為連山縣屬連州五代因之宋紹興六年

  為鎮十八年復置仍屬連州元因之明洪武二年

  改屬韶州府三年省入陽山縣十四年復置仍屬

  連州隸廣州府

 本朝初因之雍正五年改連州為直隸州縣屬焉嘉

  慶二十一年改連山縣為直隸㕔以舊駐三江口之理猺同知改

  為綏猺同知移駐於此

 ︹形勢︺萬山矗曡曲㵎盤旋舊縣

 ︹風俗︺性多質樸不事商賈專力稼穡舊縣人物富庶

  商賈阜通有小梁州之號陳若冲連山縣記

 ︹城池︺連山廳城周四百丈門二池周四百八十丈明洪武初建天順中増建 本朝嘉慶

   二十二年修

  ︹學校︹連山廳學在廳治東舊爲連山縣學宋淳熙八年建 本朝康熙五年遷於西門外

   十八年遷東門外雍正五年復建舊所嘉慶二十一年改爲廳學入學額數八名連山書

   院在廳城西康熙四十七年建

  ︹戸口︺人丁無原額今男婦大小共五萬四千五百一十二名口

  ︹田賦︺田地山塘共四百五十五頃九十四畝二分有奇額徴地丁正雜銀二千一百五十五兩三錢

   五分九釐遇閏加徴銀八十五兩七錢五分三釐米三百七石五斗七升七合四勺

  ︹山川︺文筆山在廳城内其峯峭拔以形似名長徑山在廳東四里高數百丈周二十

   里脈自連州東巾山來山勢中斷若蜂腰然有徑西通懷賀北抵錦田縣民出入必由此徑多石壁

   懸崖可徒行不容車騎下有長徑水東流入湟川梁峒山在廳南十二里黄連山

   在廳南隋書地理志連山縣有黄連山元和志黄連嶺在桂陽縣西南一百五十里舊志黄連山在

   縣南四十里産黄連馬蹄山在廳西南輿地紀勝在縣東南四十里有石痕如馬蹄故名

   巍峩山在廳西南輿地紀勝在縣南四十九里鐘留山在廳西北四十里其肰如

   鐘舊縣治在此大霧山在廳西北七十里高凌霄漢常有霧氣故名大帽山

   西北八十里相近有巾子山皆高數百丈周百餘里長葉山在廳西北一百里一名上葉山

   巖洞盤鬱猺獞居之下有長葉水天梯山在廳北五十里高數百丈周百里山勢高險無

   草木行者艱若登天故名大龍山在廳北八十里高數百丈岡巒迴蟠其肰如龍有猺居之

   大龍水出此天堂嶺在廳西北三十里路通和睦大富上草三峒漣水一名滑水

   一名黄連水一名同官水或作洞管水在廳南源出廳界山溪流經陽山縣西北又經連州南至同

   官峽入洭水經注漣口水源出陽山縣西北一百一十里石塘村水側有豫章木本徑可二丈其株

  根猶存伐之積載斧跡若新水東南流注於洭元和志連山縣有滑水今為黄連水輿地紀勝有同

  官水源自連山縣界山溪合為一江至州南津廣州府志洞管水源出黄連山東流至陽山縣同官

  峽入湟按洞管即同官也上吉水在廳南長徑水分流也西流合梁峒水又西徑故縣合駝

  村水至黄南出賀州入大安江廣州府志梁峒水在梁山縣東南十九里又南六里曰横水又駝村

  水在縣南二十二里西北達故縣神渡橋入上吉水春水在廳西北輿地紀勝在縣北三十七

  里源出岡山流過春峒里因名南流六十九里合上吉水入賀州桂嶺縣界大龍水

  北十六里舊志大龍水小龍水皆在廳西九十里源自湖廣江華縣合青梅二水至廳北為韶陂水

  又東南經長逕合上吉水冷石瀧在廳北輿地紀勝在連山縣北六十里出冷石

 ︹古蹟︺連山故城在廳西北九域志在連州西一百六十里舊志舊縣治在縣西北鍾山下

  洪武二十六年猺賊唐宗祥作亂縣治荒廢永樂元年改置縣於程山下在今廳西一百二十里

  天順六年知縣孔鏞以縣在萬山中道途險遠且多瘴癘乃相度雞籠關内象山之陰地名小水坪

  土地平衍東西適中申請建縣於此即今廳治熙平廢縣在廳西北齊置希平縣為齊樂

  郡治隋平陳廢郡改名熙平唐省 按宋書州郡志又有熙平令在廣西陽朔縣非此

 ︹關隘︺鵞鷹關在廳西北一百二十里故縣西北又有火夾關在故縣北臺子關在故縣東臺

  子岡即長徑山隘宜善巡司在廳西一百里宜善鄉明萬厯十一年置白沙營

  在廳東地名茅鋪岡防雞籠關臺子岡諸要隘又黄南營在廳南防沙田岡黄南梅水界等處大眼

  營在廳西地名上草峝防草峝大小眼及賀縣上下均峝鹹石等處拳石營在廳西北地名三水峝

  防大沖倒水及湖南界蕉花石角等處

 ︹津梁︺邪度橋在廳東跨長逕水又通靈橋在廳東北諸鶯鄉俱宋建

 ︹隄堰︺觀陂在廳西北四十里鋪前宋嘉定三年後圯明永樂元年復築溉田二百餘畝

  陂在廳北七十里沙坊村元至治二年後圯明洪武元年復築溉田百餘畝

 ︹祠廟︺忠義孝弟祠在廳城西關外大塘上鄧太守廟在舊縣祀明太守鄧

  

 ︹名宦︺︹明︺孔鏞長洲人景泰中知連山縣時縣為猺賊所據民皆流徙鏞至依州而居召耆老

  詢問疾苦招撫流離賑以官廪墾廢田給耕具天順六年大軍征蠻鏞率義兵為鄉導破賊巢大軍

  繼之始復縣境遂遷縣於象山城而守焉尋創公署學校及祠壇鋪舍規制大備以功擢知連州

 ︹本朝︺吳道岸江都人順治七年知連山縣八年秋死馬寶之難

 ︹人物︺︹唐︺何昌期連山人天寶中安祿山叛應募赴義乘賊帥高秀巖未陣擊敗之功上累

  遷金牛衞上將軍

 ︹本朝︺彭鳳堯連山人乾隆五十七年任湖南永綏㕔同知六十年苗匪滋事率兵征𠞰陣亡

  㫖卹廕

 ︹列女︺

 ︹本朝︺蕭魁蓮妻黎氏連山人早寡其鄰人失火黎因翁柩在室痛𡘜不去竟焚死

  羅瑞梓妻曹氏連山人瑞梓死於兵曹聞之自縊又區仁謙妻吳氏嫁甫二載夫亡

  遂不食而死彭鏜二女連山人康熙五年土賊肆刼二女被執均不辱罵賊死

 ︹土産︺銅唐書地理志連山有銅唐書地理志連山有鐵黄連連山縣志黄連山産